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135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液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化工行业等用低流速下气液分离结构。
技术背景 自地层中采出的天然气及脱硫后的净化天然气中,一般都含有饱和量的水汽,水汽是天然气中有害无益的组分。当输气压力和环境温度变化时,可能引起水汽从天然气中析出,形成液态水、冰或天然气的固体水化物,这些物质的存在会增加输气压降,减小输气管线的通过能力,严重时还会堵塞阀门和管线,影响平稳供气。在输送含有酸性组分天然气时,液态水的存在还会加速酸性组分对管壁、阀门的腐蚀,减少管线的使用寿命。因此,天然气必须进行脱水处理,达到规定的含水汽量指标后,才允许进入输气干线。目前,油田广泛采用的三甘醇对天然气进行脱水流程中,三甘醇携带部分气体进入闪蒸罐进行闪蒸,由于闪蒸罐是一立式分离器,考虑进液、储存及重力分离要求,一般从捕雾器到进液口的距离要I倍直径,按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的闪蒸罐高度尺寸太大,导致成本增加,维护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闪蒸罐高度尺寸小、成本低的气液分离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捕雾器、筒体、液体稳流板、液体折流装置、进液管;捕雾器安装在筒体内的进液管上方,捕雾器的下方为进液管和液体折流装置,液体折流装置的下方为液体稳流板。所述的捕雾器与筒体内壁尺寸配套,捕雾器为整体式或分块式,与筒体为活动连接或活动连接。所述的液体折流装置为一局部直弯结构,截面为筒体局部,液体稳流板为一大半圆板。所述的液体稳流板与液体折流装置立板的距离应大于IOOmm ;捕雾器与液体折流装置上端的距离应大于250mm。所述的液体折流装置及液体稳流板与筒体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流体通过进液管冲击在液体折流装置的立板上,经液体折流装置立板强制改变流体运动方向,加速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液体通过液体稳流器流入储液腔,气相通过捕雾器进行预分离,从而实现了分离效率的提高,缩短了结构尺寸,降低了成本。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方向剖视图。[0014]图中1.捕雾器;2.筒体;3.液体稳流板;4.液体折流装置;5.进液管;6.半圆板;7.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一种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捕雾器I、筒体2、液体稳流板3、液体折流装置4、进液管5 ;捕雾器I安装在筒体2内的进液管5上方,捕雾器I的下方为进液管5和液体折流装置4,液体折流装置4的下方为液体稳流板3。捕雾器I与筒体2内壁尺寸配套,捕雾器I为 整体式或分块式,与筒体2为活动连接或活动连接。如图2所示,液体折流装置4由半圆板6和立板7构成的直弯结构,截面为筒体局部。液体稳流板3为一大半圆板,便于流体流动。液体稳流板3与液体折流装置立板的距离应大于IOOmm ;捕雾器I与液体折流装置4上端的距离应大于250mm。液体折流装置4及液体稳流板3与筒体2焊接连接。通过这个结构可以对中低压、低流量流体中的气液加速分离,从而实现气液分离效率的提高。加工时,捕雾器先与闪蒸罐壁固定牢固,再进行进液管与吸收塔筒体的焊接,再进行液体折流装置与闪蒸罐壁焊接,继后焊接液体折流装置顶部盖板,最后进行液体稳流器与筒体的焊接,所有焊缝均需连续焊。
权利要求1.一种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捕雾器⑴、筒体⑵、液体稳流板⑶、液体折流装置⑷、进液管(5);捕雾器⑴安装在筒体⑵内的进液管(5)上方,捕雾器⑴的下方为进液管(5)和液体折流装置⑷,液体折流装置⑷的下方为液体稳流板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捕雾器⑴与筒体⑵内壁尺寸配套,捕雾器⑴为整体式或分块式,与筒体⑵为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折流装置⑷为一局部直弯结构,截面为筒体局部,液体稳流板⑶为一大半圆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稳流板⑶与液体折流装置立板的距离应大于IOOmm ;捕雾器⑴与液体折流装置⑷上端的距离应大于250mm。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体折流装置⑷及液体稳流板⑶与筒体⑵焊接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化工行业等用低流速下气液分离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捕雾器、筒体、液体稳流板、液体折流装置、进液管;捕雾器安装在筒体内的进液管上方,捕雾器的下方为进液管和液体折流装置,液体折流装置的下方为液体稳流板;所述的捕雾器与筒体内壁尺寸配套,捕雾器为整体式或分块式,与筒体为活动连接或活动连接。它提供了一种闪蒸罐高度尺寸小、成本低的气液分离结构。
文档编号B01D45/06GK202355969SQ20112040296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何茂林, 李永生, 王文武, 胡建国, 郭亚红 申请人: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