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0717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
电加热装置,属于加热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化工类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各种热交换反应釜大都是采用导热油、蒸汽、明火、 电感等加热方式,但这些方式均具有能耗高、安全隐患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 一种反应釜,该专利名称为"远红 外电加热反应罐",专利号为"ZL89213245. 0",该反应罐包括罐体、物料进出口 ,电源接线 盒,其中,所述罐体中、下和底部外表面与外套之间的环空中依次装有其中嵌有电热丝的远 红外辐射器,保温层和反射罩,该罐体有普通型和防爆型两种形式,用控制装置接通电源, 使装在远红外辐射器中的电热丝产生热能,从而激发远红外辐射器释放远红外线辐射电磁 波,以对被加热物体进行加热交换,由于物质对远红外电磁波有良好的吸收率,物质吸收远 红外电磁波的辐射后,物质内部分子产生自发热效应,加之电磁波具有一定的穿透力,故能 使被加热物质表里同时升温,从而提高了热能的转换效率。虽然该加热方式具有升温快、耗 能小的优点,但它是采用电阻丝作发热材料,其缺点是电热丝单位面积承担的负荷大,相对 使用寿命短,维修次数频繁、费用高,使用时无法对反应釜及加热装置的温度进行探测与控 制,因此使用不方便且控制不精确,温度不能自动控制就会"无限升温"对反应釜体材质损 伤严重,会导致反应釜因长期在高温下使用,出现釜体变形甚至报废,还存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精确、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且升温快、耗能小、发热材料采用电阻带(或如小功率采用电热丝)形式,达到防爆有求的 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包括外壳、 远红外辐射加热层、绝缘保温层,所述外壳包覆在反应釜下部分的外周面上,并通过连接构 件与反应釜固定连接;所述远红外辐射加热层及绝缘层依次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反应釜 外周面之间,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输入端插入所述远 红外辐射加热层内,输出端与控制装置相连。 上述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构件上端内周面沿周向设 置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连接构件上端面相垂直。 上述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外壳为整体密闭结构。该结构的 加热装置,密闭效果好,机械强度比较高。 上述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外壳为分体结构,所述外壳由至 少两片壳体组成,所述壳体通过紧固件连接成一体。该结构的加热装置,安装简便,且运输 方便。
3[0009] 采用上述结构的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由于外壳上设有测温装置,测 温装置的输入端插入远红外辐射加热层内,输出端与控制装置相连,当远红外辐射加热层 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测温装置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停止加热,低于温度设定值时会自 动恢复加热,实现了对加热装置的精确控制,解决了传统加热装置存在的热缓冲弊病,使用 时,工作人员可根据工作要求调整设定加热温度,使用更加方便,既起到保护加热装置及用 户反应釜的使用寿命、又节约了电能,提高反应釜内产品的质量,解决了传统加热装置因超 温引起的隐患,且由于在连接构件内周面沿周向设置加强板,使反应釜在加热装置内的安 装更加稳定,另外,本实用新型仅加设了测温装置,结构比较简单。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体结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用远红外电加 热装置,包括外壳1、远红外辐射加热层2、绝缘保温层3,所述外壳1包覆在反应釜4下部分 的外周面上,并通过连接构件5与反应釜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不受限制,本实施例中, 连接构件5为法兰,所述法兰固定设置在反应釜4的外周,外壳1上端面通过紧固件与法兰 连接,从而使外壳1与反应釜4连接成一体,所述远红外辐射加热层2及绝缘保温层3依次 设置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反应釜4外周面之间,远红外辐射加热层2及绝缘保温层3的形 状与外壳1相适应,远红外辐射加热层2由于远红外辐射导体及发热元件组成,发热元件嵌 在远红外辐射导体内,远红外辐射导体可为碳化硅材料制成,也可为高铝材料制成;外壳1 为U形金属壳体,外壳1可制成整体结构的,也可制成分体结构的,整体结构的外壳1保证 了足够的机构强度。分体式外壳l由至少两片壳体组成,所述壳体通过紧固件连接成一体。 分体式外壳1安装比较方便,且运输方便。外壳1上设有接线盒6,接线盒6内设有接线柱 61,所述接线柱61上的电源线与发热元件通过铜焊接连接成一体,外壳1底部设有密封件 7,使远红外辐射加热层2与工作环境中易燃易爆的物质隔离,保证了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所述密封件7分为防爆型和普通型,所述外壳1上设有测温装置8,所述测温装置8输入端 插入所述远红外辐射加热层2内,输出端与控制装置相连。测温装置8的数量及位置不受 限制,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可位于外壳的上部,也可位于外壳的中部或下部;所述测温装 置8不受限制,本实施例中,测温装置8为温度传感器,该元件可在市场上购买,从而方便了 生产。由于外壳1上设有测温装置8,测温装置8的输入端插入远红外辐射加热层2内,输 出端与控制装置相连,当远红外辐射加热层2内的温度达到要求时,测温装置8向控制装置 发出信号,停止加热,实现了对加热装置的精确控制,使用时,工作人员可根据工作要求调 整加热温度,使用更加方便。为了使反应釜4在加热装置内的安装更加稳定,所述连接构件 5上端内周面沿周向设置若干加强板51,所述加强板51与所述连接构件5上端面相垂直, 加强板51为三角形板状构件,由于在连接构件5内周面沿周向设置加强板51,反应釜安装 在加热装置内,反应釜外周面被加强板环住,从而使反应釜的安装更加稳定。[001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外形美观、升温速度快而均匀、平稳、温度热 缓冲小、温度控制精、运行无噪声,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伤害、适用性强的优点,通常适 用于重点易燃易爆场所。 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
述实施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任何采用等效替换取得的技术方案均 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包括外壳(1)、远红外辐射加热层(2)、绝缘保温层(3),所述外壳(1)包覆在反应釜筒体上(4)下部分的外周面上,并通过连接构件(5)与反应釜(4)固定连接;所述远红外辐射加热层(2)及绝缘保温层(3)依次设置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反应釜(4)外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1)上的测温装置(5),所述测温装置(5)输入端插入所述远红外辐射加热层(2)内,输出端与控制装置相连。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5) 上端内周面沿周向设置若干加强板(51),所述加强板(51)与所述连接构件(5)上端面相垂 直。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 为整体结构。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 为分体结构,所述外壳(1)由至少两片壳体组成,所述壳体通过法兰及紧固件连接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反应釜用远红外辐射电加热装置,包括外壳、远红外辐射加热层、绝缘保温层,所述外壳包覆在反应釜下部分的外周面上,并通过连接构件与反应釜固定连接;所述远红外辐射加热层及绝缘层依次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反应釜外周面之间,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输入端插入所述远红外辐射加热层内,输出端与控制装置相连,当远红外辐射加热层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测温装置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停止加热,低于温度设定值时会自动恢复加热,实现了对加热装置的精确控制,解决了传统加热装置存在的热缓冲弊病。
文档编号B01J19/12GK201493109SQ200920234189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1日
发明者王纪中 申请人:王欢;扬中市神洲化工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