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微纳米非金属pal材料的活化方法

文档序号:492641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微纳米非金属pal材料的活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天然微纳米非金属PAL材料的活化方法,该方法包括酸活化、热活化、以及机械力化学活化步骤。本发明涉及了无机非金属矿物坡缕石经解聚分散,分离提纯技术工艺处理,制得微纳米级PAL材料后,为进一步除去杂质,增大比表面积和活性,进而提高材料的性能,采用以“酸活化—热活化—机械力活化”为序的活化技术体系,为制备性能更为优异,应用范围更为广阔的先进无机功能、结构和生物工程材料提供了技术工艺支持。这一技术工艺的实施,不仅提供了在高聚物基、无机基和生物基中的高分散、相容性好的粉体材料,而且为高端的物理—化学反应、生化反应的超分子、插层、“有机化”的自组装过程,提供了动力和导向条件。
【专利说明】—种天然微纳米非金属PAL材料的活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微纳米非金属PAL材料的活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机械力化学技术为主要技术途径的“酸活化、热活化、机械力化学活化”技术体系至今尚未在相关领域和文献中见及。
[0003]机械力化学活化技术的实质是微纳米粉体的物理一化学的改性,酸活化、热活化的过程,也包含着物理一化学的性能优化过程。
[0004]1、机械力化学活化
I)机械力化学活化的基本概念
通过机械力化学的物理一化学作用,对PAL材料粉体进行活化改性处理,高效分散PAL材料粉体,获得最佳的PAL材料粉体性能。在这一过程中,PAL材料颗粒产生如热效应、晶型转变、电性改变、等离子化学等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从而诱发改性剂的化学物理效应,达到分子识别与区位识别,为实现有机化改性,达到与基体(生物体基、有机聚合物基或无机物基)的高度相容与均匀分散。
[0005]机械力化学活化(改性)原理如下:物料在强机械力作用下,受到剧烈的冲击,在晶体结构被破坏的同时,局部还会产生等离子体,降低体系的反应温度和活化能,从而诱发物质间的反应。机械力化学反应机理、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都与常规的化学反应有所区别,甚至一些不可能发生的热力学反应也能发生。超微细化处理过程中的机械能对物质的影响过程相当复杂,能量的供给与耗散机理还不十分清晰,通常很难确定其活化能,以至于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完成定量且合理地解释机械力化学作用下所产生的众多现象。因此有了以下几种观点。
[0006]2)关于机械力化学的几种观点:
(I)激活态热力学模型
Hutting和Fricke提出了激活态热力学模型后,Semkal把这一模型应用在机械力活化物质中,并提出了机械力活化概念,指物质反应能力提高的过程。假如这种激活能带来组成和结构的改变,这就是机械力化学反应,机械力促进了反应的进行,并被后来学者总结为“机械效能、结构无序化、弛豫结构可动性”三个激活态行为。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位错理论将固体间影响量化,并用公式表达了旧链被打断、新链生成情况下能量激发条件。
[0007](2)热电模型
该模型理论认为机械力化学反应是在热点冲击中进行,虽然电碾(或磨)的温度一般不超过70°C,但局部撞击点(热点)的温度可达1300°C以上,高温促进了反应的进行。进一步的理论(Boldyrev)发展为直接接触区域与扩散裂解前端的温度和压力突然增大,在碰撞点,产生极高的碰撞力而有助于晶体缺陷扩散(活化点增多)和原子重排(空穴增加)。
[0008](3)等离子体模型
该模型理论认为机械力作用导致晶格松弛与结构裂解,激发出的高能电子和离子形成等离子区,使颗粒物质的热化学反应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加快,在通常情况下,热化学所不能进行的反应。例如用普通化学反应制备稳定的NH4CdC13这类化合物需几年时间,但采用机械力化学法却相当容易。
[0009](4)晶体细化和缺陷理论
在高速碾压(高能球磨)过程中,晶粒细化是一个普遍现象,粉末碰撞中反复破碎和焊合,缺陷密度增大,很快使颗粒细化至微纳米级,产生晶格缺陷、晶格畸变,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无定形化;物质表面化学键断裂而产生不饱和链、自由离子和电子等,使晶体热力学能增高。而且物质内部迅速发展的裂纹(在水动力作用下尚未完全解聚的),使其温度和压力增高,温度可达1000°c以上。最终导致物质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常数显著增大,从而易于激发化学反应或加快反应速率。
[0010]3)机械力化学产生的多种效应:
(I)结晶形态变化。
[0011]物料在粉碎过程中,晶体结构经历了从物变(晶粒尺寸变小,比表面积增大等)到质变(晶粒表面或内部产生缺陷,非晶化和无序化等)的过程。其中主要为:
◎晶格畸变。机械力化学作用,使晶格点阵颗粒的排列部分失去周期性,而导致晶面间距发生变化,形成晶格缺陷,晶粒尺寸变小等;◎晶粒的非晶化。在机械力作用下,有序的晶格结构被破坏,晶体表面产生许多缺陷,使晶体结构无序化,且当机械负荷移除后也不能恢复。由于机械力的作用,结晶表面的结晶构造受到破坏而形成非晶态;◎晶型转变。机械力诱发物料不改变化学组成,而出现无定形化、中间结晶相等形态,形成不稳定相;◎结晶构造整体结构变形。对于PAL材料这种层状结构的矿物质,在机械力作用下,由于层间质点结合力较弱,在剪切力作用下,一般都沿层面或极微细解理平行地劈裂开,变成结晶度较低的结构,若继续施以机械力,逐步完成整体结构变化。层状硅酸盐(PAL材料原料),在机械激活作用下不同程度地脱去羟 基且键能下降,失去了晶体结构并无定形化。
[0012](2)物理化学性质变化
◎颗粒细化。即粒径变小、相应比表面积增大;◎产生诸多新生表面。新生表面是清洁面,有不饱和键,能产生非常高的活性。它是去除PAL材料表面羟基吸附水的结果;◎密度降低。在机械力的作用下造成了晶体结构的改变,晶体趋于无序化、结构相对疏松、密度降低;◎电性变化。机械力作用改变微纳米颗粒导电性以及半导体性质。如烧结钛酸钡原粉在通常条件下,再施以机械力,其介电常数在室温下提高2— 3倍;◎表面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增强。机械力作用下,颗粒被粉碎,在断裂面上出现不饱和键和带电的结构单元,使颗粒处于不稳定的高能态,从而增强活性、提高其表面吸附能力。同时,导致表面富含不饱和键及残余电荷的活化位,促进了离子交换能力或置换能力的提高;◎溶解度提高。各种硅酸盐矿物,由于机械力活化,都能显著提高其溶解度与溶解速率。
[0013](3)诱发化学反应
机械力与光、电、磁、热、辐射等形式能量一样,也可引起物质的化学反应:◎机械力诱发化学反应类型。机械力作用下,自由能升高、活性增强、反应活化能降低,诱发的反应,依物质状态分为:固一固、固一液、固一气三大类;◎机械力化学反应机理。与热力学相比,机械力化学反应有其特点,不一定符合热力学定律,反应产物与热化学反应也可能不同,其反应机理一般为:界面反应机理、自蔓延高温合成机理和固溶一分解机理。[0014]2、酸活化
PAL材料酸活化的目的是为了增大PAL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增大表面活性,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I)基本原理
(1)溶解某些杂质。在解聚分散和分离提纯中混生的微量绿泥石、伊利石、长石和方解石等;
(2)用H+置换可交换性的Ca2+;
(3)溶解一定量存在于四面体中的A13+和某些Fe2+、Fe3+以及存在于八面体中的Fe3+(Fe2+)、A13+ 和 Mg2+。
[0015]2) PAL材料酸活化的作用
(1)溶解清除了PAL材料的杂质,增加了比表面积(内、外表面积)和提供了活性位点;
(2)小半径的H+交换PAL材料晶体层间的阳离子,形成孔道;
(3)溶解八面体中部分的A13+Fe2+、Fe3+和Mg2+等离子,使晶体端面的孔道角度增力口、比表面积增加、直径增大,酸化完全,孔道值更大;
(4)活化后的PAL材料随着八面体中阳离子的带出,引起了如同固体酸作用一样的出露表面,由氢键相连。活化导致渗透作用增强、结构展开、孔道开放和直径扩大,表面积由80m2/g左右增至200m2/g以上,同时活性中心与区位也得到增加。
[0016]3、热活化
PAL材料热处理即热活化,目的改善和提高PAL材料的理化性能,目标在于除去其存在的四种状态的水,这四种水分别为外表面吸附水(H20)、孔道吸附水(H20)、存在于晶体中的结构水(0H)和结晶水(0H2 )。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A)显示,第一吸热谷在65 °C,属于外表面的吸附水脱水效应;第二吸热谷在98°C,为孔道吸附水脱出的热效应(外表面吸附水和孔道吸附水的质量为5.87%);第三吸热谷在230°C,相当于部分结晶水脱出产生的吸热效应,吸热谷较小,而且宽(失水量3.12%);第四吸热谷在481°C,也较宽,相当于第二部分结晶水的脱出热效应(脱水量3.7%);第五吸热谷为595°C,对应于结构水的脱出(脱水
5.3%)。前5个为吸热谷,放热效应仅有I个,在827°C,为分解新物相结晶所致。
[0017]PAL材料热活化过程中,PAL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物理化学性质却发生了变化,结构和形貌的变化反映在理化性能的变化,并为理化性能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一般情况下,400°C热活化脱出了 PAL材料的吸附水、部分结晶水、腾出了水分子占据的孔道空间和活性点,更有利于极性小分子吸附。这是热活化(处理)的实际目的,更理想的温度是252°C左右,此时PAL材料比表面积最大。
[0018]由于PAL材料为微纳米晶体材料,外比表面积较大,不仅存在物理吸附,而且存在大量表面断键结合水,这种键合水比较牢固,脱出需要较高温度。热重分析显示,结构水脱水量明显高出PAL材料结构水理论含量。表面结构水的脱出,改变了 PAL材料表面性质,对分子吸附的选择性有了很大的变化,正是对“有机化”改性的贡献。
[0019]4、建立“酸活化、热活化、机械力化学活化”技术体系的意义
一般对类似PAL材料的活化技术往往仅为“酸活化”一种,也仅能满足某种单一的性能需求。构筑以机械力活化为主体的机械力活化、酸活化、热活化联合活化技术尚属首次,而且遵循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原则,建立了 “酸活化一热活化一机械力化学活化”为序技术体系。优化了 PAL材料产品性能,为PAL材料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实现了无机超分子插层的自组装过程提供了自组装的动力和导向作用。自组装动力,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协同作用,它为分子自组装提供了能量;自组装的导向作用指的是分子自组装发生就必须在空间的尺寸和方向上达到分子重排要求。以机械力活化为主要技术途径的活化技术体系,通过对PAL材料的活化,为实现无机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技术“有机化”提供了能量的积蓄和空间与方向的导向作用。而且,为重要的是为建材、高分子聚合物等更广泛领域提供了高性能助剂材料为生物分子提供了高稳定性催化后活性载体材料。

【发明内容】

[002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天然微纳米非金属PAL材料的活
化方法。
[0021]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天然微纳米非金属PAL材料的活化方法,该方法包括酸活化、热活化、以及机械力
化学活化步骤。
[0022]进一步的,所述酸活化是根据产品的应用方向的不同,使用的酸的类型不同,常采用稀Hcl和浓H2S04作为处理用酸。
[0023]进一步的,所述热活化是PAL材料在不同温度下锻烧脱去所含各种水的过程。
[0024]进一步的,所述机械力化学活化是利用机械能来诱发化学反应和诱导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从而对材料改性和制造新材料。
[0025]本发明涉及了无机非金属矿物坡缕石(palygorskite)经解聚分散,分离提纯技术工艺处理,制得微纳米级PAL材料(以palygorskite前三个字母命名)后,为进一步除去杂质,增大比表面积和活性,进而提高材料的性能,采用以“酸活化一热活化一机械力活化”为序的活化技术体系,为制备性能更为优异,应用范围更为广阔的先进无机功能、结构和生物工程材料提供了技术工艺支持。
[0026]这一技术工艺的实施,不仅提供了在高聚物基、无机基和生物基中的高分散、相容性好的粉体材料,而且为高端的物理一化学反应、生化反应的超分子、插层、“有机化”的自组装过程,提供了动力和导向条件。
[0027]需要郑重说明的是:经过试验研究,“酸活化一热活化一机械力化学活化”为序的流程,在实施中必须遵循。因为,依此为序的流程,将充分显示科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9]实施例1:
1、酸活化
酸活化,即酸处理,根据产品的应用方向的不同,使用的酸的类型不同,常采用稀Hcl和浓H2S04作为处理用酸。
[0030]此外,酸浓度、固液比、酸浸时间、温度控制和处理物料的受浸粒度、亲酸活化工艺参数,以及活化工艺流程,都是受控条件。[0031]I)酸的种类选择
实施酸活化,处理对象若为生物类产品(包括农用肥料)宜采用盐酸(HCl)进行处理;若为工业性产品,可选用硫酸(H2S04)进行处理。无论使用那种酸,都需清洗至中性(pH=7)。对于一些具酸碱性的介质,例如肥料,可根据施向土壤的酸、碱状态,进行> pH=7或< pH=7的调控。
[0032]2)相关酸化工艺参数 (O酸浓度
若选用盐酸(Hcl),控制浓度为12%体积深度;若选用硫酸(H2S04),控制浓度为8%体积浓度。
[0033](2)固液比
实验证明,单位质量物料盐酸体积用量(固液比),以Mg+2浸出为指标,试验条件为:研磨时间,6h ;盐酸浓度,4mol/L;酸浸温度,80°C;浸出时间为2h,结果显示,当固液比从20—120ml/g变化时,Mg+2的浸出率变化不大,均在90%左右。考虑到实际生产盐酸为主要成分,及后期的产品清洗,固液比当以不超过20ml/g较好。在实际生产中控制酸将物料浸透,表面无积酸,则更为节约酸用量和后期产品的清洗用水与劳务投入。
[0034](3)酸浸时间
酸浸时间的确定,经粉碎样品,以Mg+2浸出为指标,实验条件为盐酸浓度4mol/L ;酸浸
温度为80°C ;浸出固液比IOOmVg ;结果如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然微纳米非金属PAL材料的活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酸活化、热活化、以及机械力化学活化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活化是根据产品的应用方向的不同,使用的酸的类型不同,常采用稀Hcl和浓H2S04作为处理用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活化是PAL材料在不同温度下锻烧脱去所含各种水的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力化学活化是利用机械能来诱发化学反应和诱导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从而对材料改性和制造新材料。
【文档编号】B01J19/00GK103785337SQ201310669076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曹发魁, 史振业, 孙矿生 申请人:甘肃金宇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