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225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恶臭气体作为环境公害之一,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恶臭气体的来源广泛,如城市污水处理、粪便垃圾处理、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等。恶臭气体不仅刺激人的感官,还污染了环境,而且对生产设备具有腐蚀性。在有机化肥的发酵生产过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如果这些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直接影响到工厂附近的生活环境。现有化肥厂去除废气的方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吸附废气。这种方法较为直接,但存在吸收不完全、吸附溶剂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通过该装置处理的后的废气排放到环境中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且该废气处理装置不产生对环境有危害的废弃物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水塔、活性炭吸附塔和生物降解塔,进气水塔的进气孔连接一进气管,生物降解塔的排气孔连接一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进气抽风机,排气管上设排气抽风机。优选地,进气水塔和活性炭吸附塔通过第一风管连接,所述第一风管呈“Z”字形。优选地,第一风管上设第一抽风机。优选地,活性炭吸附塔和生物降解塔通过第二风管连接,所述第二风管呈“Z”字形。优选地,第二风管上设第二抽风机。优选地,所述生物降解塔中填充由花生壳、谷壳、木屑及除臭菌体混合而成的填料。所述除臭菌体优选为好酸性硫氧化菌、COD化学需氧量降解菌、苯胺降解菌三种混合而成的菌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设顺次连接的进气水塔、活性炭吸附塔和生物降解塔,废气体通过进气水塔的溶解、活性炭吸附塔的吸附和生物降解塔的降解后,排出的废气对环境不产生危害,而且废气处理装置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危害的废弃物;2、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子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处理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水塔I、活性炭吸附塔2、生物降解塔3。进气水塔I的左侧面上方设一进气孔11,一进气管4与该进气孔11连接。在进气管4上还设一进气抽风机41。进气水塔I和活性炭吸附塔2通过第一风管5连接,所述第一风管5呈“Z”字形,一端连接进气水塔上部的出气孔12,一端连接活性吸附塔2底部的进气孔21。在第一风管5上还设第一抽风机51。活性炭吸附塔2和生物降解塔3通过第二风管6连接,所述第二风管6呈“Z”字形,一端连接活性炭吸附塔2上部的出气孔22,一端连接生物降解塔3底部的进气孔31。在第二风管6上还设第二抽风机61。生物降解塔31的顶部设一出气孔32,一排气管7与该出气孔32连接。在排气管7上还设一排气抽风机71。生物降解塔3中填充由花生壳、谷壳、木屑及除臭菌体混合而成的填料。除臭菌体优选为好酸性硫氧化菌、COD化学需氧量降解菌、苯胺降解菌三种混合而成的菌体。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废气先通过进气管4进入进气水塔I,在进气水塔I中,水溶性废气被水溶解,同时,较大的粉尘、颗粒沉降在水中;接着,不溶于水的气体从第一风管5进入活性炭吸附塔2中,一部分废气被活性炭吸附;最后,剩余废气由第二风管6进入生物降解塔3中,被生物降解塔3中的天然物料和除臭菌体降解,并从排气管中排放到环境中。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水塔、活性炭吸附塔和生物降解塔,进气水塔的进气孔连接一进气管,生物降解塔的排气孔连接一排气管。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管上设进气抽风机,排气管上设排气抽风机。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水塔和活性炭吸附塔通过第一风管连接,所述第一风管呈“Z”字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风管上设第一抽风机。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吸附塔和生物降解塔通过第二风管连接,所述第二风管呈“Z”字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风管上设第二抽风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包括顺次连接的进气水塔、活性炭吸附塔和生物降解塔,进气水塔的进气孔连接一进气管,生物降解塔的排气孔连接一排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顺次连接的进气水塔、活性炭吸附塔和生物降解塔,废气体通过进气水塔的溶解、活性炭吸附塔的吸附和生物降解塔的降解后,排出的废气对环境不产生危害,而且废气处理装置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危害的废弃物;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的优点。
文档编号B01D53/04GK202654909SQ2012201285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
发明者伍祖文 申请人:新兴县恒丰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