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过滤器元件的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394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用于过滤器元件的端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盖,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过滤器元件的端盖。



背景技术:

发动机、包括压缩点火发动机、火花点火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气体燃料发动机以及其它内燃机可在燃料到达发动机的燃烧腔室之前利用已从中移除污染物的燃料更有效地操作。具体地说,燃料污染物如果未被移除的话会导致发动机不期望的操作和/或可增大诸如燃料系统部件的发动机部件的磨损率。

从压缩点火发动机的燃料系统中有效地移除污染物会是尤为重要的。在一些压缩点火发动机中,空气在燃烧腔室中压缩,由此升高空气的温度和压力,以使得当燃料供给至燃烧腔室时,燃料和空气混合物点燃。如果水和/或诸如颗粒的其它污染物并未从燃料中移除,则污染物例如会干扰和/或损坏燃料喷射器,这些燃料喷射器可具有以精确公差和形状制造的孔口,用于改进燃烧效率和/或减少不期望的排气排放物。此外,燃料系统中水的存在会导致相当大的发动机损坏和/或喷射系统中的侵蚀。

燃料过滤系统用于从燃料中移除污染物。例如,一些传统的燃料系统可包括移除水和大颗粒物质的燃料过滤器,以及移除相当大部分诸如精细颗粒物质的剩余颗粒物质(例如,较小污染物)的另一燃料过滤器。然而,在某些情形下,水可能尤为难以从燃料中分离。例如,如果水在燃料中乳化,它就可能相对更难以从燃料中分离。此外,对于一些类型的燃料、例如具有生物成分的燃料而言,可能相对更难以将水从燃料中分离。因此,会期望提供一种过滤器元件和/或过滤器组件,其具有将水从燃料中分离的改进能力。

此外,当污染物积聚在过滤器组件中时,为了更新过滤器组件的有效性,会期望从过滤器元件中移除污染物或者更换过滤器组件的过滤器元件。从过滤器组件中移除过滤器元件会导致正过滤的流体系统中出现空隙。于是,会期望通过将来自流体系统的其中一些流体添加至经更新的过滤器组件而在将经清洁的过滤器元件或新的过滤器元件组装到过滤器组件之后填装经更新的过滤器组件。然而,如果未经过滤的流体从流体系统中提取并添加至过滤器组件,则未经过滤的流体须添加至过滤器组件,以使得所添加的流体在返回至流体系统之前由过滤器组件过滤。因此,会期望提供一种过滤器元件,该过滤器元件确保用于填装过滤器组件而添加的流体在泵送回到流体系统之前经过滤。

提供期望过滤的尝试在1992年1月28日提交的授予janik等人的美国专利号5,084,170(“’170专利”)中进行了描述。确切地说,’170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料过滤器组件,该燃料过滤器组件具有安装一次性过滤器元件滤筒的底座。滤筒包括双极过滤器系统,其中,燃料轴向地流至初级过滤器元件用于移除颗粒物质并且聚结水液滴,并且轴向地流至用作水阻隔件的次级过滤器级。经过滤的燃料轴向地流动并且通过底座中的出口通道离开。水可收集在集存槽中。

虽然’170专利的燃料过滤器声称将水从燃料中分离,但在燃料被乳化或者包括生物成分的情形下,该燃料过滤器无法提供充分的分离。因此,它无法提供期望水平的燃料过滤。此外,’170专利的燃料过滤器并未解决在维护或更换滤筒时与填装过滤器元件滤筒相关联的可能缺点。

这里公开的端盖、过滤器元件以及过滤器组件可涉及缓解或克服上文阐述的可能缺点的一个或多个。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第一方面,具有纵向轴线的过滤器元件可包括第一端盖,该第一端盖包括端盖阻隔件。端盖阻隔件可包括内部端盖孔和端盖流动通道,该内部端盖孔构造成在过滤器元件的内部和过滤器元件的外部之间提供流连通,这些端盖流动通道构造成在过滤器元件的内部和过滤器元件的外部之间提供流连通。过滤器元件还可包括第一管状构件,该第一管状构件具有联接于第一端盖的第一端部,以在内部端盖孔和第一管状构件的第二端部之间提供流连通。第一管状构件可包括内部管状元件,该内部管状元件包括管状元件第一端部并且沿着纵向轴线延伸至管状元件第二端部。管状元件第一端部可联接于第一端盖并且可构造成在内部端盖孔和管状元件第二端部之间提供流连通。第一管状构件还可包括外部管状元件,该外部管状元件联接于管状元件第二端部并且沿着内部管状元件共延地延伸,以在内部管状元件和外部管状元件之间形成空间。外部管状元件可包括第一管状元件孔。过滤器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一过滤介质、中间阻隔件以及第二过滤介质,该第一过滤介质围绕外部管状元件延伸,该中间阻隔件联接于第一管状构件的第二端部并且包括中间阻隔件孔,且第二过滤介质具有与第一过滤介质的过滤特征不同的过滤特征。第二过滤介质可包括内部通道,可与第一过滤介质相对地联接于中间阻隔件,并且可与内部管状元件流连通。过滤器元件还可包括第二端盖,该第二端盖在与中间阻隔件相对的端部处联接于第二过滤介质。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的一个可包括聚结型介质,该聚结型介质构造成在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体通过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的一个时促进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分离,该第二流体具有与第一流体不同的特征。

根据又一方面,具有纵向轴线的过滤器元件可包括第一端盖,该第一端盖包括端盖阻隔件。端盖阻隔件可包括内部端盖孔和端盖流动通道,该内部端盖孔构造成在过滤器元件的内部和过滤器元件的外部之间提供流连通,这些端盖流动通道构造成在过滤器元件的内部和过滤器元件的外部之间提供流连通。过滤器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一管状构件,该第一管状构件具有联接于第一端盖的第一端部,以在内部端盖孔和第一管状构件的第二端部之间提供流连通。第一管状构件可包括内部管状元件,该内部管状元件包括管状元件第一端部并且沿着纵向轴线延伸至管状元件第二端部。管状元件第一端部可联接于第一端盖并且可构造成在内部端盖孔和管状元件第二端部之间提供流连通。第一管状构件还可包括外部管状元件,该外部管状元件联接于管状元件第二端部并且沿着内部管状元件共延地延伸,以在内部管状元件和外部管状元件之间形成空间。外部管状元件可包括第一管状元件孔。过滤器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一过滤介质和中间阻隔件,该第一过滤介质围绕外部管状元件延伸,该中间阻隔件联接于第一管状构件的第二端部并且包括中间阻隔件孔。过滤器元件还可包括第二过滤介质,该第二过滤介质具有与第一过滤介质的过滤特征不同的过滤特征。第二过滤介质可包括内部通道,可与第一过滤介质相对地联接于中间阻隔件,并且可与内部管状元件流连通。过滤器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二端盖,该第二端盖在与中间阻隔件相对的端部处联接于第二过滤介质。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的一个可包括聚结型介质,该聚结型介质构造成在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体通过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的一个时促进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分离,该第二流体具有与第一流体不同的特征。第一流体可以是水,且第二流体可以是燃料。

根据另一方面,过滤器组件可包括过滤滤筒和容纳在过滤滤筒中的过滤器元件。过滤器元件可具有纵向轴线并且可包括第一端盖,该第一端盖包括端盖阻隔件。端盖阻隔件可包括内部端盖孔和端盖流动通道,该内部端盖孔构造成在过滤器元件的内部和过滤器元件的外部之间提供流连通,这些端盖流动通道构造成在过滤器元件的内部和过滤器元件的外部之间提供流连通。过滤器元件还可包括第一管状构件,该第一管状构件具有联接于第一端盖的第一端部,以在内部端盖孔和第一管状构件的第二端部之间提供流连通。第一管状构件可包括内部管状元件,该内部管状元件包括管状元件第一端部并且沿着纵向轴线延伸至管状元件第二端部。管状元件第一端部可联接于第一端盖并且可构造成在内部端盖孔和管状元件第二端部之间提供流连通。第一管状构件还可包括外部管状元件,该外部管状元件联接于管状元件第二端部并且沿着内部管状元件共延地延伸,以在内部管状元件和外部管状元件之间形成空间。外部管状元件可包括第一管状元件孔。过滤器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一过滤介质和中间阻隔件,该第一过滤介质围绕外部管状元件延伸,该中间阻隔件联接于第一管状构件的第二端部并且包括中间阻隔件孔。过滤器元件还可包括第二过滤介质,该第二过滤介质具有与第一过滤介质的过滤特征不同的过滤特征。第二过滤介质可包括内部通道,可与第一过滤介质相对地联接于中间阻隔件,并且可与内部管状元件流连通。过滤器元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二端盖,该第二端盖在与中间阻隔件相对的端部处联接于第二过滤介质。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的一个可包括聚结型介质,该聚结型介质构造成在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体通过第一过滤介质和第二过滤介质的一个时促进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分离,该第二流体具有与第一流体不同的特征。

根据又一方面,用于过滤器元件的端盖可包括元件容纳件,该元件容纳件具有纵向轴线并且构造成联接于管状构件。端盖还可包括底座通道容纳件,且元件容纳件和底座通道容纳件彼此流连通。端盖可进一步包括端盖阻隔件,该端盖阻隔件沿横向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从底座通道容纳件向外延伸,且端盖阻隔件包括构造成面向过滤器底座的第一侧部和构造成面向过滤介质的第二侧部。端盖还可包括围绕底座通道容纳件的端盖流动通道并且构造成在过滤介质和过滤器底座之间提供流连通,且端盖流动通道在沿着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从端盖阻隔件的第二侧部延伸至端盖阻隔件的第一侧部。端盖流动通道可各自包括通道开口,该通道开口与端盖阻隔件的第一侧部隔开第一距离。端盖可进一步包括阻隔件边缘和周界密封件,该阻隔件边缘与端盖阻隔件相关联,且该周界密封件联接于阻隔件边缘并且构造成提供与过滤器组件的过滤器底座和滤筒中的至少一个的流体密封。周界密封件的最上表面可终止在距端盖阻隔件的第一侧部第二距离处,其中,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根据另一方面,用于过滤器元件的端盖可包括元件容纳件,该元件容纳件具有纵向轴线并且构造成联接于管状构件。端盖还可包括底座通道容纳件,且元件容纳件和底座通道容纳件彼此流连通。端盖可进一步包括端盖阻隔件,该端盖阻隔件沿横向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从底座通道容纳件向外延伸,且端盖阻隔件包括构造成面向过滤器底座的第一侧部和构造成面向过滤介质的第二侧部。端盖还可包括围绕底座通道容纳件的端盖流动通道并且构造成在过滤介质和过滤器底座之间提供流连通,且端盖流动通道在沿着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从端盖阻隔件的第二侧部延伸至端盖阻隔件的第一侧部。端盖流动通道可各自包括通道开口,该通道开口与端盖阻隔件的第一侧部隔开第一距离,且底座通道容纳件可终止在距端盖阻隔件的第一侧部第二距离处,其中,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根据又一方面,用于过滤器元件的端盖可包括元件容纳件,该元件容纳件具有纵向轴线并且构造成联接于管状构件。端盖还可包括底座通道容纳件,且元件容纳件和底座通道容纳件彼此流连通。端盖可进一步包括端盖阻隔件,该端盖阻隔件沿横向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从底座通道容纳件向外延伸,且端盖阻隔件包括构造成面向过滤器底座的第一侧部和构造成面向过滤介质的第二侧部。端盖还可包括围绕底座通道容纳件的端盖流动通道并且构造成在过滤介质和过滤器底座之间提供流连通,且端盖流动通道在沿着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从端盖阻隔件的第二侧部延伸至端盖阻隔件的第一侧部。端盖流动通道中的每一个均可由从端盖阻隔件的第一侧部延伸的管状通道导管所限定,且通道开口可面向外并且横向于纵向轴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过滤器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2是过滤器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剖视图。

图3是过滤器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4是过滤器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5是过滤器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和滤筒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6是包括第一端盖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过滤器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剖视图。

图7是包括第一端盖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过滤器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侧视图。

图8是第一端盖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

图9是包括第一端盖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过滤器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过滤器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11是第一端盖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是包括第一端盖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过滤器元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9说明过滤器组件10的示例性实施例。过滤器组件10可用于过滤流体,例如机器所使用的燃料、润滑剂、冷却剂和液压流体。根据一些实施例,过滤器组件10可用作下文更详细解释的燃料/水分离过滤器和/或用作空气过滤器。可设想其它使用。

图1和2中示出的示例性过滤器组件10包括过滤器底座12、滤筒14以及过滤器元件16,该过滤器底座构造成将过滤器组件10联接于机器,该滤筒构造成联接于过滤器底座12,且过滤器元件构造成容纳在滤筒14中。根据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1和2中示出的实施例,滤筒14和过滤器元件16可形成为单个部件,以使得滤筒14是过滤器元件16的一部分。这些实施例可构造成使得包括滤筒14的过滤器元件16以“自旋”的方式联接于过滤器底座12。根据一些实施例,滤筒14和过滤器元件16是单独的部件,且过滤器元件16构造成容纳在单独滤筒14中并且在维护或更换期间从滤筒14移除。

示例性过滤器底座12包括安装支架18,该安装支架具有至少一个孔洞20(例如,四个孔洞20),用以容纳用于将过滤器底座12联接于机器的紧固件。可设想其它联接构造。例如,如图2中所示,示例性过滤器底座12还包括延伸部22和滤筒容纳件24,该滤筒容纳件构造成联接于滤筒14并且在过滤器底座12、滤筒14和/或过滤器元件16之间提供流体密封。延伸部22用于将滤筒容纳件24与安装支架18隔开,以提供用于滤筒14的间隙。例如,滤筒容纳件24可包括环形凸缘26,该环形凸缘包括内螺纹28,该内螺纹与滤筒14的互补外螺纹30啮合。

如图1和2中所示,示例性过滤器底座12包括第一通道32、歧管34以及第二通道36。示例性第一通道32构造成联接于诸如燃料系统、润滑系统、液压系统或冷却剂系统的流体系统的流体导管,以使得其与过滤器组件10流连通。示例性歧管34构造成容纳过滤器元件16的一部分并且在过滤器组件10和第二通道36之间提供流连通,例如这里更详细解释的是。

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如图1中所示,示例性第一通道32构造成联接于流体系统的流体导管,以使得流体经由第一通道32流入到过滤器组件10中。在这些实施例中,示例性歧管34构造成容纳已通过过滤器组件10的流体并且提供与第二通道36的流连通,该第二通道构造成使得经过滤流体在过滤、包括从燃料中移除颗粒和/或诸如水的流体之后返回至流体系统。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如图3中所示,示例性第二通道36构造成联接于流体系统的流体导管,以使得流体经由第二通道36和示例性歧管34流入到过滤器组件10中。在这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第一通道32构造成容纳已通过过滤器组件10的流体,并且使得经过滤流体在过滤、包括从燃料中移除颗粒和/或诸如水的流体之后返回至流体系统。

图1和2中示出的过滤器组件10包括纵向轴线x,且示例性滤筒14包括第一端部38、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40以及设置在其间的主体部分42。如图1中所示,第一端部38是开口端部,且第二端部40是闭合端部。示例性第二端部40形成收集碗43(例如,水收集碗)。根据一些实施例,收集碗43可形成为如图所示的滤筒14的一部分,或者可形成为单独部件,该单独部件可选择性地联接于滤筒14的第二端部40以及从该第二端部脱开。

示例性滤筒14可限定基本上圆形、基本上椭圆形和/或基本上多边形的横截面。在非圆形实施例中,滤筒14的第一端部38可以是圆形的,以使得第一端部38的螺纹可与过滤器底座12的环形凸缘26的螺纹28啮合。根据一些实施例,横截面可沿着滤筒14的纵向长度是基本上恒定的。根据一些实施例,横截面可沿着滤筒14的纵向长度改变。横截面可基于各种考虑来选择,例如在容纳过滤器组件10的机器的位置处的可用空间的尺寸和形状。

示例性过滤器元件16包括基本上平行于过滤器组件10的纵向轴线x(例如,相对于其是线性)的纵向轴线。如图1中所示,示例性过滤器元件包括第一端盖44,该第一端盖包括端盖阻隔件46。示例性第一端盖44进一步包括内部端盖孔48,该内部端盖孔构造成在过滤器元件16的内部和过滤器元件16的外部之间提供流连通。第一端盖44还包括端盖流动通道50,该端盖流动通道构造成在过滤器元件16的内部和过滤器元件16的外部之间提供流连通。示例性过滤器元件16还可包括第一管状构件52,该第一管状构件具有联接于第一端盖44的第一端部54,以在内部端盖孔48和第一管状构件52的第二端部56之间提供流连通。示例性第一管状构件52包括内部管状元件58,该内部管状元件包括管状元件第一端部60并且沿着过滤器元件16的纵向轴线延伸至管状元件第二端部62。在图1和2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管状元件第一端部60联接于第一端盖44并且构造成在内部端盖孔48和管状元件第二端部62之间提供流连通。第一管状构件52还包括外部管状元件64,该外部管状元件联接于管状元件第二端部62并且沿着内部管状元件58共延地延伸,以在内部管状元件58和外部管状元件64之间形成空间66。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外部管状元件64包括第一管状元件孔68。

示例性过滤器元件16还包括第一过滤介质70和中间阻隔件72,该第一过滤介质围绕外部管状元件64延伸,该中间阻隔件联接于第一管状构件52的第二端部56并且包括中间阻隔件孔74。示例性过滤器元件16还包括第二过滤介质76,该第二过滤介质具有与第一过滤介质70的过滤特征不同的过滤特征。示例性第二过滤介质76包括内部通道78,并且与第一过滤介质70相对地联接于中间阻隔件72,并且与内部管状元件58流连通。示例性过滤器元件16还包括第二端盖80,该第二端盖在与中间阻隔件72相对的端部处联接于第二过滤介质76。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过滤介质70和第二过滤介质76的一个包括聚结型介质,该聚结型介质构造成在包括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流体通过第一过滤介质70和第二过滤介质76的一个时促进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分离,该第二流体具有与第一流体不同的特征。根据一些实施例,待过滤的流体包括水和燃料,其中,第一流体是水,且第二流体是燃料。燃料可以是柴油燃料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人员已知的任何燃料。可设想第一和第二流体的其它组合。

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过滤介质70或第二过滤介质76可以是聚结型介质,该聚结型介质构造成促进第一流体与具有与第一流体不同特征的第二流体分离,以使得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一个在其通过聚结型介质时聚结呈液滴,并且使得第一流体的液滴形成在聚结型介质的下游表面上。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过滤介质70和第二过滤介质76的另一个可以是阻隔型介质,该阻隔型介质构造成在流体通过阻隔型介质之前将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分离,以使得第一流体的液滴形成在阻隔型介质的上游表面上,且第二流体通过阻隔型介质。如下文所解释的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过滤介质70可以是聚结型介质,且第二过滤介质76可以是阻隔型介质(例如,如图1中所示),并且替代地,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过滤介质76可以是聚结型介质,且第一过滤介质70可以是阻隔型介质(例如,如图3中所示)。设想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聚结型介质和/或阻隔型介质。

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过滤介质70包括阻隔型介质,且第二过滤介质76包括聚结型介质。如图1中箭头所示,过滤器元件16构造成使得进入过滤器元件16的流体通过过滤器底座12的第一通道32进入并且流入到内部端盖孔48中。之后,流体从管状元件第一端部60通过内部管状元件58通至管状元件第二端部62,并且通过中间阻隔件孔74进入第二过滤介质76的内部通道78。之后,流体通过第二过滤介质76通至第二过滤介质76的外部并且进入滤筒14的主体部分42的内表面和第二过滤介质76的外表面之间的滤筒空间82。在该示例性构造中,第二过滤介质76包括聚结型介质,在流体通过第二过滤介质76时,该聚结型介质促进第一流体从第二流体分离,以使得第一流体聚结并且将第一流体的液滴d形成在第二过滤介质76的下游表面上(例如,与第二过滤介质76的内部通道78相对的外表面或表面)。之后,第一流体在滤筒空间82中的液滴d通过重力拉动下降到滤筒14的底部中,用于收集在收集碗43中。剩余流体、包括聚结之后的第二流体和任何剩余第一流体经由滤筒空间82沿与液滴d的方向相反的方法流入到第一过滤介质70中。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过滤介质70是阻隔型介质,该阻隔型介质防止第一流体进入第一过滤介质70,以使得第一流体的液滴d形成在第一过滤介质70的上游表面上(例如,与第一管状构件52相对的外表面或表面)。例如,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流体可以是水,且阻隔型介质可包括排斥水的疏水材料。之后,第一流体在滤筒空间82中的液滴d通过重力拉动下降到滤筒14的底部中,用于收集在收集碗43中。

之后,从第一流体分离的第二流体通过第一过滤介质70、通过管状元件孔68通入到内部管状元件58和外部管状元件64之间的空间66中,并且通过第一端盖44的端盖流动通道50。剩余流体、包括经过滤的第二流体从端盖流动通道50通过歧管34并且离开过滤器底座12的第二通道36,且返回至流体系统。

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内部管状元件58和中间阻隔件72构造成防止流体在没有首先通过第二过滤介质76就通过第一过滤介质70。在该示例性构造中,迫使待过滤的流体在返回至流体系统之前通过第一过滤介质70和第二过滤介质76两者。在该示例性构造中,从流体中过滤出诸如颗粒和水的污染物。

在图3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图1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第一过滤介质70包括聚结型介质,且第二过滤介质76包括阻隔型介质。如图3中箭头所示,过滤器元件16构造成使得进入过滤器元件16的流体通过过滤器底座12的通道36和歧管34进入并且流入到端盖流动通道50中并进入内部管状元件58和外部管状元件64之间的空间66内。之后,流体通过管状元件孔68流入第一过滤介质70并且通过该第一过滤介质流至滤筒14的主体部分42的内表面之间的滤筒空间82。在该示例性构造中,包括聚结型介质的第一过滤介质70在流体通过第一过滤介质70时促进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分离,以使得第一流体聚结并且将第一流体的液滴d形成在第一过滤介质70的下游表面上(例如,与第一管状构件52相对的外表面或表面)。之后,第一流体在滤筒空间82中的液滴d通过重力拉动下降到滤筒14的底部中,用于收集在收集碗43中。剩余流体、包括聚结之后的第二流体和任何剩余第一流体经由滤筒空间82流入到第二过滤介质76中。在图3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过滤介质76是阻隔型介质,该阻隔型介质防止第一流体进入第二过滤介质76,以使得第一流体的液滴d形成在第二过滤介质76的上游表面上(例如,与内部通道78相对的外表面或表面)。之后,第一流体在滤筒空间82中的液滴d通过重力拉动下降到滤筒14的底部中,用于收集在收集碗43中。通过第二过滤介质76的剩余流体通过中间阻隔件72的中间阻隔件孔74流入到第二过滤介质76的内部通道78中。之后,流体通过管状元件第二端部62进入内部管状元件58、通过管状元件第一端部60、通过内部端盖孔48并且通至过滤器元件16的外部。剩余的经过滤流体通过过滤器底座12的第一通道32并且返回至流体系统。

在图3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端盖44、中间阻隔件72以及内部管状元件58构造成防止通过第一过滤介质70的流体与通过内部管状元件58的流体混合。在该示例性构造中,迫使待过滤的流体在返回至流体系统之前通过第一过滤介质70和第二过滤介质76两者。在该示例性构造中,从流体中过滤出诸如颗粒和水的污染物。

如图1中所示,第一过滤介质70沿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方向具有第一纵向长度l1,且第二过滤介质76沿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方向具有第二纵向长度l2。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纵向长度l1与第二纵向长度l2相同。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纵向长度l1不同于第二纵向长度l2。例如,第一纵向长度l1与第二纵向长度l2的比值在从1:5至5:1、例如从1:4至4:1、从1:3至3:1、从1:2至2:1或者从1.5:2至2:1.5的范围内。例如,当第一过滤介质70包括阻隔型介质且第二过滤介质76包括聚结型介质时,第一纵向长度l1与第二纵向长度l2的比值例如在从3:7至4:6的范围内。根据一些实施例,当第一过滤介质70包括聚结型介质且第二过滤介质76包括阻隔型介质时,第一纵向长度l1与第二纵向长度l2的比值例如在从7:3至6:4的范围内。比值可定制,以在经由聚结型介质的过滤和经由阻隔型过滤介质的过滤之间提供期望的平衡。

根据一些实施例,过滤器元件16还可在第二过滤介质76的内部通道78中包括第二管状构件84。第二管状构件84可联接于中间阻隔件72和第二端盖80。在所示出的示例性第二管状构件84中,第二管状构件84包括第二管状构件孔86,以在内部通道78和第二过滤介质76之间提供流连通。

如图4中所示,示例性第一管状构件52包括内部管状元件58,该内部管状元件在管状元件第二端部62处联接于外部管状元件64。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内部管状元件58包括第一部段88,该第一部段具有基本上均匀的横截面,该横截面从管状元件第一端部60朝向管状元件第二端部62延伸并且终止在内部管状元件58的第二部段90处,该第二部段延伸至内部管状元件58的第三部段92。第二部段90和第三部段92在肩部94处相遇。示例性第二部段90是锥形的,且较大直径邻近于第三部段92。示例性第三部段92具有基本上允许的横截面并且延伸至管状元件第二端部62。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部段92联接于外部管状元件64并且具有基本上与外部管状元件64相同的横截面尺寸。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如图所示,内部管状元件58和外部管状元件64具有圆形横截面且由此空间66是环形的。可设想其它横截面构造。

如图4中所示,示例性中间阻隔件72包括中间阻隔件孔74,该中间阻隔件孔由中间管状构件96形成。中间管状构件96延伸通过中间阻隔件72并且将第一管状构件52联接于第二管状构件84。例如,中间管状构件96的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一管状构件52的第三部段92中并且邻抵于肩部94。中间管状构件96的第二端部容纳在第二管状构件84的第一端部中。示例性中间阻隔件72还包括阻隔部分98,该阻隔部分横向于(例如,垂直于)纵向轴线x从中间管状构件96的外表面延伸,并且终止在沿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方向延伸的凸缘100处。示例性凸缘100同时沿朝向第一端盖44的第一方向和朝向第二端盖80的第二方向从阻隔部分98延伸。在示例性构造中,第一端盖44和中间阻隔件72组合以将围绕第一管状构件52的第一过滤介质70夹在中间,且中间阻隔件72和第二端盖80将围绕第二管状构件84的第二过滤介质76夹在中间。中间阻隔件72部分地防止流体在未通过第一过滤介质70和第二过滤介质76两者就通过过滤器元件16。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如图所示,中间阻隔件72、中间阻隔件孔74、中间管状构件96、阻隔部分98以及凸缘100是圆形的或者具有圆形横截面。可设想其它形状和横截面构造。

在图4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端盖80包括从第二端盖阻隔件104延伸的端盖凸台102。端盖凸台102构造成容纳第二管状构件84的第二端部。第二端盖阻隔件104从端盖凸台102向外延伸并且终止在第二端盖凸缘106处,该第二端盖凸缘横向于(例如,垂直于)第二端盖阻隔件104朝向中间阻隔件72延伸。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如图所示,端盖凸台102、第二端盖阻隔件104以及第二端盖凸缘106是圆形的或者具有圆形横截面。可设想其它形状和横截面构造。

如图4和5中所示,示例性第二端盖80还包括构造成容纳排放插塞110的排放凸台108(参见图5)。与端盖凸台102相比,示例性排放凸台108沿相反方向从第二端盖阻隔件104延伸。如图4和5中所示,示例性排放凸台108包括构造成容纳排放插塞110的凹部112。示例性凹部112包括带螺纹部分114和光滑壁凹部孔116,且带螺纹部分114最靠近第二端盖阻隔件104,而光滑壁凹部孔116远离第二端盖阻隔件104。

图5中示出的示例性排放插塞110包括柄部118,该柄部具有带螺纹部分120,该带螺纹部分构造成接合凹部112的互补带螺纹部分114。排放插塞110还包括内部通道122,该内部通道构造成当排放插塞110旋转(例如,拧松)至内部通道122暴露于收集碗43中的流体这一位点时选择性地提供收集碗43和收集碗43的外部之间的流连通。内部通道122包括纵向部分124和与纵向部分122流连通的横向部分126。示例性排放插塞110还包括第一密封凹槽128和肩部130。密封凹槽128容纳诸如o型圈密封件的第一密封构件132。第一密封构件132构造成提供柄部118和凹部孔116之间的流体密封。排放插塞110的带螺纹部分120位于柄部118的第一端部处,且内部通道122的横向部分126位于带螺纹部分120和第一密封构件132之间。

在排放插塞110从凹部112拧松时,由于第一密封构件132从凹部孔116中出现,横向部分126变得暴露于收集碗43中的流体。流体经由横向部分126流入纵向部分124并且经由纵向部分124从排放插塞110排出,由此便于收集在收集碗43中的流体从过滤器组件10中移除。例如,如果经收集的流体是已由第一过滤介质70和/或第二过滤介质76从燃料分离的水,则水能以该示例性方式排出。

如图5中所示,滤筒14的第二端部40包括排放插塞孔134,该排放插塞孔构造成容纳排放插塞110的柄部118。排放插塞110的示例性柄部118包括第二密封凹槽136,该第二密封凹槽容纳诸如o型圈密封件的第二密封构件138。第二密封构件138构造成提供与排放插塞孔134的流体密封,由此防止离开收集碗43的无意流体通过。例如,在排放插塞110经由排放插塞110的旋转而随着排放插塞孔134往复运动时,第二密封构件138维持与排放插塞孔134的流体密封。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拧紧排放插塞110、以使得排放插塞110的带螺纹部分120更深地移动到凹部112中受到邻抵于凹部112的外端部的柄部118上的肩部130所限制,以使得防止排放插塞110被过远地驱动到凹部112中。排放插塞110可松动足够远以使得第一密封构件132从凹部112出现,由此防止流体从收集碗43排出,同时第二密封构件138维持与排放插塞孔134的流体密封。

根据图6和图7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过滤器元件16包括第一端盖44,该第一端盖构造成提供过滤器元件16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连通。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端盖44包括元件容纳件140,该元件容纳件具有纵向轴线y并且构造成联接于第一管状构件52。根据一些实施例,纵向轴线y平行于过滤器元件16的纵向轴线x(例如,与之共线)。示例性第一端盖44还包括底座通道容纳件142,该底座通道容纳件限定端盖孔48并且包括密封凹槽144,该密封凹槽容纳容纳密封件146,该容纳密封件构造成提供过滤器底座12的第一通道32和第一端盖44之间的流体密封。根据一些实施例,容纳密封件是o型圈密封件。元件容纳件140和底座通道容纳件142彼此流连通并且允许流体流入和流出过滤器元件16。

示例性第一端盖44包括端盖阻隔件46,该端盖阻隔件沿横向于纵向轴线y的方向从底座通道容纳件142向外(例如,径向地向外)延伸。根据一些实施例,端盖阻隔件46可以是具有圆形周界的环形,例如如图6和8中所示。端盖阻隔件46包括第一侧部150和第二侧部152,当组装在过滤器组件10中时,该第一侧部构造成面向过滤器底座12,且该第二侧部构造成面向第一过滤介质70。根据一些实施例,端盖阻隔件46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且构造成迫使流过过滤器元件16的流体通过端盖流动通道50或者底座通道容纳件142进入和离开过滤器元件16。

如图6和7中所示,第一端盖44还包括端盖流动通道50,该端盖流动通道围绕底座通道容纳件142定位并且构造成提供第一过滤介质70和过滤器底座12之间的流连通。如图所示,示例性端盖流动通道50在沿着纵向轴线y的方向上(例如,在平行于纵向轴线y的方向上)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二侧部152延伸至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示例性端盖流动通道50各自包括通道开口154,该通道开口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隔开第一距离d1。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端盖44包括周界唇部156,该周界唇部沿横向于(例如,垂直于)端盖阻隔件46的方向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延伸并且终止在距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第二距离d2处。例如,端盖阻隔件46可以是环形的,并且周界唇部156也可以是环形的。周界唇部156可用于将端盖阻隔件46与过滤器底座12的下侧隔开。根据一些实施例,距通道开口154的第一距离d1大于距周界唇部156的端部的第二距离d2。根据这些实施例,如果过滤器元件16例如通过将未经过滤燃料倾倒到第一端盖孔48中进行填装且其中一些经倾倒燃料溢出到端盖阻隔件46上,则由于通道开口154比周界唇部156的端部远离端盖阻隔件46更远,因而燃料无法流入端盖流动通道50,由此允许燃料在周界唇部156之上流动而非流入到端盖流动通道50中。这可对于例如图1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是期望的,其中,端盖流动通道50指向过滤器组件下游(或,“清洁”侧),且在正常操作期间,燃料会已被过滤。如果用于填装过滤器元件16的燃料流入“清洁”侧,则燃料在进入燃料系统之前会未经过滤,这会导致带有污染物的燃料到达诸如喷射器的燃料系统部件。

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图6和7中所示,底座通道容纳件142终止在距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第三距离d3处,且距通道开口154的第一距离d1大于距底座通道容纳件142的端部的第三距离d3。如果过滤器元件16通过将未经过滤燃料倾倒到第一端盖孔48中进行填装且其中一些经倾倒燃料溢出到端盖阻隔件46上,则由于通道开口154比底座通道容纳件142的端部远离端盖阻隔件46更远,因而燃料无法流入端盖流动通道50,由此允许燃料流入到底座通道容纳件142中而非流入到端盖流动通道50中。如上所述,防止未经过滤的燃料进入端盖流动通道50和过滤器组件的“清洁”侧,会是期望的。

根据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端盖流动通道50中的每一个均由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延伸的管状通道导管158所限定,且通道开口154面向外并且横向于纵向轴线y。例如,如图6和7中所示,示例性管状通道导管158围绕底座通道容纳件142周向地隔开。通道开口154远离纵向轴线y径向向外地面向。该示例性构造有助于防止未经过滤的燃料飞溅到通道开口154和过滤器元件16的“清洁”侧中。根据一些实施例,如果流体溢出到端盖阻隔件46上,这还允许流体从端盖阻隔件46流入到底座通道容纳件142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通道开口154横向于纵向轴线y面向。例如,管状通道导管158包括横向于纵向轴线y延伸的端部阻隔件160并且限定通道开口154的远离端盖阻隔件46的端部162。例如,如图6和7中所示,示例性管状通道导管158包括前壁164,该前壁从端盖阻隔件46横向地(例如,垂直地)延伸并且终止在通道开口154的下边缘处。管状通道导管158还包括后壁166,该后壁从端盖阻隔件46横向地(例如,垂直地)延伸,并且终止在端部阻隔件160处,该端部阻隔件限定通道开口154的前上部边缘。示例性管状通道导管158还包括相对的侧壁168,这些侧壁从端盖阻隔件46横向地(例如,垂直地)延伸并且终止在端部阻隔件160处。侧壁168限定通道开口154的相对侧边缘。示例性端部阻隔件160构造成有助于防止未经过滤的燃料无意地倾倒到通道开口154和过滤器元件16的“清洁”侧中。

如图6和8中所示,第一端盖44的示例性管状通道导管158也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二侧部152延伸。例如,构造成容纳第一管状构件52的内部管状元件58的端部的示例性元件容纳件140包括内壁170。管状通道导管158的后壁166与内壁170隔开并且产生凹陷部(例如,环形凹陷部),内部管状元件58容纳在该凹陷部中,且内部管状元件58围绕内壁170装配。第一管状构件52的外部管状元件64围绕管状通道导管158的前壁164装配。在该示例性方式中,第一端盖44和第一管状构件52可联接于彼此。根据一些实施例,粘合剂和/或密封剂可用于维持第一端盖44和第一管状构件52之间的联接并且提供它们之间的流体密封。设想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粘合剂和/或密封剂的使用。

如图6-8中所示,示例性第一端盖44还包括与端盖阻隔件46相关联的阻隔件边缘172和联接于阻隔件边缘172的周界密封件174。在组装时,示例性周界密封件174构造成提供与过滤器组件10的过滤器底座12和滤筒14中的至少一个的流体密封。例如,如图2中所示,在过滤器元件16插入在滤筒14中的情形下将滤筒14组装至过滤器底座12时,周界密封件174容纳在过滤器底座12的肩部176中并且在滤筒14例如经由带螺纹接合联接于过滤器底座12时夹在滤筒14的开口端部边缘178之间。该示例性构造在过滤器底座12、滤筒14以及过滤器元件16之间(经由第一端盖44)产生流体紧密密封。

如图6-8中所示,示例性阻隔件边缘172可采取端盖阻隔件46的周界边缘的延伸部的形式。根据图8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阻隔件边缘172包括多个孔洞180。例如,图8示出不具有周界密封件174的第一端盖44。孔洞180可提供阻隔件边缘172和周界密封件174之间的更牢固联接。例如,周界密封件174可模制到阻隔件边缘172上,以使得形成周界密封件174的模制材料流入到孔洞180中,且一旦模制材料冷却并且硬化至其最终弹性形式,模制材料的通过孔洞180的各部分就改进阻隔件边缘172和周界密封件174之间的联接牢固性。可设想其它密封构造和结构。

根据一些实施例,周界密封件174的最上表面182可终止在距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的第四距离d4处,其中,距通道开口154的第一距离d1大于距周界密封件174的最上表面的第四距离d4。如果未经过滤的燃料溢出到端盖阻隔件46上,此种示例性构造对于防止未经过滤的燃料进入端盖流动通道50和过滤器组件的“清洁”侧会是期望的,因为这允许燃料在周界密封件174之上流动而非流入到通道开口154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端盖44还包括定位器凸缘184,该定位器凸缘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二侧部152延伸。例如在图2中所示,示例性定位器凸缘184构造成装配在第一过滤介质70的上端部周围,并且装配在过滤器组件10的滤筒14的第一端部38内部。这可用于辅助过滤器元件16与滤筒14和/或第一端盖44与第一过滤介质70的合适对准。

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如图所示,元件容纳件140、底座通道容纳件142、密封凹槽144、容纳密封件146、端盖阻隔件46、周界唇部156、内壁170、阻隔件边缘172、周界密封件174、过滤器底座12的肩部176、滤筒14的开口端部边缘178以及定位器凸缘184是环形的、圆形的和/或具有圆形横截面。可设想其它形状和横截面构造。

如图9中所示,第一过滤介质70和/或第二过滤介质76可经由一个或多个粗纱186(例如,螺旋缠绕粗纱)固定于过滤器元件16。虽然图9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螺旋缠绕粗纱186,但可设想将第一过滤介质70和/或第二过滤介质76联接于过滤器元件16的替代方式。

图10和12中示出的过滤器组件10的示例性实施例类似于图1中示出的过滤器组件10的示例性实施例,除了其包括图10-12中示出的第一端盖44的替代示例性实施例以外。图10-12中示出的示例性第一端盖44还可用于图3中示出的示例性过滤器组件10。

如图10-12中所示,过滤器元件16包括示例性第一端盖44,该第一端盖构造成提供过滤器元件16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连通。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端盖44包括元件容纳件140,该元件容纳件具有纵向轴线y并且构造成联接于第一管状构件52。根据一些实施例,纵向轴线y平行于过滤器元件16的纵向轴线x(例如,与之共线)。示例性第一端盖44还包括底座通道容纳件142,该底座通道容纳件限定端盖孔48并且在底座通道容纳件142的径向外表面上包括密封凹槽188,该密封凹槽容纳密封件190,该密封件构造成提供过滤器底座12的第一通道32和第一端盖44之间的流体密封。根据一些实施例,密封件190是o型圈密封件。元件容纳件140和底座通道容纳件142彼此流连通并且允许流体流入和流出过滤器元件16。

图10-12中示出的示例性第一端盖44包括端盖阻隔件46,该端盖阻隔件沿横向于纵向轴线y的方向从底座通道容纳件142向外(例如,径向地向外)延伸。根据一些实施例,端盖阻隔件46可以是具有圆形周界的环形,例如如图11和12中所示。端盖阻隔件46包括第一侧部150和第二侧部152,当组装在过滤器组件10中时,该第一侧部构造成面向过滤器底座12,且该第二侧部构造成面向第一过滤介质70。根据一些实施例,端盖阻隔件46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且构造成迫使流过过滤器元件16的流体通过端盖流动通道50或者底座通道容纳件142进入和离开过滤器元件16。

如图10-12中所示,示例性第一端盖44还包括端盖流动通道50,该端盖流动通道围绕底座通道容纳件142定位并且构造成提供第一过滤介质70和过滤器底座12之间的流连通。示例性端盖流动通道50在沿着纵向轴线y的方向上(例如,在平行于纵向轴线y的方向上)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二侧部152延伸至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示例性端盖流动通道50各自包括通道开口154,该通道开口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隔开第五距离d5。

与图6、7和9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图10-12中示出的示例性第一端盖44并不包括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延伸的周界唇部。根据图10-12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端盖流动通道50中的每一个均由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延伸的管状通道导管158所限定,且通道开口154面向外并且横向于纵向轴线y。例如,如图11和12中所示,示例性管状通道导管158围绕底座通道容纳件142周向地隔开。通道开口154远离纵向轴线y径向向外地面向。此种示例性构造有助于防止未经过滤的燃料飞溅到通道开口154和过滤器元件16的“清洁”侧中。根据一些实施例,如果流体溢出到端盖阻隔件46上,这还允许流体从端盖阻隔件46流入到底座通道容纳件142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通道开口154横向于纵向轴线y面向。例如,管状通道导管158包括横向于纵向轴线y延伸的端部阻隔件160并且限定通道开口154的远离端盖阻隔件46的端部162。例如,如图11和12中所示,示例性管状通道导管158包括前壁164,该前壁从端盖阻隔件46横向地(例如,垂直地)延伸并且终止在通道开口154的下边缘处。管状通道导管158还包括后壁166(例如,参见图10),该后壁从端盖阻隔件46横向地(例如,垂直地)延伸,并且终止在端部阻隔件160处,该端部阻隔件限定通道开口154的前上部边缘。示例性管状通道导管158还包括相对的侧壁168,这些侧壁从端盖阻隔件46横向地(例如,垂直地)延伸并且终止在端部阻隔件160处。侧壁168限定通道开口154的相对侧边缘。示例性端部阻隔件160构造有助于防止未经过滤的燃料无意地倾倒到通道开口154和过滤器元件16的“清洁”侧中。

图10-12中示出的第一端盖44的示例性管状通道导管158也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二侧部152延伸(例如参见图8)。例如,构造成容纳第一管状构件52的内部管状元件58的端部的示例性元件容纳件140包括内壁170。管状通道导管158的后壁166与内壁170隔开并且产生凹陷部(例如,环形凹陷部),内部管状元件58容纳在该凹陷部中,且内部管状元件58围绕内壁170装配(例如,参见图10)。第一管状构件52的外部管状元件64围绕管状通道导管158的前壁164装配。在该示例性方式中,第一端盖44和第一管状构件52可联接于彼此。根据一些实施例,粘合剂和/或密封剂可用于维持第一端盖44和第一管状构件52之间的联接并且提供它们之间的流体密封。设想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粘合剂和/或密封剂的使用。

如图10-12中所示,示例性第一端盖44还包括与端盖阻隔件46相关联的阻隔件边缘172和联接于阻隔件边缘172的周界密封件174。在组装时,示例性周界密封件174构造成提供与过滤器组件10的过滤器底座12和滤筒14中的至少一个的流体密封。例如,如图10中所示(也参见图2),在过滤器元件16插入在滤筒14中的情形下将滤筒14组装至过滤器底座12时,周界密封件174容纳在过滤器底座12的肩部176中并且在滤筒14例如经由带螺纹接合联接于过滤器底座12时夹在滤筒14的开口端部边缘178之间。该示例性构造在过滤器底座12、滤筒14以及过滤器元件16之间(经由第一端盖44)产生流体紧密密封。

如图10-12中所示,示例性阻隔件边缘172可采取端盖阻隔件46的周界边缘的延伸部的形式。根据一些实施例,示例性阻隔件边缘172包括多个孔洞,例如如图8中所示的孔洞180。这些孔洞可提供阻隔件边缘172和周界密封件174之间的更牢固联接。例如,周界密封件174可模制到阻隔件边缘172上,以使得形成周界密封件174的模制材料流入到孔洞中,且一旦模制材料冷却并且硬化至其最终弹性形式,模制材料的通过孔洞的各部分就改进阻隔件边缘172和周界密封件174之间的联接牢固性。可设想其它密封构造和结构。

根据一些实施例,周界密封件174的最上表面182可终止在距端盖阻隔件46的第一侧部150的第六距离d6处,其中,距通道开口154的第五距离d5大于距周界密封件174的最上表面的第六距离d6。如果未经过滤的燃料溢出到端盖阻隔件46上,此种示例性构造对于防止未经过滤的燃料进入端盖流动通道50和过滤器组件的“清洁”侧会是期望的,因为这允许燃料在周界密封件174之上流动而非流入到通道开口154中。

根据图10-12中示出的实施例,第一端盖44还包括定位器凸缘184,该定位器凸缘从端盖阻隔件46的第二侧部152延伸。例如在图10中所示,示例性定位器凸缘184构造成装配在第一过滤介质70的上端部周围,并且装配在过滤器组件10的滤筒14的第一端部38内部。这可用于辅助过滤器元件16与滤筒14和/或第一端盖44与第一过滤介质70的合适对准。

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如图所示,元件容纳件140、底座通道容纳件142、密封凹槽144、容纳密封件146、端盖阻隔件46、内壁170、阻隔件边缘172、周界密封件174、过滤器底座12的肩部176、滤筒14的开口端部边缘178以及定位器凸缘184是环形的、圆形的和/或具有圆形横截面。可设想其它形状和横截面构造。

如图12中所示,第一过滤介质70和/或第二过滤介质76可经由一个或多个粗纱186(例如,螺旋缠绕粗纱)固定于过滤器元件16。虽然图12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螺旋缠绕粗纱186,但可设想将第一过滤介质70和/或第二过滤介质76联接于过滤器元件16的替代方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示例性端盖、过滤器元件以及过滤器组件能适用于各种流体系统。例如,端盖、过滤器元件以及过滤器组件可适用于诸如压缩点火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气态燃料发动机以及本领域已知的其它内燃机的动力系统。例如,端盖、过滤器元件以及过滤器组件可用在燃料系统中,以例如在燃料供给至发动机之前将水从燃料中分离和/或将颗粒物质从燃料移除。所公开的端盖、过滤器元件以及过滤器组件的使用可导致水从燃料更期望水平地过滤和/或分离,甚至在水可能尤为难以从燃料分离的情形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元件16和过滤器组件10可例如借助过滤介质类型和/或通过过滤器元件16和过滤器组件10的流动通路的组合来提供改进的分离。例如,聚结型介质和阻隔型介质的组合可改进流体彼此的分离、例如水从燃料的分离的有效性。一旦水在通过聚结型介质之后已聚结成液滴,则防止随着燃料携带至阻隔型介质的任何较大液滴随着燃料通过阻隔型介质,由此导致液滴下降到收集碗43中。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一旦水从燃料分离,水和燃料就可在过滤器组件16中沿不同方向流动,由此可进一步改进分离的有效性。于是,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当水在燃料中乳化和/或当燃料包含生物成分时,过滤器元件和过滤器组件可改进水从燃料的分离。根据一些实施例,这些方法可用于类似的目的。

此外,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端盖44可降低例如在过滤器组件在安装或重新组装在机器中之前填装时、未经过滤的燃料意外地添加至过滤器组件的“清洁”侧的可能性。例如,端盖流动通道50可构造成防止这些发生。

根据一些实施例,从端盖阻隔件46至通道开口154的第一距离大于从端盖阻隔件46至周界唇部156的端部的第二距离。在此种构造中,由于通道开口154比周界唇部156的端部远离端盖阻隔件46更远,因而燃料无法流入到端盖流动通道50中,由此允许燃料在周界唇部156之上流动而非流入到端盖流动通道50中。根据一些实施例,从端盖阻隔件46至通道开口154的第一距离大于至底座通道容纳件142的端部的第三距离。在此种构造中,由于通道开口154比底座通道容纳件142的端部远离端盖阻隔件46更远,因而燃料无法流入到端盖流动通道50中,由此允许燃料流入到底座通道容纳件142中(即,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器元件的“肮脏”侧)而非流入到端盖流动通道50中。根据一些实施例,从端盖阻隔件46至通道开口154的第一距离大于至周界密封件174的最上表面的第四距离。如果燃料溢出到端盖阻隔件46上,则此种示例性构造会导致燃料在周界密封件174之上流动而非流入到通道开口154中。这些示例性构造会降低未经过滤的燃料意外地添加至过滤器组件的“清洁”侧的可能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对所公开的示例性过滤器元件、过滤器组件以及方法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考虑到所公开示例的说明和实践,其它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是显而易见的。说明和示例仅仅旨在被认为是示例性的,且真实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指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