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609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雾霾已经是挥之不去的梦魇,各种关于雾霾危害的报道频频出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被关注,于是市面上出现了空气净化设备,以使人们能呼吸道洁净的空气。

现有的空气净化设备大体分为两种,分别是静电式和过滤式,但都存在很大的缺陷。

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采用的原理是通过高压电极向空气中释放离子,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带电,再通过反向电极板收集颗粒,缺陷为:在通过高压电极向空气中释放离子的同时会电离空气,产生臭氧,造成二次污染,而除去臭氧又需要增加除臭氧装置,使问题更加复杂。

过滤式空气净化器采用的原理是使空气通过过滤网,过滤掉空气中的颗粒物,缺陷为:越小的颗粒越难以过滤,过滤的颗粒越小,需要的过滤网孔径就越小,过滤网孔径越小,造价也越高。更换过滤网的成本也就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成本低廉的空气净化装置。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容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电荷单元、及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净化单元,所述第一净化单元包括:第一液体容器、及盛装在所述第一液体容器中的第一液体,所述电荷单元产生电荷并将电荷导入给所述第一液体,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通向所述第一净化单元的第一进风口、及供净化后空气排出的出风口。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荷单元包括:产生电荷的电荷产生装置、及与所述电荷产生装置导通并接收该电荷产生装置产生的电荷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液体中并接收所述电荷产生装置产生电荷的第一导电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荷产生装置与所述导电件通过导线导通,所述第一导电件没入所述第一液体中。

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置有通向所述第一液体的第一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一液体的一端设置有扩散口。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置有吸风装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单元设置有多个,还包括:第二净化单元;所述第一净化单元与所述第二净化单元相通,所述第二净化单元包括:第二液体容器、及盛装在所述第二液体容器中的第二液体,所述第二净化单元设置有通向所述第二液体的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一净化单元的出风口通向所述第二进风通道,所述导电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二液体中并接收所述电荷产生装置产生的电荷的第二导电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所述电荷产生装置的负电荷输出端,所述第一液体或第二液体为水,所述第二导电件没入所述第二液体中。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一净化单元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吸风装置,所述第二进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液体一端设置有扩散口,所述净化单元之间分层设置,所述第二净化单元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净化单元的上层。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内靠近所述第一净化单元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吸风装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荷产生装置与所述净化单元分层设置,所述外壳的内腔中形成有放置所述电荷产生装置的电荷产生层、及放置所述第一液体容器的第一净化层。

上述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电荷单元产生电荷,并将电荷传导给液体使液体带电荷,空气通过液体上方,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颗粒被吸附到液体表面或液体中,经净化后的洁净的空气由出风口排出,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只消耗少量的电及更换水,本实用新型采用向水中释放电荷,不需要高压,不会因电离空气而产生臭氧,且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所需耗材仅仅是普通水,不需要滤网,耗材极为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 外壳20、容置在外壳中的电荷单元102、及净化单元104。净化单元104包括:第一净化单元105。第一净化单元105包括:第一液体容器40、及盛装在第一液体容器40中的第一液体60。电荷单元80产生电荷并传递给第一液体60。

外壳20上设置有通向第一净化单元105的第一进风口22、及供净化后空气排出的出风口24。

空气经进风口22进入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经净化后经出风口24排出。

如图1所示,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净化空气,引导空气的进入进行净化,本实施例的第一进风口22处设置有第一进风通道26。第一进风通道26通向第一液体60液面。第一进风通道26中靠近第一进风口22一端设置有吸风装置。本实施例的吸风装置采用风扇30。空气在风扇30的作用下,由第一进风口22、经第一进风通道26到达第一液体60。

如图2所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空气充分净化,扩大空气的净化面积,并充分利用第一液体60对空气进行净化,本实施例的第一进风通道26通向第一液体60一端设置有扩散口28。

本实用新型的电荷单元80可通过加装防水设备或进行防水设计,将其设置在液体60中,再将电荷单元80产生的电荷导入到液体中。

为了安全起见,同时方便安装及净化,本实施例的电荷单元80包括:产生电荷的电荷产生装置82、及与电荷产生装置82导通并接收该电荷产生装置产生的电荷的导电件84。

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安全使用,同时方便安装和设计,本实施例的电荷产生装置82放置在第一液体容器40外,导电件84放置在第一液体60中。

本实施例的导电件84包括:置于第一液体60中并接收电荷产生装置82产生电荷的第一导电件842。

为了方便安全传输电荷,同时保证空气净化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本实施例的电荷产生装置82与导电件84通过导线85导通。为了保证使用安全,本实施例的导线85设置有绝缘保护层。将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件842没入第一液体60中,电荷产生装置82与第一导电件842通过导线85导通。本实施例的导电件84为金属件。为了充分将电荷传导到液体中,本实施例的导电件84可根据液体容器40的截面大小进行设置。

为了方便布置和安装,本实施例的电荷产生装置82与净化单元104分层设置。外壳的内腔中形成有放置电荷产生装置82的电荷产生层202、及放置第一液体容器40的第一净化层204。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中,使空气得到充分净化,同时保证使用安全,本实施例的电荷产生层202与第一净化层204相对上下层设置。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外壳20为绝缘外壳。第一液体容器40为绝缘容器。

为了使空气得到充分净化,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进风口22与出风口24分别设置于外壳20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出风口24设置在靠近顶部的侧边。本实施例的第一进风口22、第一进风通道26设置在第一液体60上部。

本实施例的液体如第一液体可以为任意液体,或溶液、或加入其它香薰或功能性材料的液体。

为了节省成本,同时安全环保,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液体优选为水。

空气在风扇30作用下,由第一进风口22进入,通过第一进风通道26,在扩散口28扩散后通过第一液体60表面。

本实施例的电荷产生装置82将产生的电荷通过导线85传递到的金属导电件84上,从而使覆盖金属导电件84的水带电荷。

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颗粒被吸附到液体表面或液体中。经净化后的洁净的空气由出风口24排出,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00还包括: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本实施例的外壳20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70。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检测空气质量并显示在控制面板的显示屏中。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00设置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检测空气质量。

进一步的,控制面板70上设置有“启动”、“强”、“中”、“弱”、“智能”按键,使用者可以根据显示屏上的空气质量数据确定使用档位,也可以按“智能”,系统根据检测结果自动选择。控制系统根据检测的空气质量,控制吸风装置如风扇30的档位,控制空气的进入量和进入速度。

本实施例的电荷产生装置82产生电荷,通过导线85传递到的金属导电件84上,从而使覆盖金属导电件84的水带电荷,空气通过水面上方,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颗粒被吸附到水面,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只消耗少量的电及更换水。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净化单元104设置有多个。净化单元104还包括:第二净化单元107。第一净化单元105与第二净化单元107相通。

第二净化单元107包括:第二液体容器52、及盛装在第二液体容器52中的第二液体54。第二净化单元107设置有通向第二液体54的第二进风通道56。第一净化单元105的出风口通向第二进风通道56。导电件84包括:置于第二液体54中、并接收电荷产生装置82产生的电荷的第二导电件844。

第一导电件842、第二导电件844接入电荷产生装置82的电荷输出端。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导电件842接入电荷产生装置82的正电电荷的输出端,并放入第一液体60中;第二导电件844接入电荷产生装置82的负电电荷的输出端,并放入第二液体54中,经第二净化单元净化的空气带负离子排出。

本实施例,优选的,第一液体、第二液体54为水。本实施例的第二净化单元107可设置多个,可根据需求进行多次净化,对环境比较恶劣的场合进行净化。经实践证明,空气经第一净化单元105、第二净化单元107二次净化满足大部分环境使用要求,空气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本实施例的吸风装置设置在第二进风通道中,靠近第一净化单元的出风口处。本实施例的吸风装置优选为风扇33。本实施例的出风口24设置在第二净化单元顶部侧壁上。

本实施例的第二进风通道56靠近第二液体54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扩散口562。本实施例的净化单元之间也分层设置,外壳20的内腔中形成有放置第一液体容器40的第一净化层204、及放置第二液体容器52的第二净化层206。第一净化层204与第二净化层206通过第二进风通道56导通。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净化层204与第二净化层206相对上下层设置,第一净化层204相对置于下层,第二净化层206相对置于上层。电荷产生层202置于最底层,第一净化层204置于电荷产生层202的上面,第二净化层206相对置于最上层。电荷产生层202用于安置电荷产生装置8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包括如下:

电荷产生步骤:电荷产生装置82产生电荷,将电荷导入第一液体60中以使第一液体60带电荷产生静电;

通气步骤:空气进入第一净化单元105,经第一进风口22、第一进风通道26通向第一液体60表面;

净化步骤:空气中的颗粒在电荷的引力作用下,被带电荷的第一液体60吸附;

排风步骤:净化后的空气经出风口排出。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液体60中放置有导电件84,电荷产生装置82通过导线85将电荷传输给导电件84从而将电荷导入液体中。

电荷产生步骤还包括:电荷产生装置产生电荷,将电荷导入第二液体54中以使第二液体54带电荷产生静电。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方法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步骤后的进一步净化步骤:经第一净化单元105净化后的空气经第一净化单元105的出风口、第二进风通道56通向第二液体54表面,空气中的颗粒在电荷的引力作用下,被带电荷的第二液体54吸附。

本实施例的电荷产生步骤还包括:

电荷传导步骤:电荷产生装置通过导线将产生的电荷传输给第一导电件以将电荷导入第一液体中,通过导线将产生的电荷传输给第二导电件以使电荷导入第二液体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具体的,电荷产生装置82接通电源后产生电荷;

电荷通过导线传递到放置于绝缘的第一液体容器40内的金属第一导电件842上;

第一液体容器40内注有水,水覆盖金属导电件第一导电件842;

电荷通过金属第一导电件842传导给水使水带电荷;

空气在由第一进风口22进入,通过第一进风通道26,在扩散口28通过第一液体60的液面;

在电荷引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颗粒被带电荷的第一液体60如优选的水吸附;

经第一净化单元净化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净化单元的出风口、在吸风装置如风扇33作用下由第二进风通道56,并经扩散口562扩散通过第二液体54进行进一步净化,

在电荷引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颗粒被带电荷的第二液体吸附,且第二液体54带负电荷;

净化后带负离子的空气由出风口24排出。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空气质量,检测PM1/PM2.5/PM10三挡显示空气中颗粒浓度。

控制面板分为“启动”、“强”、“中”、“弱”、“智能”按键,使用者可以根据空气质量显示屏上的数据确定使用档位,也可以按“智能”,让设备根据检测结果自动选择。控制系统接收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的空气质量数据,控制吸风装置的风力档位和大小,对空气进行净化。

电荷产生装置82将产生的电荷通过导线85传递到导电件84上,使得绝缘的液体容器内的液体带电荷;空气在风扇30的作用下由第一进风口22、第一进风通道26通过第一液体60表面,在电荷引力的作用下,空气中的颗粒被带电荷的液体吸附。优选的,经第一净化单元105净化后的空气在风扇33作用下由第二进风通道56,并经扩散口562扩散通过第二液体54进行进一步净化,净化后的空气由出风口24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100与现有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相比,采用向水中释放电荷,不需要高压,不会因电离空气而产生臭氧,且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与现有过滤式空气净化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所需耗材仅仅是普通水,不需要滤网,耗材极为低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