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温等离子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551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低温等离子废气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低温等离子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处理工业废气时,一般使用活性炭材料的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需要处理原料,并需要专人维护,还会产生二次污染。现有的低温等离子除臭设备采用串联组合形式,这种组合结构单一,增加了对风机的功率等设备的硬性要求,而且不能达到最好的除尘效果,由于废气从管道进入等离子系统过程中,没有采取均流的措施,导致各模组中风速存在极大的差异,往往会导致除臭不充分

中国专利CN201620163913.X公开了一种低温等离子废气处理系统,其包括:除尘器、等离子除臭系统和风机,废气通过废气入口管道进入到除尘器中,经过除尘后排至等离子除臭系统中,经过除臭后,在风机的作用下,达标气体通过气体排出管道排出等离子除臭系统外;前述等离子除臭系统由多套等离子除臭设备并联组成,每套等离子除臭设备又由多个等离子除臭装置先串联再并联组成。

上述专利虽然对现有的技术做了改进,但其等离子除臭装置体积松散不仅凑,占地面积达,空气流动阻力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紧凑,效率高的高效低温等离子废气处理装置。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低温等离子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若干六边形的过滤筒组成使其断面呈蜂窝状,所述过滤筒中央插设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上设有芒刺电极;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有进气隔板与出气隔板,所述进气隔板与过滤筒端部之间设有进气腔,所述出气隔板与过滤筒之间设有出气腔,所述过滤筒连通进气腔与出气腔,所述进气隔板与出气隔板均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出气隔板朝向过滤筒的一面设有配电板,所述导电杆两端分别支撑于配电板及进气隔板上;所述壳体位于进气腔的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位于出气腔的一侧设有出气口。

上述结构中通过六边形的过滤筒相互组合形成蜂窝状壳体,结构简单并且非常紧凑,以此来最大限度的提高过流面积,减少圆柱形过滤筒组合时各过滤筒之间相切造成的过流面积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芒刺电极呈散射状均布于导电杆表面,各芒刺电极的尖部与过滤筒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

上述结构中,各芒刺电极端部与过滤筒内壁等距设置,有使各芒刺电极与过滤筒之间的电气性能达到统一,避免个别芒刺电极因与过滤筒之间过于接近导致电气性能不一致导致过滤性能衰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隔板朝向过滤筒的一面设有凸起的凸缘,所述配电板卡于凸缘内使配电板与壳体实现绝缘。

上述结构中,凸缘方便安装配电板,并能使配电板与外桶之间达到绝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筒为不锈钢材质,所述芒刺电极与导电杆为导电材料制作并与配电板实现电连接。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导电的过滤筒与导电的芒刺电极上施加电压使其产生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以此来激活、电离、裂解工业废气中的各组成分,使之发生分 解、氧化等一些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消除污染物的异味、臭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对比专利中的圆筒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六边形过滤筒可最大限度的利用过滤横截面,配合与过滤筒内壁等距设置的芒刺电极,可避免过滤筒外形为六边形导致个别芒刺电极距离过滤筒内壁过近导致过滤效果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过滤横截面积大,流量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壳体;11-过滤筒;12-进气隔板;121-进气腔;122-进气口;13-出气隔板;131-出气腔;132-出气口;133-凸缘;14-配电板;20-导电杆;21-芒刺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3,如图1至图3示的一种高效低温等离子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由若干六边形的过滤筒11组成使其断面呈蜂窝状,所述过滤筒11中央插设有导电杆20,所述导电杆20上设有芒刺电极21;所述壳体10两端分别设有进气隔板12与出气隔板13,所述进气隔板12与过滤筒11端部之间设有进气腔121,所述出气隔板13与过滤筒11之间设有出气腔131,所述过滤筒11连通进气腔121与出气腔131,所述进气隔板12与出气隔板13均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出气隔板13朝向过滤筒11的一面设有配电板14,所述导电杆20两端分别支撑于配电板14及进气隔板12上;所述壳体10位于进气腔121的一侧设有进气口122,所述壳体10位于出气腔131的一侧设有出气口132。

上述结构中通过六边形的过滤筒11相互组合形成蜂窝状壳体,结构简单并且非常紧凑,以此来最大限度的提高过流面积,减少圆柱形过滤筒组合时各过滤筒之间相切造成的过流面积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所述芒刺电极21呈散射状均布于导电杆20表面,各芒刺电极21的尖部与过滤筒11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

上述结构中,各芒刺电极21端部与过滤筒11内壁等距设置,有使各芒刺电极21与过滤筒11之间的电气性能达到统一,避免个别芒刺电极21因与过滤筒11之间过于接近导致电气性能不一致导致过滤性能衰退。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隔板13朝向过滤筒11的一面设有凸起的凸缘133,所述配电板14卡于凸缘133内使配电板14与壳体10实现绝缘。

上述结构中,凸缘133方便安装配电板14,并能使配电板14与外桶10之间达到绝缘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筒11为不锈钢材质,所述芒刺电极21与导电杆20为导电材料制作并与配电板14实现电连接。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导电的过滤筒10与导电的芒刺电极21上施加电压使其产生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以此来激活、电离、裂解工业废气中的各组成分,使之发生分 解、氧化等一些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消除污染物的异味、臭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对比专利中的圆筒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六边形过滤筒11可最大限度的利用过滤横截面,配合与过滤筒11内壁等距设置的芒刺电极21,可避免过滤筒11外形为六边形导致个别芒刺电极21距离过滤筒11内壁过近导致过滤效果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过滤横截面积大,流量大,效率高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