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造纸白泥为原料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877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脱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造纸白泥为原料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而且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的电力构成以火力发电为主,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6219万千瓦,火电装机总量70443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3.4%,电力生产所带来的SO2、NOx、粉尘等环境污染是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国内燃煤电站脱硫装置建设规模和比例逐年提高。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商业化技术是钙法,所占比例在90%以上。按吸收剂及脱硫产物在脱硫过程中的干湿状态又可将脱硫技术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半湿)法。而国内多采用的湿法烟气脱硫,主要是使用石灰石(CaCO3)、石灰(CaO)或碳酸钠(Na2CO3)等浆液作洗涤剂,在反应塔中对烟气进行洗涤,从而除去烟气中的SO2。这种工艺已有50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后,技术比较成熟,但目前常用的脱硫装置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烟气在脱硫塔脱硫后的烟气中夹杂雾滴,雾滴中携带有没有完全反应的二氧化硫,这样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是无法达到最终出口烟气二氧化硫浓度≤50mg/Nm3的新标准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脱硫烟气夹杂携带二氧化硫雾滴,无法达到排放新标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造纸白泥为原料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造纸白泥为原料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下端设置有浆池,所述浆池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塔体中端设置有烟气入口,所述塔体上端设置有烟气出口,所述塔体内部从烟气入口到烟气出口依次设置有喷淋装置和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装置设置有三级,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屋脊式除雾器、平板式除雾器和第二屋脊式除雾器,所述每层除雾器上均设置有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上设置有电伴热带。

作为优选,所述除雾装置采用聚丙烯材料,厚度至少为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烟气进行喷淋反应后进入烟气出口之前设置了三级除雾装置,将烟气中夹杂的携带有二氧化硫的雾滴进行二次彻底分离,使排放烟气携带水滴含量小于75mg/Nm3,最终出口烟气SO2浓度≤50mg/Nm3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利用造纸白泥为原料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塔体;2、浆池;3、烟气入口;4、烟气出口;5、喷淋装置;6、除雾装置;61、第一屋脊式除雾器;62、平板式除雾器;63、第二屋脊式除雾器;7、循环泵;8、冲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法烟气脱离装置,包括吸收塔,整个吸收塔包括塔体1,在塔体1的下端设置有一浆池2,在浆池2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来搅拌浆液,保证浆液浓度的均匀,在塔体1的中端设置有烟气入口3,在塔体1的上端设置有烟气出口4,塔体1的内部从烟气入口3到烟气出口4之间依次设置有喷淋装置5和除雾装置6,浆池2中的浆液通过循环泵7输送至喷淋装置5,烟气自烟气入口3进入塔体内部,向上穿过喷淋装置5,喷淋装置5喷出浆液与烟气接触发生反应,反应过后的烟气滤出大部分二氧化硫,但反应后的烟气还会携带含有二氧化硫的雾滴和粉尘继续上升,发明人针对除雾装置6做了以下改进,所述除雾装置6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屋脊式除雾器61、平板式除雾器62和第二屋脊式除雾器63,在每一层的除雾器上均设置了冲洗装置8,为了防止冬季冲洗装置内的水结冰,在每个冲洗装置8上设置有电伴热带(图中未标出),通过三级除雾器的设置,使反应后的烟气达到三次除雾,进一步保证雾滴达标,同时可以去除烟气中夹带的粉尘,确保粉尘也能达标排放,使排放烟气携带水滴含量小于75mg/Nm3,最终出口烟气SO2浓度≤50mg/Nm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