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膜过滤器及其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3147发布日期:2018-08-14 18:0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膜过滤器及其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轧钢车间,轧机在挤压轧钢钢坯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红色烟尘、油烟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需及时排除,否则会造成车间内操作环境恶劣,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等不良后果。

现有的除尘装置主要有:袋收尘装置、电收尘装置和通过排气烟筒直接排放。传统袋收尘装置具有体积大、长时间运行导致滤带易黏糊,通风通力下降等缺点,导致无法在轧钢车间正常运行。电收尘因含有氧化铁、体积大、运行成本高的缺点,不适用于已安装成形的轧机车间的改造。因轧钢车间有天车运行,排气烟筒的设置一方面会影响车间内天车的运行轨道,另一方面将有害气体直排易造成大气污染,环保性较差,所以也不适用于已安装航吊吊车的轧机车间的改造。

基于以上几点情况,现亟需研发出一种能适用于带有航吊吊车的轧钢车间生产环境,除尘效果好、排放污染小、成本低的一套除尘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科学合理的水膜过滤器及其除尘系统,水膜过滤器解决了钢厂除尘难、费用高、传统除尘设备易堵塞、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膜过滤器,包括一卧式机壳,在卧式机壳内设有水膜除尘结构和高压喷淋结构;

所述水膜除尘结构包括沿卧式机壳长度方向交错排列的多个第一水化膜板组和第二水化膜板组,所述第一水化膜板组及第二水化膜板组分别向烟尘流动方向和烟尘流动方向的反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水化膜板组和第二水化膜板组之间形成气流折流通道;所述第一水化膜板组的顶端与卧式机壳的顶壁固连,在所述第二水化膜板组的底端与卧式机壳的底壁之间留有空隙;

所述高压喷淋结构包括设于卧式机壳顶板上的若干个喷淋头,所述喷淋头通过管道经增压泵与外部供水主管相连。

各第一水化膜板组和第二水化膜板组分别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若干个水化膜板,所述水化膜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卧式机壳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水化膜板组与烟尘流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60°,第二水化膜板组与烟尘流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35°-120°。

所述相邻的第一水化膜板组与第二水化膜板组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00-150mm。

所述第二水化膜板组的底端与卧式机壳底壁之间的空隙距离为30-80mm。

所述水化膜板为长条孔和/或圆孔不锈钢网板,所述不锈钢网板的开孔率为50-80%,孔径为10-30mm。

相邻的两第一水化膜板组和第二水化膜板组之间的卧式机壳顶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喷淋头。

相邻的两第一水化膜板组和第二水化膜板组之间的卧式机壳顶板上的喷淋头个数为两个,且沿卧式机壳的宽度方向成对设置。一种水膜过滤器除尘系统,包括前后依次相连的烟尘收集器、水膜过滤器和渣池;

所述烟尘收集器包括两架设在轧机两侧轨道上方的集烟罩,各集烟罩通过一烟尘管道经一风机与所述水膜过滤器的卧式机壳入口相连,所述烟尘管道的横向管道向下倾斜设置,横向管道与水平线的倾斜夹角为15-30°;所述卧式机壳向烟尘流动方向向下倾斜5-10°设置,卧式机壳的出口与渣池的入口相连。

所述卧式机壳的内径大于烟尘管道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膜过滤器及其除尘系统,烟气被吸烟罩收集送入水膜过滤器内,在水膜过滤器内,从顶部喷淋头喷淋下来的水雾经过倾斜且相互交错设置的第一水化膜板组和第二水化膜板组后在水化膜板上形成水膜,烟尘以折流形式通过水膜过滤器,与第一水化膜板组和第二水化膜板组上的水膜充分接触,烟尘被水膜吸附并形成乳浊液,使水膜的表面张力上升,不断加强其捕捉烟尘的能力,烟尘被逐级包裹沉降最后进入渣池,形成一整套适合于钢厂的除尘系统,不仅组装简易,且造价低、耗电少、运行成本低,解决了钢厂除尘难、费用高、传统除尘设备易堵塞、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膜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卧式机壳,2喷淋管,3喷淋头,4外部供水主管,5增压泵,6第一水化膜板组,7第二水化膜板组,8渣池,9集烟罩,10烟尘管道,11风机,12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该水膜过滤器,包括一卧式机壳1,在卧式机壳1内设有水膜除尘结构和高压喷淋结构;

所述水膜除尘结构包括沿卧式机壳1长度方向交替排列的多个第一水化膜板组6和第二水化膜板组7,所述第一水化膜板组6及第二水化膜板组7分别向烟尘流动方向和烟尘流动方向的反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水化膜板组6和第二水化膜板组7之间形成气流折流通道;

所述高压喷淋结构包括设于卧式机壳1顶板上的若干个喷淋头3,所述喷淋头3通过管道经增压泵5与外部供水主管4相连。

各第一水化膜板组6和第二水化膜板组7分别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若干个水化膜板,所述水化膜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卧式机壳1的内壁上。

所述第一水化膜板组6与烟尘流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第二水化膜板组7与烟尘流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35°。

所述相邻的第一水化膜板组6与第二水化膜板组7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00mm。

所述第二水化膜板组的底端与卧式机壳底壁之间的空隙距离为30mm。

所述水化膜板为圆孔不锈钢网板,所述不锈钢网板的开孔率为50%,孔径为10mm。

相邻的两第一水化膜板组6和第二水化膜板组7之间的卧式机壳1顶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喷淋头3。

相邻的两第一水化膜板组6和第二水化膜板组7之间的卧式机壳1顶板上的喷淋头3个数为两个,且沿卧式机壳1的宽度方向成对设置。

该水膜过滤器除尘系统,包括前后依次相连的烟尘收集器、水膜过滤器和渣池8;

所述烟尘收集器包括两架设在轧机12两侧轨道上方的集烟罩9,各集烟罩9通过一烟尘管道10经一风机11与所述水膜过滤器的卧式机壳1入口相连,所述烟尘管道10的横向管道向下倾斜设置,横向管道与水平线的倾斜夹角为15°;所述卧式机壳1向烟尘流动方向向下倾斜5°设置,卧式机壳的出口与渣池8的入口相连,使吸附烟尘后的污水顺利从水膜过滤器排出。

所述卧式机壳1的内径大于烟尘管道10的内径,这样烟尘从烟尘管道10排出进入水膜过滤器后,流速变慢,压力变小,能充分与水膜接触。

所述卧式机壳向烟尘流动方向向下倾斜5°设置,卧式机壳的出口与渣池的入口相连。

本实施例水膜过滤器及其除尘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启动风机11后,轧机在挤压轧钢钢坯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红色烟尘、油烟等气体被位于轧机轨道上方的集烟罩9收集并送入水膜过滤器内,在水膜过滤器内,从顶部喷淋头3喷淋下来的水雾经过倾斜设置的第一水化膜板组6和第二水化膜板组7后在水化膜板上形成水膜,烟尘以折流形式通过水膜过滤器,与第一水化膜板组6和第二水化膜板组7上的水膜充分接触,使颗粒状的烟尘被水膜吸附,逐级包裹沉降,最后进入渣池8,使用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含尘气体溶解度不低于99.5%,形成一整套适合于钢厂的除尘系统。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水化膜板组6与烟尘流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第二水化膜板组7与烟尘流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20°。

所述相邻的第一水化膜板组6与第二水化膜板组7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0mm。

所述第二水化膜板组的底端与卧式机壳底壁之间的空隙距离为80mm。

所述水化膜板为圆孔不锈钢网板,所述不锈钢网板的开孔率为80%,孔径为30mm。

所述卧式机壳向烟尘流动方向向下倾斜10°设置,卧式机壳的出口与渣池的入口相连。

工作过程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水化膜板组6与烟尘流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0°,第二水化膜板组7与烟尘流动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30°。

所述相邻的第一水化膜板组6与第二水化膜板组7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0mm。

所述第二水化膜板组的底端与卧式机壳底壁之间的空隙距离为50mm。

所述水化膜板为圆孔不锈钢网板,所述不锈钢网板的开孔率为70%,孔径为15mm。

所述卧式机壳向烟尘流动方向向下倾斜7°设置,卧式机壳的出口与渣池的入口相连。

工作过程同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