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623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塔体,塔体底部设有贮液箱,塔体侧边靠近贮液箱处设有进风口,塔体顶部设有出风口,与出风口连接的风机,进风口处设有朝向出风口倾斜的导风管,塔体内自其底部向出风口处依次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一喷淋层、第二填料层、第二喷淋层以及除雾层,贮液箱的出液口通过循环泵分别与第一喷淋层和第二喷淋层连通,出风口通过连接管道与风机的进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装置通过设置两级填料层与喷淋层,可彻底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另外,通过将导风管呈45°接入,可防止塔体内的液体从进风口处逆流到废气输送管道内,同时也减少了废气从输送管道进入塔体内的阻力。
【专利说明】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同一净化塔内对废气进行两级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化工、电子、冶金、电镀、纺织(化纤)、食品、机械制造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碱性废气,若是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则会造成大气污染,影响环境。目前,在排放这些废气时,需要进行预处理。目前对酸、碱废气的处理多采用液体吸收法,利用废气与吸收液进行接触吸收中和反应后再排放出。该处理方式虽然对废气进行了净化处理,但是不能彻底底去除废气中的异味、有害物质等,达不到国家的安全排放标准;同时,在采用液体吸收法处理过程中,混合废气的吸收液在增压泵的作用下会从废气入口回流到废气输送管道中,影响废气的输送,同时也阻碍了净化后的废气的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彻底地去除废气中的异味、有害物质,且不会产生回流的废气处理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塔体,所述塔体底部设有贮液箱,所述塔体侧边靠近所述贮液箱处设有进风口,所述塔体顶部设有出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朝向所述出风口倾斜的导风管,所述塔体内自其底部向所述出风口处依次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一喷淋层、第二填料层、第二喷淋层以及除雾层,所述贮液箱的出液口通过循环泵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层和第二喷淋层连通,所述出风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风机的进口连接。
[0005]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导风管与水平面呈45°倾斜角连接到所述进风口上。
[0006]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喷淋层与第二喷淋层均包括呈多圈环状设置在所述塔体内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可拆卸设有若干个朝向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的喷嘴,所述喷淋管各圈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塔体直径的1/5?2/5。
[0007]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填料层与第二填料层均包括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夹有鲍尔环,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均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塔体内壁上,所述塔体内壁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一填料层与第二填料层的环状卡槽,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凸”字形,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的侧壁均设有环状的凸筋。
[0008]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塔体侧壁上于所述第二喷淋层及除雾层之间还设有观检孔。
[0009]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除雾层为卡设在所述塔体内壁上的圆形波纹板。
[0010]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管道为软管。
[0011 ]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贮液箱上还设有补液口。
[001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装置通过设置两级填料层与喷淋层,对废气进行两次中和反应,可彻底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以达到国家的安全排放标准;另外,通过将导风管呈45°接入,可防止塔体内的液体从进风口处逆流到废气输送管道内,同时也减少了废气从输送管道进入塔体内的阻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塔体内壁与上支撑板/下支撑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0、塔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卡槽,14、观检孔,20、贮液槽,21、出液口,22、补液口,30、风机,40、导风管,50、第一填料层,51、上支撑板,52、下支撑板,53、鲍尔环,54、凸筋,60、第一喷淋层,61、喷淋管,62、喷嘴,70、第二填料层,80、第二喷淋层,90、除雾层,100、循环泵,200、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塔体10,塔体10底部设有贮液箱20,塔体10侧边靠近贮液箱20处设有进风口 11,塔顶设有出风口 12,与出风口 12连接的风机30。本实用新型中在进风口 11处设有朝向出风口 12倾斜的导风管40,具体的,将导风管40与水平面呈45°倾斜角连接到进风口 11上,导风管40用于与废气输送管道连接,将导风管40呈45°接入进风口 11,可防止塔体10内的液体从进风口 11处逆流到废气输送管道内;另一方面,导风管40呈45°接入,废气相对进风口 11是从高处往低处输送,减少了废气从输送管道进入塔体10内的阻力。
[0020]本实用新型中在塔体10内自其底部向出风口 12处依次设有第一填料层50、第一喷淋层60、第二填料层70、第二喷淋层80以及除雾层90,贮液箱20的出液口 21通过循环泵100分别与第一喷淋层60和第二喷淋层80连通,出风口 12通过连接管道200与风机30的进口连接。废气由导风管40引入塔体10内,经过第一填料层50,贮液箱20内的吸收液经循环泵100输送到第一喷淋层60,朝向第一填料层50喷淋,当吸收液喷洒到第一填料层50上的填料时便形成液膜,该液膜使气液两相接触面积增大,使之充分接触,在此接触的过程中,液相与气相之间发生物理溶解和化学反应过程,从而去除废气中的有害成分,此为废气与吸收液进行的第一级中和反应;在此之后,因废气是源源不断被输送进塔体10内,在此压力作用下,经第一级中和反应后的气液混合物上升至第二填料层70,第二喷淋层80继续朝向第二填料层70喷洒吸收液,进行第二级的中和反应,以彻底利用吸收液吸收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废气经过两级净化后,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再经除雾层脱水除雾后由风机30排入大气,而吸收液最后回流至贮液箱20循环使用。
[0021]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喷淋层60与第二喷淋层80均包括呈多圈环状设置在塔体10内的喷淋管61,在喷淋管61上可拆卸设有若干个朝向第一填料层50\第二填料层70的喷嘴62,喷嘴62与喷淋管61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方便将喷嘴62取出进行清洗,以确保喷洒吸收液的效果;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将喷淋管61各圈之间的间距设为塔体10直径的1/5?2/5,如此,可增加喷淋密度,使吸收液能够完全充分地与废气接触反应,从而确保能够彻底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0022]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填料层50与第二填料层70均包括上支撑板51与下支撑板52,上支撑板51与下支撑板52之间夹有鲍尔环53,鲍尔环53作为填料可高效、低阻地增大气-液的接触面,使其相互强烈混合;而上支撑板51与下支撑板52均可拆卸连接在塔体10内壁上,具体可在塔体10内壁上开设容置第一填料层50与第二填料层70的环状卡槽13,将卡槽13的横截面设为“凸”字形,在上支撑板51与下支撑板52的侧壁均设置环状的凸筋54,利用凸筋54与卡槽13的配合,使得上支撑板51与下支撑板52的安装较方便,且便于拆卸将填料取出进行清洗。
[0023]本实用新型中在塔体10侧壁上于第二喷淋层80及除雾层90之间还设有观检孔14,以便于观察塔体10内的工作情况,便于对损坏处进行维修。
[0024]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除雾层90为卡设在塔体10内壁上的圆形波纹板,利用波纹板作为脱水装置,过滤净化后的气液混合物中的吸收液,使吸收液从塔顶回流至塔底的贮液箱进行循环使用。
[0025]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出风口 12与风机30的管道200为软管,如此,风机30在振动时,不会通过刚性的管道带动塔体10发生共振,确保了塔体10的使用寿命;按照此原理,风机30的出口也可通过软管连接排风筒,避免排风筒的重量由风机30承载(排风筒的重量可有另设的支架承载),风机30不会发生重心偏移,从而防止风机30异常振动。
[0026]尽管贮液箱20的吸收液可循环使用,但是在净化过程中仍会有损耗,可在贮液箱20上增设补液口 22,通过补液口 22向贮液箱20内补充吸收液。
[0027]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塔体,所述塔体底部设有贮液箱,所述塔体侧边靠近所述贮液箱处设有进风口,所述塔体顶部设有出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朝向所述出风口倾斜的导风管,所述塔体内自其底部向所述出风口处依次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一喷淋层、第二填料层、第二喷淋层以及除雾层,所述贮液箱的出液口通过循环泵分别与所述第一喷淋层和第二喷淋层连通,所述出风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风机的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与水平面呈45°倾斜角连接到所述进风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层与第二喷淋层均包括呈多圈环状设置在所述塔体内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可拆卸设有若干个朝向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的喷嘴,所述喷淋管各圈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塔体直径的1/5?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层与第二填料层均包括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夹有鲍尔环,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均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塔体内壁上,所述塔体内壁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一填料层与第二填料层的环状卡槽,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凸”字形,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的侧壁均设有环状的凸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侧壁上于所述第二喷淋层及除雾层之间还设有观检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层为卡设在所述塔体内壁上的圆形波纹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为软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箱上还设有补液口。
【文档编号】B01D53/78GK203916439SQ201420279327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9日
【发明者】范祥荣 申请人:苏州市金翔钛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