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脱硫塔的双孔径高效脱硫塔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551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用于脱硫塔的双孔径高效脱硫塔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脱硫塔的双孔径高效脱硫塔盘。



背景技术:

煤燃烧后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和作为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由于燃煤排放的原因,我国的SO2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为了降低电厂烟气中SO2的排放量,许多行业(如电力、化工、钢铁、水泥、垃圾焚烧等)的锅炉和其他设备(如水泥窑、烧结机等)纷纷增设烟气脱硫装置,或对已有脱硫设备进行提效改造。脱硫装置的核心设备为吸收塔。吸收塔的底部是吸收剂浆液池,吸收剂通常采用石灰石。浆池上部是锅炉原烟气入口,再向上的位置是若干喷淋层。浆液循环泵将循环浆液(pH通常为5~6)从浆液池中抽出,通过喷淋层吸收剂浆液变成大量的液雾,与原烟气逆向进行传热传质交换,从而除去烟气中的SO2。烟气中的SO2在浆液池中主要以HSO3的形式存在,通过向浆池中鼓入氧化风,最终变成石膏(CaSO4·2H2O)。

脱硫塔盘是一种可在脱硫塔内使用的增效节能部件,通常布置于脱硫塔烟气入口上方,最下层喷淋层的下方,如图1所示,可设一层或者多层。脱硫塔盘是一种穿流型多孔筛板,通常由耐磨耐腐蚀合金板制成。其作用是:1、通过脱硫塔盘上持液层的气液接触,强化气液传质,提高脱硫效率,降低液气比;2、均布烟气流场,避免烟气偏流,从而提高脱硫效率;3、提高石灰石的溶解量,强化对SO2的吸收。因而脱硫塔盘在提高脱硫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运行费用,同时对脱硫塔协同除尘也有很大的好处。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脱硫塔盘上的开孔多为均匀分布,孔径大小一致,通常为30~40mm。由于孔径较大,因而操作弹性较差。低负荷时,由于烟气流速较低,脱硫塔盘上无法形成有效的持液层,因而对气液传质无明显作用。高负荷时,持液层较高,又造成阻力太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脱硫塔的双孔径高效脱硫塔盘。它可有效提高脱硫塔盘的操作弹性,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运行费用。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用于脱硫塔的双孔径高效脱硫塔盘,它置于脱硫塔内烟气入口和最下层喷淋层之间,为穿流型多孔筛板,采用一层或者多层布置。其结构特点是,它的盘面上均布有圆孔一和圆孔二两种孔径的开孔。

在上述双孔径高效脱硫塔盘中,所述圆孔一的孔径D1为35~45mm,圆孔二的孔径D2为20~30mm,且D2=(50%~70%)*D1

在上述双孔径高效脱硫塔盘中,所述脱硫塔盘上各开孔之间的孔间距L根据脱硫塔盘的平均开孔率确定,平均开孔率由脱硫塔内的液气比及脱硫效率确定通常为25~50%。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操作弹性好。低负荷时,圆孔一主要用于鼓泡,气体主要从圆孔一通过,而圆孔二鼓泡较少,主要用于漏液,从而可以有效维持持液层的高度,保持高效的气液接触传质。而高负荷时,由于有圆孔一的存在,阻力系数较小,可有效避免堵塞等情况的发生,减少运行费用。由于有大孔的存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及本实用新型中高效脱硫塔盘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脱硫塔盘上的开孔分布图;

图3为另一种实施例中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脱硫塔盘上的开孔分布图;

图4为第三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脱硫塔盘上的开孔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用于脱硫塔的双孔径高效脱硫塔盘,它置于脱硫塔内烟气入口和最下层喷淋层之间,为穿流型多孔筛板,采用一层或者多层布置。脱硫塔盘的盘面上均布有圆孔一和圆孔二两种孔径的开孔,圆孔一的孔径D1为35~45mm,圆孔二的孔径D2为20~30mm,且D2=(50%~70%)*D1。脱硫塔盘上各开孔之间的孔间距L根据脱硫塔盘的平均开孔率确定,平均开孔率由脱硫塔内的液气比及脱硫效率确定通常为25~50%。

参看图2至图4,为三种本实用新型脱硫塔盘上的开孔相间均匀分布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分布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