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393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典型的主体反应设备,在树脂、胶粘剂、油漆涂料、化妆品、制药等化工产品生产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搅拌、加热、冷却而对多种物料进行分散混合,从而进行反应聚合。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 CN203370530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出料装置,包括总出料管、总球阀、与釜体连接的法兰,所述总出料管的上端通过法兰与釜体连接,所述总出料管上设有总球阀,所述法兰与总球阀之间设有过渡块,所述总球阀的下方设有流量计,所述总出料管的下端通过三通分别与出料管和循环管连接,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球阀。

这种反应釜出料装置虽然结构简单,用流体阻力小的不锈钢球阀代替传统的球头式出料口,有效避免出料口堵塞。

但是当反应釜内的反应物为黏性较大的聚合物时,有可能附着到出料管的内管壁,使出料管缩径,流通性降低,甚至直接堵住。这时需要对出料管内部进行清理,但是通过法兰连接并固定在出料口的出料管拆卸困难,连接在出料口上的出料管直接清洗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料口装卸装置,其具有出料管方便拆卸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反应釜,包括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端设置有球阀,所述球阀下端口向下延伸并形成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设置有“Z”形的放料管,所述放料管与固定管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外管壁上至少等间距分布有两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固定管外壁外侧的连接杆、固定在固定管上且设置在连接杆的中部的转动组件、固定在固定管上且设置在连接杆远离放料管的端部的顶紧组件、设置在连接杆与放料管的交接处的扣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装置将放料管卡拆卸连接在固定管上。以连接杆作为杠杆主体,以转动组件为支点,顶紧组件提供顶紧力,并通过转动组件作用在扣紧组件上,以扣紧组件实现对放料管的卡接。拆卸时只需抬起扣紧组件或者压顶紧组件即可使放料管拆卸下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卸荷组件,所述卸荷组件滑动连接于固定管上,所述卸荷组件设置在连接杆上且处于扣紧组件和转动组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连接装置的拆卸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与固定管外壁的铰接座、一端铰接于铰接座且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杆的转动杆以及设置在铰接座和转动杆上的转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两端均铰接的设置是转动组件具有一定的回转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紧组件包括固定在固定管的外壁的固定座、固定连接于固定座且贯穿连接杆的导向杆以及设置在导向杆上且处于连接杆和固定座之间的弹性件,所述被导向杆贯穿连接杆的位置沿连接杆长度方向设置有让位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顶紧组件可以自动顶紧,并在弹性件持续的弹性力下,顶紧组件更加稳定可靠。让位空间的设置使在顶紧组件发生作用时,连接杆的相对于导向杆产生相对转动后,留有足够的回转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和弹性件之间设置环形垫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弹性件对连接杆的作用面积,增强连接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远离固定座的端部设置挡帽,所述挡帽与连接杆之间留有的运动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了连接杆意外脱离,并防止导向杆突兀的设置对工作人员造成磕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紧组件包括设置在放料管上靠近固定管的端部的卡盘以及用来卡接卡盘的卡爪,所述卡盘是直径大于放料管外管壁的直径的圆盘状结构,所述卡盘的外圈且远离固定管的一侧开设倒角,所述卡爪包括用来承接卡盘的承接部和用来顶紧卡盘的推进部,所述推进部倾斜设置,所述扣紧组件使卡盘紧贴固定管时所述连接杆与卡盘有间隙,同时所述承接部与放料管的外管壁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连接杆与卡盘以及承接部与放料管不会对扣紧组件的扣紧形成干扰。倾斜设置的推进部会持续向卡盘有向上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荷组件包括套在固定管上的压环、设置在压环的外侧的第一压座、设置在连接杆朝向固定管的一侧第二压座以及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压座和第二压座的压杆,所述压杆和第一压座和第二压座铰接后第一压座处于第二压座斜上方位置,所述压环外侧设置有连接套以及延伸杆,所述连接套与延伸杆至少有两组且等间距分布于压环上并避开第一压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卸时只需将卸荷组件中压环上的多个延伸杆分别连接在连接套上,然后多个人同时向下压延伸杆,即可实现拆卸。多个压杆受力平衡后,可以使连接装置的拆卸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与固定座之间螺纹连接有调节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以通过扳手之类的工具旋转调节板,改变调节板在导向杆上的位置,进而改变调节板与垫片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弹性件两端的间距,调节弹性件的对其两端的作用力。进而使顶紧组件的对连接杆的作用力可以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上开设有铰接孔,铰接孔的存在会是连接杆产生应力集中。为降低应力集中的破坏力,通常会增加连接杆粗细,加强筋的设置可以让连接杆在同样的作用力下,采用更细的结构,节省材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连接装置将放料管卡拆卸连接在固定管上。以连接杆作为杠杆主体,以转动组件为支点,顶紧组件提供顶紧力,并通过转动组件作用在扣紧组件上,以扣紧组件实现对放料管的卡接。拆卸时只需将卸荷组件中压环上的多个延伸杆分别连接在连接套上,然后多个人同时向下压延伸杆,即可实现拆卸。使连接装置的拆卸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放料管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2中D处的放大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顶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三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11、出料口;2、球阀;21、手轮;22、固定管;3、放料管;4、连接装置;41、转动组件;411、铰接座;412、转轴;413、转动杆;42、顶紧组件;421、固定座;422、导向杆;423、弹簧;424、环形垫板;425、挡帽;426、调节板;43、扣紧组件;431、卡盘;432、卡爪;4321、承接部;4322、推进部;44、卸荷组件;441、第一压座;442、压环;443、第二压座;444、压杆;445、连接套;446、延伸杆;45、连接杆;45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反应釜1,参见图1,包括设置在反应釜1下端的出料口11,出料口11下端设置有通过法兰盘的固定连接的球阀2,球阀2侧边设置有用以启闭阀门的手轮21,球阀2下端口向下延伸并形成固定管22。球阀2的竖直设置且下端设置有“Z”形的放料管3。放料管3通过连接装置4与固定管22连接。

参见图2,连接装置4包括连接杆45、转动组件41、顶紧组件42、扣紧组件43以及卸荷组件44。固定管22的外管壁上等间距分布有三组连接装置4,利用三组连接装置4同时作用实现对放料管3靠近固定管22的管体的连接并自动定心。

转动组件41固定在固定管22上且设置在连接杆45的中部,顶紧组件42固定在固定管22上且设置在连接杆45远离放料管3的端部,扣紧组件43设置在连接杆45与放料管3的交接处,卸荷组件44滑动连接于固定管22上且设置在连接杆45上且处于扣紧组件43和转动组件41之间。

结合图3,转动组件41包括铰接座411、转轴412以及转动杆413。铰接座411固定连接与固定管22外壁,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固定。转动杆413的一端铰接于铰接座411,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杆45。铰接座411和转动杆413上开设有铰接孔,转动杆413利用转轴412实现铰接。为了提高铰接的稳定性,连接杆45的两侧均各铰接一根转动杆413。

结合图4,顶紧组件42包括固定座421、导向杆422以及弹簧423,固定座421固定在固定管22的外壁,导向杆422固定连接于固定座421且贯穿连接杆45,弹簧423设置在导向杆422上且处于连接杆45和固定座421之间。连接杆45上被导向杆422贯穿的位置沿连接杆45长度方向具有让位空间。

为了增加弹簧423对连接杆45的作用面积,增强连接杆45的使用寿命,在连接杆45和弹簧423之间设置环形垫板424。为了防止连接杆45意外脱离,并防止导向杆422突兀的设置对工作人员造成磕碰,在导向杆422远离固定座421的端部设置挡帽425,挡帽425与连接杆45之间留有足够的运动空间。

结合图5,扣紧组件43包括卡盘431以及卡爪432,卡盘431设置在放料管3上靠近固定管22的端部,卡盘431是直径大于放料管3外管壁的直径的圆盘状结构,卡盘431的外圈且远离固定管22的一侧开设倒角。卡爪432包括用来承接卡盘431的承接部4321和用来顶紧卡盘431的推进部4322,推进部4322倾斜设置,倾斜角与倒角相对应,当扣紧组件43使卡盘431紧贴固定管22时,连接杆45与卡盘431以及承接部4321与放料管3的外管壁尚有间隙。

结合图6,卸荷组件44包括第一压座441、压环442、第二压座443以及压杆444。压环442套在固定管22上,第一压座441设置在压环442的外侧,第二压座443设置在连接杆45朝向固定管22的一侧,压杆44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压座441和第二压座443,且铰接后第一压座441处于第二压座443斜上方位置。

上述的压环442外侧还设置有连接套445以及延伸杆446,连接套445与延伸杆446有三组,且等间距分布于压环442上,且不与第一压座441发生干涉。连接套445固定连接于压环442,延伸杆446可拆卸连接于连接套445。延伸杆446与连接套445可采用螺纹连接。正常使用时延伸杆446不必连接在连接套445上。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为:需要拆卸放料管3时,先将三根延伸杆446分别连接在连接套445上,然后三个人同时向下压延伸杆446,三个延伸杆446同时向压环442施加压力,迫使压环442向下运动,并带动其上的第一压座441,铰接于第一压座441的压杆444在第一压座441的作用下向第二压座443施加作用力,第二压座443然后向连接杆45施加作用力。连接杆45在转动组件41的转动杆413和顶紧组件42的导向杆422共同作用下,仅可以绕连接杆45与转动杆413铰接的转轴412转动,至此设置在连接杆45靠近放料管3的端部的扣紧组件43会向远离放料管3的方向运动,直至将连接杆45上的卡爪432张开的距离足以将放料管3的卡盘431套上后,装上带有卡盘431的放料管3。去掉向延伸杆446施加的压力,即可用卡爪432将卡盘431卡接。然后在顶紧组件42的弹簧423弹力作用下,以及卡爪432上用来顶紧卡盘431的推进部4322作用下使卡盘431向固定管22方向压紧。安装好后将延伸杆446拆除。

需要拆卸放料管3时,先将三根延伸杆446分别连接在连接套445上,然后三个人同时向下压延伸杆446,三个延伸杆446同时向压环442施加压力,迫使压环442向下运动,并带动其上的第一压座441,铰接于第一压座441的压杆444在第一压座441的作用下向第二压座443施加作用力,第二压座443然后向连接杆45施加作用力。连接杆45在转动组件41的转动杆413和顶紧组件42的导向杆422共同作用下,仅可以绕连接杆45与转动杆413铰接的转轴412转动,至此设置在连接杆45靠近放料管3的端部的扣紧组件43会向远离放料管3的方向运动,直至使卡爪432脱离放料管3的卡盘431。这时在重力作用下放料管3就会掉落下来。然后将放料管3进行单独清洗。

实施例二:参见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述顶紧组件42中弹簧423与固定座421之间螺纹连接有调节板426,调节板426设置为截面为六边形的。

使用时,可以通过扳手之类的工具旋转调节板426,改变调节板426在导向杆422上的位置,进而改变调节板426与垫片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弹簧423两端的间距,调节弹簧423的对其两端的作用力。进而使顶紧组件42的对连接杆45的作用力可以调节。

实施例三:参见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述连接杆45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451。

连接杆45上开设有铰接孔,铰接孔的存在会是连接杆45产生应力集中。为降低应力集中的破坏力,通常会增加连接杆45粗细,加强筋451的设置可以让连接杆45在同样的作用力下,采用更细的结构,节省材料。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