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水质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5841发布日期:2018-06-30 05:5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的水质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质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的水质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以及开始使用净水器,而净水器中的滤芯需要经常更换,现有的滤芯通常通过螺状纹与净水机头配合连接,当需要拆卸或者安装滤芯时,现有的需要将滤芯旋转装在净水机头上或者通过其他安装工具进行拆装,其操作麻烦,而且滤芯在旋转或者通过其他工具拆装时极其容易使滤芯接口处破损或者使滤芯上的防水垫圈与净水机头配合不稳固,从而导致滤芯在使用时会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的水质净化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安全的水质净化装置,包括净水机头以及与所述净水机头配合连接的滤芯,所述净水机头中左右相应设置有两个滑运槽,在两个所述滑运槽的底部之间通贯有通贯槽,在两个所述滑运槽的顶部之间通贯有空腔,所述净水机头底端面上左右相应设置有通贯所述通贯槽且向上延长的两个锁紧槽,每个所述滑运槽中设置有滑运架,所述滑运架包括与所述滑运槽滑运配合连接的第一滑运板以及与所述通贯槽滑运配合连接的第二滑运板,所述第二滑运板的内侧端面底部设置有第一坡面,每个所述滑运槽的内侧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运板内侧端面固定连接且用以将所述第一滑运板向外侧顶的第一压簧,每个所述滑运槽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对的推导块空槽,所述空腔中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的左右两端相应设置有向外侧延长且伸入到对应的所述推导块空槽中的螺状杆,所述第一滑运板的外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推导块空槽相对的推导块,所述螺状杆向外侧延长依次通贯所述第一滑运板和所述推导块,所述螺状杆与所述第一滑运板滑运配合连接,所述螺状杆与所述推导块螺状纹配合连接,位于两个所述锁紧槽之间的所述通贯槽底侧壁中间设置有电力供给装置,所述净水机头底端面上位于两个所述锁紧槽之间设置有电力供给孔,所述滤芯顶端面上左右相应设置有用以插至所述锁紧槽中配合连接的锁紧板,所述锁紧板中设置有供所述第二滑运板插入的槽孔,在两个所述锁紧板之间位于所述滤芯顶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电力供给孔配合连接的电力供给头,所述滤芯顶部外表面环绕设置有防漏套,所述防漏套内部固定设置有防漏垫圈,所述净水机头顶部设置有净水机机壳,所述净水机机壳右侧端贯通设置有向右延长的自来水进水管,所述自来水进水管连接到水源,所述净水机机壳左侧端贯通设置有向左延长的自来水出水管,所述自来水出水管连接到水龙头,所述净水机机壳顶部端面设置有开关所述净水机机壳的按压开关,所述净水机机壳顶部设置有触控屏,所述马达上设置有承保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力供给装置包括接电滑运腔,所述接电滑运腔中上下滑运的设置有接电块,所述接电滑运腔的左右两侧壁上左右相应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接电块左右两端面上左右相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滑运配合连接的挡板,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与所述挡板下端面固定连接且用以将所述挡板向上顶的第二压簧,所述接电块左右两端面的顶部相应设置有用以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坡面抵触滑运配合连接的第二坡面,所述接电块底端面上左右相应设置有左接电头和右接电头,所述接电滑运腔底侧壁上左右相应设置有与所述左接电头和右接电头相对的左接电孔和右接电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接电孔与电力供给部电力连接,所述右接电孔与所述电力供给孔电力连接,所述左接电头和所述右接电头相互电力连接,所述电力供给头与所述滤芯电力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运板中设置有供所述螺状杆穿过的滑运孔,所述推导块中设置有供所述螺状杆穿过的螺状孔,所述推导块外侧端面的上下两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坡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保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马达上下两侧面上的消声罩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马达前后两侧面的抗震夹板,所述消声罩与所述驱进件容纳腔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消声罩与所述抗震夹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锁紧板插至锁紧槽中配合连接,从而使得电力供给头与电力供给孔配合连接,槽孔与通贯槽相对,通过控制马达工作驱进推导块滑出推导块空槽而向内侧运动,推导块向内侧运动而推动第一滑运板克服第一压簧的弹性力向内侧滑运,从而推动第二滑运板向内侧滑运,两个第二滑运板向内侧滑运则分别插至对应的槽孔中,从而将两个锁紧板锁紧,当第二坡面与第一坡面相互抵触时,通过两个第二滑运板对接电块施加压力,从而使得接电块克服第二压簧的弹性力而向下滑运,当两个第二滑运板的内侧端面相互抵触时,两个第二滑运板的底端面与接电块的顶端面抵触,此时接电块完全空在接电滑运腔中,左接电头和右接电头则分别插至左接电孔和右接电孔中配合连接接电,从而使得电力供给孔接电以为滤芯电力供给使用,此时,滤芯既处于接电状态也处于锁紧状态,从而增加了滤芯的安装效率,使得滤芯固定安全稳定。

2.通过托住滤芯,而后通过控制马达工作反转,在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的作用下使得本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最后将锁紧板从锁紧槽中拔出即可实现滤芯的拆卸,最后将锁紧板从锁紧槽中拔出即可实现滤芯的拆卸,从而增加了滤芯的拆卸效率,便于滤芯损坏后的拆卸更换。

3.本发明中滤芯固定安全稳定,且滤芯接电稳定性好,滤芯在安装时先对滤芯进行锁紧后再对滤芯进行接电,拆卸时先对滤芯进行断电后再对滤芯进行解锁,有效避免了在安装和拆卸滤芯时发生触电事故,整个装置操作方便快捷,大大增加了滤芯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安全的水质净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滤芯处于锁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安全的水质净化装置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安全的水质净化装置,包括净水机头2以及与所述净水机头2配合连接的滤芯1,所述净水机头2中左右相应设置有两个滑运槽4,在两个所述滑运槽4的底部之间通贯有通贯槽22,在两个所述滑运槽4的顶部之间通贯有空腔6,所述净水机头2底端面上左右相应设置有通贯所述通贯槽22且向上延长的两个锁紧槽20,每个所述滑运槽4中设置有滑运架,所述滑运架包括与所述滑运槽4滑运配合连接的第一滑运板42以及与所述通贯槽22滑运配合连接的第二滑运板41,所述第二滑运板41的内侧端面底部设置有第一坡面43,每个所述滑运槽4的内侧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44,所述第一凹槽44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运板42内侧端面固定连接且用以将所述第一滑运板42向外侧顶的第一压簧45,每个所述滑运槽4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6相对的推导块空槽50,所述空腔6中设置有马达61,所述马达61的左右两端相应设置有向外侧延长且伸入到对应的所述推导块空槽50中的螺状杆62,所述第一滑运板42的外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推导块空槽50相对的推导块48,所述螺状杆62向外侧延长依次通贯所述第一滑运板42和所述推导块48,所述螺状杆62与所述第一滑运板42滑运配合连接,所述螺状杆62与所述推导块48螺状纹配合连接,位于两个所述锁紧槽20之间的所述通贯槽22底侧壁中间设置有电力供给装置,所述净水机头2底端面上位于两个所述锁紧槽20之间设置有电力供给孔21,所述滤芯1顶端面上左右相应设置有用以插至所述锁紧槽20中配合连接的锁紧板10,所述锁紧板10中设置有供所述第二滑运板41插入的槽孔11,在两个所述锁紧板10之间位于所述滤芯1顶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电力供给孔21配合连接的电力供给头12,所述滤芯1顶部外表面环绕设置有防漏套13,所述防漏套13内部固定设置有防漏垫圈131,所述净水机头2顶部设置有净水机机壳7,所述净水机机壳7右侧端贯通设置有向右延长的自来水进水管71,所述自来水进水管71连接到水源,所述净水机机壳7左侧端贯通设置有向左延长的自来水出水管73,所述自来水出水管73连接到水龙头,所述净水机机壳7顶部端面设置有开关所述净水机机壳7的按压开关72,所述净水机机壳7顶部设置有触控屏74,所述马达61上设置有承保装置。

其中,所述电力供给装置包括接电滑运腔3,所述接电滑运腔3中上下滑运的设置有接电块30,所述接电滑运腔3的左右两侧壁上左右相应设置有第二凹槽36,所述接电块30左右两端面上左右相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36滑运配合连接的挡板35,所述第二凹槽36中设置有与所述挡板35下端面固定连接且用以将所述挡板35向上顶的第二压簧37,所述接电块30左右两端面的顶部相应设置有用以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坡面43抵触滑运配合连接的第二坡面38,所述接电块30底端面上左右相应设置有左接电头31和右接电头32,所述接电滑运腔3底侧壁上左右相应设置有与所述左接电头31和右接电头32相对的左接电孔33和右接电孔34。

其中,所述左接电孔33与电力供给部电力连接,所述右接电孔34与所述电力供给孔21电力连接,所述左接电头31和所述右接电头32相互电力连接,所述电力供给头12与所述滤芯1电力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滑运板42中设置有供所述螺状杆62穿过的滑运孔46,所述推导块48中设置有供所述螺状杆62穿过的螺状孔47,所述推导块48外侧端面的上下两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坡面49,通过所述第三坡面49方便所述推导块48快速插入缩回到所述推导块空槽50中。

其中,所述承保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马达61上下两侧面上的消声罩613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马达61前后两侧面的抗震夹板614,所述消声罩613与所述驱进件容纳腔6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消声罩613与所述抗震夹板61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所述承保装置能够有效减少所述马达61运转产生的噪音和震动。

在初始位置状态时,所述马达61处于停止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滑运板42位于所述滑运槽4的最外侧端位置,所述推导块48位于对应的所述推导块空槽50中,所述第一压簧45伸出所述第一凹槽44外而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二滑运板41内侧端部伸入在所述通贯槽22中,此时所述第二滑运板41内侧端面与所述锁紧槽20外侧端面齐平,所述接电块30在所述第二压簧37的弹性力作用下而向上伸出所述接电滑运腔3并伸入到所述通贯槽22中,两个所述第二压簧37也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二坡面38与所述第一坡面43相对,所述左接电头31和右接电头32分别与所述左接电孔33和右接电孔34相对,所述电力供给孔21此时处于断电状态。

在需要安装滤芯1时,先将所述锁紧板10与所述锁紧槽20对准,而后向上推动所述滤芯1,使得所述锁紧板10插至所述锁紧槽20中,当所述锁紧板10的顶端面与所述锁紧槽20的顶侧壁抵触时,所述锁紧板10刚好与所述锁紧槽20配合连接,所述电力供给头12则刚好与所述电力供给孔21配合连接,所述槽孔11与所述通贯槽22相对,而后控制所述马达61工作转动,所述马达61工作转动驱进所述螺状杆62转动,所述螺状杆62转动驱进所述推导块48滑出所述推导块空槽50而向内侧运动,所述推导块48向内侧运动而推动所述第一滑运板42克服所述第一压簧45的弹性力向内侧滑运,所述第一滑运板42向内侧滑运则推动所述第二滑运板41向内侧滑运,两个所述第二滑运板41向内侧滑运则分别插至对应的所述槽孔11中,从而将两个所述锁紧板10锁紧,两个所述第二滑运板41继续向内侧滑运而使得所述第二坡面38与所述第一坡面43相互抵触,从而通过两个所述第二滑运板41对所述接电块30施加压力,从而使得所述接电块30克服所述第二压簧37的弹性力而向下滑运,从而使得所述左接电头31和右接电头32分别靠近所述左接电孔33和右接电孔34,当两个所述第二滑运板41的内侧端面相互抵触时,控制所述马达61停止工作,此时所述第一滑运板42位于所述滑运槽4的最内侧端位置,两个所述第二滑运板41的底端面与所述接电块30的顶端面抵触,此时所述接电块30完全空在所述接电滑运腔3中,所述第二压簧37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压簧45则被压缩处于所述第一凹槽44中,所述左接电头31和右接电头32则分别插至所述左接电孔33和右接电孔34中配合连接接电,从而使得所述电力供给孔21接电以为所述滤芯1电力供给使用,此时,所述滤芯1既处于接电状态也处于锁紧状态。

在需要对滤芯1进行拆卸时,先托住所述滤芯1,而后通过控制所述马达61工作反转,使得所述第一滑运板42滑运到所述滑运槽4的最外侧端位置,在所述第一压簧45和所述第二压簧37的作用下使得本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最后将所述锁紧板10从所述锁紧槽20中拔出即可实现滤芯1的拆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锁紧板插至锁紧槽中配合连接,从而使得电力供给头与电力供给孔配合连接,槽孔与通贯槽相对,通过控制马达工作驱进推导块滑出推导块空槽而向内侧运动,推导块向内侧运动而推动第一滑运板克服第一压簧的弹性力向内侧滑运,从而推动第二滑运板向内侧滑运,两个第二滑运板向内侧滑运则分别插至对应的槽孔中,从而将两个锁紧板锁紧,当第二坡面与第一坡面相互抵触时,通过两个第二滑运板对接电块施加压力,从而使得接电块克服第二压簧的弹性力而向下滑运,当两个第二滑运板的内侧端面相互抵触时,两个第二滑运板的底端面与接电块的顶端面抵触,此时接电块完全空在接电滑运腔中,左接电头和右接电头则分别插至左接电孔和右接电孔中配合连接接电,从而使得电力供给孔接电以为滤芯电力供给使用,此时,滤芯既处于接电状态也处于锁紧状态,从而增加了滤芯的安装效率,使得滤芯固定安全稳定。

2.通过托住滤芯,而后通过控制马达工作反转,在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的作用下使得本装置恢复到初始位置状态,最后将锁紧板从锁紧槽中拔出即可实现滤芯的拆卸,最后将锁紧板从锁紧槽中拔出即可实现滤芯的拆卸,从而增加了滤芯的拆卸效率,便于滤芯损坏后的拆卸更换。

3.本发明中滤芯固定安全稳定,且滤芯接电稳定性好,滤芯在安装时先对滤芯进行锁紧后再对滤芯进行接电,拆卸时先对滤芯进行断电后再对滤芯进行解锁,有效避免了在安装和拆卸滤芯时发生触电事故,整个装置操作方便快捷,大大增加了滤芯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