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冷却的捏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188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冷却的捏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捏合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冷却的捏合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捏合机正常采用冷却方式是在捏合机的拌缸衬板外设置夹套,通过导入的加热或冷却介质的流动性实现冷处理的目的,部分硅胶和高分子材料行业,对冷却效果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设想在捏合设备上全方位地布控冷却装置,使之覆盖到设备的各核心部位和每一环节。

此外在现有捏合机类设备中一般在缸体的相关部位设置有小料口或其他检视、取样的缸口,并通过缸盖封闭,缸盖的锁紧方式常用的是螺杆手工操作,近期因自动化需要多采用气缸操控,螺杆锁盖操作简便、成本低,但费时费力,往往因位置太高或活动空间太小难以操作,气动锁盖完全自动化作业,不受位置或空间制约,成本稍高但省时省力,符合生产力发展和高端制造业需求,现有的气动锁盖装置采用的是标准气缸,通过其往复直线运动带动缸盖移位,因缸口的正上方需要投料或检视,又因缸口的高度有限,往复直线气缸不可以垂直地设置在缸口的上方或侧面带动缸盖作压、离运动,只能平躺或斜躺着设置在缸口的侧面借助支点和力臂拉转缸盖开、合,由于往复直线运动不能垂直地对缸盖施力,缸盖在缸口缺少压紧力,密封不够严实。

再者在颜料的后处理工艺中,将粗品颜料和一定细度的工业盐按一定的比例在捏合机锅体内混合和研磨,再加入适量的溶剂达到产品的黏度要求,搅拌桨的转动使颜料的混合物在桨叶工作面和缸底内壁圆弧面之间产生轴向和径向的推力,达到挤压、捏合、剪切和研磨的效果,致使其颗粒细化、表面球化,改善了粒子的结晶状态,桨叶外径与缸底内壁圆弧面的间隙过小,在圆弧面上附着的物料层较薄,受研磨的物料较少,间隙过大,在圆弧面上附着的物料层较厚,受研磨的物料受到缓冲导致剪切、研磨的力度不够,附着层经研磨后随后续料带出,无可置疑,间隙和搅拌力能左右产品的品质和产能,由于混合物料中有较重比例的盐份,造成了捏合工作面的磨损很严重,上述间隙得不到保持和控制,设备需要经常性不定期的进行大修保养。

还有在捏合机缸盖补料、检视或维护等工作上,以往包括国外设计的工作平台及其护栏构件都是整体固定形式,遮盖住填料仓上方的操作空间,每次维护操作前需要拆除掉该结构平台,操作后再恢复安装,因平台、护栏构件的自重大,每次装卸时还需要配备起吊设施,捏合机填料仓的维护操作频次适宜为每月两次,一些用户往往因拆装平台困难而减少维护频次或简化保养内容,致使设备的性能寿命指标得不到有效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带有冷却的捏合机,它包括减速器、减速器冷却管盘管、转动装置、填料函、填料函冷却夹套、捏合机缸体、搅拌缸冷却装置、搅拌桨、搅拌桨叶面冷却装置、墙板、墙板冷却装置、缸盖、缸盖冷却装置,减速器与转动装置驱动连接,在减速器的油池下方设计有减速器冷却盘管,转动装置的右侧设计有捏合机缸体,捏合机内部设计有搅拌桨,转动装置的转动轴穿过捏合机缸体与捏合机内部的搅拌桨之间驱动连接,在转动轴与捏合机缸体之间设计有填料函,填料函与转动轴之间固定连接,在捏合机缸体的上方设计有缸盖,填料函的外围设计有填料函冷却夹套,在搅拌桨的桨叶上设计有搅拌桨叶面冷却装置,在捏合机缸体的底部设计有搅拌缸冷却装置,在捏合机两侧固定连接有墙板,墙板内部设计有墙板冷却装置,在捏合机上方密封连接有缸盖,在缸盖内部设计有缸盖冷却装置,捏合机缸体呈“w”状,在底部中间位置形成分料脊。

所述的减速器冷却盘管呈圆盘状且从左端进水右端出水,减速器冷却盘管与减速器壳体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的搅拌桨叶面冷却装置包括水槽、过渡孔、细长孔、给水装置、排水装置,在桨叶的正、反叶面上铸造有通长的水槽,在水槽的端部垂直钻有过渡孔,在桨叶两侧的转动轴内部设计细长孔,细长孔与过渡孔连通,细长孔右端通过旋转接头和各管件密封连接有给水装置,在细长孔的左端通过旋转接头和各管件密封连接有排水装置。

所述的搅拌缸冷却装置包括导向筋板、出水立槽、给水装置、排水装置,在搅拌缸的底部内侧设计有夹套,在夹套内部焊接有导向筋板,导向筋板前后交叉分布,水流可以沿着导向筋板迂回着流向夹套的顶部,在夹套的一侧设计有出水立槽,出水立槽上端连通导向筋板形成的给水通道,下端连通分料脊一侧的出水口,在分料脊的另一侧设计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密封连接有给水装置与排水装置。

所述的墙板冷却装置是在捏合缸体两侧的墙板设置了整体式夹套,在墙板的底部设计有进水口,冷却水由进水口输入,在顶部设计有出水口,冷却过后的水从出水口排出。

所述的缸盖冷却装置在缸盖内部类似于墙板设置了整体式夹套,冷却水由一端侧面后部设计的进水口输入,再经导流盘旋至另一侧面后部的出水口排出,在路线的设计上绕开了各预留接口的位置且覆盖了顶板和两侧面。

所述的填料函冷却夹套,由上下两个半环形夹套组成,在上下两个环形夹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计有进水口、出水口。

所述的搅拌桨叶上方与捏合机缸体内部设计有研磨埂装置,搅拌桨呈“s”型水平设置,左侧为短叶左旋,右侧为长叶右旋,研磨埂分别设计在分料脊两侧,以及短叶左旋的下方与长叶右旋的上方,所述的研磨埂长度为70~80mm,高度为3mm,搅拌桨叶外径与缸底内壁圆弧面的间隙距离为4.5~6mm。

所述的捏合机的缸盖上还设计有开合装置,所述的开合装置包括它包括翻盖臂、耳板、摆动气缸、固定座、气缸紧固件、带键翻盖轴、销轴、调节螺钉,在缸盖的左侧焊接有耳板,在耳板的左侧设计有翻盖臂,翻盖臂通过销轴与耳板之间固定连接,在耳板右侧翻盖臂的右端设计有调节螺钉,调节螺母穿过翻盖臂且分别与翻盖臂、缸盖之间螺纹连接,缸体口与缸盖的贴合效果通过调节螺钉调整并锁定。在缸体的左侧焊接有固定座,摆动气缸通过气缸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固定座上,翻盖臂通过带键翻盖轴固定安装在摆动气缸上。

所述的缸体外侧设计有用于缸盖补料、检视或维护的连杆式可移位的平台、护栏构件,所述的连杆式可移位的平台、护栏构件包括平台、护栏、各铰接件、联接件、气缸、固定支撑,在平台与护栏组合连接处焊接有各铰接件,通过各铰接件将平台与护栏铰接在一起,在护栏相对于捏合机一侧焊接有联接件,且此联接件与捏合机之间固定连接,在平台相对于捏合机一侧下方也焊接有联接件,气缸通过此联接件与平台之间铰接,在平台底部安装有固定支撑,固定支撑与捏合机之间固定连接,平台、护栏与各铰接件组合成的连杆构件可以对角拉伸,在固定支撑与捏合机之间设计有固定板,固定板与捏合机之间固定连接,气缸与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

1、通过设计改进优化了拌缸夹套的结构形式;围绕捏合缸体的各组成单元展开配套了冷却夹套装置,设置有墙板夹套、缸盖夹套和搅拌桨叶内置水槽等,设置各自的输送管道联通至外部的给、排水装置;对填料函设置了冷却夹套、对减速箱底部油池设置了冷却盘管,以确保密封填料和润滑油品减少热影响,保持性能优良,可靠耐用。

2、通过设计研磨埂,在圆弧面上待研磨的物料层得到增厚又巧妙地分割为许多小块,受研磨的物料总量多、缓冲小,剪切频次高,研磨力度针对小块更易集中;设置有研磨埂承载了主要的磨损要素,有效地保护了锅体和搅拌桨的工作表面;减轻了设备维护保养的劳动强度,无需强制换修捏合工作面板,只要对研磨埂进行常态化的检查修复即可;堆焊缝形态简易,施工简便,易于控制精度;对工作面的结构强度有所提高。

3、通过设计开合装置,选用摆动气缸操控的新型开合装置彻底地解决了关盖密封问题,摆动气缸执行的是往复摆动运动,设置并固定在筒口的侧面作为输扭中心通过力臂完成缸盖的翻转开合,可以选型120°的摆动角度,缸盖实际打开95°~110°,合盖时气缸未用完的角度摆动量用来对筒口形成正压力,保证了缸盖的密封效果。

4、通过设计防护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因制约捏合机填料仓的维护保养空间而反复拆装又不方便拆装工作平台这一辣手又费力的问题,现在通过提升气缸即可推升该平台、护栏构件上移至斜立状态,保证填料仓上方生成足够的操作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搅拌缸冷却装置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墙板冷却装置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的墙板冷却装置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缸盖冷却装置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的缸盖冷却装置左侧视图。

图4-2为本发明的缸盖冷却装置右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搅拌桨叶面冷却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填料函冷去夹套示意图。

图6-1为本发明的填料函冷去夹套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搅拌桨与缸底内壁研磨埂组合工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研磨埂排布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搅拌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开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开合装置的截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平台水平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平台水平工作状态局部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平台斜立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平台斜立打开状态局部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平台、护栏及气缸、支撑装配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16,一种带有冷却的捏合机,它包括减速器1、减速器冷却管盘管a、转动装置2、填料函3、填料函冷却夹套b、捏合机缸体7、搅拌缸冷却装置d、搅拌桨5、搅拌桨叶面冷却装置c、墙板6、墙板冷却装置e、缸盖4、缸盖冷却装置f,减速器1与转动装置驱动2连接,在减速器1的油池下方设计有减速器冷却盘管a,转动装置2的右侧设计有捏合机缸体7,捏合机内部设计有搅拌桨5,转动装置2的转动轴穿过捏合机缸体7与捏合机内部的搅拌桨5之间驱动连接,在转动轴8与捏合机缸体7之间设计有填料函3,填料函3与转动轴8之间固定连接,在捏合机缸体7的上方设计有缸盖4,填料函3的外围设计有填料函冷却夹套b,在搅拌桨5的桨叶上设计有搅拌桨叶面冷却装置c,在捏合机缸体7的底部设计有搅拌缸冷却装置d,在捏合机两侧固定连接有墙板6,墙板6内部设计有墙板冷却装置e,在捏合机上方密封连接有缸盖4,在缸盖4内部设计有缸盖冷却装置f,捏合机缸体7呈“w”状,在底部中间位置形成分料脊。

所述的减速器冷却盘管a呈圆盘状且从左端进水右端出水,减速器冷却盘管与减速器壳体之间固定连接,该冷却装置可使减速器油池内的润滑油降温,使得高速运转的啮合齿表面的油膜保持有足够的厚度和粘度,减少磨损。

所述的搅拌桨叶面冷却装置c包括水槽c3、过渡孔c2、细长孔c1、给水装置10、排水装置9,在桨叶的正、反叶面上铸造有通长的水槽c3,在水槽c3的端部垂直钻有过渡孔c2,在桨叶两侧的转动轴8内部设计细长孔c1,细长孔c1与过渡孔c2连通,细长孔c1右端通过旋转接头和各管件密封连接有给水装置10,在细长孔c1的左端通过旋转接头和各管件密封连接有排水装置9。

所述的搅拌缸冷却装置d包括导向筋板d2、出水立槽d1、给水装置10、排水装置9,在搅拌缸的底部内侧设计有夹套,在夹套内部焊接有导向筋板d2,导向筋板d2前后交叉分布,水流可以沿着导向筋板d2迂回着流向夹套的顶部,在夹套的一侧设计有出水立槽d1,出水立槽d1上端连通导向筋板形成的给水通道,下端连通分料脊一侧的出水口11,在分料脊的另一侧设计有进水口12,进水口12与出水口11分别密封连接有给水装置10与排水装置9,改进后的水道路线长,冷、热交换充分彻底,且水道控制了流向,无死角无盲区。

所述的墙板冷却装置e在捏合缸体两侧的墙板6设置了整体式夹套13,在墙板6的底部设计有进水口12,冷却水由进水口12输入,在顶部设计有出水口11,冷却过后的水从出水口排出,在翻缸倒料时或在保养阶段需要排空时,夹套的整体式设计保证了高效的流动性。

所述的缸盖冷却装置f在缸盖内部类似于墙板设置了整体式夹套13,冷却水由一端侧面后部设计的进水口12输入,再经导流盘旋至另一侧面后部的出水口11排出,在路线的设计上绕开了各预留接口的位置且覆盖了顶板和两侧面。

所述的填料函冷却夹套b,由上下两个半环形夹套组成,在上下两个环形夹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计有进水口、出水口。

所有的夹套、水槽、盘管均需要有严格的维护保养制度进行常规的检查监测,确保无泄漏或堵塞现象发。

所述的搅拌桨叶上方与捏合机缸体内部设计有研磨埂装置g,搅拌桨5呈“s”型水平设置,左侧为短叶左旋g6,右侧为长叶右旋g5,研磨埂g3分别设计在分料脊两侧,以及短叶左旋的下方与长叶右旋的上方,所述的研磨埂g3长度为70~80mm,高度为3mm,搅拌桨叶外径与缸底内壁圆弧面的间隙距离为4.5~6mm。

所述的捏合机的缸盖上还设计有开合装置h,所述的开合装置h包括它包括翻盖臂h1、耳板h2、摆动气缸h3、固定座h4、气缸紧固件h5、带键翻盖轴h6、销轴h7、调节螺钉h8,在缸盖4的左侧焊接有耳板,在耳板h2的左侧设计有翻盖臂h1,翻盖臂h1通过销轴h7与耳板h2之间固定连接,在耳板h2右侧翻盖臂h1的右端设计有调节螺钉h8,调节螺母h8穿过翻盖臂h1且分别与翻盖臂h1、缸盖4之间螺纹连接,缸体7口与缸盖4的贴合效果通过调节螺钉h8调整并锁定。在缸体7的左侧焊接有固定座h4,摆动气缸h3通过气缸紧固件h5固定安装在固定座h4上,翻盖臂h1通过带键翻盖轴h6固定安装在摆动气缸h3上。

所述的缸体外侧设计有用于缸盖补料、检视或维护的连杆式可移位的平台、护栏构件i,所述的连杆式可移位的平台、护栏构件i包括平台i1、护栏i2、各铰接件i6、联接件i7、气缸i4、固定支撑i5,在平台i1与护栏i2组合连接处焊接有各铰接件i6,通过各铰接件i6将平台i1与护栏i2铰接在一起,在护栏i2相对于捏合机一侧焊接有联接件i7,且此联接件i7与捏合机之间固定连接,在平台i1相对于捏合机一侧下方也焊接有联接件i7,气缸i4通过此联接件i7与平台i1之间铰接,在平台i1底部安装有固定支撑i5,固定支撑i5与捏合机之间固定连接,平台i1、护栏i2与各铰接件i6组合成的连杆构件可以对角拉伸,在固定支撑i5与捏合机之间设计有固定板i3,固定板i3与捏合机之间固定连接,气缸i4与固定板i3之间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使用时,先开启给水装置,在各个冷却装置中输入冷却水,同时排水装置同步开启,实现水循环,达到冷却效果,研磨埂装置使用时,在锅体内部投入原料,启动驱动装置,进行加工,受研磨的物料通过研磨埂达到了挤压、剪切和搓磨物料的效果;开合装置使用时,摆动气缸通过带键翻盖轴带动翻盖臂及其联接的缸盖翻转,关盖时则反向回转,缸口与缸盖的贴合效果通过调节螺钉调整并锁定;因维护填料仓需要打开平台与护栏组合的连杆机构时,提升气缸推动该机构围绕安装联接件上移至斜立状态,给予填料仓上方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