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740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气泡发生器,具体指一种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微气泡是对直径50 μ m以下气泡的总称,目前这种微气泡的应用很广,如可以应用到水处理净化领域,利用微气泡和混凝剂、絮凝剂的作用,将含油污水中的油量物质及悬浮物疑聚,然后上浮至水体表面,以达到污物的分离。或应用在化学工场的气液反应槽中,用来提高反应效率。但更多的是,微气泡被广泛地应用至卫浴设备中,如较为常见的气泡浴,利用微气泡中携带的气体及水气与皮肤面的动态接触,可以很好地起到清洁皮肤、按摩人体的效果,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有的微气泡发生器一般包括有压缩泵(即高压水泵)、与压缩泵进口相连的进水管、和与该压缩泵的出口相连接的溶气罐以及与溶气管的出口相连的出水管。使用时,水被吸入压缩泵内,经压缩泵内的叶片高速旋转搅打或压缩后初步混入水中,气水混合物再被送到溶气罐中进一步加压混合,使气水混合物在溶气罐内作更进一步的混合。上述微气泡发生器在使用后,需要及时地排空溶气罐内的余液,以便下一次使用时能获得干净的微气泡。这时若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口低于浴缸等容器的入水口,或者溶气罐的出口低于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口,均会在管道或溶气罐内积存余液,因此,这样的微气泡发生器一般被要求安装在较高的部位,只能利用重力作用将余液排尽。因此现有的微气泡发生器的安装场合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也不易能将余液完全排放干净。故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使微气泡发生器内的余液彻底排放干净的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包括有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该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的一端外露于微气泡发生器壳体,该进水通道、排水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微气泡发生器的压缩泵入口、溶气罐的出口相连,所述压缩泵出口通过中间管路与溶气罐的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设置在一模块上,在该模块上还安装有控制所述进水通道通断的第一控制阀,同时还设有与所述控制阀下游的进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控制该第一进气通路与进水通道通断的第二控制阀。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可以为独立的两个阀,但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为同一控制阀,所述的第一进气通路位于该控制阀的阀体上,该控制阀的阀芯前端部与进水通道上的控制口相配合,后端部与第一进气通道上的控制口相配合。这样的结构,能实现同步动作,以方便控制。在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的阀体拆卸连接在所述的模块上,该阀体上连接有带轴向通孔的定位套,所述的阀芯前端部穿过该定位套后与所述的进水通道上的控制口相配合,并且该定位套与所述阀芯的后端部之间的阀芯上套有复位弹簧,定位套的设置,既可以使阀芯平稳动作,又能确保大量空气进入到进气通道中。在上述优选方案中,所述的阀芯的前端部上还可以设有与所述进水通道上的控制口相配合的软性阀塞,可获得更好的关闭效果。所述的模块上还设有第二进气通道,该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的模块,另一端贯通于所述进水通道上的控制口和第一进气通道上的控制口之间的进水通道。使用时,利用压缩泵抽水时在进水通道内产生的负压,将第二进气通道内的空气顺势地带入到进水通道中,因而可以使微气泡发生器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噪音小的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了第一进气通道和控制阀,因此当需要排水时,可以通过第一控制阀关闭进水通道,同时开启第二控制阀,使第一进气通道与进水通道相连通,这时,开启压缩泵,使压缩泵成为气泵,可以将外界空气压入溶气罐中,使溶气罐和/或管道内的余液及气泡经排水通道压出,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高度不受限制,可以·根据所处场地进行合理安排,显然这样的结构设计更为合理,更有利于微气泡发生器的推广应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中去掉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3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俯视的局部剖视图(换气轴转动90度后);图6为图5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图6所示,该微气泡发生器包括有外壳I、位于外壳I内的压缩泵2和溶气罐3,其中外壳I又由相互组合连接的罩体11和底座12组成,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包括进水通道41和排水通道42以及能与进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71,该进水通道41和排水通道42均设置在一模块4上,该模块4直立固定于上述底座12上,其中进水通道41的一端外露于微气泡发生器的罩体11,并在该端安装有进水接头5,以便于外界的进水管相连;该进水通道41的另一端411外露于模块4的侧面上,并通过进水连接管(图中未示)与压缩泵2的入口 21相连。同理,上述排水通道42 —端外露于微气泡发生器的罩体11,并在该端安装有排水接头6,以便于外界的排水管相连,该排水通道43的另一端431外露于模块的侧面上,通过排水连接管(图中未示)与溶气罐3的出口 32相连。溶气罐3的入口 31通过中间管路与压缩泵的出口 22相连。在上述模块中还安装有控制进水通道通断的第一控制阀和控制上述第一进气通路与进水通道相通断的第二控制阀,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为同一控制阀7,且采用电磁阀,上述第一进气通71道位于该控制阀的阀体72上,该控制阀7的阀体72螺纹连接在模块4上,阀体72内螺纹连接有一带有轴向通孔74的定位套75,控制阀的阀芯73的前端部套有软性阀塞76,该控制阀的阀芯的前端部穿过该定位套75后与进水通道上的控制口 a相配合,后端部与第一进气通道上的控制口 b相配合,并且在定位套与阀芯的后端部之间的阀芯上套有复位弹簧77,以迫阀芯的后端部始终具有关于第一进气通道控制口 b的趋势,使该第一进气通道71与进水通道41相隔断。为了使微气泡发生器在正常工作时能及时获得所需的微量空气,在所述的模块上还设有第二进气通道43,该第二进气通道43的管径要小于上述第一进气通道71,该第二进气通道43的一端外露于模块,另一端贯通于进水通道上的控制口 a和第一进气通道上的控制口 b之间的进水通道,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空气流量,在上述模块中还安装有能控制该第二进气通道流量的气量调节阀8,在该第二进气通道43的另一端内插装有导气管9。为了按需能在微气泡中加入其它所需的气体,在上述模块中还开有与第二进气通道相贯通的轴孔44,在该轴孔中安装有换气轴10,换气轴的头部连接有露于罩体之外的旋 钮20,该换气轴10的尾部开有轴向盲孔101,并在换气轴上径向开有与该盲孔相贯通的第一径向孔102和第二径向孔103,相对应地,在模块的侧壁、顶面上分别开有与该第一径向孔相对应的第一换气口 45和与第二径向孔相对应的第二换气口 46,同时在模块上安装有与第一换气口相贯通的气体接头30,该气体接头上安装有卡紧气体连接管的按钮40。为了提高操作手感,在换气轴上还设有定位销50,当第一径向孔与第一换气口相对应时,该定位销与模块相抵,以使操作者及时获知已转动到第一径向孔与第一换气口相对齐的状态。当微气泡发生气正常工作时,若需要加入微量空气,则只要转动旋钮,使第二换气口与第二径向孔相对齐,此时空气依次经第二换气口、第二径向孔、盲孔进入到第二进气通道中,然后开启控制阀,使控制阀的阀芯前端离开进水通道的控制口,启动压缩泵,压缩泵在抽送水液时,利用产生的负压,将第二进气通道内的空气一并抽入压缩泵内,经压缩泵内的叶片高速旋转搅打或压缩后形成初步混入水中,气水混合物再被送到溶气罐中进一步的加压混合,使气水混合物在溶气罐内进一步的混合。这时,从排水通道出来的水因含有大量的气体,在花洒头瞬间释放压力,使混在水中的气体突然聚合形成继小微气泡而呈乳白色,用该气泡水进行洗浴,可以起到很好的清洁、按摩皮肤的效果。当使用完毕,需要将微气泡发生器内的余液和气泡排尽时,这时,启动控制阀,使控制阀的阀芯前端部关闭进水通道的控制口 a,同时阀芯的后端部开启第一进气通道上的控制口 b,此时随着压缩泵的启动,大量空气从第一进气通道内进入(当然此时从进气通道内也有空气被吸入到进水通道内),依次经第一进气通道的控制口、定位套上的轴向通孔进入到进水通道中,然后被压入到溶气罐内,利用该压缩空气将微气泡发生器内的余液及气泡从排水通道中排出,因而这样的排水方式,速度快,排水彻底,并且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包括有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该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的一端外露于微气泡发生器壳体,该进水通道、排水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微气泡发生器的压缩泵入口、溶气罐的出口相连,所述压缩泵出口通过中间管路与溶气罐的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设置在一模块上,在该模块上还安装有控制所述进水通道通断的第一控制阀,同时还设有与所述控制阀下游的进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控制该第一进气通路与进水通道通断的第二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为同一控制阀,所述的第一进气通路位于该控制阀的阀体上,该控制阀的阀芯前端部与进水通道上的控制口相配合,后端部与第一进气通道上的控制口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拆卸连 接在所述的模块上,该阀体上连接有带轴向通孔的定位套,所述的阀芯前端部穿过该定位套后与所述的进水通道上的控制口相配合,并且该定位套与所述阀芯的后端部之间的阀芯上套有复位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的前端部上设有与所述进水通道上的控制口相配合的软性阀塞。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上还设有第二进气通道,该第二进气通道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的模块,另一端贯通于所述进水通道上的控制口和第一进气通道上的控制口之间的进水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气泡发生器的排水结构,其在现有的进水通道、排水通道、压缩泵、溶气罐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设置在一模块上,在该模块上还安装有控制进水通道通断的第一控制阀,同时还设有与控制阀下游的进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和控制该第一进气通路与进水通道通断的第二控制阀。需要排水时,可以通过第一控制阀关闭进水通道,同时开启第二控制阀,使第一进气通道与进水通道相连通,这时,压缩泵成为气泵,可以将外界空气压入溶气罐中,使溶气罐和/或管道内的余液及气泡经排水通道压出,因而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高度不受限制,可以根据所处场地进行合理安排,显然这样的结构设计更为合理,更有利于微气泡发生器的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01F15/02GK202666720SQ20122031344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夏少华 申请人: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