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滤负压式除尘装置的自吸式除尘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879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滤负压式除尘装置的自吸式除尘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各种除尘技术被人们开发出来,各种除尘设备也就应运而生。其中,袋式除尘器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净化冶金、矿山、化工、水泥、发电、粮食加工等行业所产生的含尘气体。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含尘气体引入除尘器并使其透过设于除尘器中的滤袋,尘粒即被拦截而留在滤袋表面,形成一个粉尘层。洁净空气则顺利通过滤袋而流出除尘器。袋式除尘器过滤时,过滤气流由滤袋外侧穿过滤料流向滤袋内部,尘粒附着在滤袋的外表面上。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袋式除尘器滤袋迎尘表面积累的粉尘层越来越厚,使除尘器的阻力损失增大。因此,袋式除尘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需要进行清灰。

现有的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方式主要采用机械振打清灰袋式除尘器、反吹风袋式除尘器、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机械振打清灰袋式除尘器构造简单,运行可靠,但清灰作用不均匀,只能允许较低的过滤风速,且清灰往往容易损伤过滤器,破坏一次粉尘层。反吹风袋式除尘器在整个过滤器上气流分布较均匀,振动不剧烈,对过滤器损伤较小,但清灰作用较弱,允许过滤风速较低。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是脉冲喷吹清灰方式是将高压空气在短暂的时间高速吹入滤袋,产生与过滤气流反向的反吹气流,使滤袋内产生脉冲膨胀抖动,滤袋壁获得很高的向外加速度,从而抖落粉尘。这种方式属动态清灰。上述脉冲喷吹的清灰方式是通过滤袋外形的变化而使附着在滤袋表面的粉尘层脱落。但由于清灰时间短,随着压缩空气的传递作用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某些局部部位的积灰便会难以清理,残留的积灰影响清灰、除尘效果。并且长期、反复的形变会导致加快滤袋的疲劳,显著地缩短滤袋的使用寿命。由于滤袋的成本在整个除尘器中占据了较大比例,并且滤袋的数量很大,更换滤袋极为不便,因此滤袋易损坏的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另外,脉冲喷吹袋式除尘器都需要为过滤器设置一个配套袋笼,该袋笼需要定期检修和更换,使用不便,成本高昂。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内滤式粉尘过滤设备[申请号:201210213565.9],包括:箱体;进风口和出风口;过滤固定座;固定在过滤固定座上的过滤器;设置在过滤器上方的喷吹系统;设置在箱体下方的储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吹系统包括气源装置和喷吹管路;气流从气源装置通过喷吹管路由上至下对向过滤器口。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过滤设备清灰不便的问题,采用喷吹系统进行清灰,但是该方案中每一个过滤器均需要单独配备喷吹系统,这样无疑增加了设备成本,且依然存在着运行可靠低,检修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自吸大气对滤袋进行吹动实现除尘的内滤负压式除尘装置的自吸式除尘控制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内滤负压式除尘装置的自吸式除尘控制机构,设置在除尘箱体上,包括若干设置在除尘箱体上端且具有进气阀的进气口以及若干设置在除尘箱体下端且具有出气阀的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箱体内设有若干除尘腔,每一个除尘腔均通过除尘箱体下端的灰斗相连通,在除尘腔内分别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且呈筒状的滤袋体,所述的进气口与滤袋体一一对应且进气口与滤袋体内部相连,所述的出气口与滤袋体一一对应且出气口与滤袋体周向外侧相对应,所述的出气口均连接有至少一个当出气阀处于开启状态时能使除尘腔处于负压状态的引风机,所述的除尘箱体下端周向外侧设有若干分别与出气阀一一对应且与滤袋体周向外侧相对应的清灰阀,且所述的清灰阀开启时直接与大气相连通。

这里的进气阀连接进风管道和吸尘罩,出气阀通过引风机连接出风管道,除尘时,打开位于同一除尘腔上的进气阀和出气阀,含尘气体中的粉尘被吸附于滤袋体内表面,过滤后的干净气体经过滤袋体并由出气口排出,从而完成除尘过程;清灰时,关闭与需清灰的滤袋体相对应的出风阀,交替打开或关闭与需清灰的滤袋体相对应的进气阀,含尘气体进入含尘气体通道内,同时,打开与需清灰的滤袋体相对应的清灰阀,在引风机作用下除尘腔处于负压状态,外部大气被吸入清灰阀内,从需清灰的滤袋体外表面进入内表面,在外部气体和含尘气体的作用下将滤袋体内表面的粉尘剥离后落入灰斗,含尘气体和外部气体经过灰斗进入其余除尘腔,粉尘被吸附于其余滤袋体内表面,过滤后的干净气体和外部气体经该过滤袋体进入其余净气通道并由其余出气口排出,从而完成清灰过程,这样使得本装置无需额外增加外部动力即可完成除尘清灰过程,节约了设备成本,同时便于维护。

在上述的内滤负压式除尘装置的自吸式除尘控制机构中,所述的引风机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的除尘箱体上的出气口均与该引风机的引风进口相连通。即所有出气口均连接在一个总的阴风机上。

在上述的内滤负压式除尘装置的自吸式除尘控制机构中,所述的引风机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所述的出气口与引风机一一对应且相互相连。即每一个出气口配置一个引风机,当该出气阀关闭时引风机也相应关闭。

在上述的内滤负压式除尘装置的自吸式除尘控制机构中,所述的除尘箱体包括若干周向合围形成筒状体的箱体隔板,所述的筒状体上端通过顶盖体封闭,下端与灰斗相连通。

在上述的内滤负压式除尘装置的自吸式除尘控制机构中,所述的除尘腔的数量为两个相互对应设置;或者,所述的除尘腔的数量大于两个且周向均匀设置。

在上述的内滤负压式除尘装置的自吸式除尘控制机构中,每一个除尘腔上对应的进气口、出气口与清灰阀的数量均为一个。

在上述的内滤负压式除尘装置的自吸式除尘控制机构中,所述的滤袋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除尘腔内。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通过自吸大气对滤袋进行吹动实现除尘,不需要额外增加驱动设备即可实现除尘清灰过程,且振动不剧烈不易损坏滤袋,清灰效果好,操作方便,设备成本低,运行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除尘箱体1、箱体隔板11、顶盖体12、灰斗2、除尘腔31、滤袋体5、进气口6、进气阀61、出气口7、出气阀71、引风机8、清灰阀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内滤负压式除尘装置的自吸式除尘控制机构,设置在除尘箱体1上,包括若干设置在除尘箱体1上端且具有进气阀61的进气口6以及若干设置在除尘箱体1下端且具有出气阀71的出气口7,除尘箱体1内设有若干除尘腔31,每一个除尘腔31均通过除尘箱体1下端的灰斗2相连通,在除尘腔31内分别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且呈筒状的滤袋体5,滤袋体5沿竖直方向设置在除尘腔31内,进气口6与滤袋体5一一对应且进气口6与滤袋体5内部相连,出气口7与滤袋体5一一对应且出气口7与滤袋体5周向外侧相对应,出气口7均连接有至少一个当出气阀71处于开启状态时能使除尘腔31处于负压状态的引风机8,除尘箱体1下端周向外侧设有若干分别与出气阀71一一对应且与滤袋体5周向外侧相对应的清灰阀81,且清灰阀81开启时直接与大气相连通。

其中,这里的进气阀61连接进风管道和吸尘罩,出气阀71连接出风管道和引风机,除尘时,打开位于同一除尘腔31上的进气阀61和出气阀71,含尘气体中的粉尘被吸附于滤袋体5内表面,过滤后的干净气体经过滤袋体5并由出气口7排出,从而完成除尘过程;清灰时,关闭与需清灰的滤袋体5相对应的出风阀71,交替打开或关闭与需清灰的滤袋体5相对应的进气阀61,含尘气体进入滤袋体5内,同时,打开与需清灰的滤袋体5相对应的清灰阀81,在引风机8作用下除尘腔31处于负压状态,外部大气被吸入清灰阀81内,外部气体由清灰阀81从需清灰的滤袋体5外表面进入内表面,在外部气体和含尘气体的作用下将滤袋体5内表面的粉尘剥离后落入灰斗2,含尘气体和外部气体经过灰斗2进入其余除尘腔31内,粉尘被吸附于其余滤袋体5内表面,过滤后的干净气体和外部气体经该过滤袋体5并由其余出气口7排出,从而完成清灰过程,这样使得本装置无需额外增加外部动力即可完成除尘清灰过程,节约了设备成本,同时便于维护。

本实施例中的引风机8的数量为一个,且除尘箱体1上的出气口7均与该引风机8的引风进口相连通;或者,这里的引风机8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出气口7与引风机8一一对应且相互相连。

优选地,这里的除尘箱体1包括若干周向合围形成筒状体的箱体隔板11,筒状体上端通过顶盖体12封闭,下端与灰斗2相连通。

这里的除尘腔31的数量为两个相互对应设置;或者,除尘腔31的数量大于两个且周向均匀设置,其中,每一个除尘腔31上对应的进气口6、出气口7与清灰阀81的数量均为一个。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除尘箱体1、箱体隔板11、顶盖体12、灰斗2、除尘腔31、滤袋体5、进气口6、进气阀61、出气口7、出气阀71、引风机8、清灰阀8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