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厚球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9428发布日期:2018-08-28 23:2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厚球磨机。



背景技术:

球磨机是物料被破碎之后,再进行粉碎的关键设备。球磨机适用于粉磨各种矿石及其它物料,被广泛用于选矿,建材及化工等行业。球磨机由给料部、出料部、回转部、传动部(减速机,小传动齿轮,电机,电控)等主要部分组成。其中球磨机筒体内部的衬板是用来保护筒体,使筒体免受研磨体和物料直接冲击和磨擦,同时也可利用不同形式的衬板来调整研磨体的运动状态,以增强研磨体对物料的粉碎作用,有助于提高磨机的粉磨效率,增加产量。

在球磨机实际生产中衬板处于易磨损的消耗品。因球磨机自身因素以及工作原理等原因,球磨机筒体内壁的衬板沿物流流动方向磨损逐渐减轻,在两端衬板上,沿径向方向磨损逐渐加剧,常常会导致筒体内部衬板进料端高度低于出料端,不利于物料的流动。现有的方式是对衬板进行加厚,但是这样会加大筒体重量,增加能耗,对筒体的冲击也会相应增加,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厚球磨机,通过增加橡胶材质的加厚层,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厚球磨机,包括筒体以及传动部件,筒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料装置和进料装置。筒体的内壁设置有内壁衬板,筒体的内部进料端面和出料端面均设置有端面衬板。内壁衬板与筒体的内壁贴合面设置有内壁加厚层,端面衬板和筒体的内部端面贴合面设置有端面加厚层。内壁加厚层与端面加厚层的贴合面设置有坡角A,端面加厚层与端面衬板的贴合面设置有坡角B。内壁加厚层和端面加厚层均为橡胶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坡角A大小为1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坡角B的大小为15°-2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内壁加厚层的厚度从出料端至进料端依次呈线性增加。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内壁衬板通过螺栓组件贯穿内壁加厚层固定连接在筒体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端面加厚层的厚度从圆心处沿径向方向依次呈线性增加。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端面衬板通过螺栓组件贯穿端面加厚层固定连接在筒体的进料端和出料端端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橡胶材质的加厚层,一方面降低筒体自重,节省能耗,增加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橡胶阻尼和吸收作用降低冲击对衬板和筒体的伤害,提高使用寿命,并且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内壁加厚层;3-端面加厚层;4-内壁衬板;5-端面衬板;6-坡角A;7-坡角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加厚球磨机,包括筒体1以及传动部件,筒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料装置和进料装置。筒体1的内壁设置有内壁衬板4,筒体1的内部进料端面和出料端面均设置有端面衬板5。内壁衬板4与筒体1的内壁贴合面设置有内壁加厚层2,端面衬板5和筒体1的内部端面贴合面设置有端面加厚层3。内壁加厚层2与端面加厚层3的贴合面设置有坡角A6,端面加厚层3与端面衬板5的贴合面设置有坡角B7。内壁加厚层2和端面加厚层3均为橡胶材质。

本实施例中,坡角A6大小为10°-15°,从出料端至进料端依次变厚,保持进料端与出料端的高度差,有利于物料的流动。

本实施例中,坡角B7的大小为15°-20°,端部的磨损相较于筒壁更加严重,因此厚度增加程度较大。

本实施例中,内壁加厚层2的厚度从出料端至进料端依次呈线性增加。内壁衬板4通过螺栓组件贯穿内壁加厚层2固定连接在筒体1的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端面加厚层3的厚度从圆心处沿径向方向依次呈线性增加。端面衬板5通过螺栓组件贯穿端面加厚层3固定连接在筒体1的进料端和出料端端面上。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加厚层的线性厚度变化,使得进料端的高度始终高于出料端的高度,不受衬板磨损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点:通过采用橡胶材质的加厚层,一方面降低筒体1自重,节省能耗,增加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橡胶阻尼和吸收作用降低冲击对衬板和筒体1的伤害,提高使用寿命,并且降低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