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强制循环式蒸发器的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0974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用于强制循环式蒸发器的分离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强制循环式蒸发器的分离器。



背景技术:

强制循环蒸发器用于避免在加热面上沸腾的产品而形成结垢或产生结晶。为此,管中的流动速度必须高。当循环液体流过热交换器时被加热,然后在分离器的压力降低时部分蒸发,从而将液体冷却至对应该压力下的沸点温度。

现有的分离器一般液料从加热器中都是直接通过管路进入分离器内部,容易引起物料的起泡沫料液的汽液浃带,造成分离效果差,分离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强制循环式蒸发器的分离器,其蒸发效果好,并且运行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制循环式蒸发器的分离器,所述分离器连接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分离器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加热器的底部与所述分离器的底部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加热器的顶部与所述分离器的筒体部通过第二管路连接;

所述加热器包括圆柱状筒体、设置在圆柱状筒体上部的上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状筒体下部的下盖板,所述圆柱状筒体内部设置有换热管以及下降管;

所述分离器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下部的椎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上部气相排出口,所述筒体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喷淋盘管,所述喷淋盘管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喷淋盘管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喷淋孔;

所述椎体的顶角为30度,所述喷淋盘管设置在所述分离器的内壁上,所述喷淋盘管设置为两圈,加热器加热后的料液的液体部分经过喷淋盘管交叉喷淋后进入所述椎体内,料液的气体部分经过气相排出口排除,所述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除沫器,所述除沫器螺纹连接在所述分离器的顶部;以及

所述第一管路设置有用于将分离器内部液体抽送至加热器的强制循环泵。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优选地,所述喷淋孔的孔径流速为0.5-0.8m/s。

优选地,所述多个喷淋孔的截面积总和大于第二管路管径的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喷淋盘管的外径与所述分离器筒体的内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比常规的汽液分离高出30%以上,同时有效解决了物料的起泡沫料液的汽液浃带等问题。料液经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内置二圈盘管内,由盘管侧面孔喷射到分离器。每根喷射出来的水柱表面均为分离面,将料液的热量均匀放出,从而提高分离效率,由于是交叉喷射,有效解决了料液起沫后导致的汽液浃带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淋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制循环式蒸发器的分离器,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分离器1连接有加热器2,所述加热器2与所述分离器1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加热器2的底部与所述分离器1的底部通过第一管路3连接,所述加热器的顶部与所述分离器的筒体部通过第二管路4连接;

所述加热器2包括圆柱状筒体21、设置在圆柱状筒体上部的上盖板22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状筒体下部的下盖板23,所述圆柱状筒体内部设置有换热管24以及下降管25;

所述分离器1包括筒体11、设置在筒体下部的椎体12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上部气相排出口13,所述筒体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喷淋盘管14,所述喷淋盘管14与所述第二管路4连接,所述喷淋盘管14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喷淋孔;盘管大小按分离器直径而定,每根盘管中心偏移30度钻孔,孔径大小根据循环量而定。

所述椎体12的顶角为30度,所述喷淋盘管设置在所述分离器的内壁上,所述喷淋盘管设置为两圈,加热器加热后的料液的液体部分经过喷淋盘管交叉喷淋后进入所述椎体14内,料液的气体部分经过气相排出口13排除,所述分离器1的顶部设置有除沫器15,所述除沫器15螺纹连接在所述分离器1的顶部。

所述第一管路3设置有用于将分离器1内部液体抽送至加热器2的强制循环泵5。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6。

优选地,所述喷淋孔的孔径流速为0.5-0.8m/s。孔径流速按0.5-0.8m/s取值,孔径数量总和的截面积大于进口管径的截面积。孔径流速取值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喷射出来的水压太大,溅起水花。

优选地,所述多个喷淋孔的截面积总和大于第二管路管径的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喷淋盘管14的外径与所述分离器筒体的内径相等。

加热器包括圆柱状筒体、设置在圆柱状筒体上部的第一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圆柱状筒体下部的第二盖板,所述圆柱状筒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区、第二换热区以及下降管,所述下降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区与所述第二换热区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区与所述第二换热区的横截面相等,所述下降管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的横截面。

所述第一盖板通过隔板分割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二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一区域容纳所述第一换热区的上部以及所述下降管的上部,所述第一盖板的第二区域容纳所述第二换热区的上部;

所述第二盖板通过隔板分割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一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一区域容纳所述第一换热区的下部,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二区域容纳所述第二换热区的下部以及所述下降管的下部;

料液经第一换热区进行一次换热后通过第一盖板进入下降管,从下降管底部通过第二盖板进入第二换热区进行二次换热后进入第一管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比常规的汽液分离高出30%以上,同时有效解决了物料的起泡沫料液的汽液浃带等问题。料液经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内置二圈盘管内,由盘管侧面孔喷射到分离器。每根喷射出来的水柱表面均为分离面,将料液的热量均匀放出,从而提高分离效率,由于是交叉喷射,有效解决了料液起沫后导致的汽液浃带等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