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5498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除尘除雾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对电厂烟囱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电厂烟囱的排放粉尘达到5mg以下的排放标准。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吸收塔出口的烟尘含量,通常在吸收塔出口至烟囱之间安装除尘器,利用除尘器收集烟气中细小颗粒物和各种粉尘。

但是,由于除尘器在运行时,内部需要喷射大量的水来清洗其阳极板和阴极线,在除尘器的出口处,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量的液滴和含有细小颗粒或细小烟尘随着烟气一起进入后方的烟道,然后经由烟囱飘出。

因此,如何降低烟气所携带的液滴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可以降低烟气中所携带的液滴量和灰尘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托架、两道第一旋流装置、两个辅助导流筒、第二旋流装置、圆盘分散装置、烟气减速装置、两个圆筒体、水汽分散装置、多根排水管、连接法兰及冲洗装置;其中一个所述的圆筒体的底部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的底部支撑托架固定安装,其中一道所述的第一旋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的圆筒体内,位于所述的圆筒体的下部;其中一个所述的辅助导流筒的下端同轴连接在所述的圆筒体上,所述的第二旋流装置布置在所述的辅助导流筒内,位于所述的辅助导流筒的上部,所述的圆盘分散装置安装在所述的辅助导流筒的顶部,并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旋流装置的顶部;所述的圆盘分散装置设置在所述的烟气减速装置的中部,所述的两个辅助导流筒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烟气减速装置的上部及下部;另一个所述的圆筒体同轴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的辅助导流筒的上端,另一道所述的第一旋流装置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的圆筒体内,位于另一个所述的辅助导流筒的上方,所述的水汽分散装置及连接法兰分别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的圆筒体的顶部;所述的多根排水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两个圆筒体的外部,所述的冲洗装置同轴贯穿所述的一道第一旋流装置、两个辅助导流筒、第二旋流装置、圆盘分散装置、烟气减速装置、一个圆筒体、水汽分散装置及连接法兰。

上述的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旋流装置的布置为三片270°的旋流叶片,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的圆筒体内。

上述的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其中,所述的辅助导流筒为一端直径大、另一端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

上述的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旋流装置的直径小于所述的两道第一旋流装置的直径。

上述的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其中,所述的两道第一旋流装置及第二旋流装置为螺旋状结构。

上述的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其中,所述的烟气减速装置的中部为球形结构。

上述的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其中,所述的连接法兰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的连接法兰上均匀分布有水汽排放孔。

本实用新型不再局限于满负荷工况下的效果,更能适应复杂工况下的除尘除雾效果,不再有局限性,使用效果更好,使用范围更广;可解决由于塔径限制造成的诸多问题,设计合理、运行可靠,能实现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深度脱尘除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的第二旋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的连接法兰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超级管束式除尘除雾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托架1、两道第一旋流装置2、两个辅助导流筒3、第二旋流装置4、圆盘分散装置5、烟气减速装置6、两个圆筒体7、水汽分散装置8、多根排水管9、连接法兰10及冲洗装置11;其中一个所述的圆筒体7的底部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的底部支撑托架1固定安装,其中一道所述的第一旋流装置2设置在所述的圆筒体7内,位于所述的圆筒体7的下部;其中一个所述的辅助导流筒3的下端同轴连接在所述的圆筒体7上,所述的第二旋流装置4布置在所述的辅助导流筒3内,位于所述的辅助导流筒3的上部,所述的圆盘分散装置5安装在所述的辅助导流筒3的顶部,并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旋流装置4的顶部;所述的圆盘分散装置5设置在所述的烟气减速装置6的中部,所述的两个辅助导流筒3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烟气减速装置6的上部及下部;另一个所述的圆筒体7同轴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的辅助导流筒3的上端,另一道所述的第一旋流装置2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的圆筒体7内,位于另一个所述的辅助导流筒3的上方,所述的水汽分散装置8及连接法兰10分别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的圆筒体7的顶部;所述的多根排水管9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两个圆筒体7的外部,所述的冲洗装置11同轴贯穿所述的一道第一旋流装置2、两个辅助导流筒3、第二旋流装置4、圆盘分散装置5、烟气减速装置6、一个圆筒体7、水汽分散装置8及连接法兰10。

所述的第一旋流装置2的布置为三片270°的旋流叶片,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的圆筒体7内。

所述的辅助导流筒3为一端直径大、另一端直径小的圆台形结构,辅助导流筒3的直径和高度根据出口尘控制指标要求确定,保证极高的除尘除雾效果。

所述的第二旋流装置4的直径小于所述的两道第一旋流装置2的直径,用于进一步的加速筒内烟气流速,为通过圆盘分散装置5的烟气达到更好的汽液分离效果。

请参见附图3所示,所述的两道第一旋流装置2及第二旋流装置4为螺旋状结构。

所述的烟气减速装置6的中部为球形结构,带排水功能,圆盘分散装置5后的烟气在烟气减速装置6内形成低速的旋转气流,而使烟尘能更好的被冲洗捕捉再通过排水管9排入塔内。

请参见附图4所示,所述的连接法兰10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的连接法兰10上均匀分布有水汽排放孔。

水汽分散装置8能进行二次的除尘除雾功能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再局限于满负荷工况下的效果,更能适应复杂工况下的除尘除雾效果,不再有局限性,使用效果更好,使用范围更广;可解决由于塔径限制造成的诸多问题,设计合理、运行可靠,能实现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的深度脱尘除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