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滤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0869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超滤滤芯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净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家用全屋净水或商用的中央净水器上使用的超滤滤芯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净水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使用要求日益提高,在家用净水领域,全屋净水成了中高端家庭用户首要选择的方案。其中全屋净水系统中的中央净水器越来越受到各净水器生产厂家的重视,且高端用户中央净水器中首当其充的选择使用超滤滤芯,通过超滤滤芯使市政自来水经过过滤就可以达到直饮水。然而由于中国水质比较复杂,家庭用户装修时现有的超滤滤芯难以满足全屋净水的大通量要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超滤滤芯难以满足全屋净水的大通量要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超滤滤芯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超滤滤芯组件,包括滤芯筒体,滤芯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与滤芯筒体的上端以及下端盖与滤芯筒体的下端均通过一抱箍连接。作为优选,上端盖以及下端盖上均连接有水管接头,水管接头的一端嵌入连接在上端盖或下端盖内,另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通过螺纹的方式实现水管与该超滤滤芯之间的连接,使其连接以及拆卸快速、便捷。作为优选,上端盖和下端盖的中部均设有与滤芯筒体内部连通的中心孔,且上端盖和下端盖均包括位于连接段和密封段,连接段的直径大于密封段的直径,使连接段与密封段连接处形成止口平台。作为优选,滤芯筒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翻边凸缘,位于滤芯筒体上端的翻边凸缘抵靠在上端盖的止口平台处,位于滤芯筒体下端的翻边凸缘抵靠在下端盖的止口平台处。通过该止口平台的设置,实现对上端盖和下端盖的限位安装,是的滤芯筒体上下两端与止口平台接触时,即说明上下端盖安装到位,有效提高整个滤芯筒体的安装效率以及安装准确度。作为优选,抱箍包括一环形带状的抱箍本体以及设置在抱箍本体内壁上的截面呈u形的环状加强筋,连接段外壁上设有环形卡槽,环状加强筋的一侧壁卡入环形卡槽内,另一侧固定翻边凸缘。环状加强筋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使得整个抱箍的结构强度有所提高,继而加强其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该环形加强筋的侧壁卡入端盖的环形卡槽内实现限位,并且与环形卡槽配合,将滤芯筒体上的翻边凸缘包裹固定在环形加强筋内,且上下限位固定,充分保证抱箍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强度。作为优选,密封段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环形密封槽,环形密封槽内设有环形密封圈。通过双密封形式能够使得端盖与滤芯筒体之间的密封性能得到较大提高。作为优选,上端盖和下端盖的侧壁上均设有内凹的螺丝刀翘口。螺丝刀翘口便于螺丝刀施力,方便端盖取下,解决端盖装入后取下困难的问题。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滤芯筒体内的滤芯组件,滤芯组件与滤芯筒体之间留有过水间隙;滤芯组件包括膜管和设置在膜管内的超滤膜丝,膜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上滤芯端盖和下滤芯端盖,上滤芯端盖与上端盖连接,下滤芯端盖与下端盖连接,上滤芯端盖上设有与上端盖上中心孔连通的进水孔,下滤芯端盖上设有与下端盖连通的出水孔。作为优选,上端盖以及下端盖均设有连接套管,上滤芯端盖的上端以及下滤芯端盖的下端分别插入上端盖和下端盖的连接套管内且通过o形密封圈密封。作为优选,膜管的侧壁上自上而下均匀分布有多个过水孔,下滤芯端盖套设在膜管底部且与膜管外壁之间密封连接。作为优选,超滤膜丝为pvdf膜,通过热熔胶粘结在膜管内。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抱箍的形式实现滤芯筒体的装配,有效加强整个超滤滤芯的装配强度,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超滤膜过水量,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并可达到更加优秀的过滤状态,适合家用中央净水器供水系统供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图。图3是图1的剖面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2中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中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滤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滤芯筒体、2—上端盖、3—下端盖、4—抱箍、5—水管接头、6—滤芯组件、101—中心孔、102—连接段、103—密封段、104—止口平台、105—翻边凸缘、106—环形卡槽、107—环形密封槽、108—环形密封圈、109—螺丝刀翘口、110—o形密封圈、41—抱箍本体、42—环状加强筋、61—膜管、62—超滤膜丝、63—上滤芯端盖、64—下滤芯端盖、65—进水孔、66—出水孔、67—过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超滤滤芯组件6,如图1-图8所示,包括滤芯筒体1,滤芯筒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端盖2和下端盖3,上端盖2以及下端盖3上均连接有水管接头5,水管接头5的一端嵌入连接在上端盖2或下端盖3内,另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其中连接在上端盖2上的水管接头5为一个,呈直筒状;连接在下端盖3上的水管接头5为两个,一个呈直筒状,另一个为呈l形的弯管接头。上端盖2与滤芯筒体1的上端以及下端盖3与滤芯筒体1的下端均通过一抱箍4连接。其中上端盖2和下端盖3的中部均设有与滤芯筒体1内部连通的中心孔101,位于上端盖2和下端盖3上的水管接头5分别与其中心孔101连通。上端盖2和下端盖3均包括位于连接段102和密封段103,连接段102的直径大于密封段103的直径,使连接段102与密封段103连接处形成止口平台104。滤芯筒体1的上下两端均设翻边凸缘105,位于滤芯筒体1上端的翻边凸缘105抵靠在上端盖2的止口平台104处,位于滤芯筒体1下端的翻边凸缘105抵靠在下端盖3的止口平台104处。抱箍4包括一环形带状的抱箍本体41以及设置在抱箍本体41内壁上的截面呈u形的环状加强筋42,抱箍本体41的一侧开口,且开口端通过一紧固螺栓连接,通过螺栓的紧固实现对抱箍4的收缩以及放大,使其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连接段102外壁上设有环形卡槽106,环状加强筋42的一侧壁卡入环形卡槽106内,另一侧固定翻边凸缘105。当上端盖2的止口平台104与滤芯筒体1的翻凸缘靠合在一起时,即筒体上端盖2装入到位,此时通过抱箍4将上端盖2和下端盖3分别牢牢固定在滤芯筒体1两端。由于抱箍4上有u形的环状加强筋42,其在环形卡槽106转动作用下,起到上下固定和周围包裹固定的作用,充分保证端盖与滤芯筒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密封段103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环形密封槽107,环形密封槽107内设有环形密封圈108,从而使得上端盖2与滤芯筒体1以及下端盖3与滤芯筒体1之间形成密封。采用双密封圈进行密封,能够使得密封更加可靠,密封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有效防止因密封不严而引起筒体漏水情况。本实施例中上端盖2和下端盖3的侧壁上均设有内凹的螺丝刀翘口109。螺丝刀翘口109能够便于螺丝刀施力,方便端盖取下,解决端盖装入后取下困难的问题。滤芯筒体1内设置有滤芯组件6,滤芯组件6与滤芯筒体1之间留有过水间隙;滤芯组件6包括膜管61和设置在膜管61内的超滤膜丝62,本实施例中超滤膜丝62为pvdf膜,通过热熔胶粘结在膜管61内,再把端面切割平整而成,以保证过滤出水有一个很好的出水通量。膜管6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上滤芯端盖63和下滤芯端盖64,上滤芯端盖63与上端盖2连接,下滤芯端盖64与下端盖3连接,上滤芯端盖63上设有与上端盖2上中心孔101连通的进水孔65,下滤芯端盖64上设有与下端盖3连通的出水孔66。上端盖2以及下端盖3均设有连接套管109,上滤芯端盖63的上端以及下滤芯端盖64的下端分别插入上端盖2和下端盖3的连接套管109内且通过o形密封圈110密封。膜管61的侧壁上自上而下均匀分布有多个过水孔67,本实施例中设置有4个过水孔67,下滤芯端盖64套设在膜管61底部且与膜管61外壁之间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在膜管61两侧对称均匀分布有过水孔67,方便冲洗时进水及过滤时进水均匀,以获得很好的冲洗效果及更好的过滤出水通量。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在净化水状态,位于上端盖2内的水管接头5为封堵状态,原水从下端盖3的直管接头进入,通过滤芯筒体1和下端盖3间隙进入膜管61外侧。通过膜管61上的均匀分布的过水孔67进入膜管61内,在外压作用下,膜管61内水渗透进超滤膜丝62,净化水下滤芯端盖64的出水孔66处汇集,并从下端盖3上的弯管接头流出。在正冲洗状态,原水从下端盖3的直管接头进入,通过滤芯筒体1与下滤芯端盖64的间隙进入膜管61外侧。通过膜管61上的均匀分布的过水孔67进入膜管61内,在外压作用下,对膜管61内超滤膜丝62表面进行冲刷,冲洗水通过上滤芯端盖63上的进水孔65,并从上端盖2上的水管接头5流出。在反冲洗状态,原水从上端盖2内的水管接头5进入,通过滤芯筒体1与下滤芯端盖64之间的间隙进入膜管61外侧。通过膜管61上的均匀分布的过水孔67进入膜管61内,在内压作用下,对超滤膜丝62过滤孔进行冲洗,冲洗水通过上滤处于封闭状态。本实施例中以中央净水器为为例,相关测以gb/t30307-2013国标测试条件,水温25℃,可得如下状态数据:原水压力0.10.20.30.4进水主管1寸1寸1寸1寸滤芯进管管径6分6分6分6分出水流量2t/h2.8t/h3.4t/h4t/h在标准水压力0.2mpa下,前端有简易过滤,过水量超过100t后,无任何冲洗情况下,出水通量≥1.9t/h,净水菌落24cfu/ml。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此滤芯完全可以满足家用中央净水器供水系统供水,具有很好的过滤效果,并可达到优秀的过滤状态,适合家用中央净水器供水系统供水。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