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浆液加热加工的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887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浆液加热加工的搅拌釜,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加热搅拌釜是一种在食品加工领域较为常规使用的加工设备,现在的设计主要是利用热蒸汽对搅拌釜的内罐体加热,并通过搅拌使内部的浆液加热均匀,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如下的问题:当浆液不充足的时候,对整个搅拌釜加热就显得能源的浪费,不利于节能;其次是在搅拌釜中加热搅拌时,通常加料—预混时间为10-30分钟,温度在80度;然后保温10-30分后,会将搅拌釜中的物料抽走进行下一工序的加工,而此时由于物料抽出,搅拌釜内温度依旧很高,导致粘壁料会因为高温而糊锅,不利于搅拌釜的清洁清理和对新物料的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食品浆液加热加工搅拌釜在使用中因为持续加热容易糊锅,以及加工完成后,挂在内壁上的浆液不能及时降温而糊锅的问题,和食品浆液太少的时候对整个搅拌釜加热,能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避免糊锅和减少能源浪费的搅拌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浆液加热加工的搅拌釜,包括内罐体,外罐体,穿过外罐体安装在内罐体上的进料管,穿过外罐体伸入内罐体的搅拌电机,安装在外罐体顶部的罐体密封帽和缠绕在内罐体上的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管分为上盘管和下盘管,所述的上盘管和下盘管的入口端都穿过外罐体与罐体三通连接,所述的上盘管和下盘管的出口端都与排出管连接;所述的罐体三通接头通过入口三通连接冷却水输送管和热蒸汽输送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的搅拌电机的输出轴方向与罐体垂直方向的夹角成锐角。所述的搅拌电机的输出轴方向与罐体垂直方向的夹角为45°。

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盘管和下盘管与罐体三通之间各自设置一个阀门。

进一步,所述的罐体三通和入口三通之间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的冷却水输送管和热蒸汽输送管上在近入口三通端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将盘管分为上、下两段盘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对两段盘管进行热蒸汽的输送,当食品浆液不多的时候,可以只对下盘管进行热蒸汽输送,只对搅拌釜的下部加入,当浆液多的时候,上下盘管同时加热;浆液加工完成移出时,可以向盘管中输送冷却水,快速的降低内罐体的温度,避免挂在内罐体上的浆液发生糊锅的问题;因为本实用新型同时连接了热蒸汽管和冷却水管,在搅拌釜内温度过高的时候,可以暂时关闭热蒸汽管路而向盘管内适时的输送冷却水,达到控制温度的作用。也正是因为本实新型接入了冷却水管,所以当浆液被移出以后,冷却水管开通会将内罐体的温度降低,防止了粘挂在内罐体上的浆液常会发生的糊锅问题而导致不容易清洗,为新浆液的加工,和罐体内部的清洗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浆液加热加工的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用于浆液加热加工的搅拌釜(参见图1),包括内罐体1,外罐体2,穿过外罐体2安装在内罐体1上的进料管6,穿过外罐体2伸入内罐体1的搅拌电机5,安装在外罐体2顶部的罐体密封帽11和缠绕在内罐体1上的盘管,所述的盘管分为上盘管3和下盘管4,所述的上盘管3和下盘管4的入口端都穿过外罐体2与罐体三通9连接,所述的上盘管3和下盘管4的出口端都与排出管10连接;所述的罐体三通9通过入口三通9-1连接冷却水输送管8和热蒸汽输送管7。所述的搅拌电机5的输出轴方向与罐体垂直方向的夹角成锐角,该夹角为45°。电机的输出轴与罐体的垂直方向成夹角,可以避免罐体内部形成漩涡,是浆液搅拌的更加均匀。

所述的上盘管3和下盘管4与罐体三通9之间各自设置一个阀门;所述的罐体三通9和入口三通9-1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的冷却水输送管8和热蒸汽输送管7上在近入口三通9-1端设置有阀门。

在使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单独开下盘管或者同时开上盘管和下盘管,做到有效的利用能源的目的;浆液移出后,向盘管内注入冷却水,快速的降低内罐体的温度,避免浆液糊锅。本实用新型在节能的同时也解决了糊锅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