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可拆卸模块式反冲洗除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5423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可拆卸模块式反冲洗除污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全自动可拆卸模块式反冲洗除污器。



背景技术:

循环水系统广泛应用于采暖、医药、食品、酿造、化工等多项行业,不同的行业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对除污器要求也更加多样化,现有除污器结构单一,占地面积大,不能扩容、无法拆卸维护问题日益突出,难以满足各个行业的使用要求。

中国专利CN105709483A公开了一种便捷反冲洗除污器,该除污器面积大,虽然结构简单,但是除污口只有一个,容易在止回阀处存在淤积情况,在止回阀前部的滤网无法实现反洗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可拆卸模块式反冲洗除污器,该装置具有对循环水质的更多的适用范围,并具有机电一体化的设计,纯物理方式处理,无需化学药剂,阻力低、流量大。而且运行费用极低,操作简便、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可拆卸模块式反冲洗除污器,包括夹板,所述夹板包括前夹板和后夹板,所述前夹板和后夹板下端设有支撑架,前夹板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前夹板与后夹板之间夹持有若干组过滤组件。

为了将滤网可靠的固定以及保证水流只能通过滤网,两组过滤组件相对安装,固定并同时密封住滤网以外的筒体截面,保证每组隔离组件独立运行。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筒、滤网和垫片,在第一过滤筒内设有滤网,若干相邻的第一过滤筒之间均设有垫片。

过滤组件模块化,所述过滤组件的数量可自由选择,也可自由选择不同目数的滤网,自由搭配满足各个行业对不同水质的要求。滤网选择范围广泛,可选择楔形滤网、不锈钢滤网、橡胶过滤网、滤布等种类。

为便于自清洗排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筒上设有一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进水口之间设有一用于两者连通的上进口,在排污口与出水口之间设有一用于两者连通的下出口,在排污口与下出口之间设有滤网。这样,每一组过滤组件就能对应一个独立的空间,每一个独立的空间底端分别设有一个排污口,方便排污。

为了实现自清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筒的筒体内还设有冲洗导流装置,冲洗导流装置位于进水口中,所述冲洗导流装置包括弧形挡板、连接杆、驱动杆和执行机构,冲洗导流装置的驱动杆穿过后夹板与执行机构的输出轴相连接,执行机构位于后夹板,驱动杆与连接杆相连接,连接杆与弧形挡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处设有电动排污阀,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压差仪表。

进一步地,所述前夹板与后夹板通过压紧杆相连接,所述压紧杆包括螺杆和螺帽,在螺杆的两端安装有螺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多种滤网的过滤水中颗粒,配合不同过滤网,实现多级过滤功能,通过增加过滤组件的数量,能有效的降低除污器的阻力;

2、设有冲洗导流装置,当设备运行一段时间滤网附着有大量杂质时,通过压差控制调节,控制电动执行机构带动冲洗导流装置封闭被冲洗的滤网,同时打开对应的电动排污阀实现对滤网的反冲洗,整个冲洗过程不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

3、多个滤网组件同时运行,单个滤网阻塞,不影响整个除污器的使用。

4、组合式运行结构,可以非常方便拆解设备,根据使用工况添加、减少除污器组件,使其更符合使用要求。设备停运时,可人工拆解设备,对设备进行维护。

5、机电一体化的设计,设有PLC电控箱,整个操作过程实现全自动智能运行,还可根据需求实现远程通讯,操作简便、维护方便;

6、纯物理方式处理,无需化学药剂,更加环保且运行费用极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过滤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过滤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过滤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过滤组件的第二实施例;

图9为过滤组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冲洗导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正常状态下的使用图;

图12为第一反洗状态下的使用图;

图13为第二反洗状态下的使用图。

图中:1夹板,101前夹板,102后夹板,103支撑架,2过滤组件,201第一过滤筒,2011上进口,2012下出口,202滤网,203垫片,204第二过滤筒,205第三过滤筒,206第四过滤筒,3压紧杆,301螺杆,302螺帽,4冲洗导流装置,401弧形挡板,402连接杆,5驱动杆,6执行机构,7压差仪表,8电动排污阀,9 PLC电控箱,10排污口,11出水口,12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全自动可拆卸模块式反冲洗除污器,包括一夹板1,所述夹板1包括前夹板101和后夹板102,所述前夹板101和后夹板102下端设有支撑架103,前夹板101的左侧处设有进水口12,前夹板101的右侧处设有出水口11;所述前夹板与后夹板之间夹持有过滤组件2,所述前夹板与后夹板通过压紧杆3相连接,所述压紧杆3包括螺杆301和螺帽302,在螺杆301的两端安装有螺帽302,通过两个螺母直接距离的改变实现前后夹板之间的夹紧。后夹板102上还设有PLC电控箱9。PLC电控箱用于控制该装置中的电气部分,如电动排污阀8、压差仪表7及执行机构。

如图3至图7所示,所述过滤组件2包括第一过滤筒201、滤网202和垫片203,在第一过滤筒201内设有滤网202,所述过滤组件2可以由若干第一过滤筒串联使用,若干相邻的第一过滤筒201之间均设有垫片203。

所述除污器内每一组滤网对应一个独立的空间,每一个独立的空间底端分别设有一个排污口。如图7所示,在第一过滤筒201上还设有一排污口10,所述排污口10与进水口12之间设有一用于两者连通的上进口2011,在排污口10与出水口11之间同样设有一用于两者连通的下出口2012,在排污口10与下出口2012之间设有滤网202。所述滤网可设置为多层。

所述排污口10处设有电动排污阀8。

所述出水口11处设有压差仪表7。

进一步地,为了适应不同水质要求,在第一过滤筒201的基础上加以变形使之成为第二过滤筒204、第三过滤筒205及第四过滤筒206。所述第二过滤筒204、第三过滤筒205及第四过滤筒206串联使用,实现了三级过滤效果。

从图8可以看出,第二过滤筒204、第三过滤筒205及第四过滤筒206与第一过滤筒的区别在于,对上进口2011或下出口2012进行了堵塞,并相应的对排污口10作适应性修改。

为便于实现在不影响系统整体运行的前提下进行滤网202的反冲洗,所述第一过滤筒201的筒体内还设有冲洗导流装置4,冲洗导流装置4位于所述进水口12中,所述冲洗导流装置4包括弧形挡板401、连接杆402、驱动杆5和执行机构6,冲洗导流装置4的驱动杆5穿过后夹板12与执行机构6的输出轴相连接,执行机构6位于后夹板12,并与所述PLC电控箱9相同的一侧。驱动杆与连接杆402相连接,连接杆402与弧形挡板401相连接,弧形挡板用于阻挡上进口2011。所述执行机构6可为电机。

下面结合图9至图13以一个反冲洗过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反冲洗工作过程为:运行时水流经进水口12进入筒体内,流经滤网202,颗粒的杂质被过滤沉淀在设备的底部,经处理的水自出水口11供给系统循环。

滤网202的反冲洗过程为:当设备运行一段时间滤网202附着有大量杂质时,通过压差控制调节,控制执行机构6带动驱动杆5旋转,驱动杆5冲洗导流装置4封闭被冲洗的滤网202,同时打开对应的电动排污阀8实现对滤网202的反冲洗,整个冲洗过程不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

PLC电控箱10基于小型PLC的控制系统,现场控制器首先对全自动可拆卸模块式反冲洗除污器的进出口的差压信号进行采集,将采集的差压信号进行综合处理后,确定反冲洗时间,当压差达到设定值时,将开始自动清洗程序,发出指令控制电动执行机构带动冲洗导流装置改变水流方向,进行滤网的反向清洗,清洗时对应的电动排污阀自动打开排污,整个清洗过程将持续20~60秒,清洗完成后,自动关闭电动排污阀,系统恢复至其初始状态,为下一个过滤工序作好准备。此间净水供应不中断。

整个反冲洗过程如图4所示,可分为正常状态→反冲洗状态1→反冲洗状态2→正常状态。

设备可根据用户需求融入整个循环水系统的上位机控制,让用户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轻松的通过网络实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也可以通过网络调整运行参数,发出运行指令。

本实用新型中的“左”、“右”均是为了方便描述采用的相对术语,不能理解为绝对位置而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