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3237阅读:14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具体涉及一种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用于处理含有凝液的气体,实现凝液回收或者气相净化。其结构一般为一个压力容器,内部有相关进气构件、液滴捕集构件。真空气液分离器最为常见,其原理是利用液体沉降速度与气体上升速度之间的差异,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当液体被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后,会暂时储存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当储存的液体过多时,会阻碍气液分离器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定时放流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体。然而由于真空气液分离器内呈负压状态,真空气液分离器内的液体仅凭自身重力无法从真空分离器内流出。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显得很有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旨在解决气液分离器难以实现自动放流内部液体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罐、气液混合物通入管、气体排出管、导流管和排液管,所述分离罐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分离罐内分隔为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所述气液混合物通入管和气体排出管均安装于分离罐上,且气液混合物通入管和气体排出管均与分离罐的上层区域相连通,所述隔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导流管一端与隔板的通孔相连通,另一端伸出分离罐外部并与分离罐的下层区域相连通,位于分离罐外侧的导流管上安装有进液阀,所述排液管安装于分离罐的底部,且排液管与分离罐的下层区域相连通,所述排液管上安装有排液阀,所述分离罐上安装有压缩气体通入管、连通管和泄压管,所述压缩气体通入管与分离罐的下层区域相连通,所述压缩气体通入管上安装有充压阀,所述连通管一端与分离罐的上层区域相连通,另一端与分离罐的下层区域相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有平衡阀,所述泄压管与分离罐的下层区域相连通,所述泄压管上设有放空阀。

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其中:所述泄压管尾端设有消音器。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其中:所述分离罐下层区域外周面安装有液位计。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其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液位计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进液阀、排液阀、充压阀、平衡阀和放空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通过控制进液阀、排液阀、充压阀、平衡阀和放空阀五个阀门可完成进液和排液工作,解决了气液分离器内呈负压状态导致的进液和排液不畅的问题;且,控制器可以通过液位计和预设液位控制相应地阀体打开或关闭,便于控制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上层区域,2—下层区域,3—隔板,4—气液混合物通入管,5—气体排出管,6—导流管,61—进液阀,7—压缩气体通入管,71—充压阀,8—排液管,81—排液阀,9—连通管,91—平衡阀,10—泄压管,101—放空阀,102—消音器,11—液位计,12—分离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所示,本发明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罐12、气液混合物通入管4、气体排出管5、导流管6和排液管8,所述分离罐12内设有隔板3,隔板3将分离罐12内分隔为上层区域1和下层区域2,上层区域1用于容纳气体,下层区域2用于容纳液体,气液混合物通入管4和气体排出管5均安装于分离罐12上,且二者与分离罐12的上层区域1相连通,隔板6上且靠近气液混合物通入管4的部分设有一通孔,导流管6一端与隔板6的通孔相连通,另一端伸出分离罐12外部并与分离罐12的下层区域2相连通,位于分离罐12外侧的导流管6上安装有进液阀61。分离罐12上安装有压缩气体通入管7,压缩气体通入管7与分离罐12的下层区域2相连通,且压缩气体通入管7上安装有充压阀71。排液管8安装于分离罐12的底部,且排液管8与分离罐12的下层区域相连通,排液管8上安装有排液阀81,分离罐12外部设有连通管9,连通管9一端与分离罐12的上层区域相连通,另一端与分离罐的下层区域相连通,连通管9上设有平衡阀。分离罐12上还设有泄压管10,泄压管10与分离罐12的下层区域2相连通,泄压管10上设有放空阀101,泄压管尾端设有消音器102。分离罐12下层区域外周面安装有液位计8。本发明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各个管道上的阀门以及液位计电连接。

本发明其工作过程如下:气液混合物通入后,进行气液分离,首先控制器控制充压阀71和排液阀81关闭,由于分离罐12内的下层区域2可能存在前一次未放空的压缩气体,因此需打开放空阀101,放空阀101持续打开10s左右,用于放空下层区域2内的正压,保证液体能从上层区域1流入至下层区域2,然后关闭放空阀101,打开平衡阀91,平衡阀91持续打开10s左右,用于平衡上层区域1和下层区域2之间的气压,之后打开进液阀61,分离出的液体流入至分离罐12的下层区域2,之后关闭平衡阀91和进液阀61,进液过程完成。当液位计检测到下层区域2内的液体达到预设位置时,需进行排液工作,此时分离罐12内呈负压状态,控制器控制平衡阀91和进液阀61关闭,然后打开放空阀101,放空阀101持续打开10s左右,用于平衡分离罐12的下层区域2和外界之间的压强,然后关闭放空阀101,之后打开充压阀71和排液阀81进行排液工作,待排液结束后,先关闭充压阀71,等待5s左右之后再关闭排液阀81,整个排液过程完成。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通过控制进液阀、排液阀、充压阀、平衡阀和放空阀相互配合完成进液和排液工作,解决了气液分离器内呈负压状态导致的进液和排液不畅的问题;且控制器可以通过液位计和预设液位控制相应地阀体打开或关闭,便于控制气液分离器中的液位,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操作。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可自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器,包括分离罐、气液混合物通入管、气体排出管、导流管和排液管,分离罐内设有隔板,导流管上安装有进液阀,排液管上安装有排液阀,分离罐上安装有压缩气体通入管、连通管和泄压管,压缩气体通入管与分离罐的下层区域相连通,压缩气体通入管上安装有充压阀,连通管一端与分离罐的上层区域相连通,另一端与分离罐的下层区域相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有平衡阀,泄压管与下层区域相连通,泄压管上设有放空阀。本发明可自排液通过控制进液阀、排液阀、充压阀、平衡阀和放空阀五个阀门可完成进液和排液工作,解决了气液分离器内呈负压状态导致的进液和排液不畅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孙统超;林威;张文国;周兴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新凯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13
技术公布日:2018.01.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