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制备四氢呋喃过程中的粗分塔再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5039阅读:1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制备四氢呋喃过程中的粗分塔再沸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领域,更具体地来说,特别是涉及一种再沸器。



背景技术:

如何提高再沸器的换热效率是一个实时性的问题,在不同的处理换热对象时,其具可以具有不同的参数设置。在现有化工与粗分塔配合来实现液体换热环节,虽然再沸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然而在具体实际中,由于作业环境的不同,现有的再沸器的换热效果并不理想,换热机构的布设也有待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备四氢呋喃过程中的粗分塔再沸器,用于解决现有再沸器换热效率不理想以及换热机构不够优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制备四氢呋喃过程中的粗分塔再沸器,包括一竖直安装的筒体,在筒体顶端连接有一上端管箱筒体,在筒体底端连接有一下端管箱筒体,在上端管箱筒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物料蒸汽出口和均压口,在下端管箱筒体的侧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液体入口和排液口,在筒体顶端的侧部上分别设置有加热蒸汽入口和安全阀接口,在筒体顶端的侧部上设置有冷凝液出口;此外,在筒体内部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管板和下管板,在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布设有若干换热管,在该若干换热管上穿套有六块折流板,该六块折流板在筒体内通过三根拉杆和四种不同长度的定距管来进行固定,具体的固定结构为:所述多根拉杆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各拉杆的一端分别垂直连接在下管板上;所述六块折流板在所述筒体内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第三折流板、第四折流板、第五折流板及第六折流板;其中,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第三折流板、第四折流板、第五折流板及第六折流板的一端通过定距管由下管板向上依次间隔固定在第二拉杆上,第一折流板、第三折流板、第五折流板的另一端由下管板向上依次间隔固定在第一拉杆上,第二折流板、第四折流板、及第六折流板由下管板向上依次间隔固定在第三拉杆上。

优选地,包括两根第一定距管,分别套接在第一折流板与下管板之间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上;包括两根第二定距管,分别套接在第一拉杆上来固定第三折流板和第五折流板;包括五根定距管,分别套接在第二拉杆上来固定第二折流板、第三折流板、第四折流板、第五折流板及第六折流板;包括三根第四定距管,分别套接在第三拉杆上来固定第二折流板、第四折流板、及第六折流板。

优选地,第四定距管的长度等于第二定距管的长度,第二定距管的长度大于第三定距管的长度,第三定距管的长度大于第一定距管的长度。更为具体的,第一定距管的长度可以为200mm,第二定距管的长度可以为250mm,第三定距管的长度可以为500mm;第四定距管的长度可以为500mm。

优选地,下端管箱筒体底部固定连接在裙座上,裙座底部固连接在接地板上。

优选地,换热管的管径为400±10mm。此外,在筒体的侧部上还设有膨胀节。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工作是在加热蒸汽入口引入热气来对从液体入口输入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处理,最后从冷凝液出口和物料蒸汽出口来实现分离;此外,本方案利用合理的换热管口径设计以及合理的折流板设计而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而且其占地面积也小,实用性非常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在制备四氢呋喃过程中的粗分塔再沸器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一种在制备四氢呋喃过程中的粗分塔再沸器,包括一竖直安装的筒体18,在筒体18顶端连接有一上端管箱筒体11,在筒体18底端连接有一下端管箱筒体3,在上端管箱筒体1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物料蒸汽出口9和均压口12,在下端管箱筒体3的侧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液体入口14和排液口16,在筒体18顶端的侧部上分别设置有加热蒸汽入口19和安全阀接口21,在筒体18顶端的侧部上设置有冷凝液出口;此外,在筒体18内部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管板10和下管板20,在上管板10和下管板20之间布设有若干换热管7,在该若干换热管7上穿套有六块折流板15,该六块折流板15在筒体18内通过三根拉杆和四种不同长度的定距管来进行固定,具体的固定结构为:

所述多根拉杆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各拉杆的一端分别垂直连接在下管板20上;所述六块折流板15在所述筒体18内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折流板151、第二折流板152、第三折流板153、第四折流板154、第五折流板155及第六折流板;其中,第一折流板151、第二折流板152、第三折流板153、第四折流板154、第五折流板155及第六折流板的一端通过定距管由下管板20向上依次间隔固定在第二拉杆上,第一折流板151、第三折流板153、第五折流板155的另一端由下管板20向上依次间隔固定在第一拉杆上,第二折流板152、第四折流板154、及第六折流板156由下管板20向上依次间隔固定在第三拉杆上。

具体的,包括两根第一定距管4,分别套接在第一折流板151与下管板20之间的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上;包括两根第二定距管5,分别套接在第一拉杆上来固定第三折流板153和第五折流板155;包括五根定距管,分别套接在第二拉杆上来固定第二折流板152、第三折流板153、第四折流板154、第五折流板155及第六折流板156;包括三根第四定距管,分别套接在第三拉杆上来固定第二折流板152、第四折流板154、及第六折流板156。

具体的,第四定距管的长度等于第二定距管5的长度,第二定距管5的长度大于第三定距管6的长度,第三定距管6的长度大于第一定距管4的长度。更为具体的,第一定距管4的长度可以为200mm,第二定距管5的长度可以为250mm,第三定距管6的长度可以为500mm;第四定距管13的长度可以为500mm。

在具体实施中,下端管箱筒体3底部固定连接在裙座2上,裙座2底部固连接在接地板1上。

在具体实施中,换热管7的管径为400±10mm。此外,在筒体18的侧部上还设有膨胀节1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工作是在加热蒸汽入口引入热气来对从液体入口输入的液体进行热交换处理,最后从冷凝液出口和物料蒸汽出口来实现分离;此外,本方案利用合理的换热管口径设计以及合理的折流板设计而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而且其占地面积也小,实用性非常高。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