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30002发布日期:2018-06-19 19:21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产生的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铁红颜料的二步氧化过程中,进行该二步氧化工艺的装置——氧化桶中的主要原料包括:水、铁皮、硝酸亚铁、硫酸亚铁,同时在氧化反应过程中,不断通入蒸汽和空气。

二步氧化过程中Fe(No3)2氧化成Fe(ON)3时生成硝酸:

由于硝酸(稀硝酸)的存在,二步氧化的同时产生副反应:

因此,氧化桶废气中含一定量NO气体,同时由于二步氧化过程中需加入蒸汽,使得废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以及空压机鼓入的空气。

此外,由于氧化桶内不断产生铁红颗粒,蒸汽和空气在氧化桶内快速上升时,将氧化桶内的微量铁红颗粒携带出,使得氧化桶废气中含有微量的铁红颗粒。因此,铁红氧化桶废气主要成分:蒸汽、空气、氮氧化合物以及微量铁红颗粒。

氮氧化物废气处理——浓硝酸氧化+稀硝酸吸收是目前废气处理中的一种常见的吸收可溶性废气的方式。由于一氧化氮不溶于水,需要依靠浓硝酸将其氧化成二氧化氮,使尾气中的NOX的氧化度≥50%。影响氧化度的因素之一是硝酸中N2O4的含量上升,使得NO的氧化度下降。影响氧化度因素之二是空塔速度,通常塔径在Φ3200以下,具有生产氧化铁红的能力的二步氧化桶废气排出量至少在30000m3/h,空塔速度已超过1米/秒。其它影响氧化度因素还有:硝酸浓度、NOX的初始浓度等。因此,在氧化铁红二步氧化过程中废气排出量如此之大,氮氧化物浓度为2000mg/m3的条件下,目前常见的废气处理装置,如空塔速度大于1米/秒的废气处理装置,其吸收率为80%以下。若烟囱出口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现行标准GB16297-1996为240mg/m3,则达标排放的最低吸收率为88%以上,因此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和方法不能满足排放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废气处理效率,使得处理后的废气能够达到排放标准的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方法,用于处理氧化铁红颜料的二步氧化工艺所产生的废气,所述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换热降温方式去除所述废气中的蒸汽和铁红颗粒而产生一级废气;

步骤2:利用去除了N2O4的浓硝酸将所述一级废气中的NO氧化为NO2而产生二级废气;

步骤3:利用去除了N2O4的稀硝酸初步去除所述二级废气中的NO2和NO而产生三级废气;

步骤4:利用氢氧化钠溶液进一步去除所述三级废气中的NO2和NO而产生四级废气;

步骤5:利用尿素溶液将所述四级废气中的NO2还原为N2而产生五级废气,所述五级废气达到排放标准。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利用水循环对所述废气进行换热降温。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先喷淋浓硝酸并利用与其逆流接触的压缩气体吹去所述浓硝酸中的N2O4,再喷淋去除了N2O4的浓硝酸使其与所述一级废气逆流接触而将所述一级废气中的NO氧化为NO2而产生所述二级废气。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先喷淋稀硝酸并利用与其逆流接触的压缩气体吹去所述稀硝酸中的N2O4,再喷淋去除了N2O4的稀硝酸使其与所述二级废气逆流接触而将所述二级废气中的NO氧化为NO2而产生所述三级废气。

优选的,先冷凝所述稀硝酸后再喷淋。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喷淋所述氢氧化钠溶液使其与所述三级废气逆流接触而去除所述三级废气中的NO2和NO,产生所述四级废气。

优选的,先加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再喷淋。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喷淋所述尿素溶液使其与所述四级废气逆流接触而将所述四级废气中的NO2还原为N2,产生所述五级废气。

优选的,所述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方法还包括步骤6:将所述五级废气经清水洗涤脱水后排放。

优选的,所述浓硝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4%~47%;所述稀硝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30%;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30%;所述尿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12%,PH值为1~3。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能够提高废气处理的氧化度,提高废气处理的吸收效率,使得最终的废气能够满足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采用的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采用的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装置中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采用的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装置中浓硝酸氧化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采用的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装置中稀硝酸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采用的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装置中氢氧化钠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采用的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装置中尿素溶液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

1、管式换热器;11、介质循环管路;12、换热塔;13、冷却塔;14、排液管;15、排液泵;

2、浓硝酸氧化塔;21、浓硝酸氧化塔塔体;22、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3、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4、浓硝酸氧化塔子喷头组;25、浓硝酸氧化塔子填料;26、浓硝酸氧化塔主喷头组;27、浓硝酸氧化塔主填料;28、浓硝酸氧化塔高压鼓风机;29、浓硝酸循环槽;

3、稀硝酸吸收塔;31、稀硝酸吸收塔塔体;32、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3、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4、稀硝酸吸收塔子喷头组;35、稀硝酸吸收塔子填料;36、稀硝酸吸收塔主喷头组;37、稀硝酸吸收塔主填料;38、稀硝酸吸收塔高压鼓风机;39、稀硝酸循环槽;30、冷凝器;

4、氢氧化钠吸收塔;41、氢氧化钠吸收塔塔体;42、氢氧化钠吸收塔喷头组;43、氢氧化钠吸收塔填料;44、氢氧化钠循环槽;45、加热器;

5、尿素溶液吸收塔;51、尿素溶液吸收塔塔体;52、尿素溶液吸收塔喷头组;53、尿素溶液吸收塔填料;54、尿素溶液循环槽;

6、引风机;

7、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氧化铁红颜料的二步氧化工艺所产生的废气(也可称为NOX尾气)的主要成分包括蒸汽、空气、氮氧化合物以及微量铁红颗粒。一种对上述废气进行处理的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装置如附图1所示,它包括依次连接的管式换热器1、浓硝酸氧化塔2、稀硝酸吸收塔3、氢氧化钠吸收塔4、尿素溶液吸收塔5。

如附图2所示,管式换热器1与进行二步氧化工艺的装置,即氧化桶相连接并输入待处理的废气,其用于通过换热降温方式去除废气中的蒸汽和铁红颗粒而产生一级废气。管式换热器1包括通过介质循环管路11相连接的吸热端和放热端,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换热介质为水,则介质循环管路11即循环水管。吸热端包括其中设置有部分介质循环管路11的换热塔12,该换热塔12具有换热塔12气体入口和换热塔12气体出口,换热塔12气体入口进行二步氧化工艺的装置相连接,从而从换热塔12气体入口向换热塔12内输入待处理的废气。废气输入到换热塔12中后,与其中的介质循环管路11相接触而换热,使得废气降温,而换热介质则温度升高。在该过程中,废气中的蒸汽携带铁红颗粒冷却后形成冷凝水而落到换热塔12的底部,从而去除废气中的蒸汽和铁红颗粒,进而去除了蒸汽和铁红颗粒的废气即形成一级废气并由换热塔12气体出口排出。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可以在设置于换热塔12中的部分介质循环管路11上设置有若干翅片,从而增加换热面积。换热塔12底部还可以设置排液管14,排液管14与进行二步氧化工艺的装置相连接,并在排液管14上设置排液泵15,则通过该排液管14和排液泵15可以将冷凝水回送到进行二步氧化工艺的装置中。与废气换热后的换热介质经由介质循环管路11流入放热端。放热端包括其中设置有另外部分介质循环管路11的冷却塔13,当介质在吸热端升温后循环至放热端的冷却塔13中再降温,降温后再循环到吸热端。介质循环管路11上设置有循环泵,通过该循环泵来实现换热介质在介质循环管路11中的循环流动。

如附图3所示,浓硝酸氧化塔2与换热器相连接而输入一级废气,该浓硝酸氧化塔2用于将一级废气中的NO氧化为NO2而产生二级废气。浓硝酸氧化塔2包括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和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用于去除浓硝酸中的N2O4,而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则用于利用去除了N2O4的浓硝酸将一级废气中的NO氧化为NO2而产生二级废气。为了简化装置,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浓硝酸氧化塔2包括浓硝酸氧化塔塔体21以及设置于浓硝酸氧化塔塔体21中的氧化塔夹板,氧化塔夹板以上的浓硝酸氧化塔塔体21形成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氧化塔夹板以下的浓硝酸氧化塔塔体21形成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

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中层叠设置有至少两层(如三层)浓硝酸氧化塔子喷头组24,每层浓硝酸氧化塔子喷头组24由若干均匀分布的浓硝酸子喷头构成,浓硝酸氧化塔子喷头组24用于喷淋浓硝酸。每层浓硝酸氧化塔子喷头组24下方均设置有一层浓硝酸氧化塔子填料25,该浓硝酸氧化塔子填料25采用耐浓硝酸的材质,如陶瓷填料。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的底部设置有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喷头,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喷头与设置在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外部的浓硝酸氧化塔高压鼓风机28相连接,从而可以利用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喷头喷出用于吹去浓硝酸中的N2O4的压缩气体。当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和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均设置在同一浓硝酸氧化塔塔体21中,且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位于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上方时,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喷头则设置在浓硝酸氧化塔塔体21的中部,其由设置在浓硝酸氧化塔塔体21中部的管路与浓硝酸氧化塔高压鼓风机28相连接。

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中层叠设置有至少两层(如三层)浓硝酸氧化塔主喷头组26,每层浓硝酸氧化塔主喷头组26由若干均匀分布的浓硝酸主喷头构成,浓硝酸氧化塔主喷头组26用于喷淋去除了N2O4的浓硝酸。每层浓硝酸氧化塔主喷头组26下方均设置有一层浓硝酸氧化塔主填料27,该浓硝酸氧化塔主填料27采用耐浓硝酸的材质,如陶瓷填料。

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的底部设置有与换热塔12气体出口相连接而输入一级废气的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入口,而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的顶部则设置有输出二级废气的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出口。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入口处、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喷头处分别设置有使气体均布的浓硝酸氧化塔气流分布组件。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出口处设置有浓硝酸氧化塔除雾器。

此外,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的底部还设置有检测浓硝酸浓度的浓硝酸检测装置、与浓硝酸检测装置相连接并根据其检测的浓硝酸的浓度自动补充浓硝酸的浓硝酸自动补液装置。

上述浓硝酸氧化塔2中,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的底部经管路连接至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中的各层浓硝酸氧化塔子喷头组24,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的底部经管路连接至置于浓硝酸氧化塔塔体21外的浓硝酸循环槽29,浓硝酸循环槽29经管路连接至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中的各层浓硝酸氧化塔主喷头组26,从而形成浓硝酸循环通路。浓硝酸循环通路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浓硝酸在浓硝酸循环通路中循环的浓硝酸循环装置。浓硝酸循环通路和浓硝酸循环装置共同构成浓硝酸循环系统。

如附图4所示,稀硝酸吸收塔3与浓硝酸氧化塔2相连接而输入二级废气,该稀硝酸吸收塔3用于通过稀硝酸初步去除二级废气中的NO2和NO而产生三级废气。稀硝酸吸收塔3包括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和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用于去除稀硝酸中的N2O4,而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则用于利用去除了N2O4的稀硝酸去除二级废气中的NO2和NO而产生三级废气。为了简化装置,通常采用以下方案:稀硝酸吸收塔3包括稀硝酸吸收塔塔体31以及设置于稀硝酸吸收塔塔体31中的吸收塔夹板,吸收塔夹板以上的稀硝酸吸收塔塔体31形成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吸收塔夹板以下的稀硝酸吸收塔塔体31形成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

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中层叠设置有至少两层(如三层)稀硝酸吸收塔子喷头组34,每层稀硝酸吸收塔子喷头组34由若干均匀分布的稀硝酸子喷头构成,稀硝酸吸收塔子喷头组34用于喷淋稀硝酸。每层稀硝酸吸收塔子喷头组34下方均设置有一层稀硝酸吸收塔子填料35,该稀硝酸吸收塔子填料35采用耐稀硝酸的材质,如聚丙烯填料。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的底部设置有稀硝酸吸收塔气体喷头,稀硝酸吸收塔气体喷头与设置在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外部的稀硝酸吸收塔高压鼓风机38相连接,从而可以利用稀硝酸吸收塔气体喷头喷出用于吹去稀硝酸中的N2O4的压缩气体。当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和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均设置在同一稀硝酸吸收塔塔体31中,且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位于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上方时,稀硝酸吸收塔气体喷头则设置在稀硝酸吸收塔塔体31的中部,其由设置在稀硝酸吸收塔塔体31中部的管路与稀硝酸吸收塔高压鼓风机38相连接。

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中层叠设置有至少两层(如三层)稀硝酸吸收塔主喷头组36,每层稀硝酸吸收塔主喷头组36由若干均匀分布的稀硝酸主喷头构成,稀硝酸吸收塔主喷头组36用于喷淋去除了N2O4的稀硝酸。每层稀硝酸吸收塔主喷头组36下方均设置有一层稀硝酸吸收塔主填料37,该稀硝酸吸收塔主填料37采用耐稀硝酸的材质,如聚丙烯填料。

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的底部设置有与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出口相连接而输入二级废气的稀硝酸吸收塔3气体入口,而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的顶部设置有输出三级废气的稀硝酸吸收塔3气体出口。稀硝酸吸收塔3气体入口处、稀硝酸吸收塔气体喷头处分别设置有使气体均布的稀硝酸吸收塔气流分布组件。稀硝酸氧化塔气体出口处设置有稀硝酸吸收塔除雾器。

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的底部还设置有检测稀硝酸浓度的稀硝酸检测装置、与稀硝酸检测装置相连接并根据其检测的稀硝酸的浓度自动补充稀硝酸的稀硝酸自动补液装置。

上述稀硝酸吸收塔3中,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的底部经管路连接至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中的各层稀硝酸吸收塔子喷头组34,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的底部经管路连接至置于稀硝酸吸收塔塔体31外的稀硝酸循环槽39,稀硝酸循环槽39经管路连接至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中的各层稀硝酸吸收塔主喷头组36,从而形成稀硝酸循环通路,稀硝酸循环通路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稀硝酸在稀硝酸循环通路中循环的稀硝酸循环装置。稀硝酸循环通路和稀硝酸循环装置共同构成稀硝酸循环系统。

并且,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的底部与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中的各层稀硝酸吸收塔子喷头组34之间设置有用于降温冷却稀硝酸的冷凝器30。

如附图5所示,氢氧化钠吸收塔4与稀硝酸吸收塔3相连接而输入三级废气,该氢氧化钠吸收塔4用于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进一步去除三级废气中的NO2和NO而产生四级废气。氢氧化钠吸收塔4包括氢氧化钠吸收塔塔体41、层叠设置于氢氧化钠吸收塔塔体41中的至少两层(如五层)氢氧化钠吸收塔喷头组42,每层氢氧化钠吸收塔喷头组42由若干均匀分布的氢氧化钠溶液喷头构成,氢氧化钠吸收塔喷头组42用于喷淋氢氧化钠溶液。每层氢氧化钠吸收塔喷头组42下方均设置有一层氢氧化钠吸收塔填料43,例如聚丙烯填料。氢氧化钠吸收塔塔体41的底部设置有与稀硝酸吸收塔3气体出口相连接而输入三级废气的氢氧化钠吸收塔气体入口,氢氧化钠吸收塔塔体41的顶部设置有输出四级废气的氢氧化钠吸收塔气体出口。氢氧化钠吸收塔气体入口处设置有使气体均布的氢氧化钠吸收塔气流分布组件。氢氧化钠吸收塔气体出口处设置有氢氧化钠吸收塔除雾器。

氢氧化钠吸收塔塔体41的底部经管路连接至各层氢氧化钠吸收塔喷头组42而形成氢氧化钠循环管路,氢氧化钠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氢氧化钠溶液在氢氧化钠循环管路中循环的氢氧化钠循环装置。氢氧化钠循环管路和氢氧化钠循环装置共同构成氢氧化钠循环系统。

氢氧化钠循环管路中,氢氧化钠吸收塔塔体41的底部与各层氢氧化钠吸收塔喷头组42之间设置有氢氧化钠循环槽44和用于加热氢氧化钠溶液的加热器45。

氢氧化钠吸收塔塔体41的底部还设置有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检测装置、与氢氧化钠溶液检测装置相连接并根据其检测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自动补充氢氧化钠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自动补液装置。

如附图6所示,尿素溶液吸收塔5与氢氧化钠吸收塔4相连接而输入四级废气,该尿素溶液吸收塔5用于通过尿素溶液将四级废气中的NO2还原为N2而产生五级废气。尿素溶液吸收塔5包括尿素溶液吸收塔塔体51、层叠设置于尿素溶液吸收塔塔体51中的至少两层(如五层)尿素溶液吸收塔喷头组52,每层尿素溶液吸收塔喷头组52由若干均匀分布的尿素溶液喷头构成,尿素溶液吸收塔喷头组52用于喷淋尿素溶液。每层尿素溶液吸收塔喷头组52下方均设置有一层尿素溶液吸收塔填料53。尿素溶液吸收塔塔体51的底部设置有与氢氧化钠吸收塔气体出口相连接而输入四级废气的尿素溶液吸收塔气体入口,尿素溶液吸收塔气体入口处设置有使气体均布的尿素溶液吸收塔气流分布组件。尿素溶液吸收塔塔体51的顶固设置有输出五级废气的尿素溶液吸收塔气体出口。

尿素溶液吸收塔塔体51的底部经管路连接至各层尿素溶液吸收塔喷头组52而形成尿素溶液循环管路,尿素溶液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尿素溶液在尿素溶液循环管路中循环的尿素溶液循环装置。尿素溶液循环管路和尿素溶液循环装置共同构成尿素溶液循环系统。尿素溶液循环管路中,尿素溶液吸收塔塔体51的底部与各层尿素溶液吸收塔喷头组52之间设置有尿素溶液循环槽54。

尿素溶液吸收塔5连接至烟囱7,即尿素溶液吸收塔气体出口连接至烟囱7。尿素溶液吸收塔5与烟囱7之间设置有用于脱水的清水洗涤装置和引风机6。

上述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废气处理装置所采用的用于处理氧化铁红颜料的二步氧化工艺所产生的废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换热降温方式去除废气中的蒸汽和铁红颗粒而产生一级废气。

该步骤1在管式换热器1中进行。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产生的废气由进行氧化铁红颜料二步氧化工艺的装置——氧化桶排出,该废气的压力约为1000Pa,温度约为80℃,NOX初始浓度2000mg/m3,气量为30000m3/h。将该废气输入到管式换热器1中,则在管式换热器1吸热端的换热塔12中,与低温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而降温,废气中的蒸汽携带铁红颗粒冷凝为冷凝水并通过排液管14和排液泵15回送到进行二步氧化工艺的装置中。废气的温度由约80℃价降到40℃以下,废气气量冷却后约为18000m3/h,仅为原废气气量30000m3/h的60%。经管式换热器1除去40%的废气气量后即形成一级废气。本实施例中,利用水循环对废气进行换热降温。

该步骤1中,由于采用管式换热器1使废气中大量蒸汽冷凝至40℃左右,能够降低废气的温度和废气总量,除去废气中的液体(铁红颗粒)杂质,进一步降低了空塔速度,提升了后续处理步骤的处理效率,且将冷凝水及时回送到氧化桶避免了浪费。

步骤2:利用去除了N2O4的浓硝酸将一级废气中的NO氧化为NO2而产生二级废气。

该步骤2在浓硝酸氧化塔2中进行。配置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4%~47%、温度低于或等于40℃的浓硝酸于浓硝酸氧化塔塔体21底部的底槽内,在浓硝酸循环装置的作用下经由浓硝酸循环管路将浓硝酸送至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中的各层浓硝酸氧化塔子喷头组24进行喷淋,浓硝酸喷淋在各层浓硝酸氧化塔子填料25上,同时在利用浓硝酸氧化塔高压鼓风机28向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中鼓入压缩气体(如压缩空气),压缩气体在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中上升,从而在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中利用喷淋的浓硝酸和与其逆流接触的压缩气体吹去浓硝酸中的N2O4,使其含量小于0.2g/L,液气比10L/m3。该过程中高压的压缩气体耗量32m3/min,由浓硝酸氧化塔高压鼓风机28提供。

经吹去大部分N2O4后的浓硝酸(该浓硝酸中N2O4的含量降低到0.006%以下)排放至浓硝酸循环槽29内,再经由浓硝酸循环管路送至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中的各层浓硝酸氧化塔主喷头组26进行喷淋,浓硝酸喷淋在各层浓硝酸氧化塔主填料27上,同时,一级废气由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入口进入到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中,经由浓硝酸氧化塔气流分布组件后上升,则在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中,所喷淋的去除了N2O4的浓硝酸与一级废气逆流接触,液气比10L/m3,从而将一级废气中的NO氧化为NO2,产生二级废气,空速0.5m/s。

回到浓硝酸氧化塔塔体21底部的底槽内的浓硝酸通过浓硝酸浓度检测而进行自动补液后,又经浓硝酸循环装置送至浓硝酸氧化塔2上部,即浓硝酸氧化塔主塔23中的浓硝酸氧化塔子喷头组24进行喷淋,完成循环。

所产生的二级废气经由浓硝酸氧化塔2顶部浓硝酸氧化塔除雾器去除酸雾后由浓硝酸氧化塔气体出口排出。

步骤3:利用去除了N2O4的稀硝酸初步去除二级废气中的NO2和NO而产生三级废气。

该步骤3在稀硝酸吸收塔3中进行。配置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30%、温度约为20℃的稀硝酸于稀硝酸吸收塔塔体31底部的底槽内,在稀硝酸循环装置的作用下经由稀硝酸循环管路先将稀硝酸送入冷凝器30而将稀硝酸冷凝后,再送至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中的各层稀硝酸吸收塔子喷头组34进行喷淋,稀硝酸喷淋在各层稀硝酸吸收塔子填料35上,同时在利用稀硝酸吸收塔高压鼓风机38向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中鼓入压缩气体(如压缩空气),压缩气体在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中上升,从而在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中利用喷淋的稀硝酸和与其逆流接触的压缩气体吹去稀硝酸中的N2O4,使其含量小于0.2g/L,液气比10L/m3。该过程中高压的压缩气体耗量32m3/min,由稀硝酸吸收塔高压鼓风机38提供。

经吹去大部分N2O4后的稀硝酸(该稀硝酸中N2O4的含量降低到0.006%以下)排放至稀硝酸循环槽39内,再经由稀硝酸循环管路送至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中的各层稀硝酸吸收塔主喷头组36进行喷淋,稀硝酸喷淋在各层稀硝酸吸收塔主填料37上,同时,二级废气由稀硝酸吸收塔3气体入口进入到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中,经由稀硝酸吸收塔气流分布组件后上升,则在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中,所喷淋的去除了N2O4的稀硝酸与二级废气逆流接触,初步除去二级废气中的大量NO2和少量NO,产生三级废气,空速小于0.5m/s,吸收率大于70%,液气比10L/m3,稀硝酸循环量160m3/h,喷淋密度20m3/m2·h。

回到稀硝酸吸收塔塔体31底部的底槽内的稀硝酸通过稀硝酸浓度检测而进行自动补液后,又通过浓硝酸循环装置经冷凝器30再送至稀硝酸吸收塔3上部,即稀硝酸吸收塔主塔33中的稀硝酸吸收塔子喷头组34进行喷淋,完成循环。

所产生的三级废气经由稀硝酸吸收塔3顶部的稀硝酸吸收塔除雾器去除酸雾后由稀硝酸吸收塔3气体出口排出。

上述步骤2和步骤3中,由于在浓硝酸氧化塔子塔22和稀硝酸吸收塔子塔32的喷淋装置下方增加了喷射高压空气的喷嘴,能够吹去浓/稀硝酸中的N2O4,从而提升NO的氧化度和NOX的吸收率。

步骤4:利用氢氧化钠溶液进一步去除三级废气中的NO2和NO而产生四级废气。

该步骤4在氢氧化钠吸收塔4中进行。配置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30%、温度约为40℃的氢氧化钠于氢氧化钠吸收塔塔体41底部的底槽内,在氢氧化钠循环装置的作用下先由加热器45加热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送至氢氧化钠吸收塔4中的各层氢氧化钠吸收塔喷头组42进行喷淋,氢氧化钠溶液喷淋在各层氢氧化钠吸收塔填料43上,与氢氧化钠吸收塔塔体41下部进入并经由氢氧化钠吸收塔气流分布组件的三级废气逆流充分接触,从而进一步除去三级废气中的大量NO2和少量NO,空速0.5m/s,液气比10L/m3,吸收率大于70%,氢氧化钠循环量160m3/h,喷淋密度20m3/m2·h,产生四级废气。

回到氢氧化钠吸收塔塔体41底部的底槽内的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氢氧化钠浓度检测而进行自动补液后,又通过氢氧化钠循环装置经加热器45再送至氢氧化钠吸收塔4中的氢氧化钠吸收塔喷头组42进行喷淋,完成循环。

所产生的四级废气经由氢氧化钠吸收塔4顶部氢氧化钠吸收塔除雾器除去碱雾后由氢氧化钠吸收塔气体出口排出。

上述步骤3和步骤4中,由于在稀硝酸吸收塔3前设置了冷凝器30,冷凝温度至约20℃,在氢氧化钠吸收塔4前设置了加热器45,加热溶液至约40℃,从而提高了NOX的吸收效率。

步骤5:利用尿素溶液将四级废气中的NO2还原为N2而产生五级废气。

该步骤5在尿素溶液吸收塔5中进行。配置PH值为1~3、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12%、温度约为60℃的尿素溶液于尿素溶液吸收塔塔体51底部的底槽内,在尿素溶液循环装置的作用下将尿素溶液送至尿素溶液吸收塔5中的各层尿素溶液吸收塔喷头组52进行喷淋,尿素溶液喷淋在各层尿素溶液吸收塔填料53上,与尿素溶液吸收塔5下部进入并经由尿素溶液吸收塔气流分布组件的四级废气逆流充分接触,从将四级废气中的NO2还原为N2,从而除去剩余的NO2,产生五级废气,该经还原吸收后五级废气中的NOX浓度降至240mg/m3以下,达到排放标准。该过程中,空速0.5m/s,尿素溶液的循环量160m3/h,喷漆密度20m3/m2·h。

步骤6:将五级废气经清水洗涤脱水后,经引风机6送至烟囱7达标排放。

经过本实施处理后的氧化铁颜料二步氧化过程中的氮氧化物废气,浓度降至240mg/m3以下,去除率大于90%,符合现行GB16297-1996标准。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