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碳点可视化自动快速分离纯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457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荧光碳点分离纯化系统,特别是一种荧光碳点可视化自动快速分离纯化系统。



背景技术:

荧光碳点是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它相比于传统半导体量子点,具有低生物毒性、良好的水溶性等优良性能,可应用于生物成像、金属离子检测、生物传感、光电转换以及催化等领域,是传统半导体量子点的理想替代者。

目前对于荧光碳点分离纯化方法的系统研究不多,普遍采用高速离心、透析、萃取等主要手段,成功分离的方法有琼脂凝胶电泳法、超滤法、柱层析法。柱层析法主要应用于醇类、胺类等有机化合物通过微波辅助、超声辅助或高温热解等方法所合成荧光碳点的分离,具有经济实惠、分离效率较高、可实现多色碳点的分离等优点。但是,普通的柱层析法费时大、分离效率不高、样品回收率低,而且荧光碳点的分离需要用紫外光不断的进行人工照射才能明显观察到色带的分离情况,操作繁琐。所以,开发出一种快速、高效、可视化、自动分离纯化荧光碳点的柱层析集成系统,对于柱层析法在荧光碳点的大规模分离纯化方面将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离纯化自动化且速度快,可对荧光碳点柱层析分离纯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实时跟踪,可大规模的对荧光碳点进行可视化自动快速分离的纯化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荧光碳点可视化自动快速分离纯化系统,包括一自动进样装置,该自动进样装置包括用于输入样品和洗脱剂的蠕动泵,该蠕动泵设有液体输入管和液体输出管,该液体输出管连通装有填充剂的多个层析柱;多个层析柱固定于一底座上,该底座包括上、下两层圆盘,下层圆盘固定不动,且下层圆盘上设置多根支撑杆,多个层析柱分别经支撑杆固定于下层圆盘上,上层圆盘相对下层圆盘自动转动,且多根支撑杆分别穿过上层圆盘后固定安装所述多个层析柱,上层圆盘上相对多个层析柱设置多个自动收集装置;一直立的激发光源设置于底座上。

所述激发光源竖直设置于多个层析柱正中心,且多个层析柱均匀分布于激发光源的四周,确保每个层析柱均能被激发光源照射。

所述激发光源为紫外灯或蓝光灯或绿光灯或红外灯。

为加快层析柱效率,所述多个层析柱分别连通气体导管,以从气体导管通入惰性气体或压缩空气进行加压。

所述底座的上层圆盘外周有多个能够放置收集瓶的镂空,且各镂空分布均匀。

所述底座的上层圆盘连接步进电动马达,以使上层圆盘在一定时间能够自动转动一定幅度。

所述多个层析柱的填充剂为硅胶或氧化铝或葡聚糖凝胶。

所述洗脱剂的选择通过薄层层析法进行确定。

为了更好的使用柱层析法对荧光碳点进行分离纯化,本实用新型自动进样装置连通装有填充剂并均布于底座上的层析柱,以输入样品并对样品用洗脱剂进行洗脱,再由自动收集装置进行收集,另设置一直立的激发光源于底座中心,确保每个层析柱均能被激发光源照射。为加快柱层析效率,还可从气体导管通入惰性气体或压缩空气进行加压。打开激发光源随时可视化观察过柱情况。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离纯化自动化且速度快,可对荧光碳点柱层析分离纯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实时跟踪,为分离纯化提供保障,可大规模的对荧光碳点进行可视化自动快速分离纯化,并且能大幅度提高荧光碳点柱层析分离纯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提供一具体实施例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荧光碳点可视化自动快速分离纯化系统包括一自动进样装置,该自动进样装置包括蠕动泵2,该蠕动泵2设有液体输入管1和液体输出管8,该液体输出管连通装有填充剂的多个层析柱3;多个层析柱固定于一底座6上,该底座6包括上、下圆盘61、62,下层圆盘62固定不动,且下层圆盘62上设置多根支撑杆63,多个层析柱3分别经支撑杆63固定于下层圆盘62上,上层圆盘61连接一步进电动马达,使上层圆盘61相对下层圆盘62自动转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转动一定角度,且多根支撑杆63分别穿过上层圆盘61后固定安装多个层析柱3,上层圆盘61上相对多个层析柱3设置多个自动收集装置4;一直立的激发光源5设置于底座6的中心,并位于多个层析柱3的正中心。该底座6的上层圆盘61的外周设有多个能够放置收集瓶的镂空9,且各镂空9分布均匀。

其中,激发光源5为紫外灯,或蓝光灯,或绿光灯,或红外灯等。填充剂为硅胶或氧化铝或葡聚糖凝胶等。洗脱剂的选择通过薄层层析法进行确定。

为确保每个层析柱3均能被激发光源5照射,多个层析柱3均匀分布于激发光源5的四周。

为加快层析柱3的效率,多个层析柱3分别连通气体导管7,以从气体导管7通入惰性气体或压缩空气进行加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