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法脱硫微涡旋转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2062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法脱硫微涡旋转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法脱硫除雾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氨法脱硫微涡旋转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氨法脱硫工艺是以氨作为还原剂除去烟气中SO2等工艺,其中湿法目前广泛并成熟工业应用。因其脱硫效率高、反应过程无废渣、废水排放、副产物完全回收、节能等显著特点而广泛于电力、化工、冶金等尾部烟气中的SO2脱除。氨法脱硫系统显著的特点是出口烟气中夹带有大量气溶胶微颗粒物。

氨法脱硫塔一般由进口烟道、浓缩区、吸收区、氧化区、水洗除雾区等部分组成。水洗除雾区包括集液盘、水洗喷淋层、除雾器等,目前常用的除雾器通常有管式、平板式、屋脊式、丝网除雾器等,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雾滴与除雾器碰撞实现雾滴的捕集。

常规除雾器的临界分离粒径>30μm,丝网除雾器分离的雾滴粒径>3~5μm,而氨法脱硫出口气溶胶颗粒粒径通常为0.023~9.314μm,大部分颗粒粒径不在除雾器分离粒径范围内。

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常规等除雾技术已不能满足氨法脱硫出口烟气微细粉尘的补集要求,现有深度净化技术路径主要是通过加装湿式电除尘器或多层丝网除雾器+超声波凝并除雾技术;但湿式电除尘器存在投资大、运行能耗高等缺点,而多层丝网除雾器+超声波技术存在系统运行可靠率低、系统阻力大、系统运行维护费用高、除雾区间高度高等缺点。为适应超净排放的需要,急需一种能够高效捕集、凝结并脱除雾滴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涡流板实现烟气产生多点驻涡并使烟气在装置内强制高速旋转,在湍流、离心力、喷腾及重力等综合作用下高效除雾的装置。

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氨法脱硫微涡旋转除雾装置,包括柱体、中心柱、涡流板,柱体内设有带若干涡流板的同轴中心柱,所述涡流板的底边与柱体的底边齐平,所述中心柱通过撑杆与柱体的内壁固定。

上述涡流板包括导向叶片1、导向叶片2和V型筋板,导向叶片1、导向叶片2分别与V型筋板的两端连接构成倒“ワ”形。

上述筋板与导向叶片1连接的端板上设有若干圆孔。

上述筋板的水平倾角α为10°~25°,筋板的内角θ1为35~60°,导向叶片1与筋板连接的内角θ2为30°~50°,导向叶片2与筋板连接的内角θ3为130°~150°。

上述柱体包括上段和下段,下段为直段管,上段为锥段管;所述柱体的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

上述柱体的底内壁设有与涡流板等高的内圈。

上述内圈与涡流板的端部的间距为5mm~15mm。

上述中心柱的顶部周向设有冲洗喷嘴。

上述柱体的顶端设有法兰。

上述法兰与柱体的外壁间设有若干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氨法脱硫微涡旋转除雾装置,通过涡流板实现烟气产生多点驻涡并使烟气在装置内强制高速旋转,在湍流、离心力、喷腾及重力等综合作用下,烟气中不同粒径分布的液滴及粉尘相互碰撞凝并成大液滴后被捕集并脱除,净化后的烟气可满足脱硫塔出口烟气微细粉尘高效捕集的需要。具有除雾效率高、结构紧凑、运行可靠性高、投资费用及运行能耗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氨法脱硫微涡旋转除雾装置应用在脱硫塔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氨法脱硫微涡旋转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氨法脱硫微涡旋转除雾装置的俯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氨法脱硫微涡旋转除雾装置的涡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氨法脱硫微涡旋转除雾装置的涡流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中心柱,2、涡流板,3、直段管,4、锥段管,5、法兰,6、加强筋,7、撑杆,8、内圈,9、导向叶片1,10、导向叶片2,11、筋板,12、烟囱,13、平板除雾器,14、水洗喷淋装置,15、集液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一种氨法脱硫微涡旋转除雾装置,包括由直段管和锥段管组成的柱体、中心柱、涡流板,柱体内设有带若干涡流板的同轴中心柱,涡流板的底边与柱体的底边齐平,中心柱通过撑杆与柱体的内壁固定。

涡流板包括导向叶片1、导向叶片2和V型筋板,导向叶片1、导向叶片2分别与V型筋板的两端连接构成倒“ワ”形,筋板的水平倾角α为10°~25°,筋板的内角θ1为35~60°,导向叶片1与筋板连接的内角θ2为30°~50°,导向叶片2与筋板连接的内角θ3为130°~150°。

筋板与导向叶片1连接的端板上设有2~9个成直线排列的直径为5~10mm圆孔。

柱体的底内壁设有与涡流板等高的内圈,内圈与涡流板的端部的间距为5mm~15mm。

柱体的顶端设有法兰,法兰与柱体的外壁间设有3-6个加强筋。

中心柱的顶部周向设有冲洗喷嘴。

本装置中所有材料材质均采用316耐腐蚀合金钢组焊而成。采用模块化工厂预制工艺,安装时以单元形式安装到脱硫塔内,并与脱硫塔内设置等支撑梁连接固定。

使用时,多个微涡旋转除雾装置安装于脱硫塔除雾器支撑梁上,法兰下部垫3mm丁基橡胶条并用压条通过不锈钢紧固件连接固定,自脱硫塔外接入的冲洗水管分3~5组分别与塔内的微涡旋转除雾装置的中心柱联接。

脱硫塔工作时,经水洗后的烟气通过涡流板时导向叶片中间位置时涡流板下部出现局部负压并将一部分烟气通过涡流板的V型筋板上的圆孔吸入涡流板中部,从而在涡流板中部形成多点驻涡,粉尘及雾滴在涡团作用下剧烈碰撞凝并,后经涡流板的导向叶片2导流后离开涡流板,并在装置筒体内沿中心柱螺旋上升旋转进入锥段管,雾滴及微细粉尘在多点微湍及离心力作用下相互撞击凝并形成大液滴,粉尘随大液滴在离心力及重力作用下沿直段管内壁顺滑,从内圈与涡流板间的排液口排入脱硫塔的喷淋区。

净化后的烟气离开微涡旋转除雾装置后进入脱硫塔筒体,从多个单元烟气在湍流、旋转、喷腾的综合作用下再次相互碰撞凝并成大液滴后被设置在后续的细极平板除雾器除去,净烟气通过锥段管的顶部排出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微涡旋转除雾装置中心柱顶部的冲洗喷嘴可定时对微涡旋转除雾装置内部进行在线喷水清洗,水从中心柱下部进入中心柱并通过中心柱顶板设置的冲洗喷嘴喷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