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0823阅读:1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能够有效抑制氨气从吸收液中蒸发出来,从根本上解决氨逃逸问题,为氨法脱硫的应用推广扫除障碍。其包括脱硫塔,以及设置在脱硫塔内部上方的除雾系统和由吸收液在脱硫塔底部形成的吸收浆液池,还包括用于将氨逃逸抑制剂通入到浆液池中的加液装置,加液装置用于使氨逃逸抑制剂在吸收浆液表面形成氨逃逸抑制剂保护层,所述的氨逃逸抑制剂为不溶于水且密度比吸收液小的液体物质。将此氨逃逸抑制剂喷入吸收浆液池内,此氨逃逸抑制剂浮于吸收液上部。在吸收液上部形成一层保护层,隔断气体对吸收液的撞击,大大降低吸收液的饱和蒸汽压,从而能有效避免吸收液分解产生氨气,降低氨逃逸量。
【专利说明】
一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氨法脱硫因具有脱硫效率高、副产物能被用作化肥的优点,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氨法脱硫技术同时也存在氨逃逸量大、气溶胶现象严重的弊端,极大地阻碍了氨法脱硫技术的推广使用。目前,解决氨法脱硫氨逃逸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提高亚硫酸铵氧化率、改变加氨点、控制脱硫液PH值等措施来降低脱硫尾气携带氨,这些途径只能尽量拦截脱硫尾气携带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外,氨逃逸是产生气溶胶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不能有效控制氨法脱硫中的氨逃逸量,亦不能有效避免气溶胶现象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能够有效抑制氨气从吸收液中蒸发出来,从根本上解决氨逃逸问题,为氨法脱硫的应用推广扫除障碍。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包括脱硫塔,以及设置在脱硫塔内部上方的除雾系统和由吸收液在脱硫塔底部形成的吸收浆液池,还包括用于将氨逃逸抑制剂通入到浆液池中的加液装置,加液装置用于使氨逃逸抑制剂在吸收浆液表面形成氨逃逸抑制剂保护层,所述的氨逃逸抑制剂为不溶于水且密度比吸收液小的液体物质。
[0006]优选的,所述的加液装置包括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经管道阀门和加液栗与吸收浆液池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的加液装置包括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和设置在除雾系统和吸收浆液池之间的液体喷淋系统;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的输出端经管道阀门和抑制剂循环栗与液体喷淋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0008]优选的,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的输入端与氨逃逸抑制剂保护层连通。
[0009]优选的,氨逃逸抑制剂保护层的厚度至少为2厘米。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氨逃逸抑制剂的液体储罐及该物质的喷淋系统。将此氨逃逸抑制剂喷入吸收浆液池内,此氨逃逸抑制剂浮于吸收液上部。在脱硫反应的过程中,有无数气体不断撞击吸收液表面,此氨逃逸抑制剂的加入,将在吸收液上部形成一层保护层,隔断气体对吸收液的撞击,大大降低吸收液的饱和蒸汽压,从而能有效避免吸收液中的氨水、亚硫酸及亚硫酸铵分解产生氨气及二氧化硫,降低氨逃逸量,并有助于提升脱硫效率。
[0012]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对氨逃逸抑制剂进行存储,直接栗入到吸收浆液池中,由于其本身性质,能够漂浮在吸收浆液池的表面形成保护层,结构简单,设置合理。
[0013]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液体喷淋系统,能够将氨逃逸抑制剂均匀快速的分散到吸收浆液池表面,在吸收浆液池的表面形成保护层,结构简单,高效稳定,同时能够进行循环。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I为氧化风机,2为氨水储罐,3为氨逃逸抑制剂保护层,4为除雾系统,5为液体喷淋系统,6为循环浆液栗,7为浆液排出栗,8为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9为抑制剂循环栗O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17]如图1所示,现有的湿式氨法脱硫系统包括,设置在脱硫塔内部的除雾系统4和在脱硫塔底部形成的吸收浆液池,设置在脱硫塔上与浆液池连通的氧化风机I和氨水储罐2,浆液池内的吸收液通过循环浆液栗6通过脱硫塔中的喷淋装置从烟气上方喷出;脱硫塔上还设置有与吸收浆液池底部连通的浆液排出栗7。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湿式氨法脱硫系统中,增加液体喷淋系统5作为形成氨逃逸抑制剂喷淋层的设备,以及配套的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8,并用抑制剂循环栗9及管道阀门将此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8与液体喷淋系统相连,便于将氨逃逸抑制剂均匀喷入吸收浆液池表面。将氨逃逸抑制剂喷入浆液池后,由于其密度小于吸收液且不溶于水,该氨逃逸抑制剂将快速上升到吸收液表面,并在其表面形成保护层,进而降低吸收液的蒸汽压,并抑制溶解在吸收液中的气体,即抑制氨气和二氧化硫的挥发及吸收液中不稳定物质,包括亚硫酸、氨水和亚硫酸铵的分解。还能够通过直接在浆液池中栗入氨逃逸抑制剂。
[0019]其中,氨逃逸抑制剂为不溶于水且密度比吸收液小的有机物。本优选实例中氨逃逸抑制剂还能采用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离子液体、有机亚砜、有机硫醚、甲基硅油、煤油、二正辛基亚砜或上述物质的混合液中的任意一种。其具体的效果由以下实施例进行验证。
[0020]实施例1
[0021]配制一定浓度的稀氨水溶液,分别量取150ml稀氨水溶液于三只300ml烧杯中,分别标记为O号、I号、2号。立刻用稀硫酸滴定O号的稀氨水含量,并向2号中加入I克甲基硅油,将I号和2号置于室温下静置3小时,用稀硫酸滴定I号的氨水含量,以O号为初始氨水含量,计算出I号的氨逃逸率为37.4%。用分液漏斗分出下层稀氨水溶液,用稀硫酸滴定2号的氨水含量,计算出2号的氨逃逸率为7.6 %。甲基硅油的加入,大大降低了氨逃逸量。
[0022]实施例2
[0023]配制一定浓度的稀氨水溶液,分别量取150ml稀氨水溶液于三只300ml烧杯中,分别标记为O号、I号、2号。立刻用稀硫酸滴定O号的稀氨水含量,并向2号中加入I克煤油,将I号和2号置于室温下静置3小时,用稀硫酸滴定I号的氨水含量,以O号为初始氨水含量,计算出I号的氨逃逸率为37.4%。用分液漏斗分出下层稀氨水溶液,用稀硫酸滴定2号的氨水含量,计算出2号的氨逃逸率为8.4%。煤油的加入,大大降低了氨逃逸量。
[0024]实施例3
[0025]配制一定浓度的稀氨水溶液,分别量取150ml稀氨水溶液于三只300ml烧杯中,分别标记为O号、I号、2号。立刻用稀硫酸滴定O号的稀氨水含量,并向2号中加入I克二正辛基亚砜煤油溶液(二正辛基亚砜浓度为20%),将I号和2号置于室温下静置3小时,用稀硫酸滴定I号的氨水含量,以O号为初始氨水含量,计算出I号的氨逃逸率为37.4%。用分液漏斗分出下层稀氨水溶液,用稀硫酸滴定2号的氨水含量,计算出2号的氨逃逸率为8.1%。二正辛基亚砜煤油溶液的加入,大大降低了氨逃逸量。
【主权项】
1.一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包括脱硫塔,以及设置在脱硫塔内部上方的除雾系统(4)和由吸收液在脱硫塔底部形成的吸收浆液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氨逃逸抑制剂通入到浆液池中的加液装置,加液装置用于使氨逃逸抑制剂在吸收浆液表面形成氨逃逸抑制剂保护层(3),所述的氨逃逸抑制剂为不溶于水且密度比吸收液小的液体物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液装置包括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8),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8)经管道阀门和加液栗与吸收浆液池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液装置包括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8)和设置在除雾系统(4)和吸收浆液池之间的液体喷淋系统(5);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8)的输出端经管道阀门和抑制剂循环栗(9)与液体喷淋系统的输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氨逃逸抑制剂液体储罐(8)的输入端与氨逃逸抑制剂保护层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氨法脱硫氨逃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氨逃逸抑制剂保护层(3)的厚度至少为2厘米。
【文档编号】B01D53/78GK205672763SQ201620426979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1日 公开号201620426979.3, CN 201620426979, CN 205672763 U, CN 205672763U, CN-U-205672763, CN201620426979, CN201620426979.3, CN205672763 U, CN205672763U
【发明人】付康丽, 姚明宇, 蔡铭, 杨嵩, 李阳, 程广文, 赵婷雯
【申请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