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107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氨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具体的说是氨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氨气,无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 · H20),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与酸作用得可到铵盐,氨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在化工行业及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脱硫、脱氯、脱硝等领域,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氨气,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现在的氨气吸收设备对氨气的吸收仅能达到国家的最低标准,有的甚至达不到,因此对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氨气吸收效果好、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的氨气吸收装置。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气液分离缓冲器、冷凝真空机组、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冷凝器以及蓄水池,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包括第一冷凝塔及与其相接的第一吸收塔;所述气液分离缓冲器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冷凝真空机组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一出水口以及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吸收塔上分别设有第三进气口、第三出气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以及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冷凝塔上分别设有第三进水口、第四进水口以及第四出水口,所述冷凝器上设有第五进水口和第五出水口,所述蓄水池上设有第六进水口和第六出水口 ;所述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相接,第二出气口与第三进气口相接,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三进水口相接,第一出水口、第四出水口以及第三出水口均与第六进水口相接,第一进水口、第四进水口以及第二进水口均与第五出水口相接,第六出水口与第五进水口相接。为了达到最好的氨气吸收效果,本氨气吸收装置还包括第二组合式冷却吸收塔以及第三组合式冷却吸收塔,第二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包括第二冷凝塔及与其相接的第二吸收塔,第三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包括第三冷凝塔及与其相接的第三吸收塔;所述第二吸收塔上分别设有第四进气口、第四出气口、第七出水口、第八出水口以及第七进水口,所述第二冷凝塔上分别设有第八进水口、第九进水口以及第九出水口,所述第三吸收塔上分别设有第五进气口、第五出气口、第十出水口、第十一出水口以及第十进水口,所述第三冷凝塔上分别设有第十一进水口、第十二进水口以及第十二出水口 ;所述第四进气口与第三出气口相接,第七出水口与第八进水口相接,第五进气口与第四出气口相接,第十出水口与第十一进水口相接,所述第八出水口、第九出水口、第十一出水口以及第十二出水口均与第六进水口相接,所述第七进水口、第九进水口、第十进水口以及第十二进水口均与第五出水口相接。为提升冷冻效果,所述冷凝器包括两台并联的冷冻机。[0007]为提高进水效率,所述第五进水口通过进水泵与第六出水口相接。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三进水口相接,第一出水口、第四出水口以及第三出水口均通过增加泵与第六进水口相接。所述第八出水口、第九出水口、第i^一出水口以及第十二出水口均通过增加泵与第六进水口相接。为提高效率,所述气液分离缓冲器有两台。为保障安全,所述气液分离缓冲器的外壁纵向均勻设有三圈外加强圈。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经过了多级吸收处理,因此吸收效果极好,经吸收后排放的废气浓度< lmg/m3,净化效率彡99%,低于中国(GB14554_9;3)恶臭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1. Omg/m3 ;二级1. 5mg/m3,排放量15米高度时小于等于4. 9千克/小时的标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包括两台气液分离缓冲器1、冷凝真空机组2、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3a、第二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北、第三组合式冷却吸收塔3c、由两台并联的冷冻机组成的冷凝器4以及蓄水池5 ;其中在两台气液分离缓冲器1的外壁纵向均勻设有三圈外加强圈10 ;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3a包括第一冷凝塔6a及与其相接的第一吸收塔7a,第二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北包括第二冷凝塔6b及与其相接的第二吸收塔7b,第三组合式冷却吸收塔3c包括第三冷凝塔6c及与其相接的第三吸收塔7c ;其中在气液分离缓冲器1上设有第一进气口 11和第一出气口 12,在冷凝真空机组2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 13、第二出气口 14、第一出水口 15以及第一进水口 16;在第一吸收塔7a上分别设有第三进气口 17a、第三出气口 18a、第二出水口 19a、第三出水口 20a以及第二进水口 21a,在第一冷凝塔6a上分别设有第三进水口 22a、第四进水口 23a以及第四出水口 Ma,在第二吸收塔 7b上分别设有第四进气口 17b、第四出气口 18b、第七出水口 19b、第八出水口 20b以及第七进水口 21b,在第二冷凝塔6b上分别设有第八进水口 22b、第九进水口 23b以及第九出水口 Mb,在第三吸收塔7c上分别设有第五进气口 17c、第五出气口 18c、第十出水口 19c、第i^一出水口 20c以及第十进水口 21c,在第三冷凝塔6c上分别设有第十一进水口 22c、第十二进水口 23c以及第十二出水口 2 ;在冷凝器4上设有第五进水口 25和第五出水口 26,在蓄水池5上设有第六进水口 27和第六出水口 28。其中第一出气口 12与第二进气口 13相接,第二出气口 14与第三进气口 17a相接, 第二出水口 19a与第三进水口 2 相接,第一出水口 15、第三出水口 20a、第四出水口 Ma、 第八出水口 20b、第九出水口 Mb、第i^一出水口 20c以及第十二出水口 2 均通过增加泵9 与第六进水口 27相接,第一进水口 16、第二进水口 21a、第四进水口 23a、第七进水口 21b、 第九进水口 23b、第十进水口 21c以及第十二进水口 23c均与第五出水口沈相接,第六出水口观与第五进水口 25通过进水泵8相接。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流体力学的相关原理,气体跟吸收液在管道内混合,当吸收液跟气体混合后通过管道,这时气液两相跟管壁接触面大,接触表面液体不断得到冷却,达到高效化学交换反应,气液激烈碰撞以使气液充分混合后,随着液体的重力作用落入循环水箱中。工作流程如下带粉尘的氨气尾气在真空的作用下进入气液分离缓冲器,使粉尘跟气体分离,然后纯氨气继续挥发进入冷凝真空机组的水箱内进行二次水洗,由于水箱中的液体在水泵的循环作用下不断升温,此时氨气不溶于水,继续蒸发进入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以水为吸收液进行循环吸收。氨气在水吸收的过程中随着吸收浓度的提高,循环液的温度会随着升高,为了确保吸收效果,故对循环液用冷却水循环冷却后充分吸收,部分未完全吸收的气体进入第二组合式冷却吸收塔继续吸收,随后被吸收过的气体再进入第三组合式冷却吸收塔,此时氨气的浓度已经很低,由于气体和液体还在被水循环吸收,所以挥发性很低,排出的气体已经相对为纯净空气。当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内的氨水浓度达到饱和时,将其打入成品储罐,同时把第二组合式吸收塔内相对高浓度的氨水打入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内继续吸收,把第三组合式吸收塔母液槽的低浓度氨水打入第二组合式冷却吸收塔继续循环吸收,在第三组合式吸收塔循环罐槽内注入清水继续吸收。由此周而复始循环吸收,最终达到回收氨气,排放达标的效果,即创造的经济效益,又使环境得到了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离缓冲器(1)、冷凝真空机组O)、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3a)、冷凝器以及蓄水池(5),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3a)包括第一冷凝塔(6a)及与其相接的第一吸收塔(7a);所述气液分离缓冲器(1)上设有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所述冷凝真空机组( 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13)、第二出气口(14)、第一出水口(15)以及第一进水口(16),所述第一吸收塔(7a)上分别设有第三进气口(17a)、第三出气口(18a)、第二出水口(19a)、第三出水口(20a)以及第二进水口 Ola),所述第一冷凝塔(6a)上分别设有第三进水口 0加)、第四进水口(23a)以及第四出水口 0 ),所述冷凝器(4)上设有第五进水口 0 和第五出水口( ),所述蓄水池(5)上设有第六进水口咖和第六出水口 08);所述第一出气口(1 与第二进气口(1 相接, 第二出气口(14)与第三进气口(17a)相接,所述第二出水口(19a)与第三进水口(22a)相接,第一出水口(15)、第四出水口(Ma)以及第三出水口(20a)均与第六进水口 07)相接, 第一进水口(16)、第四进水口(23a)以及第二进水口(21a)均与第五出水口 06)相接,第六出水口 08)与第五进水口 05)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组合式冷却吸收塔(3b)以及第三组合式冷却吸收塔(3c),第二组合式冷却吸收塔(3b)包括第二冷凝塔 (6b)及与其相接的第二吸收塔(7b),第三组合式冷却吸收塔(3c)包括第三冷凝塔(6c)及与其相接的第三吸收塔(7c);所述第二吸收塔(7b)上分别设有第四进气口(17b)、第四出气口(18b)、第七出水口(19b)、第八出水口 QOb)以及第七进水口 Olb),所述第二冷凝塔 (6b)上分别设有第八进水口 02b)、第九进水口 0 )以及第九出水口 04b),所述第三吸收塔(7c)上分别设有第五进气口(17c)、第五出气口(18c)、第十出水口(19c)、第十一出水口(20c)以及第十进水口 Olc),所述第三冷凝塔(6c)上分别设有第十一进水口 02c)、 第十二进水口(23c)以及第十二出水口(Mc);所述第四进气口(17b)与第三出气口(18a) 相接,第七出水口(1%)与第八进水口(22b)相接,第五进气口(17c)与第四出气口(18b) 相接,第十出水口(19c)与第i^一进水口(22c)相接,所述第八出水口 OOb)、第九出水口 04b)、第十一出水口(20c)以及第十二出水口(Mc)均与第六进水口 (XT)相接,所述第七进水口 Qlb)、第九进水口 0北)、第十进水口 Qlc)以及第十二进水口(23c)均与第五出水口 06)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包括两台并联的冷冻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进水口05)通过进水泵⑶与第六出水口 08)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19a)与第三进水口(22a)相接,第一出水口(15)、第四出水口(Ma)以及第三出水口(20a)均通过增加泵(9)与第六进水口 07)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出水口(20b)、第九出水口 04b)、第十一出水口(20c)以及第十二出水口(Mc)均通过增加泵(9)与第六进水口 (27)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缓冲器(1)有两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缓冲器(1) 的外壁纵向均勻设有三圈外加强圈(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氨气吸收装置,该装置包括气液分离缓冲器、冷凝真空机组、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冷凝器以及蓄水池,第一组合式冷却吸收塔包括第一冷凝塔及与其相接的第一吸收塔。本实用新型由于经过了多级吸收处理,因此吸收效果极好,经吸收后排放的废气浓度≤1mg/m3,净化效率≥99%,低于中国(GB14554-93)恶臭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1.0mg/m3;二级1.5mg/m3,排放量15米高度时小于等于4.9千克/小时的标准。
文档编号B01D53/14GK202087201SQ20112012603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徐建国 申请人:苏州利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