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磨进料缓冲稳定料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131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磨进料缓冲稳定料层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式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磨进料缓冲稳定料层装置。



背景技术:

立式磨装备与技术于20世纪20年代由德国发明,其应用广泛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工业实践的证明,是当今粉磨领域首选的节能装备之一。我国最初引进立式磨,主要用于水泥行业的水泥生料、原煤、石膏等物料的粉磨,由于其高产低耗的优越性,已渐渐取代球磨机在水泥行业的地位。

目前立式磨也被用于加工非金属矿,如方解石,叶腊石等,生产超细粉体,作为无机填料之用。由立式磨原理可知,经过粉磨的物料被风带至立磨顶部选粉机进行选粉,不合格的粗粉被选粉机转子击打后因重力沉降落入灰斗,最终落至磨盘中央,与新喂入的物料再次被粉磨。由于喂料溜槽是斜向插入,喂入的物料直接冲至磨盘,易导致物料迅速堆积到磨盘边缘,造成料床的不均匀性。由于料层厚度变化波动大,造成磨机振动大,影响了磨机研磨效率和操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因喂料冲击导致料层不稳影响磨机研磨效率的现实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立式磨进料缓冲稳定料层装置,该装置为可拆卸式,设计简单,安装简便,容易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式磨进料缓冲稳定料层装置,包括设于立式磨下料溜管下端的用于缓冲物料的上裙板、设于上裙板下端用于引导物料进入位置的下裙板,在上裙板的其中一块板上设有供喂料溜槽穿过的通孔,喂料溜槽贯穿上裙板设置并延伸至上裙板围成的腔体内部。

在立式磨下料溜管下端与上裙板之间通过方形法兰连接,方形法兰上端焊接下料溜管,方形法兰下端焊接上裙板,在下料溜管周边与方形法兰之间焊接有至少一个加强筋板。

所述的上裙板为四个,且围成一罩体,且上裙板整体为等腰梯形结构,相邻两个上裙板之间焊接为一体,喂料溜槽与上裙板之间焊接。

所述的下裙板为长方形结构,相邻两下裙板之间焊接,下裙板与上端的上裙板之间焊接,下裙板长度与上裙板下端的长度相等。

所述的立式磨下料溜管直径小于方形法兰边长120-150mm之间的任一数值。

所述的下裙板下端至磨盘之间的距离大于最大料粒直径的2-3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当物料通过喂料溜槽喂入立磨后,物料在斗式装置内(上裙板形成的空间内)得到缓冲,同时与灰斗的回粉混合均匀再落至磨盘,因底部裙板的缓冲作用,物料会平缓均匀地洒落至磨盘,在离心力作用下,物料均匀撒开进入磨辊研磨区,此举有利于料层稳定,提升研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立式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立式磨进料缓冲稳定料层装置,包括设于立式磨下料溜管下端磨盘5上方的用于缓冲物料的上裙板3、设于上裙板下端用于引导物料进入位置的下裙板4,在上裙板的其中一块板上设有供喂料溜槽1穿过的通孔,喂料溜槽1贯穿上裙板设置并延伸至上裙板围成的腔体内部。在立式磨下料溜管下端与上裙板之间通过方形法兰2连接,方形法兰上端焊接下料溜管,方形法兰下端焊接上裙板,在下料溜管周边与方形法兰之间焊接有至少一个加强筋板。所述的上裙板为四个,且围成一罩体,且上裙板整体为等腰梯形结构,相邻两个上裙板之间焊接为一体,喂料溜槽与上裙板之间焊接。所述的下裙板为长方形结构,相邻两下裙板之间焊接,下裙板与上端的上裙板之间焊接,下裙板长度与上裙板下端的长度相等。所述的立式磨下料溜管直径小于方形法兰边长120-150mm之间的任一数值。所述的下裙板下端至磨盘之间的距离大于最大料粒直径的2-3倍。

在物料通过喂料溜槽1喂入立磨后,在灰斗下料溜管底部处焊接方形法兰2,在法兰2下端焊接四块上裙板3,形成一个斗式装置,在上裙板3下端焊接四块下裙板4。当物料进入斗式装置时,由于上下裙板的缓冲作用,在离心力作用下,物料会均匀地洒落在磨盘5上,有利于料层的稳定,在进入磨辊6下方时可以得到高效研磨,从而提高磨机产量和产品稳定性。

此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对立式磨进料进行一定的缓冲,利于物料在磨盘上均匀撒布,形成稳定料层,从而提升磨机的研磨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