有机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354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机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发明涉及用微生物分解处理方式分解处理生垃圾等的有机物的有机物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利用溢流排出处理物的排出机构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有机物处理装置是在处理槽内容纳着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的载体(锯木屑等的木质细片等),被投入的生垃圾等的有机物用在载体上培养的微生物进行分解处理。为了将上述处理槽内维持在适宜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活性化的环境,有必要使用搅拌机构将处理槽内的微生物载体和生垃圾等的有机物定期地进行混合搅拌,使用换气机构将处理槽内的排气排出,吸入新鲜的空气,同时使用加热机构加热处理槽以便维持适应微生物活性化的温度和含水率。
在这种装置中,作为具有利用溢流排出处理物的排出机构,已有在日本第202403/2000号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报(B09B3/00)中被公开的发明,其中在发酵槽(处理槽)上部形成的溢流口(排出口)和发酵槽的下方设置的抽屉式的盘通是以过贯通箱体内的管状的斜槽连通着。
可是,这样的以往装置中,溢流排出物(处理物)通过贯通箱体内的管状的斜槽储存到设置在处理槽下方的盘中,所以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从外面不能容易地确认排出物的量,必需在盘中堆积的排出物装满之前取出,但是一个一个地取出来看盘很费事,往往容易忘掉,另外,用传感器等检测,就结构变复杂,同时成本也变高。
另外,观察排出物的发黏等状态,就可知道处理槽内的处理状态发生异常,但是上述那样的排出物的状态从外部不能容易地确认,所以对于处理状态的异常的检测和对策都要落后于实际情况。
还有,处理槽的溢流口和盘之间是离开的,连接它们之间的斜槽容易被排出物堵塞,即使堵塞也看不见,所以不能检测,排除也是不容易的。
处理物的结块等容易被排出,在容易堵塞的同时,由于成为块状,所以干燥的时间需要加长,在此期间发生异臭,或将排出物作为肥料利用时,必需粉碎后才能使用,容易将手污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进行的,提供以廉价的结构容易确认排出物的量和状态的有机物处理装置。
另外,其目的是作成排出物难以堵塞,万一即使堵塞也容易检测,或者容易排除。
另外,其目的是作成可以防止被排出的处理物是结块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是,具有处理槽,容纳着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的载体,可以将投入的生垃圾等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处理和、容纳上述处理槽的外箱体和、搅拌机构,将投入到上述处理槽内的有机物和被容纳的载体混合搅拌和、排出口,随着上述搅拌机构的搅拌而将上述处理槽内的处理物从该口溢流排出和、储料器,储存从上述排出口溢流出的排出物,并且使上述储料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储料器的高度方向露出在外箱体的外侧,并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构。
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储料器安装在形成上述处理槽排出口面的外装箱外面侧,对应上述处理槽的排出口,形成流入口,上述排出口和流入口是直接地连接着。
另外,其特征在于在处理槽的前面形成上述排出口,上述储料器安装在外箱体的前面。
进而,其特征在于上述储料器是可以自由拆卸的结构。
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储料器的透明或半透明面进行着色。
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口,在其下边侧形成缝隙。
另外,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排出口的处理槽外面具有加热处理槽内的加热机构。
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机构,具有搅拌上述排出口附近的搅拌叶。
另外,其特征在于形成通过上述储料器的吸气通路。
进而,其特征在于向上述储料器的吸气通路中,设置加热机构。
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槽内的上述排出口附近形成连通下部侧的隔板。
另外,其特征在于排出口附近具有粉碎溢流排出物的粉碎机构。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从右侧面看本发明涉及的一个实施例的有机物处理装置的中央部的纵断面图。
图2为从右侧面看本发明涉及的一个实施例的有机物处理装置的中央部的正面图。
图3为从上侧面看本发明涉及的一个实施例的有机物处理装置的中央部的横断面图。
图4为从右侧面看本发明涉及的其他实施例的有机物处理装置的中央部的纵断面图。
图5为从右侧面看本发明涉及的另一个其他实施例的有机物处理装置的中央部的纵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该有机物处理装置容纳微生物载体(锯木屑等的木质细片),生垃圾等的有机物被加入的上面开口的处理槽1是被容纳在外箱体2内。
上述处理槽1从前向后方向看其下部侧形成断面大致U字状,成为符合后述的搅拌叶的旋转轨迹的圆弧状,上端部折返到外侧。
另外,外箱体2由覆盖到处理槽1的上面开口附近的下箱体3和、内面侧下缘密贴载置在处理槽1的开口上缘、外面侧嵌合在下箱体3上缘的上箱体4构成。
上箱体4的上面对应处理槽1的上面开口5而开口,形成为了投入微生物载体或生垃圾等的投入口6,在此投入口6的上方设置通过折叶开闭自如地构成的盖体7。
在上述处理槽1内设置可正反旋转自如的搅拌轴10,在其轴的前后壁间立设有多个搅拌叶9。通过两端侧在处理槽1的前后壁形成的轴承部11、11支承此搅拌轴10的同时,后壁侧的轴端12通过设置在背面侧的齿轮和皮带轮等构成的减速驱动结构13连接正反旋转驱动的搅拌用电机(图中未示出),传递搅拌用电机的旋转减速,以便进行正反旋转驱动。
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上述减速驱动结构13的上方安装装有由微机构成的控制部等的控制基板,通过安装在此控制基板的控制部控制本装置的各部分。另外,在此控制基板的上方设置进行本装置的运转模式的切换、除臭的开/关操作或状态显示的操作显示部。
除了处理槽1的上述背面侧,在前面和左右的侧面贴有板状加热器30,使用通过上述控制部内装在板状加热器30的热敏电阻,将处理槽1内的温度控制维持在适宜微生物的活性化的温度范围(约40℃~60℃)。
另一方面,如图1、图3所示,在处理槽1的后壁的上方的上箱体4的内侧后壁形成有排气孔51,其排气孔可拆卸地安装带有排气过滤器的过滤器箱。
另外,在上述排气孔51的下侧安装有换气扇52。在此换气扇52的下侧设置有电机驱动的切换阀54,其是可切换装有使用加热器和催化剂的加热催化剂式的除臭装置的排气通路(都图中未示出)和将排气直接排出到外部的排气通路53的。
上述直接排气用的排气通路53,是在换气扇52的背面侧,即外箱体2的背面侧向下开口的排气口55通过切换阀54连通的结构。
另外,在下箱体3的底面侧形成吸入外界空气的吸气口(图中未示出),从此吸气口吸入的外界空气是通过外箱体2和处理槽1的间隙,由形成在处理槽1的上部的吸气孔72及下述的通气孔、储料器及排出口进入处理槽1内。
在本实施例中,在处理槽1的前壁上部形成用溢流排出处理物的排出口80。此排出口80的下边侧成为梳齿状,形成仅通过细小的处理物的缝隙81。此排出口80形成短筒状露出在下箱体3的前面侧上部。
在下箱体3的前面侧安装有可拆卸自如的储料器83,该储料器83是在上部侧形成与上述排出口80嵌合的流入口82的。此储料器83的前面侧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用黄绿色和淡蓝色等带绿感的颜色着色成的半透明树脂形成的,可看透内部。
另一方面,在下箱体3的下部侧形成储料器支承筋84,与此对应地在储料器83的下部侧形成嵌合凹部85。另外,在储料器83的上部侧形成与上箱体4下缘和处理槽1的折返部的间隙的嵌合部86。
另外,对于下箱体3的上部侧,在对应上述排出口80的两侧的位置上形成多个小通气孔87,储料器83的流入口82延设到此通气孔87侧。因此,随着换气扇52的排气,流入到处理槽1和外箱体2间的外界空气用板状加热器30被加热的同时,其一部分从上述通气孔87通过储料器83内,从排出口80进入处理槽1内,也可进行储料器83的换气。
在以上的构成中,在本装置使用开始时,预先将一定量的微生物载体投入到处理槽1内。在处理生垃圾时,打开盖体7从投入口6将生垃圾投入到处理槽1内盖上盖体7。盖上盖体7时,用图中未示出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根据其输出,安装在控制基板上的控制部开始向搅拌用电机、板状加热器30及换气扇52等进行通电控制。
通过向搅拌用电机进行通电控制,装有搅拌叶9的搅拌轴10间歇地(例如以30分钟周期每1分钟停止2分钟)正反旋转搅拌混合载体和有机物的同时,通过向板状加热器30进行通电控制,将处理槽1内的温度保持在对于微生物的活性化最适宜的范围,通过在载体培养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进行堆肥化。
另外,通过向换气扇52进行通电控制,将处理槽1内的湿空气通过直接排气的排气通路53从排气口55向外部排出,在防止处理槽1内成为高湿度状态的同时,随着处理槽1内的空气被排出外部,从在下箱体3的底部形成的吸气孔将新鲜空气取入到外箱体2内,从处理槽1上部形成的吸气孔72供给微生物活性化所需要的氧。
另一方面,在感到从处理槽1通过直接排气排出的排气的臭味时,将设置在操作显示部的除臭按钮打开。除臭按钮打开时,通过控制部停止向换气扇52通电的同时,切换阀54关闭直接排气的排气通路53,打开除臭排气的排气通路,通过向除臭装置的加热器及稀释扇开始通电,来自处理槽1的排气流到具有除臭装置的排气通路。由此,可防止恶臭排向外部。
本装置是如上所述方式运转并被控制的,但当每日投入生垃圾使处理槽1内的处理物量变多,达到排出口80附近时,通过定期搅拌的物料上升,处理物从排出口80溢出而堆积在储料器83内。另外,在处理槽1内容纳处理量以上的处理物时,由于上部侧的搅拌变差,所以处理不稳定,但本装置达到一定量以上时由于进行溢流,所以可长时间稳定地进行处理。另外,通常对于此种装置,在处理槽的底部设置快门开闭的排出口,必须定期地进行排出处理物的操作,但对于本装置就不需要那样,当处理物增加时,由于可自动地(自然地)排出,所以使用性可格外地提高。
上述储料器83的前面是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形成的,且储料器83本身处在装置的前面侧,所以不使用传感器等而价廉地构成,用户在投入生垃圾时等可无意识地一眼就可确认排出物的量,在充满前,卸下储料器83可以移送到其他的容器或可直接作为肥料利用。另外,在拆卸储料器83时,为防止通过搅拌叶9的定期搅拌,处理物溢流到装置前面,最好是暂时地停止装置运转。另外,也可设置检测储料器83的装卸的磁导线开关,使其成为与储料器83装卸连动地进行断/通装置运转的结构。
另外,由于也容易确定排出物的发黏状,所以即使不打开盖体7也可以确认处理槽1内的处理状态是否异常,在投入生垃圾时,实施充分除去水份后再投入等的方式,可改善处理状态。
另外,对于本实施例,由于储料器83的前面用黄绿色或淡蓝色等的带绿色感的颜色着色成的半透明状态,所以可缓和排出物的污垢感。
进而,由于直接连接处理槽1的排出口80和储料器83的流入口82,所以排出物难以堵塞。即使万一堵塞也容易看到,所以可以立刻处理堵塞,另外,由于储料器83的拆卸也简单,所以即使用户也容易卸下储料器83除去堵塞。
另外,由于在上述排出口80的下边侧形成梳齿状的缝隙81,所以处理物或未处理物的结块不能通过,仅选择细小的,在储料器83内堆积,所以可容易地作为肥料使用的同时,与结块相比,在储料器83内可容纳更多的排出物,可将储料器83小型化,另外,也减少了储料器83内的排出物的取出次数。由于在储料器83内不停留处理物或未处理物的结块物,所以不需要长时间干燥,不发生恶臭,作为肥料利用时,也不会由于粉碎结块而脏了手。另外,缝隙81上的空间起着万一缝隙81堵塞时作为事故排出用的。
另外,在形成排出口80的处理槽1外面贴有加热处理槽1内的板状加热器30,所以从排出口80溢流的处理物容易干燥变细。而且由于在排出口80的附近有搅拌叶9,所以干燥的处理物更容易粉碎变细。
另外,通过通气孔87在储料器83内通过,形成从排出口80吸入到处理槽1内的吸气通路,所以可在短时间内干燥停留在储料器83内的排出物,抑制恶臭的发生。而且,由于通过板状加热器30被加热的外界气体在储料器83内通过,所以可更有效地进行干燥,抑制恶臭的发生。
图4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中央部的纵断面图,用上述实施例的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上述实施例外,在处理槽1内的排出口80的附近安装有连通下部侧的隔离板88。此隔离板88,其一端斜下方地对着处理槽1的排出口80侧上端被安装着,在超过搅拌排出口80附近的搅拌叶9的位置向下方弯曲,延长到搅拌轴10的上方。
通过以上的构成,除了上述实施例的作用效果,刚投入的生垃圾等的未处理物不直接到达排出口80附近,能可靠地防止这样的未处理物超过缝隙81的上方排出到储料器83中。
图5是表示本申请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中央部的纵断面图,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在本施方案中,除了上述实施例外,在排出口80安装有作为粉碎机构的辊89,该辊89与搅拌叶9的驱动是连动的,可以按图5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地构成。
通过这样的结构,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效果外,可以将跨过排出口80的处理物的结块等引入到排出口80的出口侧与下边之间,进行细粉碎,可以将储料器83内停留的排出物进行更细的粉碎。因此,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干燥储料器83内的排出物的同时,即使作为肥料使用,用户也不必用手操作将其更细地粉碎,简化了后处理工序。
按照上述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机构,即具有处理槽,容纳着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的载体,可以将投入的生垃圾等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容纳上述处理槽的外箱体和、搅拌机构,将投入到上述处理槽内的有机物和被容纳的载体混合搅拌和、排出口,随着上述搅拌机构的搅拌而将上述处理槽内的处理物从该口溢流排出和、储料器,储存从上述排出口溢流出的排出物,并且使上述储料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储料器的高度方向露出在外箱体的外侧,并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以廉价的结构,可以容易地确认排出物的量和状态。
另外,将储料器安装在形成处理槽的排出口的面的外装箱体外面侧,对应处理槽的排出口形成流入口,通过排出口和流入口直接连接,排出物则难以堵塞。
另外,通过将上述排出口形成在处理槽的前面、将上述的储料器安装在外箱体的前面,用户在投入生垃圾时等时,即使无意识,也能一眼就能确认排出物的量和状态。
进而,上述的储料器是可自由装卸的结构,可以容易地将停留在储料器中的排出物取出,即使万一排出物发生堵塞,用户也能容易地卸下储料器,取出堵塞物。
另外,对上述储料器的透明或半透明面进行着色,可以缓和排出物的直观污垢印象。
上述的排出口,其下边侧形成了间隙,所以处理物和未处理物的结块不能通过,只能选择细的料通过,堆积在储料器内,所以作为肥料可以容易地进行使用,同时与结块状态相比,可以将更多的排出物容纳在储料器内,使储料器小型化,另外还可以减少储料器内排出物的取出次数。另外,由于储料器内不停留处理物和未处理物的结块,所以干燥时间不需要长时间,也不会发生恶臭,作为肥料使用时,粉碎结块时也不会污染手。
在形成上述排出口的处理槽外面设置加热处理槽内的加热机构,可以将从排出口溢流出的处理物干燥,易于成为细状。
在搅拌机构中,通过在搅拌排出口附近设置搅拌叶,处理物被粉碎后更容易成为细状。
形成通过储料器的吸气通路,在短时间内进行停留在储料器内的排出物的干燥,可以抑制恶臭的发生。
进而,在向储料器的吸气通路的途中,设置加热机构,所以可以更有效地加热停留在储料器内的排出物,抑制恶臭的发生。
在处理槽内排出口附近形成连通下部侧的隔板,使得刚刚投入到的生垃圾等的未处理物不会直接地到排出口附近,所以可靠地防止未处理物被排出到储料器内。
在排出口附近,通过设置粉碎溢流出的排出物的粉碎机构,可以将处理物的结块等很细地粉碎,将储料器内的排出物作成更细。
权利要求
1.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处理槽,容纳着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的载体,可以将投入的生垃圾等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处理和、容纳上述处理槽的外箱体和、搅拌机构,将投入到上述处理槽内的有机物和被容纳的载体混合搅拌和、排出口,随着上述搅拌机构的搅拌而将上述处理槽内的处理物从该口溢流排出和、储料器,停留从上述排出口溢流出的排出物,并且使上述储料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储料器的高度方向露出在外箱体的外侧,并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储料器安装在形成上述处理槽排出口面的外装箱外面侧,对应上述处理槽的排出口,形成流入口,上述排出口和流入口是直接地连接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处理槽的前面形成上述排出口,上述储料器安装在外箱体的前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储料器是可以自由拆卸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储料器的透明或半透明面进行着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口,在其下边侧形成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排出口的处理槽外面具有加热处理槽内的加热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机构,具有搅拌上述排出口附近的搅拌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通过上述储料器内的吸气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上述储料器的吸气通路中,设置加热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槽内的上述排出口附近形成连通下部侧的隔板。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排出口附近具有粉碎溢流排出物的粉碎机构。
全文摘要
有机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处理槽1,容纳着分解有机物微生物的载体,可以将投入的生垃圾等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处理和、容纳上述处理槽的外箱体2和、搅拌机构(搅拌叶9等),将投入到上述处理槽1内的有机物和被容纳的载体混合搅拌和、排出口80,随着上述搅拌机构的搅拌而将上述处理槽内的处理物从该口溢流排出和、储料器83,停留从上述排出口80溢流出的排出物,并且使上述储料器83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储料器的高度方向露出在外箱体2的外侧,并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结构。
文档编号B01F7/02GK1350889SQ0113673
公开日2002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31日
发明者浅田雅彦, 井奥克则, 富田辰彦, 笹仓博之, 玉男木伸一, 西村佳展, 大西义久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