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面针刺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439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粒面针刺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粒面针刺毡。



背景技术:

针刺毡广泛用于工业设备上,对工业排放的污水、烟雾进行过滤处理,在针对烟雾过滤过程中,针刺毡表面容易磨损,而且耐压能力较差,受力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压、耐磨、透气性好的粒面针刺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粒面针刺毡,包括依次叠合的颗粒层、加强层及绒面层,颗粒层、加强层及绒面层上均设有相互连通的过滤孔,颗粒层包括相互连接的外膜层及第一减压层,绒面层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滤层及第二减压层,加强层置于第一减压层及第二减压层之间,所述加强层由若干根经线和若干根纬线交织构成,相邻两根经线和相邻两根纬线之间构成过滤孔,第一减压层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第二减压层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相邻两个第一透气孔之间通过第一分流通道连通,相邻第二透气孔通过第二分流通道连通,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的结构相同,第一透气孔包括上导流通道及下导流通道,上导流通道及下导流通道之间通过限流通道连通,上导流通道的直径由上导流通道口至限流通道呈递减状,下导流通道的直径由下导流通道口至限流通道呈递增状,所述外膜层的外端面上设有若干耐压颗粒,过滤层的外端面上轧光有绒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产品的颗粒层或绒面层受外力挤压或撞击时,第一减压层和第二减压层起到了缓压减震的效果,提高了本产品的抗压及抗撞击能力。

为了满足上述目的,第一减压层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而且两个相邻的第一透气孔通过第一分流通道连通,当气流从任意一个第一透气孔进入时,通过第一分流通道将气流分散至各个第一透气孔,大大提高了本产品的降温散热的效果。

由于上导流通道的直径由上导流通道口至限流通道呈递减状,下导流通道的直径由下导流通道口至限流通道呈递增状,即上导流通道和下导流通道均呈锥形状,限流通道起到限制气流流通体积和速度的作用,气流快速从上导流通道流入经限流通道限位挤压,再快速从下导流通道流出形成了高低气压差,通过气流停滞在限流通道瞬间的效果,使得第一透气孔具备了缓压减震的能力,进而利用第一减压层有效的缓冲外力挤压撞击。同理,由于第一透气孔的结构和第二透气孔的结构相同,含有若干第二透气孔的第二减压层具备良好的缓压减震的效果。

加强层上的经线和纬线采用涤纶线制成,通过若干经线和纬线交织排布,进而大大提高了本产品整体的韧性,保证了本产品的经向和纬向的抗拉伸能力大大提高。

外膜层上的耐压颗粒增大了外膜层表面粗糙度,进而提高了本品的耐磨性能;过滤层的外端面上的绒丝经过轧光处理,提高了过滤层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包括两条和第一透气孔上的上导流通道及下导流通道交错连通的第一送气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第一送气通道交错设置,起到了起到支撑上导流通道和下导流通道的目的,采用两根第一送气通道增大了气流流通的效率及气流流通体积,大大提高了本产品的快速降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分流通道包括两条分别和第二透气孔上的上导流通道及下导流通道连通的第二送气通道,该两根第二送气通道相互平行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减压层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减压层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粒面针刺毡,包括依次叠合的颗粒层1、加强层2及绒面层3,颗粒层1、加强层2及绒面层3上均设有相互连通的过滤孔10,颗粒层1包括相互连接的外膜层11及第一减压层12,绒面层3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滤层32及第二减压层31,加强层2置于第一减压层12及第二减压层31之间,所述加强层2由若干根经线和若干根纬线交织构成,相邻两根经线和相邻两根纬线之间构成过滤孔10,第一减压层12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40,第二减压层31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50,相邻两个第一透气孔40之间通过第一分流通道连通,相邻第二透气孔50通过第二分流通道连通,第一透气孔40和第二透气孔50的结构相同,第一透气孔40包括上导流通道401及下导流通道402,上导流通道401及下导流通道402之间通过限流通道403连通,上导流通道401的直径由上导流通道401口至限流通道403呈递减状,下导流通道402的直径由下导流通道402口至限流通道403呈递增状,所述外膜层11的外端面上设有若干耐压颗粒1a,过滤层32的外端面上轧光有绒丝。

当本产品的颗粒层1或绒面层3受外力挤压或撞击时,第一减压层12和第二减压层31起到了缓压减震的效果,提高了本产品的抗压及抗撞击能力。

为了满足上述目的,第一减压层12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40,而且两个相邻的第一透气孔40通过第一分流通道连通,当气流从任意一个第一透气孔40进入时,通过第一分流通道将气流分散至各个第一透气孔40,大大提高了本产品的降温散热的效果。

由于上导流通道401的直径由上导流通道401口至限流通道403呈递减状,下导流通道402的直径由下导流通道402口至限流通道403呈递增状,即上导流通道401和下导流通道402均呈锥形状,限流通道403起到限制气流流通体积和速度的作用,气流快速从上导流通道401流入经限流通道403限位挤压,再快速从下导流通道402流出形成了高低气压差,通过气流停滞在限流通道403瞬间的效果,使得第一透气孔40具备了缓压减震的能力,进而利用第一减压层12有效的缓冲外力挤压撞击。同理,由于第一透气孔40的结构和第二透气孔50的结构相同,含有若干第二透气孔50的第二减压层31具备良好的缓压减震的效果。

加强层2上的经线和纬线采用涤纶线制成,通过若干经线和纬线交织排布,进而大大提高了本产品整体的韧性,保证了本产品的经向和纬向的抗拉伸能力大大提高。

外膜层11上的耐压颗粒1a增大了外膜层11表面粗糙度,进而提高了本品的耐磨性能;过滤层32的外端面上的绒丝经过轧光处理,提高了过滤层32的结构稳定性。

第一分流通道包括两条和第一透气孔40上的上导流通道401及下导流通道402交错连通的第一送气通道404。

两根第一送气通道404交错设置,起到了起到支撑上导流通道401和下导流通道402的目的,采用两根第一送气通道404增大了气流流通的效率及气流流通体积,大大提高了本产品的快速降温的目的。

第二分流通道包括两条分别和第二透气孔50上的上导流通道501及下导流通道502连通的第二送气通道504,该两根第二送气通道504相互平行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