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990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罐体自下而上设有集液区、凝液区、分流区、升气区和集气区;集液区与下排液口及侧排液口相通;凝液区设有丝网除沫器;分流区设有旋流叶片分流板;升气区设有挡液板,挡液板底部设有导液管通向集液区;集气区设有捕雾器,捕雾器与排气口相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分离效率高、分离彻底、充分净化气体、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石油、化工、轻工、医药、冶金、船舶、环境保护工程中蒸馏、蒸发、吸收等工艺过程中气液分离、气水分离、机械设备的油气分离。
【专利说明】一种气液分离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分离技术,特别涉及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医药、冶金、船舶、环境保护工程等行业的一种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0002]气液分离器是利用气液比重不同,相同体积下气体的质量比液体的质量小。在一个突然扩大的容器中,流速降低后,在主流体转向的过程中,气相中细微的液滴下沉而与气体分离,实现凝液回收或气相净化。
[0003]传统气液分离器常采用的分离方法有:重力沉降、折流分离、离心力分离、丝网分离、超滤分离等。根据性能及结构的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行业。采用单一分离法的气液分离器均有各自的缺点,重力沉降分离器分离效率低,设备体积庞大,占用空间多。折流分离器、离心力分离器、丝网分离器和超滤分离器设备体积小,分离效率较高,但分离负荷范围窄,超过气液混合物规定流速后,分离效率急剧下降。当分离负荷大于负荷范围时,容易产生分离不彻底气体帯液现象。
[0004]为了克服现有的气液分离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多种分离方法于一体的新型气液分离器。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具有结构合理、分离效率高、分离彻底、充分净化气体、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罐体自下而上设有集液区、凝液区、分流区、升气区和集气区。集液区与下排液口及侧排液口相通。凝液区设有丝网除沫器。分流区设有旋流叶片分流板。升气区设有挡液板,挡液板底部设有导液管通向集液区。集气区设有捕雾器,捕雾器与排气口相通。
[0008]所述的混合气液进口设置在罐体中部,与旋流叶片分流板在同一水平位置。下排液口设置在罐体底部,侧排液口设置在罐体侧下部。排气口设置在罐体顶部。
[0009]所述的罐体顶部设有安全阀和压力表。
[0010]所述的捕雾器,由0.05mm?0.25mm的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编织并叠成150mm?200mm的网垫组成。
[0011]所述的挡液板为向下凸起的圆弧形,挡液板四周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开口。挡液板底部设有导液管,挡液板与导液管相通。
[0012]所述的旋流叶片分流板设置在导液管上,叶片与导液管垂直方向有一定角度,分流板四周不与罐壁相接触。
[0013]所述的丝网除沫器,由0.05mm?0.25mm的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编织并叠成100mm?200mm的网垫组成。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分离器的罐体顶部设有安全阀和压力表,可以直观观测罐体内压力,当罐体压力超过规定压力时安全阀自动泄压。保证了分离器安全工作。可以用作(高)压力容器。扩大了分离器使用范围。
[0016]2、分离器的集液区设有下排液口和侧排液口,当分离有杂质混合气时可采用侧排气口排液,底排液口排出杂质。扩大了分离器的使用范围。
[0017]3、混合气体经旋流叶片分流板,丝网除沫器,挡液板和捕雾器多级分离,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
[0018]4、混合气体经挡液板分离后,分离出液体汇集到挡液板底部,沿导液管外壁直接流入集液区,使液体不会被气体再次带走,提高了分离效率,减少气体帯液现象,使分离后的气体含液量极低。
[0019]5、混合气体经捕雾器分离后,分离出的液体落到挡液板上部,汇入导液管直接流入集液区,使液体不会被气体再次带走,提高了分离效率,减少气体帯液现象,使分离后的气体含液量极低。
[0020]由于利用多种分离原理采用多级分离方式,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分离效率高、分离彻底、充分净化气体、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石油、化工、轻工、医药、冶金、船舶、环境保护工程中蒸馏、蒸发、吸收等工艺过程中气液分离、气水分离、机械设备的油气分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分离器的旋流叶片分流板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分离器的挡液板示意图
[0024]图中:1-罐体2-集液区3-凝液区
[0025]4-分流区5-升气区6-集气区
[0026]7-下排液口8-侧排液口9-丝网除沫器
[0027]10-混合气液进口11-旋流叶片分流板 12-挡液板
[0028]13-导液管14-除雾器15-排气口
[0029]16-安全阀17-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0031]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1,罐体1自下而上设有集液区2、凝液区3、分流区4、升气区5和集气区6。集液区6与下排液口 7及侧排液口 8相通。凝液区3设有丝网除沫器9。分流区4设有旋流叶片分流板11。分流区4与混合气液进口 10相通。升气区5设有挡液板12,挡液板12底部设有导液管13通向集液区2。集气区6设有捕雾器14,捕雾器14与排气口 15相通。
[0032]所述的混合气液进口 10设置在罐体1中部,与旋流叶片分流板11在同一水平位置。下排液口 7设置在罐体1底部,侧排液口 8设置在罐体1侧下部。排气口 15设置在罐体1顶部。
[0033]所述的罐体1顶部设有安全阀16和压力表17。
[0034]所述的捕雾器14,由0.05mm?0.25mm的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编织并叠成150mm?200mm的网垫组成。
[0035]所述的挡液板12为向下凸起的圆弧形,挡液板12四周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开口。挡液板底12部设有导液管13,挡液板12与导液管13相通。
[0036]所述的旋流叶片分流板11设置在导液管上13,叶片与导液管垂直方向有一定角度。分流板11四周不与罐壁相接触。
[0037]所述的丝网除沫器9,由0.05mm?0.25mm的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编织并叠成100mm?200mm的网垫组成。
[00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9]混合气体由混合气液进口 16进入到罐体1后进入分流区4,混合气体碰撞到旋流叶片分流板11的叶片时,气体折流而走,液体由惯性作用与气体分离,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分流板板壁向下汇集,混合气体实现第一次气液分离。混合气体经过旋流叶片分流板11后产生旋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混合气体实现第二次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体上升进入升气区,液体凝聚进入集液区2。
[0040]混合气体经过分流区4流速减慢,在重力沉降作用下进行第三次气液分离。混合气体继续下沉经过丝网除沫器9,液体被丝网阻挡向下汇集,实现第四次气液分离。凝聚的液体进入到集液区2。最终分离出的液体由下排液口 7或侧排液口 8排出罐体。
[0041]经过第一、二、三、四次分离的气体进入升气区,碰撞到挡液板12后实现第五次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汇集到挡液板底部,沿导液管外壁直接流入集液区。通过挡液板开口上升到集气区的气体经过捕雾器14时,液体被丝网阻挡向下汇集,实现第六次气液分离。最终分离出的气体经排气口 15排出罐体。
[0042]上面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对其进行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范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罐体自下而上设有集液区、凝液区、分流区、升气区和集气区;集液区与下排液口及侧排液口相通;凝液区设有丝网除沫器;分流区设有旋流叶片分流板;升气区设有挡液板,挡液板底部设有导液管通向集液区;集气区设有捕雾器,捕雾器与排气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混合气液进口设置在罐体中部,与旋流叶片分流板在同一水平位置;下排液口设置在罐体底部,侧排液口设置在罐体侧下部,排气口设置在罐体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顶部设有安全阀和压力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雾器,由0.05mm?.0.25mm的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编织并叠成150mm?200mm的网垫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液板为向下凸起的圆弧形,挡液板四周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开口 ;挡液板底部设有导液管,挡液板与导液管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流叶片分流板设置在导液管上,叶片与导液管垂直方向有一定角度,分流板四周不与罐壁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网除沫器,由.0.05mm?0.25mm的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编织并叠成10mm?200mm的网垫组成。
【文档编号】B01D50/00GK204073744SQ201420419413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孙天捷 申请人:辽宁以太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