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2660发布日期:2018-07-04 00:5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除尘器,特别是一种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湿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或者利用水和粉尘的充分混合作用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颗粒增大或留于固定容器内达到水和粉尘分离效果的装置。

关于湿式除尘器的相关文献较多,如中国专利文献记载的喷淋式除尘器(公开号CN1692970A)、净化除尘处理装置(公开号CN1958128A)、湿式除尘器(公开号CN101024136A)、湿式多管旋风除尘器和具有上述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申请公布号CN103157561A)、湿式抛光除尘器(申请公布号106695565A)。

现有大部分湿式除尘器中具有能使水雾化的喷淋头,提高水和粉尘混合程度;但也存在着下述问题:①喷淋头中具有小孔,而湿式除尘器的水循环使用,水中含有大量杂质,导致喷淋头极易堵塞,堵塞后导致除尘器失去除尘功能;②喷雾不均匀,有过风空隙,除尘不彻底;③风压过高,水雾随气流从除尘器出口排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能够提出更多不同结构且使用和维护方便的湿式除尘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出另一种使用和维护方便的湿式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包括蓄水箱、竖直设置的外管和设置在外管轴心处的内管;外管和内管之间设有相对于外管的轴心线螺旋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与外管的内侧面和内管的外侧面均密封固定连接,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相对于外管的轴心线螺旋设置的第一通道;外管的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通道上端口相连通的进风管,进风管上固定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进风管内;外管的下端口能被存放在蓄水箱内的液体密封。

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还包括与内管上端口相连通的水分离装置。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使用时在蓄水箱内存放一定高度的水,使外管的下端面位于水面以下,这样外管的下端口形成水密封,避免空气从下端口进入而影响除尘效率。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与风机串联,使气流从进风管进入,依次通过第一通道、内管的内腔和水分离装置。采用水泵和管道将进水管和蓄水箱的容腔相连通,即水泵能将水稳定且持续地供入进风管内;水在气流的作用下形成大量水珠和水雾,水珠和水雾随气流运动,部分水珠和水雾必然与第一通道的壁相碰撞,进而第一通道的壁上形成水膜以及部分水珠和水雾聚集形成水流,水流沿着第一通道的底壁向下流淌,重新流入蓄水箱内;部分水珠和水雾随气流进入内管以及水分离装置,水分离装置将气流中的水珠和水雾分离出来,且水珠和水雾聚集形成水流重新流回至蓄水箱内。

若气流中含有粉尘、油脂和烟雾等杂质,则杂质在第一通道内与水珠、水汽和水膜重复混合,且逐渐失去动能,进而绝大部分杂质随在第一通道内形成的水流进入蓄水箱内;小部分杂质与水珠和水汽混合在一起进入水分离装置,杂质随着水珠和水雾被分离出来,进而随水流进入蓄水箱内。杂质在蓄水箱内聚集以及沉降,进而便于收集和处理杂质。

设置第一隔板既形成第一通道,同时将内管固定,因而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在上述的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中,所述蓄水箱和外管固定连接,因而蓄水箱相当于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的基座,有效地提高了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安装稳定性,以及简化了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的结构。换言之,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不易倾倒的优点。

在上述的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中,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隔网,外管位于隔网的一侧,水泵的抽水管位于隔网的另一侧,由此提高泵入进水管内水洁净度,以及提高水泵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中,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面与内管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间距。该结构使气流从第一通道流出后螺旋运动能力显著降低,使得气流从内管的下端口相对均匀地进入;显著地降低内管中气流含水量,进而降低水分离装置的功率;换言之,该结构有效地避免气流从第一通道流出后直接进入内管以及产生局部强气流。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中,所述第一通道的螺旋圈数为1~3圈。该数值既能保证除尘效率,又能有效地控制制造成本,使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具有较优的性价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无需喷淋头,通过进水管直接将水供入进风管内,不会发生喷淋头堵塞现象。

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中水进入进风管后,在气流的带动下进入螺旋形的第一通道,使气流螺旋运动以及有效地延长了气流运动长度,由此使水与含尘气流不断碰撞,自然充分混合,不会出现过风空隙,除尘更彻底;粉尘随水流进入蓄水箱且粉尘在蓄水箱逐渐沉降。

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中第一通道呈螺旋形,大大降低了气流流动阻力,使进风更顺畅。

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中水分离装置设置在内管内,内管又位于外管的中心处,具有整体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小的优点。

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中第一通道具有水膜和水流冲刷,因而第一通道的壁上不易粘附和堆积杂质,使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使用更方便以及有效地延长维护间隔时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的内管、外管以及第一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中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四中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水箱;1a、连接座部;2、外管;3、内管;4、隔网;5、水泵;6、第一隔板;7、第一通道;8、进风管;9、进水管;10、缩口连接管;11、回水管;12、第一检修门;13、中心杆;14、第二隔板;15、第二通道;16、第二检修门;17、防风管;18、斜板;19、散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包括蓄水箱1、竖直设置的外管2和竖直设置的内管3。

蓄水箱1可放置在地面上;外管2设置在蓄水箱1的上方。蓄水箱1中具有呈管状且与外管2直径相吻合的连接座部1a,外管2可先放置在连接座部1a上,再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由此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既可拆分运输,又具有组装方便的优点。外管2和连接座部1a之间垫设有密封垫,提高连接密封性,进而除尘效率。

蓄水箱1存放水之后,具有重量大的特性,因而有效地提高了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安装稳定性。同时仅需在蓄水箱1注入水的高度超过连接座部1a的下端面,便能使外管2的下端口被存放在蓄水箱1内的水密封,即当内管3内产生负压时避免空气从外管2的下端口进入;图1中采用点划线示意液面位置。

蓄水箱1内设置有隔网4,连接座部1a位于隔网4的一侧。蓄水箱1上固定有水泵5,水泵5的抽水管位于隔网4的另一侧。

内管3设置在外管2轴心处,外管2和内管3之间设有一张相对于外管2的轴心线螺旋设置的第一隔板6,第一隔板6与外管2的内侧面和内管3的外侧面均密封固定连接,外管2和内管3之间形成一条相对于外管2的轴心线螺旋设置的第一通道7。说明书附图给出第一通道7的螺旋圈数为2圈;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应性地减少或增多。内管3的直径为外管2直径的0.4~0.6,通过控制第一通道7的螺距,保证第一通道7具有较小的风阻且第一通道7的通风量和内管3的通风量基本相同。第一隔板6的下端面与内管3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间距h1,即内管3的下端面要低于第一隔板6的下端面。

外管2的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通道7上端口相连通的进风管8,为了提高进风顺畅性,进风管8的纵向线与第一通道7的螺旋线相切。进风管8上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进水管9的出水口位于进风管8内且进水管9靠近第一通道7上端口处。进水管9上无需连接能使水雾化的喷头,因而进水管9具有不易堵塞的优点。说明书附图给出进水管9相对于进风管8的纵向线垂直设置。进水管9的出水口呈扁平状,进而喷出的水呈水帘状,该结构使水在进风管8的横截面上分布地更均匀,进而提高除尘效率。进水管9与水泵5通过水管相连通。

外管2的顶部密封固定连接有缩口连接管10,内端的上端口位于缩口连接管10内。该结构既便于与其他装置相连接,又使气流在此空间内速度会发生变化,进而具有辅助分离水汽的作用,同时避免粉尘沉降堆积在外管2的顶面上。外管2的顶面呈螺旋状,外管2的侧壁上开有与顶面最低处相对应的回水孔,回水孔处连接有与蓄水箱1相连通的回水管11,回水管11的下端口也位于水面以下,避免气流从回水管11进入而影响除尘效率。

外管2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与第一通道7相连通的第一检修口,外管2的侧壁上安装有能封堵第一检修口且能拆卸的第一检修门12。检修时打开第一检修门12,进而便于检测第一通道7状况以及便于清理堆积在夹缝处的抛光布屑。

抛光布屑飘浮在水面上,连接座部1a呈管状,进而具有便于清理抛光布屑的优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2和图3所示,内管3中设置有水分离机构,水分离机构包括一根设置内管3轴心处的中心杆13,中心杆13和内管3之间设有相对于内管3的轴心线螺旋设置的第二隔板14,第二隔板14与内管3的内侧面和中心杆13的外侧面均密封固定连接;中心杆13和内管3之间形成一条相对于内管3的轴心线螺旋设置的第二通道15。第二隔板14的螺旋方向与第一隔板6的螺旋方向相反,即第二通道15的螺旋方向与第一通道7的螺旋方向相反,这样有效地保证气流稳定且除尘效率。第二隔板14的下端面与内管3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间距h2,即内管3的下端面要低于第二隔板14的下端面,第二通道15的下端口朝向与第一通道7的下端口朝向相反,该结构均能保证气流稳定,尤其是避免内管3下端口处局部形成强气流。

内管3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与第二通道15相连通的第二检修口,外内的侧壁上安装有能封堵第二检修口且能拆卸的第二检修门16。第二检修口与第一检修口相对设置,检修时打开第二检修门16,进而便于检测第二通道15状况以及便于清理堆积在夹缝处的抛光布屑。

第二通道15也呈螺旋形,第二通道15位于第一通道7的中心处,即第一通道7环绕第二通道15,不但增加了水汽行程,使水汽分离率更高;还充分利用内管3的空间,降低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所需空间;换言之,本螺旋喷淋湿式除尘器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二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4所示,连接座部1a内设置有呈倒锥状的防风管17,防风管17的外缘与连接座部1a内壁密封固定连接。防风管17能显著地降低气流导致液面波动幅度以及显著地降低因液面波动而影响气流稳定性;总之,防风管17能显著提高气流稳定性,进而提高除尘效率。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三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水分离机构:如图5所示,水分离机构包括多张倾斜设置的斜板18,上下相邻的斜板18交错设置;斜板18的缘部与内管3的内侧面密封固定连接。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外管2和内管3之间设有两张相对于外管2的轴心线螺旋设置的第一隔板6,第一隔板6与外管2的内侧面和内管3的外侧面均密封固定连接,外管2和内管3之间形成两条相对于外管2的轴心线螺旋设置的第一通道7。两个第一通道7的下端口朝向相反,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气流稳定性。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三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进水管9相对于进风管8的纵向线平行设置。进水管9的出口处设置有具有锥形导水面的散水件,锥形导水面与进水管9的出口正对,散水件与进风管8固定连接。水喷在散水件的锥形导水面上,由此水向四周扩散并散呈水珠,进而提高进风管8内水分布均匀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