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针头打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9833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针头打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的打胶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变压器自动灌胶工序中的双针头打胶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行业中,随着开关电源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的,对模块电源的体积、性能、工艺结构等综合指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变压器作为模块电源中一个关键元器件,对变压器的工艺、结构等也有相应的要求。变压器的灌胶是变压器制造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现有技术中变压器自动灌胶都是采用单针头打胶,虽然有些公司尝试使用双针头,但是,由于双针头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两个针头的出胶量不一致,而且会收不住胶,不仅造成胶材的浪费,而且在打胶后经常出现产品不美观、产品制造工艺不符合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行业中变压器的灌胶多使用单胶头打胶,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单针头打胶存在以下问题: (1)打胶效率低,每次只能打一个产品,或是只能打一点胶,需要进行多次操作才能打好胶,费时长;(2)胶量集中到一点,导致胶量分布不均,胶水容易溢出到胶壳外面,打胶质量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自动灌胶机一种双针头打胶结构,可以同时2点打胶或一次同时对2个变压器进行打胶,解决现有单针头打胶效率低的问题,可以提升 40%的打胶效率,同时还解决两个针头出胶不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针头打胶结构,包括上盖、密封圈、底座,上盖上设置有一安装台,在安装台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内设置有螺丝纹,上盖的四角设置有配合螺钉组装用的安装点;在安装点中设置有第一螺丝孔;密封圈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和第二螺丝孔;底座上设置有第三螺丝孔;螺钉通过安装点逐次落入第一、第二、第三螺丝孔,将上盖、密封圈和底座进行组装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打胶结构还包括了双针头;所述底座的中间开设一胶道,胶道为细长型,胶道的两侧设置有两个贯通底座的出胶孔;所述的双针头沿出胶孔所在的位置组装入底座内。

优选的,所述胶道的截面形状是弧形或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出胶孔的孔心到胶道中心点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的双针头,两者大小保持一致。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点设置为槽。

综上,与现有技术单针头灌胶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品质方面:有效提高双针头打胶的质量,改善了单针头存在的打胶量集中、打胶不均匀、胶水容易溢出到变压器外壳等一系列问题,打胶效果美观。

2.工作效率方面:能够同时对两点打胶,或者是同时对两个变压器打胶,节约了产品生产工时,可以提高产品40%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针头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针头打胶机构和自动灌胶机混合管的总装配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针头打胶机构和自动灌胶机混合管的总装配结构示意图二。

标示说明:

1-上盖;2-密封圈;3底座;4-针头;5-安装槽;6-第一螺丝孔;7-安装台;8-第一连接孔;9-第二连接孔;10-第二螺丝孔;11-胶道;12-出胶孔;13-第三螺丝孔;14-螺钉;15- 混合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5所示,上盖1的四角开设有供螺钉组装用的安装点,可以由上盖1四角开设的安装槽5形成安装点,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工作时过多的触动螺钉14的螺丝帽,避免螺钉14 出现打滑、松动、脱落等情况,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选的,安装槽5的槽面可设置成U型槽面,或者是利于上盖生产和使用的其他结构。在安装槽5中设置有第一螺丝孔6,用于螺钉的装配使用;沿安装槽5的槽面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台7,在连接台7的中间设置有贯通上盖1的第一连接孔8,第一连接孔8内开设有螺丝纹,用于与自动灌胶机的混合管15 的外螺纹匹配连接。密封圈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9和第二螺丝孔10,第二连接孔9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孔8的位置相匹配,第二螺丝孔10的位置与第一螺丝孔6的位置匹配。密封圈2 装配在上盖1和底座3之间,用于密封上盖与底座的接合面,能够有效保证打胶结构工作时的稳定性,防止胶水与空气从两个结构的接合面泄漏。底座3的中间设置有一胶道11,胶道呈细长状,优选的,胶道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或半圆形,或是其他便于灌胶的结构。在胶道的两侧设置有两个贯通底座的出胶孔12,两个出胶孔的孔心到胶道的中心点距离始终相等,这样能够保证胶水落入胶道后,胶水均匀地流入两个出胶孔,保证两个出胶孔能够同时出胶,并保持一致的出胶量。两个出胶孔到底座中心点的距离还可以根据工作的需求,进行调节。底座 3上设置有与第一、第二螺丝孔位置匹配的第三螺丝孔13。

组装时所用的螺钉14采用六角螺钉M4-20,螺钉14落入上盖1的安装槽5,逐次落入第一、第二、第三螺丝孔内,将上述的上盖1、密封圈2、底座3组装接合在一起,针头4装配入底座3内的两个出胶孔位置处,并且针头与底座紧密配合,防止针头和底座连接处漏气,优选的,两个针头的大小始终一致,以保证两个针头的出胶量一致。如此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打胶结构。

进行打胶工作前,自动灌胶机的混合管经过上盖的连接台组装入第一连接孔,混合管上的外螺纹与第一连接孔的内螺纹匹配连接,将混合管锁入第一连接孔内,混合管组装锁死后,开启自动灌胶机排胶,将双针头打胶结构的空气排出,密封圈紧密贴合于上盖与底座之间,混合管内的胶水通过密封圈上的第二连接孔不断注入到底座的胶道内,胶水顺着胶道然后流经胶道两侧的出胶孔,然后流入与底座紧密连接的双针头,通过自动灌胶机调整双针头打胶机构的位置,就可以开始自动进行打胶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管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