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防潮珠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7171发布日期:2018-06-12 19:2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防潮珠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纳米防潮珠生产设备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纳米防潮珠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防潮珠的生产中,根据统计,现有的搅拌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防潮珠5%-15%的粉碎率,防潮珠粉碎后需要将粉粹的粉尘进行专门的处理,否则将会对防潮珠的应用领域,尤其是飞机等的发动机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另外现有的搅拌技术效率低下,需要人工的大量参与,浪费人力资源;甚至经常还有搅拌不均匀的现象,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防潮珠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和其他设备配合可以实现自动上料,下料,并大大减少防潮珠的粉粹率,解决现有防潮珠生产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纳米防潮珠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动力装置、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为U形,所述搅拌桶通过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搅拌桶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进出料口,所述搅拌桶外侧壁中部对称设有与动力装置连接的接口,所述搅拌桶内部中间固定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对称设有倾斜导向杆。

在该装置运转过程中,搅拌桶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在90-180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实现防潮珠的混合,由于搅拌桶中设有横杆且横杆上设有倾斜的导向杆,使得混合珠在旋转过程中的速度得到缓冲。

作为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内的同步电机及与所述搅拌桶连接的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为两根,所述动力输出轴穿过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搅拌桶两侧的接口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搅拌桶的进出料口上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控制进出料口的开闭,进料和出料时打开,搅拌时关闭。

作为优选的,所述开关为气动开关,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进出料口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的两侧内部为中空结构,其中一侧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显示屏和控制按钮设置在所述支撑装置外表面。

工作时,通过控制按钮选择不同的功能,其中同步电机、开关都与控制装置电连接,通过选择不同的按钮可以设定电机转速、开关的闭合、转动角度范围等,具体数值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可以实时观察搅拌装置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搅拌装置内部横杆和导向杆的设置,使得防潮珠在混合过程中,不但使得混合均匀,而且也能很好的因部分防潮珠受力过大而导致的粉粹现象的发生。

2.控制装置的设计使得整个生产工程由一人即可完成,改变了以往至少需要三人的工作状态,而且避免了由于加料取料而造成的时间上的浪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搅拌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搅拌桶,11.进出料口,12.横杆,13.导向杆,14.接口

2.动力输出轴

3.支撑装置

4.开关,41.紧固件

5.控制装置,51.显示屏,52.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清楚的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纳米防潮珠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1、动力装置、U形支撑装置3,搅拌桶1通过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2固定在U形支撑装置3中部,搅拌桶1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进出料口11,进出料口11上固定连接有开关4,开关4为电气开关,通过紧固件41固定在进出料口11上,开关4控制进出料口11的开闭,进料和出料时,按动控制按钮52打开开关;进料结束,按动控制按钮52关闭开关,进行搅拌;搅拌桶1外侧壁中部对称设有与动力输出轴2连接的接口14,动力输出轴2穿过支撑装置3预设的通孔,与搅拌桶1的接口14固定连接,打开电源,接通电机,带动搅拌桶1转动;搅拌时搅拌桶1可以在90度-180度范围内往复运动,实现对原料的混合。

如图2所示,搅拌桶1内部中间固定设有横杆12,横杆12上对称设有倾斜导向杆13,搅拌桶往复运动时,原料通过横杆12和导向杆13的缓冲作用,大大降低原料的粉碎率,支撑装置3其中一侧设有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的控制器放在支撑装置3内,支撑装置3外表面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有若干控制按钮52,根据需要设定搅拌桶1的搅拌速度和搅拌桶1的转动范围,另外还设有显示屏51,实时显示搅拌桶的工作状态。

在该装置运转过程中,搅拌桶在动力输出轴的作用下,可以在90-180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实现防潮珠的充分混合,由于搅拌桶中设有横杆且横杆上设有倾斜的导向杆,使得混合珠在旋转过程中的速度得到缓冲,大大降低了由于高速旋转而产生的碰撞,降低了防潮珠的粉粹率,另外横杆及倾斜导向杆也使得混合更加均匀,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更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