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胶机的可调式滴胶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8493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滴胶机的可调式滴胶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滴胶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滴胶机的可调式滴胶头。



背景技术:

滴胶机是一种通过高精度精密计量泵来控制胶水的混合比例,及出胶量,配以动态混合阀,实现AB胶水均匀搅拌,搭配三轴机械手实现自动滴胶的自动化机器,出胶头部分可搭配多个出胶头,提高了灌胶的实际生产效率。计算机编程控制,出胶量和出胶时间均可设定,广泛应用于喇叭、扬声器、蜂鸣器、音响、耳机、手机按键、手机机壳粘接、对讲机、电话机、传真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线路板点锡膏,电子零件固定及防尘防潮保护,LCD液晶屏等物品的生产。

现有滴胶机的滴胶头一般为圆筒形,通过输胶管与输送泵相连,由于滴胶头的面积较小,每一次直线运动滴胶的范围较小,对于需要大面积滴胶的产品,滴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滴胶机的可调式滴胶头,其滴胶覆盖面积能够根据使用要求调节,从而提高滴胶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滴胶机的可调式滴胶头,包括圆柱形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输胶通道,

还包括长方体形的滴胶块,所述滴胶块内部设置有胶水腔,滴胶块上表面与筒体相连,且胶水腔与输胶通道相连通,滴胶块的下表面设置有多排均匀分布的出胶孔,每个所述出胶孔与胶水腔相通;

所述滴胶块两端的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小端伸入胶水腔,所述胶水腔的两端设置有与胶水腔滑动配合的调节块,所述调节螺钉的小端端面与调节块侧面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滴胶块与筒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滴胶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孔与胶水腔相通,所述筒体的端部插入套筒内并通过连接螺钉与套筒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内壁与筒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进一步地,所述滴胶块上表面的两侧边缘设置有水平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毛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胶水通过筒体进入胶水腔,再从出胶孔流出,涂覆在待粘接物品上,由于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出胶孔,能够控制胶水的流出量,且增加胶水涂覆的均匀性。需要增加涂覆面积时,旋转滴胶块两端的调节螺钉,使调节螺钉向外运动,调节块在胶水的挤压下向着胶水腔的两端运动,胶水占用的胶水腔面积增加,涂覆范围增加。反之,旋转调节螺钉推动调节块向着胶水腔的中心运动,即可减小涂覆面积。本滴胶头,滴胶更加均匀,且能够根据需求调节涂覆面积,在进行大面积滴胶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滴胶块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滴胶机的可调式滴胶头,包括圆柱形的筒体1,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输胶通道2,

还包括长方体形的滴胶块3,所述滴胶块3内部设置有胶水腔4,滴胶块3上表面与筒体1相连,且胶水腔4与输胶通道2相连通,滴胶块3的下表面设置有多排均匀分布的出胶孔5,每个所述出胶孔5与胶水腔4相通;

所述滴胶块3两端的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钉6,所述调节螺钉6的小端伸入胶水腔4,所述胶水腔4的两端设置有与胶水腔4滑动配合的调节块7,所述调节螺钉6的小端端面与调节块7侧面相接触。

使用时,胶水通过筒体1进入胶水腔4,再从出胶孔5流出,涂覆在待粘接物品上,由于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出胶孔5,能够控制胶水的流出量,且增加胶水涂覆的均匀性。需要增加涂覆面积时,旋转滴胶块3两端的调节螺钉6,使调节螺钉6向外运动,调节块7在胶水的挤压下向着胶水腔4的两端运动,胶水占用的胶水腔4面积增加,涂覆范围增加。反之,旋转调节螺钉6推动调节块7向着胶水腔4的中心运动,即可减小涂覆面积。本滴胶头,滴胶更加均匀,且能够根据需求调节涂覆面积,在进行大面积滴胶时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滴胶块3与筒体1可拆卸连接。滴胶完成后将滴胶块3取下,对胶水腔4和出胶孔5进行清洗,避免下次滴胶时因胶水凝固而堵塞通道。

筒体1可与滴胶块3螺纹连接,或者通过快拆接头连接,优选的,所述滴胶块3的上表面设置有套筒8,所述套筒8的内孔与胶水腔4相通,所述筒体1的端部插入套筒8内并通过连接螺钉9与套筒8相连接。

为了增加密封性,所述套筒8内壁与筒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0。

所述滴胶块3上表面的两侧边缘设置有水平的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下表面设置有毛刷12。一侧的毛刷12能够对待粘接面进行清扫,减少杂质,保证粘接效果,另一侧的毛刷12能够将胶水涂抹均匀,提高粘接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