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及使用该组合件的空气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345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及使用该组合件的空气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过滤构件折叠成锯齿状而成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及使用该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空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过滤构件折叠成锯齿状而成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制造方法, 已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提出了至少在过滤构件的两侧部的两个表面中的每一个表面上涂覆恒定厚度的作为间隔保持材料的树脂而形成树脂层、之后以恒定的间隔折叠成锯齿状、 固化树脂层并使过滤构件的折叠宽度为恒定间隔的方法。在上述方法中,所获得的锯齿状空气过滤器用过滤构件由于以恒定间隔折叠了使空气通过的过滤构件,因此从过滤构件的一侧进入的空气在从过滤构件的另一侧排出时, 气流方向与过滤构件正交,如果不提高所通过的空气的压力就不能获得规定的气流压力。为了解决该课题,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通过重叠涂覆热熔性粘合剂、从折痕的顶部到谷部设置梯度来使褶裥具有锥形状的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利用通过压纹加工而形成的突出部来保持褶裥的间隔的方法。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昭M-30144号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284914号专利文献3 日本特许第四35432号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过滤器组合件的褶裥的间隔而使用热熔性粘合剂,因此存在有过滤器组合件的质量增加且难以使用、有效过滤构件面积减少且寿命缩短这样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在压纹突起部的接触部分涂覆粘接剂来加强过滤器组合件,因此存在有过滤器组合件的质量增加且难以使用、无法避免有效过滤构件面积减少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不增加过滤器组合件的质量、而且不减少有效过滤构件面积、 并且压力损失足够低、强度足够强的过滤器组合件及使用该过滤器组合件的空气过滤器。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人进行了认真研究,其结果,发现了以下结构。S卩,本发明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第1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该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在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构件的表背面上设置点状的压纹突起部,并沿褶裥的折痕折叠成锯齿状,使折叠了时相对的该压纹突起部彼此相接触而保持该过滤构件的间隔。另外,技术方案2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连接上述折痕与上述折痕的支柱。另外,技术方案3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点状压纹突起部形成并排列在过滤构件的MD方向及⑶方向上,沿过滤构件的MD方向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点状压纹突起部以随着从褶裥的折痕的顶部朝向谷部去而逐渐降低的方式在高度方向上具有梯度,沿CD方向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点状压纹突起部在每一列上具有恒定的高度。另外,技术方案4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点状压纹突起部具有与过滤构件表面平行的上表面。另外,技术方案5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沿上述MD方向排列的多个点状压纹突起部的宽度随着从褶裥的折痕的谷部朝向顶部去而扩大。另外,技术方案6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相对的点状压纹突起部的形状不是对称形状,在相接触的突起部的各突起部上还分别形成有凸部和凹部。另外,技术方案7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形成在上述过滤构件上的点状压纹突起部部分的总面积的比例不满过滤构件整体的25%。另外,技术方案8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为热塑性树脂的发泡体。另外,技术方案9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是,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发泡体的发泡倍率超过1倍且不满3倍。另外,技术方案10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是,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发泡树脂的支柱的5mm以上的部分保持在折痕的内侧,并且0. 5mm Imm的部分露出到折痕的外侧。另外,本发明的空气过滤器如技术方案11所述,其特征在于,该空气过滤器使用技术方案1的过滤器组合件。采用本发明,能够获得不增加过滤器组合件的质量、而且不减少有效过滤构件面积、并且压力损失足够低、强度足够强的过滤器组合件及使用该过滤器组合件的空气过滤
ο


图1是折叠前的状态(支柱形成前)的本发明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折叠前的状态(支柱形成前)的本发明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的(a)、图3的(b)、图3的(c)、图3的(d)、图3的(e)、图3的(f)、图3的 (g)、图3的(h)是在折叠状态下支柱形成前的本发明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各种方式的侧视图。图4是以往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侧视图。图5是在图3的(a)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上设置支柱后的状态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侧视图。图6是在图3的(a)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上设置支柱后的状态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特征在于,在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构件的表背面上设置点状的压纹突起部,该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沿褶裥的折痕折叠成锯齿状,使折叠了时相对的该压纹突起部彼此相接触而保持该过滤构件的间隔。上述压纹突起部以能够保持在该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折叠成锯齿状时相邻的过滤构件的间隔的方式形成在表面和背面这两个面上。点能够形成为各种各样的形状。在此,针对过滤构件,将向跟前侧突出的压纹突起称作凸突起,将向其相反侧突出的压纹突起称作凹突起。即,从过滤构件的某一面观察时的凹突起,如果从另一面观察则成为凸突起。上述点的形状在压纹突起部为凸突起的情况下进行定义。当从相对于过滤构件平面的铅垂线状观察凸突起时,能够看到凸突起立起部分的轮廓,但是在此,在该轮廓中,将过滤构件的CD方向上的最大宽度称作点状压纹突起的宽度,将过滤构件的MD方向上的最大长度称作点状压纹突起的长度。另外,在与过滤构件平面平行的虚拟平面与凸突起的最高部分相接触时,将该虚拟平面与过滤构件平面的间隔称作点状压纹突起的高度,而且将包含该点的平面称作上表面。点状压纹的形状例如能够从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圆柱、半球、球带、棱锥台、圆锥、棱锥、截头圆锥等各种形状中进行选择。另外,相对的点状突起的形状未必必须是对称形状,也可以是成为在相接触的突起部中的每一个突起部上进一步形成有凸部与凹部的钥匙与钥匙孔的关系那样的形状。在该形状的情况下,相接触的压纹突起部难以偏移,能够获得更牢固的过滤器组合件。突起部的上表面也可以像长方体、正方体等那样平坦,也可以像半球、圆柱那样, 即使具有圆弧也不碍事。优选点状压纹突起的高度为0. Imm 5. Omm,进一步优选为0. 2mm 3. 0mm。这是因为,当高度高于5. Omm时,伴随着压纹加工有可能产生过滤构件的破损,另外,当高度低于0. Imm时,难以保持过滤构件的间隔。另外,优选点状压纹突起的宽度为1. Omm 10mm,进一步优选为2. Omm 6. 0mm。 这是因为,当宽度宽于IOmm时,在向过滤器组合件吹入风的情况下成为构造阻力且压力损失有可能上升,另外,当宽度窄于1. Omm时,在折叠为褶裥的情况下,压纹突起部彼此有可能偏移而不能够保持间隔。优选点状压纹突起的长度为1. Omm 20mm,进一步优选为5. Omm 15mm。这是因为,当长于20mm时,过滤构件的有效过滤构件面积减少,从而寿命有可能缩短,另外,当短于1. Omm时,在折叠为褶裥的情况下,压纹突起部彼此有可能偏移而不能够保持间隔。作为点状压纹突起的形状,宽度及长度如下所述。关于一个点状压纹突起,优选长与宽的比率(长/宽)、即长宽比为0. 5 4,进一步优选为1 3。这是因为,当长宽比小于0. 5时,在折叠为褶裥的情况下,压纹突起部彼此有可能偏移而不能够保持间隔,当大于4时,过滤构件的有效过滤构件面积减少,从而寿命有可能缩短。作为点状压纹突起的形状,从过滤构件平面仰视观察到的压纹突起部的立起角度如下所述。将在点状压纹突起部立起的轮廓的线中、连接最靠近折痕顶部侧的点与点状压纹突起部的最高点的直线和过滤构件平面所成的角度作为立起角度。当点状压纹突起的上表面为平面时,上述最高点为最靠近折痕顶部的点。当立起角度较小时,突起部的上表面的面积也减小,不能够获得与相对的点状压纹突起接触的面积,有可能给褶裥的间隔保持带来障碍。另一方面,当压纹突起的高度较低时,即使立起角度较低,上表面的面积也不会减小。优选立起角度为10度 40度。这是因为,当超过40度时,对过滤构件的负担增大,当不满10度时,突起部的上表面的面积减小,不能够获得与相对的点状压纹突起接触的面积,有可能给褶裥的间隔保持带来障碍。点状压纹突起部沿过滤构件的MD方向排列有多个,其每一个的高度从折痕的顶部向谷部逐渐降低,从而能够呈V字状地保持褶裥形状(专利文献2中说明了呈V字时压力损失低)。另外,沿过滤构件的CD方向排列了多个压纹突起部,在其每一列上具有恒定的高度,从而能够使过滤器组合件均勻。优选MD方向的一列上所包含的点状压纹突起的数量为3个以上且15个以下。当不满3个时,在点状压纹处难以保持褶裥的间隔,在通风时除突起以外的部分的相对的过滤构件有可能相接触并导致压力损失上升。另一方面,当点状压纹突起的数量为16以上时,压纹部的比例增多,有时与线状压纹相比时的有效过滤构件面积多的优点丧失。优选沿MD方向排列的点状压纹突起的间隔为5mm 25mm。这是因为,当窄于5mm 时,压纹部的比例增多,有时与线状压纹相比时的有效过滤构件面积多的优点丧失,当宽于 25mm时,在通风时产生褶裥的膨胀,相邻的过滤构件表面有可能相接触。沿CD方向排列的点状压纹突起的间隔优选相邻的凸突起列与凸突起列的间隔为 15mm 60mm。在凸突起列与凸突起列之间包含凹突起列,但是优选凹突起列形成在凸突起列与凸突起列的中间。这是因为,当偏置排列时,在向过滤器组合件吹入风时,风的流通不均勻,压力损失有可能上升。优选过滤构件的折叠宽度为30mm至观0讓。当折叠宽度不满30mm时,出于过滤器寿命的观点,需要增多褶裥的峰数,有可能难以充分地保持褶裥的间隔。另一方面,当折叠宽度超过^Omm时,为了扩大褶裥的间隔,需要增高点状压纹突起部的高度,因此产生过滤构件破损的可能性增大。点状压纹突起部优选设为具有与过滤构件表面平行的上表面。其基于以下理由。 为了将无纺布过滤构件作为过滤器组合件,需要适当的刚挠度,但是在刚挠度的影响下,卷绕成卷体的过滤构件存在残留有卷绕波形的倾向。当残留有卷绕波形时,在褶裥加工时无法获得褶裥漂亮的V字,导致压力损失上升。因此,在压纹突起内没有高度的梯度,从而即使在稍微残留有卷绕波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其影响。另外,优选沿过滤构件的MD方向排列有多个压纹突起部的宽度从折痕的谷部向顶部逐渐扩大。这是因为,当形成高度高的点状压纹突起部时,突起部的宽度窄时,施加于过滤构件的单位面积上的力增大,因此过滤构件有可能破损,但是通过扩大高度高的点状压纹突起部的宽度,能够防止过滤构件破损。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过滤构件只要是聚烯烃系、聚酯系等满足过滤性能的无纺布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另外,优选形成在过滤构件上的点状压纹突起部分的总面积的比例小于过滤构件整体的25%,更优选为小于20%。这是因为,当为25%以上时,过滤构件的有效面积减少, 有可能导致粉尘保持量降低。优选过滤器组合件通过设置用于连接褶裥的折痕与折痕的支柱而被强化。这是因为,由此,当作为过滤器使用时,能够防止通风时褶裥打开、或者大风量流通时组合件膨胀, 能够防止在万一情况下组合件飞向下游侧。而且,形状稳定,操作性也提高。另外,优选上述支柱为热塑性树脂的发泡体。这是因为,通过使支柱为热塑性树脂,在使用后焚烧处理比较容易。进一步,通过设为发泡体,能够减少树脂的使用量并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出贡献,能够减少使用后的废弃物量,另外还能够谋求产品的轻量化并提高操作性。另外,优选用于连接折痕与折痕的支柱设置在压纹列的正上方。这是因为,支柱、 压纹列为其自身本来就防止风流动的构造体,但是通过将它们排列在从风的流入方向观察时的同一线上,能够将构造体的投影面积设为最小,能够防止多余的压力损失上升。另外,优选用于连接折痕与折痕的支柱以25mm 300mm的间隔设置。这是因为, 当不满25mm时,作为构造体有可能导致压力损失上升,当为300mm以上时,有可能难以充分保持强度。另外,优选为了发泡而注入的气体是去除了氧的气体。这是因为,当包含氧时,有可能促进由热塑性树脂的氧化引起的劣化。另外,热塑性树脂的发泡体优选其发泡率超过1倍且不满3倍。这是因为,当以1 倍(无发泡)涂覆时,由于重力作用,向折痕的内侧下垂,不能够充分地提高组合件的强度。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3倍以上时,热塑性树脂的绝对量较少,因此强度有可能降低。另外,此处所说的发泡倍率是指发泡的树脂所占的容积与相同质量的树脂在无发泡时所占的容积的比率。另外,用热塑性树脂的发泡体形成的支柱优选其粗细为3mm 15mm。这是因为,当比3mm细时,强度有可能不充分,当比15mm粗时,作为构造体有可能导致压力损失上升。另外,用热塑性树脂的发泡体形成的支柱优选5mm以上保持在折痕的内侧,并且 0.5mm Imm左右向折痕的外侧露出。这是因为,通过5mm以上保持在折痕的内侧,提高了与过滤构件的粘接力,通过向折痕外露出0. 5mm Imm左右,能够沿横向作为支柱发挥作用。另外,使用了上述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空气过滤器,能够作为高风量、低压力损失且强度足够强的空气过滤器使用。实施例接着,与以往例、比较例一起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的空气过滤器用过滤构件并不由以下例子来限定解释。图1是本发明的折叠形成点状压纹突起前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的(a)、图3的(b)、图3的(c)、图3的(d)、图3的(e)、图3的(f)、 图3的(g)、图3的(h)是本发明的折叠形成有点状压纹突起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侧视图,图4是以往例的折叠形成有线状压纹突起9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侧视图,图5 是在图3的(a)的折叠形成有点状压纹突起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上设有支柱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侧视图,图6是在图3的(a)的折叠形成有点状压纹突起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上设有支柱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0表示复合过滤构件,附图标记1、2、3、4、5、6、7、8表示点状压纹,上述点状压纹1、2、3、4、5从折痕的顶部到谷部分别标记A、B、C、D、E。实施例1使用贴合有作为过滤构件层的聚丙烯制的非带电熔喷无纺布与作为加强层的聚酯制热轧无纺布(thermal bond nonwoven)的复合过滤构件,如图3的(a)所示,形成如下形状的点状压纹突起1A、1B、1C、1D、1E。点状压纹的形状作为四边棱锥台形,在MD方向的一列上形成5个,其中一个一个的高度从折痕的顶部到谷部设为1. 5mm、1. 2mm、0. 9mm、0. 6m、0. 3mm。在CD方向上以25mm的间隔排列有点状压纹突起列。不使这些压纹突起的高度在同一列上有意地发生变化。点状压纹的宽度从折痕的顶部到谷部设为5. 0mm、4. 9mm,4. 8mm、4. 7mm、4. 6mm。在表面和背面上交替排列这种点状压纹。另外,点状压纹的底边长度为12mm,全部设为恒定。点状压纹突起部的立起角度从折痕的顶部到谷部设为30度、25度、20度、17度、15度。以125mm的折叠宽度将上述过滤构件折叠成锯齿状,制作了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如图5及图6所示,在该过滤器组合件的流入侧及流出侧,均在折痕上设置由树脂构成的支柱20,加强了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树脂发泡倍率为2倍。支柱20沿垂直方向以50mm的间隔排列在折痕上。支柱20在折痕的内侧保持其5mm的部分,向折痕的外侧露出 Imm0实施例2对于点状压纹的高度,将最靠近折痕的谷部的端设为0. 8mm,将最靠近顶部的端设为2. 0mm,在上述两端之间设置连续(断续)梯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形成点状压纹突起2A、2B、2C、2D、2E,如图3的(b)所示,制作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而且,与实施例1 相同地利用支柱进行加强。实施例3将点状压纹的过滤构件的MD方向的列上的、各个点的宽度全部设为4. O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形成点状压纹突起3A、3B、3C、3D、3E,如图3的(c)所示制作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地利用支柱进行加强。实施例4将点状压纹的过滤构件的MD方向的列上的、各个点的宽度全部设为4. Omm,并且对于点状压纹的高度,将最靠近折痕的谷部的端设为0. 3mm,将最靠近顶部的端设为 1. 5mm,在上述两端之间设置连续(断续)梯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形成点状压纹突起4A、4B、4C、4D、4E,如图3的(d)所示制作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地利用支柱进行加强。实施例5点状压纹的宽度从折痕的谷部到顶部设为5. 0mm、4. 9mm、4. 8mm、4. 7m、4. 6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形成点状压纹突起5A、5B、5C、5D、5E,如图3的(e)所示制作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地利用支柱进行加强。实施例6点状压纹的宽度从折痕的谷部到顶部设为5. 0mm、4. 9mm、4. 8mm、4. 7mm、4. 6mm, 并且对于点状压纹的高度,将最靠近折痕的谷部的端设为0. 3mm,将最靠近顶部的端设为 1.5mm,在上述两端之间设置连续(断续)梯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形成点状压纹突起6A、6B、6C、6D、6E,如图3的(f)所示制作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地利用支柱进行加强。实施例7将点状压纹的形状设为半球,立起角度从折痕的顶部到谷部设为30度、25度、20 度、17度、15度,将点状压纹突起部的宽度设为与点状压纹突起部的长度相等,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形成点状压纹突起7A、7B、7C、7D、7E,如图3的(g)所示制作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地利用支柱进行加强。实施例8将点状压纹的形状设为半球,在相对的各个突起部中的一方的突起部的前端上进一步形成直径1mm、高Imm的凸部,在另一方的突起部的前端上形成直径1mm、深Imm的凹部,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形成点状压纹突起8A、8B、8C、8D、8E,如图3的(h)所示制作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而且,与实施例1相同地利用支柱进行加强。实施例9将支柱的树脂的发泡倍率设为3. 5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形成点状压纹突起1A、IB、1C、ID、1E,并且制作利用支柱进行加强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实施例10将支柱的树脂的粘接位置设为在折痕的内侧为6mm、在折痕的外侧为0. 2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形成点状压纹突起1A、1B、1C、1D、1E,并且制作利用支柱进行加强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实施例11除了未设置支柱以外皆与实施例1相同,形成点状压纹突起1A、IB、1C、ID、1E,如图3的(a)所示制作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以往例1将压纹突起部设为宽度4. 0mm、最靠近折痕的谷部的端的高度为0. 3mm,最靠近顶部的端的高度为1. 5mm、在上述两端之间设置了作为连续梯度的1个线状压纹突起部9、9, 将点状压纹突起部的立起角度设为45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4所示(配置参照图1、图2)制作空气过滤器组合件。点状压纹突起部的立起角度设为45度。以往例2涂覆2层热熔性粘合剂,宽度从折痕的谷部到顶部全部设为4. Omm,高度从折痕的谷部到顶部设为0mm、lmm、2mm三个等级,如日本特开2003184914号公报的图2所示,制作了保持褶裥的间隔的过滤器组合件。以件例3涂覆1层热熔性粘合剂,宽度从折痕的谷部到顶部全部设为4. 0mm,将折痕的谷部的高度设为0. 3mm,将顶部的高度设为1. 5mm,从中央附近到顶部设为恒定高度,除此以外与以往例2相同,如日本特开2003-284914号公报的图3所示,制作过滤器组合件。接着,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往例,以如下的方式测量了过滤器的压力损失、捕集效率、粉尘保持量(DHC)、之外还将进行了过滤构件破损与综合评价的结果表示在表1 中。压力损失在过滤器单元中换算为表面风速,测量通过了 3. lm/sec的空气时的过滤器前后的压力差,作为压力损失。将压力损失为150Pa以上的情况记为X,将150Pa以下的情况记为〇。捕集效率按照JIS B9908形式2进行测量。将捕集效率为90%以上的情况记为 〇,将不满90 %的情况记为X。粉尘保持量(DHC)按照上述JIS B9908形式2,设为将最终压力损失确定为时的粉尘保持量。换算为610mmX610mm的尺寸,将粉尘保持量为500g/台以上的情况记为 〇,将不满500g/台的情况记为X。过滤构件破损目视确认加工有点状压纹突起的过滤构件,将在过滤构件上确认有破损的情况记为X,将没有破损但是一部分确认有损伤部分的情况记为Δ,将确认没有破损的情况记为〇。质量换算为610mmX610mm的尺寸,将过滤器组合件的质量不满3kg的情况记为 〇,将3kg以上的情况记为X。有效过滤构件面积将有效过滤构件面积为75%以上的情况记为〇,将不满75% 的情况记为X。组合件强度将直到比1500 大的差压也未产生由过滤器组合件的变形对性能带来的影响的情况记为〇,将直到比1000 大的差压也未产生由过滤器组合件的变形对性能带来的影响的情况记为Δ,将在1000 以下的差压下产生了由过滤器组合件的变形对性能带来的影响的情况记为X。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将全部为〇的情况记为◎,将包含至少一个Δ的情况记为 〇,将包含至少一个χ的情况记为X。
[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该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在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构件的表面和背面上设有点状的压纹突起部,并沿褶裥的折痕折叠成锯齿状,使折叠了时相对的该压纹突起部彼此相接触而保持该过滤构件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连接上述折痕与上述折痕的支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点状压纹突起部形成并排列在过滤构件的MD方向及CD方向上,沿过滤构件的MD 方向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点状压纹突起部以随着从褶裥的折痕的顶部朝向谷部去而逐渐降低的方式在高度方向上具有梯度,沿CD方向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点状压纹突起部在每一列上具有恒定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点状压纹突起部具有与过滤构件表面平行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沿上述MD方向排列的多个点状压纹突起部的宽度随着从褶裥的折痕的谷部朝向顶部去而扩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相对的点状压纹突起部的形状不是对称形状,在相接触的突起部的各突起部上还分别形成有凸部和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形成在上述过滤构件上的点状压纹突起部部分的总面积的比例不满过滤构件整体的 2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为热塑性树脂的发泡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发泡体的发泡倍率超过1倍且不满3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发泡树脂的支柱的5mm以上的部分保持在折痕的内侧,并且0. 5mm Imm的部分露出到折痕的外侧。
11.一种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空气过滤器使用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组合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不增加过滤器组合件的质量、而且不减少有效过滤构件面积、并且压力损失足够低、强度足够强的过滤器组合件及使用该过滤器组合件的空气过滤器。本发明的褶式空气过滤器组合件在由无纺布构成的过滤构件的表背面上设有点状的压纹突起部,沿褶裥的折痕折叠成锯齿状,使折叠了时相对的该压纹突起部彼此相接触而保持该过滤构件的间隔。
文档编号B01D39/16GK102325575SQ20098015703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5日
发明者北山治, 新沼仁, 新舍范一, 森田润, 长谷川智之 申请人:日本无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