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轴冲击式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5931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轴冲击式破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破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轴冲击式破碎机。



背景技术:

立轴冲击式破碎机是一种利用高速运动的物料相互撞击自行破碎以及物料在转 子上设有的破碎元件与环衬板之间来回相互碰撞而破碎,即通过“石打石”或“石打铁”的 原理进行破碎。现有的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在将石块等物料投入机体内部,落入转子上,转 子旋转,使投入破碎机内的物料经转子推送后作离心运动而与在转子周围的机体腔体内碰 撞,从而破碎原始物料。然而现 有的制砂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电机架固定、无法调节,从而使得驱动电机安装工位与主轴组之间的间距无法调节,导致输送带安装不便,输送带稍微松动后即无法继续使用;2,主轴架的结构单一、强度不足,易于产生裂纹影响安全生产;3,破碎腔总成的结构单一,并且破碎腔总成的内部防护不足,在石料破碎的过程中,石料会对破碎腔总成的外侧壳体 产生碰撞和磨损,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4,给料斗总成在对物料进行划分的同时,无法调节物料的流量,因此制砂机在试机时就对抛料和落料的流量进行限定,日常使用时无法 对抛料和落料的流量进行调节,无法满足不同破碎需求;5,主轴组存在着主轴稳定性不足和轴承密封效果不佳的现象,容易出现轴承损坏、渗油以及夹尘等情况;6,转子组的结构复杂,导致转子组出料不顺,影响物料抛出,最终导致制砂机破碎效率降低。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破碎效果好,结构稳定、牢固、使用寿命长的立轴式破碎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包括底座、机架、破碎腔、电机、进料装置和润滑系统,所述底座上端设有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有破碎腔,所述破碎腔上端设有进料装置,所述破碎腔内设有叶轮,所述叶轮安装于主动轴上,所述主动轴通过小皮带轮与固定安装在底座一侧的电机相连接,所述机架上设有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与主动轴和叶轮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一侧设有电机调整座,所述电机安装于电机调整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一侧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电机调整座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装置下端设有进料套,所述进料套与破碎腔相连接,所述进料套两侧设有调整垫。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上端设有布料锥,所述布料锥与叶轮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机架之间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下端设有若干个支脚。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观察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破碎机结构合理,与现有技术相比,电机可以调节,从而有效地调节电机与主动轴之间的间距,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以及提高了使用效果,同时,通过进料套与进料装置的配合,能调节物料的进料速度,提高了破碎效果,而且,安装和维护方便,本装置以有效地提提高了破碎效率,并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1、底座,2、机架,3、破碎腔,4、电机,5、进料装置,6、润滑系统,7、支架,8、叶轮,9、布料锥,10、主动轴,11、小皮带轮,12、进料套,13、调整垫,14、电机调整座,15、调节机构,16、支脚,17、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包括底座1、机架2、破碎腔3、电机4、进料装置5和润滑系统6,底座1上端设有机架2,机架2上固定安装有破碎腔3,破碎腔3上端设有进料装置5,破碎腔3内设有叶轮8,叶轮8安装于主动轴10上,主动轴10通过小皮带轮11与固定安装在底座1一侧的电机4相连接,机架1上设有润滑系统6,润滑系统6与主动轴10和叶轮8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一侧设有电机调整座14,电机4安装于电机调整座14上。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一侧设有调节机构15,调节机构15与电机调整座14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装置5下端设有进料套12,进料套12与破碎腔3相连接,进料套12两侧设有调整垫13。

在本实施例中,叶轮8上端设有布料锥9,布料锥9与叶轮8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与机架2之间设有支架2,支架2下端设有若干个支脚16。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上设有观察窗17。

本发明提出破碎机结构合理,与现有技术相比,电机可以调节,从而有效地调节电机与主动轴之间的间距,提高了安装的方便性,以及提高了使用效果,同时,通过进料套与进料装置的配合,能调节物料的进料速度,提高了破碎效果,而且,安装和维护方便,本装置以有效地提提高了破碎效率,并提高了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