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093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反应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装置是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容器,为了适应各种工况条件的不同要求,反应装置的种类也比较繁多,被广泛应用与生物、化工、材料学和半导体学领域。现有的反应装置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装置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到反应及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其结构一般由釜体、传动装置、搅拌装置等组成。

现有的反应装置在反应腔中不仅腔内自身有压力,而反应装置反应物产生反应后还会继续产生压力,在容腔的体积是一定的情况下,腔内的压力在不断增大后会产生爆炸等危险情况,同时搅拌轴的扭矩不可控,而物料反应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其物料的反应过程中,因此能够控制搅拌轴的频率能够更好的加速其反应。另外,反应装置中的加热装置和降温装置一般是不分离的,在急剧升温或降温时容易对设备造成影响,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现有的反应装置内物质分散不够充分,物质接触效果不佳,不利于精细化工反应,不利于提高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反应装置。

一种高效反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反应釜、搅拌器、外半管和内盘管,所述搅拌器设置在反应釜内,外半管设置在反应釜外侧,并位于反应釜下部,所述外半管上分别设有蒸汽进口和凝水出口;所述内盘管设置在反应釜内并位于反应釜下部,所述内盘管上分别设有冷盐水进口和冷盐水出口;所述搅拌器为框式搅拌器,所述反应釜顶部分别设有带视镜人孔、视镜、加料口、蒸汽出口、放空口和备用口,所述反应釜顶部还设有第一测温口,反应釜一侧下部设有第二测温口;所述反应釜底部设有放料口。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器通过连接轴与搅拌电机相连,所述连接轴上设有扭矩传感器。通过扭矩传感器,可以通过扭矩监控反应的情况,根据反应情况自动调节搅拌器的转速及其它控制参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反应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釜顶部还设有泄压口。通过泄压口有效避免反应釜内压力过高导致设备故障,有效防止在反应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进口设置在外半管上部,凝水出口设置在外半管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冷盐水进口设置在内盘管下部,冷盐水出口设置在内盘管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放料口处安装有放料阀。

作为优选,所述加料口的数量为二个。可以通过不同物料属性选择合适的加料口加料。

本装置换热采用外半管及内盘管形式,同时采用框式搅拌;该装置外半管用于反应釜加热,内盘管用于反应釜降温,通过加热装置和降温装置的分离,减少急剧升温或降温对设备的影响,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同时反应釜采用框式搅拌,反应釜内物质分散更加充分,使两相物质能最大程度的分散,提高了物质接触的效果,有利于精细化工反应,能有效提高反应速率,是一种高效的反应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1,图2,一种高效反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反应釜1、搅拌器2、外半管3和内盘管4,所述搅拌器2设置在反应釜1内,外半管3设置在反应釜1外侧,并位于反应釜下部,所述外半管3上分别设有蒸汽进口5和凝水出口6,所述蒸汽进口5设置在外半管3上部,凝水出口6设置在外半管下部;所述内盘管4设置在反应釜1内并位于反应釜下部,所述内盘管4上分别设有冷盐水进口7和冷盐水出口8,所述冷盐水进口7设置在内盘管4下部,冷盐水出口8设置在内盘管4上部。换热采用外半管及内盘管形式,外半管用于反应釜加热,内盘管用于反应釜降温,通过加热装置和降温装置的分离,减少急剧升温或降温对设备的影响,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所述搅拌器2为框式搅拌器,采用框式搅拌,反应釜内物质分散更加充分,使两相物质能最大程度的分散,提高了物质接触的效果,有利于精细化工反应,能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所述反应釜1顶部分别设有带视镜人孔9、视镜10、加料口11、蒸汽出口12、放空口13和备用口14,所述加料口的数量为二个,可以通过不同物料属性选择合适的加料口加料。所述反应釜1顶部还设有第一测温口15,反应釜一侧下部设有第二测温口16;通过不同部位的测温,有效监测并控制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效率及质量;所述反应釜1底部设有放料口17,所述放料口处安装有放料阀22。

所述搅拌器2通过连接轴18与搅拌电机19相连,所述连接轴18上设有扭矩传感器20;通过扭矩传感器,可以通过扭矩监控反应的情况,根据反应情况自动调节搅拌器的转速及其它控制参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反应质量。所述反应釜1顶部还设有泄压口21,通过泄压口有效避免反应釜内压力过高导致设备故障,有效防止在反应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