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1906发布日期:2018-08-24 18:0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地施工时难以避免粉尘的产生,大量粉尘对工人的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粉尘体积小、质量轻,很容易大面积扬起,一旦通过口、鼻被工人吸入体内,会引起工人咽喉、肺部不适,粉尘吸入后难以排出,堆积在肺部容易引发肺部疾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建筑工人长期处在建筑工地施工的环境下,眼睛直接接触大量粉尘,引起眼部不适,且由于粉尘的扬起,建筑工地能见度低,增加了工人施工的难度,降低了施工质量。针对以上问题现有的除尘装置大多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作业面积不广,导致飞扬的粉尘不易被清除掉;第二,在未使用时,连通喷头的一系列管道裸露在外,易被损害影响其使用寿面;第三,喷洒出来的水过多,影响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除尘装置,能够全方位大面积的消除粉尘,管道易收纳避免其破损,并且降低了水量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底座和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与底座的上表面固接,蓄水箱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中空的支撑柱,位于支撑柱内设置有沿支撑柱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通蓄水箱的导水管,第一套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柱外并螺纹连接有旋转环,旋转环的内表面上套设有与第一套管共线的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一端与旋转环螺纹连接并与第一套管的内表面滑动连接,第二套管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第二套管内设置有弹性弯管,弹性弯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套管内并与导水管连通,弹性弯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第二套管上方的雾化喷头连通,第二套管的自由端上固定连接有同心布置的第一调节轮,第一调节轮的上表面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调节轮,第一调节轮和第二调节轮的中部具有能够使弹性弯管穿过的通孔,第一调节轮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轮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调节孔配合使用的第二调节孔,第二调节轮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可伸缩的定位柱,每个定位柱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贯穿第一调节轮和第二调节轮,定位柱的另一端与弹性弯管抵靠。

进一步,位于第一套管端部与第二套管端部之间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挡块,挡块的一端与第一套管的内表面固接,挡块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挡块的表面与第二套管的端部抵靠,挡块位于导水管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输水泵,所述输水泵与导水管连通,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水泵作业的控制器和操作手柄。

进一步,底座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扶手。

进一步,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滑轮。

进一步,所述定位柱包括有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用于夹持弹性弯管的固定件,第一限位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贯穿第一调节轮和第二调节轮,第一限位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杆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件,固定件的内表面与弹性弯管的外表面抵靠。

进一步,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加水管,加水管的一端与蓄水箱的上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风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使用时,将蓄水箱加满水,然后推动该装置到达指定位置,将弹性弯管拉出一定长度,并通过旋转环旋转第二套管,使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的距离与弹性弯管的长度相适应,然后根据喷淋位置选取定位柱所处位置,并将定位柱插设在第一调节轮和第二调节轮上,同时调节定位柱的长度,使其通过弹性弯管将雾化喷头调节到与弹性弯管具有一定的夹角,然后雾化喷头将蓄水箱内的水以雾状喷洒出去,进而将飞扬的粉尘吸附;当不使用时,将第二套管推进第一套管内,并将弹性弯管放入到第一套管使其端部与第一套管的端部齐平,仅雾化喷头停留在外。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旋转环的配合使用能够根据弹性弯管切换的不同长度来改变自身长度,以包裹或支撑弹性弯管,使其作用点位于不同高度上,并且防止其暴露在外;雾化喷头降低了水量的流失,节约成本;第一调节轮、第二调节轮和定位柱的配合使用下,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改变雾化喷头喷淋的方向,便于全面的对飞扬的粉尘进行吸附。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蓄水箱;3.支撑柱;4.第一套管;5.旋转环;6.第二套管;7.弹性弯管;8.导水管;9.雾化喷头;10.第一调节轮;11.第二调节轮;12.第一调节孔;13.第二调节孔;14.定位柱;141.第一限位杆;142.第二限位杆;143.固定件;15.挡块;16.输水泵;17.控制面板;18.控制器;19.操作手柄;20.扶手;21.滑轮;22.加水管;23.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除尘装置包括有底座1和蓄水箱2,蓄水箱2与底座1的上表面固接,蓄水箱2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中空的支撑柱3,位于支撑柱3内设置有沿支撑柱3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套管4,第一套管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通蓄水箱2的导水管8,第一套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柱3外并螺纹连接有旋转环5,旋转环5的内表面上套设有与第一套管4共线的第二套管6,第二套管6的一端与旋转环5螺纹连接并与第一套管4的内表面滑动连接,第二套管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旋转环5与第二套管6的配合使用,能够调节第二套管6在第一套管4内的伸缩量,从而调节到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6之间的总长度;位于第二套管6内设置有弹性弯管7,弹性弯管7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套管6内并与导水管8连通,弹性弯管7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第二套管6上方的雾化喷头9连通,弹性弯管7具有可伸缩和可弯曲功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并且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6对其起在作业过程中起支撑作用,在未作业过程中起包裹作用,能够防止其在不用时暴露在外影响其使用寿命,雾化喷头9能够大大降低用水量,节约成本;第二套管6的自由端上固定连接有同心布置的第一调节轮10,第一调节轮10的上表面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调节轮11,第一调节轮10和第二调节轮11的中部具有能够使弹性弯管7穿过的通孔,第一调节轮10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调节孔12,第二调节轮1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调节孔12配合使用的第二调节孔13,第二调节轮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可伸缩的定位柱14,每个定位柱14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孔12和第二调节孔13贯穿第一调节轮10和第二调节轮11,定位柱14的另一端与弹性弯管7抵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定位柱14在第二调节轮11上的位置,并通过转动第二调节轮11使第一调节孔12与第二调节孔13重合,将定位柱14插设其中,使第一调节轮10、第二调节轮11与定位柱14相互固定住,并且定位柱14将弹性弯管7支撑起弯曲一定的弧度,使水倾斜的被喷淋出来,增大水与粉尘接触面积,并且通过调节定位柱14支撑弹性弯管7的位置状态,以使水从不同角度喷淋出来,便于全面的与粉尘接触。

位于第一套管4端部与第二套管6端部之间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挡块15,挡块15的一端与第一套管4的内表面固接,挡块1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挡块15的表面与第二套管6的端部抵靠,挡块15位于导水管8的上方,挡块15防止在第二套管6在下落的过程中将导水管8损坏掉,对第二套管6起限位作用。

蓄水箱2上设置有输水泵16,输水泵16与导水管8连通,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7,控制面板17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输水泵16作业的控制器18和操作手柄19。

底座1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扶手20。

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滑轮21。

定位柱14包括有第一限位杆141、第二限位杆142和用于夹持弹性弯管7的固定件143,第一限位杆141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孔12和第二调节孔13贯穿第一调节轮10和第二调节轮11,第一限位杆141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杆142的一端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杆1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件143,固定件143的内表面与弹性弯管7的外表面抵靠,在第一限位杆141与第二限位杆142滑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变其总长,进而通过固定件143切换弹性弯管7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便于四周喷淋作业。

蓄水箱2上设置有加水管22,加水管22的一端与蓄水箱2的上部连通。

底座1上设置有风机23,便于吸附粉尘。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套管4、第二套管6和旋转环5的配合使用能够根据弹性弯管7切换的不同长度来改变自身长度,以包裹或支撑弹性弯管7,使其作用点位于不同高度上,并且防止其暴露在外;雾化喷头9降低了水量的流失,节约成本;第一调节轮10、第二调节轮11和定位柱14的配合使用下,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改变雾化喷头9喷淋的方向,便于全面的对飞扬的粉尘进行吸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