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780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滤机部件领域,尤指一种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



背景技术:

滤板是板框压滤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板框压滤机的正常使用,滤板的作用主要有:

1、滤板可以用来储存滤饼。因为板框压滤机的滤板两面是凹陷的,这样两块合起中间的空间就可以用来储存被滤布拦截下来的滤渣,并且在滤板的底面还会设置盲点,主要是为了在滤饼多时,可以增加滤板与滤饼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好的支持滤饼。

2、增加滤室壁的面积,从而更好的增加了滤布与混合液的接触面积,有效的增强压滤效果。板框压滤机滤板可以将滤室分隔成一个个的滤腔,这样滤布就依附在了滤板上,增加了滤室壁的同时,又增加了滤布得的效面积,达到增大过滤效率目的。

3、滤板可以实现对液压的施压,对滤饼产生挤压作用。板框压滤机的作用就是将滤液通过滤布渗析出来,而滤板就是这样一个给混合物施加外力的实施者,可以将液压器提供的压力有效地传递到液体上,从而达到压滤的目的。这样在进料过程中,同时通过滤板对物料(即滤饼)进行压榨,来提高压滤机的脱水效率,增加滤饼的干度,降低污染和减少劳动力,而滤板的材质、结构以及其质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整台压滤机的过滤性能。

目前,压滤机用滤板普遍采用一块隔膜滤板和一块厢式滤板间隔组合使用,其中厢式滤板为实心结构,隔膜滤板由两个隔膜和芯板组成内部腔室结构。在使用时,通入外部介质(水或者压缩空气等)输入芯板与隔膜之间的腔室内,使隔膜鼓胀从而对隔膜滤板与厢式滤板组成的滤室进行压缩,进而更好的分离液体与固体,提高含固率。但由于隔膜被反复鼓起和扁下发生的变形问题,直接影响造成隔膜的损坏导致无法使用,必须更换隔膜才可继续过滤,这样势必提高了对膜片选材的要求,缩小了适用范围。

基于上述情况,需构思出一种在压榨过程中滤板不会发生明显变形,进而能够延长压滤机使用寿命的脱水滤板,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期望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采用热交换的原理在真空下达到干化效果,进而有效地避免滤板在压榨过程中发生变形,从而延长滤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包括:

板体和围设于所述板体四周的环形板框;

所述板体包括设置在所述板体周圈上,并与所述板框相连接的第一汇流管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汇流管道两侧的若干条支流管道;

所述第一汇流管道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

优选地,所述板体与所述板框的所述连接处为一环形区域;

所述第一汇流管道沿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为一环形管道。

优选地,所述进液口设置在背向所述支流管道一侧的所述第一汇流管道的侧壁上,且位于连通所述支流管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出液口设置在相对设置所述进液口一侧的所述第一汇流管道的侧壁上,且背向所述支流管道。

优选地,所述板体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

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周位置设置第二汇流管道,所述第二汇流管道与所述支流管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汇流管道沿所述第一通孔外周设置,为一环形管道。

优选地,所述板体的两侧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自所述第一汇流管道的一侧侧壁向相对一侧侧壁延伸,且各所述加强筋与各所述支流管道相互交叉。

优选地,所述第一汇流管道四周分布若干个用于与所述板框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自所述第一汇流管道表面向所述板框方向延伸得到;

所述板框相对所述连接板处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嵌设所述连接板。

优选地,所述进液口处连接一进液管;

所板框上开设一用于所述进液管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从所述板框的内侧向外侧延伸得到。

优选地,所述出液口处连接一出液管;

所板框上开设一用于所述出液管贯穿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从所述板框的内侧向外侧延伸得到。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能够突破现有隔膜滤板因隔膜降反复鼓起和扁下产生的变形问题,保证滤板在压榨、抽真空过程中不会发生明显变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由板体和板框连接构成,且板体由第一汇流管道和连通第一汇流管道两侧的若干条支流管道连接,这样将介质(即为90℃左右热水或蒸汽)从进液口输入后,由第一汇流管道均匀地向各支流管道输送,最后再在第一汇流管道中汇集,并从出液口中输出。加热腔室中的滤饼,同时开启真空泵,对腔室进行抽真空,使其内部形成负压,降低水的沸点。而滤饼中的水分随之沸腾气化,被真空泵抽出的汽水混合物经过冷凝器,汽水分离后液态水定期排放,尾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热交换的原理在真空下提高滤饼干化效率,进而有效地避免利用隔膜的鼓起和扁下实现压榨,避免滤板在压榨过程中发生变形,从而延长滤板的使用寿命。

2、保证输入的介质能够均匀地进行热交换,能够加快滤饼脱水效率,提高脱水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板体中第一汇流管道沿环形区域设置,为一环形管道,而每条支流管道均连通第一汇流管道的相对两侧,这样当从进液口输入的介质进入第一汇流管道后能够快速地通过支流管道向各个方向流通,有效地加快流入速度和流出速度,避免介质温度快速下降,从而影响热交换效果,能够使得板体与滤室接触的温度相同。

3、密封性好,避免板体内介质发生渗漏现象。本实用新型中将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进行连接,而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贯穿板框向外侧延伸。同时第一汇流管道与各支流管道进行密封连接,这样保证从进液管输入的液体,以及从出液管输出的液体在板体内不会发生渗漏现象。

4、连接稳定性高,进一步保证滤板在压榨、抽真空过程中不会发生明显变形。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汇流管道四周分布若干个用于与板框连接的连接板,将连接板嵌设在板框上的安装槽内,有效地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同时在板体的两侧设置加强筋,能够避免板体内输入的介质后由于介质的重力作用导致板体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中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中板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滤板;

2、板体;21、第一汇流管道;22、支流管道;23、进液口;24、出液口;25、第一通孔;26、第二汇流管道;27、加强筋;

3、板框;31、安装槽;32、第二通孔;33、第三通孔;34、倾斜面;

4、连接板;5、进液管;6、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4所示,一种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包括板体2和围设于板体2四周的环形板框3;其中,板体2包括设置在板体周圈上,并与板框3相连接的第一汇流管道21,以及连通第一汇流管道21两侧的若干条支流管道22(通常支流管道22两端与第一汇流管道21的相对两侧进行焊接连接);同时在第一汇流管道21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介质(即为液体或气体)输入的进液口23和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的出液口24。这样使得从进液口23输入的介质能够通过第一汇流管道21流入各支流管道22内,再由各支流管道22汇集至第一汇流管道21内,即可使得整个板体2内流入的介质温度均等,进而满足与板体2外侧的滤饼进行热量交换,将其滤饼中的水分蒸发,进而提高脱水率。本实用新型能够突破常规的隔膜滤板利用隔膜的膨胀实现对滤饼的挤压,而是利用热交换的原理在真空下将滤饼中的水分进行蒸发,进而满足滤饼的干化效果达到更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1所示,由于板体2与板框3连接后,滤板1需要在使用时可以通入外部介质,进而与滤室进行热量交换,所以将板体2位于板框3的中心位置,保证与滤室接触均匀,因此,将板体2与板框3的连接处设置为一环形区域,进而将设置的第一汇流管道21沿环形区域设置,为一环形管道,可将通入的外部介质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板体2内。

具体使用时,由于第一汇流管道21和支流管道22采用的是不锈钢材质制成的中空管,为简化加工工艺,将其整个板体2设置成接近正方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板体2与板框3的连接处(即板体2的外周边缘)可以为圆环或非圆环的环形结构,进而第一汇流管道21也可以根据该具体形状进行调整,或是圆环形状的,也可以为不规则的环形形状。其中,应说明的是,每条支流管道22是连通第一汇流管道21的相对两侧,这样使得介质在第一汇流管道21中进行循环,同时可以通过每个支流管道22快速的从第一汇流管道21的一侧流向另一侧,且还可以保证介质均匀分布,因此,进一步优选地,可以将各支流管道22进行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3所示,进一步的将进液口23设置在连通支流管道22一侧的第一汇流管道21的侧壁上,即靠近支流管道22连接第一汇流管道21的一侧,这样可以保证输入的介质能够快速的从支流管道22流过,提高热交换效率。同时将支流管道22设置在背向支流管道22一侧的第一汇流管道21的管道壁上,可以方便介质的输入,也可以避免输入的介质从进液口23中流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液口23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可以进一步加快介质的输入速度,具体的数量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做设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再次参看图3所示,进一步的将出液口24设置在相对设置进液口23一侧的第一汇流管道21的侧壁上,即靠近支流管道22连接第一汇流管道21的另一侧,这样可以使得经过热交换的介质能够快速的从出液口24流出,提高出液效率。同时将出液口24设置在背向支流管道22一侧的第一汇流管道21上,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加快介质的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再次参看图1-3所示,在板体2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一通孔25。由于板体2的中心位置一般设置第一通孔25用于作为进料口,同时,在第一通孔25的外周位置设置第二汇流管道26,且将第二汇流管道26与支流管道22连通,具体的是进行焊接连接,以保证流入的介质在第二汇流管道26内汇集,并与滤室进行热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二汇流管道26沿第一通孔25外周设置,为一环形管道。由于板体2上的中心位置的第一通孔25的外周为环形区域,为了匹配使用,同时为了第一通孔25的外周一圈也能更好的进行热交换。应理解的是,板体2的中心位置设置的第一通孔25可以为圆孔或非圆孔,进而第二汇流管道26也可根据该具体形状进行调整,不一定是圆环形状的,也可以为不规则的环形形状。而本申请中由于第二汇流管道26采用的是不锈钢材质制成,为简化加工工艺,将其设置成接近正方形。应说明的是,第二汇流管道26采用的是不锈钢中空管制成,也介质可以在第二汇流管道26中进行循环流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3所示,设置的板体2的两侧还设有加强筋27,具体的将加强筋27设置为自第一汇流管道21的一侧侧壁向相对一侧侧壁延伸,且各加强筋27与支流管道22成相互交叉(即当各支流管道22成平行时,加强筋27与之相互垂直)。由于支流管道22内有介质流过时,介质的重量会对支流管道22造成压力,使得支流管道22发生变形,在设置的加强筋27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避免介质对支流管道22造成压力,能够保证板体2在压榨、抽真空过程中不会发生明显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1、3所示,第一汇流管道21四周分布若干个用于与板框3连接的连接板4,且连接板4为自第一汇流管道21表面向板框3方向延伸得到;见图4所示,在板框3相对连接板4处设置安装槽31。具体安装时,可以将第一汇流管道21卡设在板框3的内壁(即板框3围设在第一汇流管道21外周的边缘)之间,同时将连接板4嵌设在安装槽31内,当然也可以进一步的通过螺钉将连接板4与安装槽31进行固定连接,避免滤板1进行压榨时,板体2从板框3中脱落,增强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2所示,在进液口23处连接一个进液管5;见图4所示,在板框3上开设一用于进液管5贯穿的第二通孔32,且第二通孔32从板框3的内侧(即与第一汇流管道21连接的一侧)向外侧(即整个板框3的外边缘)边缘延伸得到。这样具体安装时,将进液管5插入第二通孔32后,再将第一汇流管道21安装在板框3内,当然也可以为了方便安装,可以将第一汇流管道21安装在板框3内之后,再将进液管5从第二管道的外侧向内侧穿过与第一汇流管道21上的进液口23进行螺纹连接,可以有效地避免板体2内的介质发生渗漏现象,提高密封性,简化加工工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再次参看图2所示,在出液口24处连接一个出液管6;见图4所示,在板框3上开设一用于出液管6贯穿的第三通孔33,且第三通孔33从板框3的内侧(即与第一汇流管道21连接的一侧)向外侧(即整个框体的外边缘)边缘延伸得到。这样具体安装时,将出液管6插入第三通孔33后,再将第一汇流管道21安装在板框3内,当然也可以为了方便安装,可以将第一汇流管道21安装在板框3内之后,再将出液管6从第三管道的外侧向内侧穿过与第一汇流管道21上的出液口24进行螺纹连接,可以有效地避免板体2内的介质发生渗漏现象,提高密封性,简化加工工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再次参看图1、4所示,进一步的为方便板体2与板框3的连接,可以将板框3的表面设置成一倾斜面34,具体的倾斜面34从远离板框3内侧的一表面向板框3内侧倾斜,倾斜角度大小仅需保证板框3的内侧边缘厚度与第一汇流管道21的高度一致即可。这样不仅方便板体2的安装,也保证整个滤板1表面的平整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真空低温干燥脱水滤板1具体使用时,能够保证滤板1间能达到真空度0.07MPa,从进液管5内通入介质为90℃左右热水或蒸汽,预热段时长为1h(小时),这样可以保证预热结束后滤饼含水量小于60%,再加热段时长1.5h,可以保证加热抽真空结束后滤饼含水量小于20%。当然可以使得滤饼的含水量更小甚至到达零,仅需延长加热段时长均可,具体的根据实际需要做合理的设置均可。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