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桶取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5896阅读:1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取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桶取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使用的油桶均放置在回风巷道中。油桶的取油方法主要以手摇泵或人工将油桶倾斜倒入油杯为主,费时费力,劳动强度高。而且,在取油过程中,油脂容易洒落,不仅浪费严重,而且回风巷道中的粉尘也会污染油脂,导致设备内部润滑系统的污染,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油桶取油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油桶取油装置,其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进风端与供风管路连接,所述供风管路的气流经所述第一滤芯过滤后由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出风端排出,所述出风端用于向所述油桶内注风。

可选地,还包括存风排水容器,所述存风排水容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沿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将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分割为储气室和排水室,隔板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储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出风端连接,所述出气端用于向所述油桶内注风。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三壳体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端连接,气流经所述第二滤芯过滤后由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出气口用于向所述油桶内注风,其中第二滤芯的过滤精度小于所述第一滤芯的过滤精度。

可选地,所述存风排水容器还包括排水阀,所述排水阀设置在所述排水室的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均包括:安装架,所述第一滤芯通过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滤芯通过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内。

可选地,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设置在所述存风排水容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的连接管路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油桶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泄压阀。

可选地,所述泄压阀与所述第二过滤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进风端上还设置有弯头,所述弯头与所述供风管路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滑道和用于盛放油杯的油杯架,所述油杯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滑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桶取油装置利用供风管路中的气流进行取油,可节省工序,提高取油效率,并通过第一过滤器将气流中的粉尘除去,避免了取油过程中油脂的污染,确保注入机械设备内的油脂基本上无任何杂质,提高油脂保养效果,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桶取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桶取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桶取油装置,其包括:第一过滤器1,第一过滤器1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滤芯,第一滤芯安装在第一壳体内部,第一壳体上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第一壳体的进风端与供风管路9连接,供风管路9的气流经第一滤芯过滤后由第一壳体的出风端排出,出风端用于向油桶内注风。其中,供风管路中的气流来自回风巷道内主风管,主风管上连接一个三通接头,三通接头向第一过滤器1内供风。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是使用Ф159mm×300mm的铁管制作一个密闭容器,第二壳体的进气端的轴线与出气端的轴线垂直。

油桶取油装置工作时,供风管路9的气流经过第一过滤器1过滤后,除尘后的气流由油桶小口进入油桶内部,油桶内部压强增大,将油桶内的油脂通过管路从油桶大口排至油杯8内。其中,油桶小口指的是油桶上直径较小的进气口,油桶大口指的是油桶上直径较大的出油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桶取油装置利用供风管路中的气流进行取油,可节省工序,提高取油效率,并通过第一过滤器将气流中的粉尘除去,避免了取油过程中油脂的污染,确保注入机械设备内的油脂基本上无任何杂质,提高油脂保养效果,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1所示,该油桶取油装置还包括用于存风排水的存风排水容器2,存风排水容器2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沿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将第二壳体的内部分割为储气室和排水室,隔板上设置有漏水孔,储气室内冷凝的水分经由漏水孔流至排水室内。储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与第一壳体的出风端连接,出气端用于向油桶内注风。存风排水容器2将气流中含有的水分冷凝,确保气流的干燥,减小进入油桶内气流中的杂质,避免油脂的污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是使用Ф277mm×600mm的铁管制作的一个密闭容器。

进一步地,存风排水容器2还包括排水阀4,排水阀4设置在排水室的侧壁上,以将排水室内的水排出,避免排水室内的水蒸发再次进入气流中污染油脂,确保油脂洁净。在本实施例中,排水阀为球型截止阀。

较佳地,该油桶取油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器3,第二过滤器3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二滤芯,第二滤芯安装在第三壳体内,第三壳体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端连接,气流经第二滤芯过滤后由出气口排出,出气口用于向油桶8内注风,其中第二滤芯的过滤精度小于第一滤芯的过滤精度。通过设置第二过滤器3,进一步驱除气流中的杂质,确保油脂不受污染。过滤精度是以微米级颗粒计数的过滤效率。在同等面积情况下,滤芯的目数越多,过滤精度越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器3可采用反冲洗过滤器,型号为FLFCGLQDN25,该反冲洗过滤器的过滤精度约为40微米。第二过滤器3通过一底座固定安装在存风排水容器2上。当油桶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二过滤器3的出气口可连接1个或者多个三通接头,通过这些三通接头向多个油桶内注风。

优选地,第一过滤器1和第二过滤器3均包括:安装架,第一滤芯通过安装架安装在第一壳体内,第二滤芯通过安装架安装在第三壳体内,以保证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安装稳定性。安装架可以为矩形框。

进一步地,该油桶取油装置还包括减压阀5,减压阀5设置在存风排水容器2与第二过滤器3的连接管路上。通过设置减压阀5,将进入油桶内的气流压力降低预定范围(如小于等于0.2Mpa),防止油桶内部压力过大,将油桶充破,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油脂的浪费。

较佳地,第二过滤器3的出气口与油桶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泄压阀6。取油完毕后,打开泄压阀6,将油桶内的空气排出,防止油桶内气压过高,将油脂洒到地面上。

进一步地,泄压阀6与第二过滤器3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7。通过设置第一阀门7,防止气流直接进入油桶,充破油桶。

可选地,第一壳体的进风端上还设置有弯头,弯头与供风管路连接。通过设置弯头,可方便连接管路的转向,使得管路更好地铺设。同样地,存风排水容器2的进气端以及第二过滤器3的出气口上也均设置弯头,弯头的直径约为19mm。在本实施例中,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管路均采用直径为19mm的高压胶管,防止连接管路由于气流的压力过高,充破连接管路。

进一步地,弯头与供风管路9的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阀门10,可在油桶取油装置不工作时,防止气流进入第一过滤器1,使得只有取油时第一过滤器1才进行过滤,延长第一过滤器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二过滤器3的进气口上设置有第三阀门,防止未减压的气流直接充入第二过滤器3,损坏第二过滤器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10及第三阀门均为球形截止阀。

较佳地,油桶取油装置还包括滑道和用于盛放油杯8的油杯架11,油杯架11可滑动地安装在滑道上,使得油杯架11可自由滑动,无需人工挪动油杯8,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取油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滑道由两根平行的圆钢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油桶取油装置还包括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为长方体,其尺寸为:长×宽×高=2100mm×700mm×300mm。第一过滤器1、存风排水容器2、第三过滤器3以及油桶均存放在该安装平台上,以方便油桶取油装置整体进行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滑道安装在安装平台的侧壁上,可使油杯8的放置高度与油桶适配,以方便取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桶取油装置的操作方法如下:

如图1所示,将油杯8放在油杯架11上→分别打开油桶大口和小口的出油口套→关闭第一阀门7,防止气流直接进入油桶,将油桶充破→打开第二阀门10→通过减压阀5将连接管路中气流的压力调整到预定范围内(气流的压力最大不能超过0.2Mpa)→打开第二过滤器3的第三阀门→打开第一阀门7→气流进入油桶内,取油→取油完毕后关闭第一阀门7→将泄压阀6打开,排放油桶内空气,防止油桶内存有空气,将油脂洒在地面上→关闭第二过滤器3的第三阀门→关闭第二阀门10→将油桶出油口套分别罩盖在油桶大口和小口上。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