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176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为2016年05月20日提出的专利申请号为“201610356384.x”、名称为“一种烟气除尘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本申请之中。



背景技术:

目前炼化行业在地方小企业中大量存在,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含尘废气,直接进行处理此类高温烟气,一般采用经典除尘器进行除尘,但是经典除尘器投资巨大,小企业难以承受,而且由于烟气的粉尘浓度较大,经过静电除尘器除尘后的烟气仍然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排放浓度的要求。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烟气除尘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烟气除尘系统,所述烟气除尘系统包括抽气装置、位于所述抽气装置右侧的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管道装置右侧的第一净化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净化装置右侧的连接装置、位于所述连接装置下方的第二净化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左侧的第三净化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一挡块、位于所述第一挡块左右两侧的第一弹性杆、位于所述第一挡块下方的第二挡块、位于所述第二挡块左右两侧的第二弹性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内表面的第一固定块、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活塞、位于所述活塞上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左侧的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气缸,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两端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左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上下两侧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右侧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一净化装置包括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上方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三阀门、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下方的第四管道、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四阀门、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的第一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海绵块,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五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五阀门、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左侧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三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五管道右侧的第四支架,所述第二净化装置包括第三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框体下方的第六管道、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左侧的第五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六管道上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三净化装置包括第四框体、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内的定位块、位于所述第四框体右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定位块上方的转轮、设置于所述转轮侧面的刷毛、位于所述转轮上方的转轴、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电机、位于所述电机右侧的第六支架及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内的第三过滤网。

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挡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挡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弹性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性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弹性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挡块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弹性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挡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性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弹性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呈长方体,所述活塞水平放置,所述活塞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一框体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呈水平状,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二框体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六通孔、位于其右侧的第七通孔、位于其下方的第八通孔及位于其左侧的第九通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内且与所述第二框体轴转连接,所述海绵块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海绵块与所述第一滚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所述第三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一圆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五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圆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与所述第三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过滤网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圆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四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框体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圆孔、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圆孔及位于其左侧的第七支架,所述第四圆孔设有两个,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圆孔且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呈圆柱体,所述定位块竖直放置,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轮呈圆柱体,所述转轮的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定位块收容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转轮滑动连接,所述刷毛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转轮上,所述刷毛呈水平状,所述刷毛的一端与所述转轮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竖直放置,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转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四框体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呈圆柱体,所述第三过滤网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四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贯穿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烟气除尘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烟气进行快速不断的抽入,然后对抽入的烟气进行净化,清除掉其中的杂质等,即使粉尘浓度较大,也可以对其充分的净化,使得排出的烟气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烟气除尘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烟气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烟气除尘系统包括抽气装置1、位于所述抽气装置1右侧的管道装置2、位于所述管道装置2右侧的第一净化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净化装置3右侧的连接装置4、位于所述连接装置4下方的第二净化装置5、位于所述第二净化装置5左侧的第三净化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抽气装置1包括第一框体1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11内的第一挡块12、位于所述第一挡块12左右两侧的第一弹性杆13、位于所述第一挡块12下方的第二挡块14、位于所述第二挡块14左右两侧的第二弹性杆15、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1内表面的第一固定块16、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11内的活塞17、位于所述活塞17上方的推动杆18、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左侧的第一支架19及位于所述推动杆18上方的气缸10。所述第一框体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1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11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通孔111、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112、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通孔113及第四通孔114,所述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三通孔113及第四通孔114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挡块1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挡块1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挡块1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挡块12可以挡住所述第二通孔112。所述第一弹性杆1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挡块1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性杆13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弹性杆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块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杆1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弹性杆13使得所述第一挡块12顶靠在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挡块1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挡块14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挡块1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挡块14可以挡住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弹性杆1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挡块14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性杆15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弹性杆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杆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块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杆15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弹性杆15使得所述第二挡块14顶靠在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固定块16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16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16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内的上下两侧。所述活塞17呈长方体,所述活塞17水平放置,所述活塞17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活塞17可以在所述第一框体11内上下移动,所述活塞17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6之间。所述推动杆18呈长方体,所述推动杆18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18的下端与所述活塞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18贯穿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推动杆18可以带动所述活塞17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18的上端气缸10连接,使得所述气缸10带动所述推动杆18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支架19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1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9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缸10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管道装置2包括第一管道2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21两端的第一阀门22、第二阀门24、位于所述第一管道21左侧的第一横杆23、位于所述第一管道21上下两侧的第二支架25及位于所述第一管道21右侧的第二管道26。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13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1的另一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114且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21上设有第五通孔211,所述第五通孔211与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阀门2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上端,所述第二阀门24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21的下端。所述第一横杆23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2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管道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支架25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26呈水平状,所述第二管道26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211且与所述第一管道21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26的内部与所述第一管道21的内部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净化装置3包括第二框体31、位于所述第二框体31上方的第三管道32、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32上的第三阀门33、位于所述第二框体31下方的第四管道34、设置于所述第四管道34上的第四阀门35、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31内的第一滚轮36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36上的海绵块37。所述第二框体31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二框体31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框体3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六通孔311、位于其右侧的第七通孔312、位于其下方的第八通孔及位于其左侧的第九通孔,所述第六通孔311、第七通孔312、第八通孔及第九通孔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支架25与所述第二框体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26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九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1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26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3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31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1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32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32的另一端放置在水池内。所述第三阀门33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32内水的流量。所述第四管道34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1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34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阀门35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34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一滚轮36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36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滚轮36收容于所述第二框体31内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36可以在所述第二框体31内旋转。所述海绵块37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滚轮36上,所述海绵块37与所述第一滚轮36固定连接,在进行净化时,所述海绵块37可以被浸湿,使得净化效果更好。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装置4包括第五管道41、设置于所述第五管道41上的第五阀门42、第一风机43、位于所述第一风机43左侧的第二横杆44、位于所述第二横杆44下方的第三支架45及位于所述第五管道41右侧的第四支架46。所述第五管道4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312且与所述第二框体31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4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横杆44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横杆44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框体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4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风机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5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4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4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5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支架46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46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管道4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6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净化装置5包括第三框体51、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51内的第一过滤网5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52下方的第二过滤网53、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53下方的第一弹簧54、位于所述第三框体51下方的第六管道、位于所述第三框体51左侧的第五支架56、设置于所述第六管道上的第二风机57。所述第三框体5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51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框体5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一圆孔5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圆孔512,所述第一圆孔511、第二圆孔5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管道4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圆孔511且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41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支架45及第四支架46与所述第三框体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52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第一过滤网5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得从所述第一圆孔511进入到第三框体51内的气体需要经过第一过滤网52的过滤。所述第二过滤网5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过滤网53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53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过滤网53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5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5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54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过滤网5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六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圆孔512且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六管道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五支架56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5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57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净化装置6包括第四框体61、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61内的定位块62、位于所述第四框体61右侧的第三横杆63、位于所述定位块62上方的转轮64、设置于所述转轮64侧面的刷毛65、位于所述转轮64上方的转轴66、位于所述转轴66上方的电机67、位于所述电机67右侧的第六支架68及收容于所述第四框体61内的第三过滤网60。所述第四框体61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四框体61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框体61上设有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三圆孔611、位于其上表面的第四圆孔612及位于其左侧的第七支架613,所述第三圆孔611与所述第四框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四圆孔612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圆孔6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四框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七支架613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61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6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6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圆孔611且与所述第四框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六管道的内部与所述第四框体61的内部相通。所述定位块62呈圆柱体,所述定位块62竖直放置,所述定位块6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四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63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横杆63的左端与所述第四框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63的右端与所述第五支架56固定连接。所述转轮64呈圆柱体,所述转轮64的下表面设有凹槽641,所述凹槽641呈圆柱体状,所述定位块62收容于所述凹槽641内且与所述转轮64滑动连接,使得所述转轮64可以在所述定位块62上稳定的旋转。所述刷毛65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转轮64上,所述刷毛65呈水平状,所述刷毛65的一端与所述转轮6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6呈圆柱体,所述转轴66竖直放置,所述转轴66的下端与所述转轮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6贯穿所述第四框体6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转轴66的上端与所述电机67连接,使得所述电机67带动所述转轴66旋转。所述电机67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六支架68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68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框体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6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67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60呈圆柱体,所述第三过滤网60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60的侧面与所述第四框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6贯穿所述第三过滤网60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烟气除尘系统使用时,首先将其放置在烟气较多的地方。然后启动气缸10,使得所述推动杆18带动所述活塞17不断的上下移动。当所述活塞17向上移动时,第一框体11下方的烟气从第一通孔111向上推动第二挡块14,使得第二挡块14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弹性杆15对其起到支撑作用,然后烟气进入到第一框体11内,然后经过第三通孔113进入到第一管道21内,打开第二阀门24,使得进入到第一管道21内的空气进入到第二管道26内,然后进入到第二框体31内。当活塞17顶靠在位于上方的第一固定块16上时,所述气缸10使得推动杆18向下推动活塞17,使得活塞17向下移动,此时第二挡块14顶靠在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上,挡住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弹簧15顶靠在第二挡块14上,然后活塞17下方的烟气通过第三通孔113进入到第一管道21内,然后进入到第二管道26内,然后进入到第二框体31内。同时第一挡块12向下移动,使得第一框体11上方的烟气经过第二通孔112进入到第一框体11内,所述第一弹性杆13对第一挡块12起到支撑作用。当活塞17顶靠到位于下方的第一固定块16上时,关闭第二阀门24,开启第一阀门22,气缸10通过推动杆18使得活塞17向上移动,然后第一框体11下方的烟气向上推动第二挡块14使得第二挡块14向上移动,然后烟气进入到第一框体11内,同时第一挡块12顶靠在第一框体11的内表面上,进而堵住第二通孔112,然后活塞17上方的烟气经过第四通孔114进入到第一管道21内,然后进入到第二管道26内,然后进入到第二框体31内,直至活塞17顶靠在位于上方的第一固定块16上。如此活塞17不断的上下往复移动,并且配合第一阀门22及第二阀门24的不断开启与关闭,使得外界的烟气不断的进入到第一框体11内,然后进入到第一管道21内,并且经过第二管道26进入到第二框体31内。启动与第一滚轮36连接的电机,使得第一滚轮36在第二框体31内旋转,使得海绵块37随之旋转,然后往第三管道32内倒入水,打开第三阀门33,使得第三管道32内的水进入到第二框体31内,然后浸湿海绵块37,然后集中到第二框体31内的底部,当需要将第二框体31内的水排出时,开启第四阀门35,使得第二框体31内的水经过第四管道34排出。进入到第二框体31内的烟气经过与浸湿的海绵块37接触,使得浸湿的海绵块37可以吸附掉烟气中的部分固体杂质,对烟气进行过滤。然后进入到第五管道41内,打开第五阀门42,同时启动第一风机43,使得第五管道41内的经过净化后的烟气进入到第三框体51内,经过第一过滤网52及第二过滤网53的过滤后进入到第二过滤网53的下方,当气压较大时,所述第二过滤网53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54被压缩,从而对所述第二过滤网53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对第二过滤网53造成损坏。进入到第二过滤网53下方的烟气经过第二圆孔512进入到第六管道内,启动第二风机57,使得第六管道内的烟气进入到第四框体61内。此时启动电机67,使得转轴66带动所述转轮64旋转,使得刷毛65随之旋转,然后刷毛65可以对进入到第四框体61内的烟气进行过滤,然后经过第三过滤网60的过滤后经过第四圆孔612排出。至此,本发明烟气除尘系统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