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色谱用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454发布日期:2018-11-07 21:0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色谱用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备色谱用混合器。



背景技术:

在化学、食品、医药等行业中某些样品的检测中多是混合物,因此需要将混合物分离后,才能对单一组分进行检验,而分离常用的方法就是色谱。色谱又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不同溶质(样品)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分配、吸附、离子交换等)的差别,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各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平衡,从而使各溶质达到相互分离。而流动相的组成,在分离时主要采用梯度模式,梯度模式是流动相的组成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梯度模式的适应性更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动相会有更丰富的洗脱强度变化,对于多组分样品的分离有着更好的分离度和适应性。采用梯度模式时,通常会增设一个混合器,使多路流动相在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后再进入色谱柱进行色谱分析。现有的混合器的混合效率不高,混合的流动相的均匀性在管路体积偏小或者混合器混合通道偏下的情况下也不是很好。而通过将流动相流通通道的形状设计得更复杂或增大流通通道的体积,来提高多种流动相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混合效率也是十分有限,而且往往制造成本也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制备色谱用混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带内腔的混合器主体;所述混合器主体为柱状,其内腔为圆柱形;所述混合器主体上与内腔连通有第一进口管、第二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第一进口管与内腔的弧面切向相连;所述第二进口管为弯折状,分为进液段和连通段,进液段垂直于混合器主体的端面,并伸入内腔,且伸入部分的管端设有封板,伸入部分的管壁上开均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连通段与第一进口管平行;所述出口管包括上喇叭口、下喇叭口和出料口;所述上喇叭口和下喇叭口的大端分别连接有上直筒和下直筒;所述上喇叭口的小端径向连接在混合器主体上,上直筒与下直筒可拆卸连接,下喇叭口的小端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所述下喇叭口内竖向设置有与其适配的平流器,平流器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段伸入内腔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扰流片。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片为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管垂直于第一进口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喇叭口内竖向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上喇叭口的内壁和平流器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直筒与下直筒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直筒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下直筒的内壁设置有适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上直筒的外壁固定设置挡圈,挡圈设于外螺纹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口管、第二进口管和出料口的管端设置有外螺纹,并螺纹连接有螺纹法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制备色谱用混合器,通过在混合器主体的内腔中增加扰流片以增加混合阻力。液体遇到扰流片后会产生乱流,这样几种不同的流动相增大接触面积,混合更均匀,其是依靠液体本身的流动特性进行流体的混合。

2、该种制备色谱用混合器不具有由外力控制的运动的组件,单纯靠自身的机械结构和流动相自身流动动力对流动相进行混合。静态混合器的适合范围更广,只要是可以在混合器中流动的液体,都可以进行混合。而且省去了外力控制的部分,没有电子控制设备,故障率要低于动态混合器。

3、该种制备色谱用混合器中设置了平流器,使输出的混合流动相流动均匀稳定,无乱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中:1、螺纹法兰,2、第一进口管,3、进液段,4、连通段,5、弹簧,6、出料口,7、平流器,8、下喇叭口,9、上喇叭口,10、混合器主体,11、扰流片,12、内腔,13、封板,14、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备色谱用混合器,包括带内腔12的混合器主体10;所述混合器主体10为柱状,其内腔12为圆柱形。所述混合器主体10上与内腔12连通有第一进口管2、第二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第一进口管2与内腔12的弧面切向相连;所述第二进口管为弯折状,分为进液段3和连通段4,进液段3垂直于混合器主体10的端面,并伸入内腔12,且伸入部分的管端设有封板13,伸入部分的管壁上开均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如图2所示;所述连通段4与第一进口管2平行,出口管垂直于第一进口管2设置。第一流动相从第一进口管2切向进入混合器主体10的内腔12中,绕内腔12大体呈圆周流动;第二流动相从第二进口管垂直于混合器主体10的端面进入内腔12中,并且第二进口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可以大大提高第一流动相和第二流动相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使得两种流体混合更均匀,混合效率也更高;充分混合后液体从出口管内流出。所述出口管包括上喇叭口9、下喇叭口8和出料口6;所述上喇叭口9和下喇叭口8的大端分别连接有上直筒和下直筒;所述上喇叭口9的小端径向连接在混合器主体10上,上直筒与下直筒可拆卸连接,下喇叭口8的小端固定连接有出料口6。具体的,上直筒与下直筒为螺纹连接或直接粘接,可拆卸连接方便日常检修维护。上直筒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下直筒的内壁设置有适配的内螺纹,内外螺纹啮合连接固定;在上直筒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挡圈14,挡圈14设于外螺纹的末端,拧紧螺纹时,下直筒的顶端顶住挡圈14,防止过度拧紧螺纹啮合,损伤螺纹出现泄漏。所述下喇叭口8内竖向设置有与其适配的平流器7,平流器7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混合后的流动相从均匀设置的第二通孔内流出,产生稳定的平流,并从出料口6内流出。下喇叭口8内竖向设置有弹簧5,弹簧5的两端分别抵靠上喇叭口9的内壁和平流器7的上端面,防止平流器7晃动产生乱流。

进液段3伸入内腔12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圆弧状扰流片11。扰流片11的弯曲方向与从第一进口管2进入内腔12的第一流动相的运动方向一致。第一流动相从第一进口管2进入内腔12,大体上绕圆柱状内腔12的圆弧面圆周运动,在扰流片11的作用下产生乱流,可以有效增大其与第二流动相的接触面积,依靠其流动特性与第二流动相混合,使混合更均匀稳定。

第一进口管2、第二进口管和出料口6的管端设置有外螺纹,并螺纹连接有螺纹法兰1,通过螺纹法兰1可以连接其它零部件,方便拆装。或者在第一进口管2、第二进口管和出料口6的管端设置有阀门,以方便连接其它设备,同样能达到方便拆装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