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射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1079发布日期:2018-11-07 21:2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射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射点胶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喷射阀组件。
背景技术
:点胶粘接工艺是电子产品组装中的一项关键工艺技术,喷射式点胶技术由于其高速,高灵活性,低维护费用,高寿命,以及日常清洁和维护简单易行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表面贴装胶、导电银浆、IC封装胶、底部填充胶密封胶、表面涂敷胶等各类胶粘剂的可控流量的、高速度的精密点胶作业中。目前常用的喷射式点胶阀有基于压电陶瓷驱动和悬臂梁的点胶阀,这类点胶阀主要包括阀体、压电致动器、悬臂梁、撞针和弹簧,悬臂梁的右端的上侧与固定于阀体的压电致动器接触、下侧通过柔性铰链固定于阀体,悬臂梁的左端连接可垂直运动的撞针,悬臂梁的与撞针结合的部位的下侧通过弹簧支撑在阀体上,组装时,给予弹簧一定的预压紧力,保证压电致动器与悬臂梁紧密接触。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压电致动器两端输入负电平,压电致动器下端的压头上移,弹簧推动悬臂梁跟随压电致动器向上运动,并带动撞针向上运动;接着,压电致动器两端输入正电平,压电致动器下端的压头下移,推动悬臂梁的左端下移,并克服弹簧产生的弹性力,带动撞针向下运动并快速撞击喷嘴;然后,压电致动器两端再次输入负电平,压电致动器下端的压头上移,弹簧推动悬臂梁跟随压电致动器向上运动,保证悬臂梁与压电致动器紧密接触,并再次带动撞针向上运动,完成一个胶水的喷射周期;依次重复上述步骤以使撞针不断往的上下往复运动,实现连续点胶功能。需要指出的是,撞针的实际运动情况对喷射点胶质量有重要影响,而现有的喷射式点胶阀并不能对撞针的实际运动情况进行监测,因而作业过程中我们难以根据撞针的实际运动情况对输入压电致动器的电压值进行调节,导致无法保证喷射点胶质量。为此,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新的喷射阀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时监测喷射撞针的实际运动情况以保证点胶质量的喷射阀组件。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喷射阀组件,包括:基座;压电薄膜传感器,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压力传递部,放置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上表面;控制器,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连接;喷射撞针,可上下移动地依次贯穿所述基座、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递部,驱动部,连接固定于所述喷射撞针的上端,用于带动所述喷射撞针上下移动;第一弹簧,环绕所述喷射撞针,且上下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喷射撞针和所述基座;第二弹簧,环绕所述第一弹簧,且上下两端分别抵接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压力传递部,且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中,所述基座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固定一密封活塞,所述喷射撞针移动密封插设于所述密封活塞。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中,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容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抵接于所述密封活塞。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中,所述喷射撞针的周壁凸设有一位于所述驱动部下侧的凸环,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凸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中,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相同。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中,所述压力传递部包括上支撑环,所述上支撑环的上表面凹设有一环形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环形槽内。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中,所述上支撑环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对准所述第一通孔。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中,所述压力传递部还包括与所述上支撑环平行的下支撑环,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包括具有所述第二通孔的环形感应部,所述下支撑环全部地支撑于所述环形感应部。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中,所述下支撑环的中部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放大臂、支撑部和压头;所述放大臂的左端与所述喷射撞针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放大臂的右端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压头的上端用于连接一压电叠堆致动器、下端抵持于所述放大臂的上侧;所述压头与所述放大臂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左侧。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所述喷射阀组件包括:基座;压电薄膜传感器,放置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压力传递部,放置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上表面;控制器,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连接;喷射撞针,可上下移动地依次贯穿所述基座、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递部,驱动部,连接固定于所述喷射撞针的上端,用于带动所述喷射撞针上下移动;第一弹簧,环绕所述喷射撞针,且上下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喷射撞针和所述基座;第二弹簧,环绕所述第一弹簧,且上下两端分别抵接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压力传递部,且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如此,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变量即为所述喷射撞针的位移量,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变量与其产生的弹性力呈线性关系,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可实时的检测到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力,所述控制器可根据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力的实时值计算出所述撞针的实时位移量,从而,实现对所述喷射撞针的实际运动状态的实时监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基座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压力传递部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压力传递部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压电薄膜传感器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基座1压电薄膜传感器2压力传递部3控制器4喷射撞针5驱动部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第一通孔11密封活塞12导接部21环形感应部22第二通孔221上支撑环31下支撑环32侧壁33第四通孔321第三通孔312环形槽311凸环51放大臂61支撑部62压头6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喷射阀组件包括基座1、压电薄膜传感器2、压力传递部3、控制器4、喷射撞针5、驱动部6、第一弹簧7以及第二弹簧8。参见图2,所述基座1的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内设有中部上下贯通的密封活塞12。参见图5,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2水平地放置在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2包括相互连接的导接部21和环形感应部22,所述环形感应部22的中央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通孔221,且所述第二通孔221的孔径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孔径相同,所述第二通孔221与所述第一通孔11重叠。参见图3和图4,所述压力传递部3包括相互平行的上支撑环31和下支撑环32,还包括连接所述上支撑环31和所述下支撑环32的侧壁33。所述下支撑环32的中央具有上下贯通的第四通孔321,所述第四通孔321的孔径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孔径相同,所述第四通孔321与所述第二通孔221重叠,所述下支撑环32全部的支撑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2。所述上支撑环31的中部设有第三通孔312,所述上支撑环31的上表面凹设有一环绕所述第三通孔312的环形槽311,所述第三通孔312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孔径,所述第三通孔312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侧壁33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支撑环31的位于所述环形槽311与所述第三通孔312之间的部分,下端连接于所述下支撑环32的位于所述第四通孔321的外侧的部分,而且所述侧壁33围绕的空腔的水平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的增大。所述控制器4安装于所述基座1的上侧,且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2的所述导接部21电性连接。所述喷射撞针5可上下移动地依次贯穿所述压力传递部3的第三通孔312和第四通孔321、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2的第二通孔221、以及所述基座1的第一通孔11内的所述密封活塞12。而且,所述喷射撞针5是可上下移动的密封插设于所述密封活塞12中的。所述喷射撞针5的上端具有凸出于所述喷射撞针5的周壁的凸环51。所述驱动部6包括放大臂61、支撑部62和压头63。所述放大臂61的左端与所述喷射撞针5的位于所述凸环51以上的部分连接固定,所述放大臂61的右端支撑于所述支撑部62上。所述压头63的上端用于连接一压电叠堆致动器、下端抵持于所述放大臂61的上侧,且所述压头63与所述放大臂61的接触位置位于所述支撑部62的左侧。所述第一弹簧7环绕所述喷射撞针5,且伸入至所述第三通孔312、所述第四通孔321、所述第二通孔221和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弹簧7的下端抵持于所述密封活塞12,所述第一弹簧7的上端抵持于所述凸环51。所述第二弹簧8环绕所述第一弹簧7,其上下两端分别抵接所述放大臂61的左端和所述压力传递部3的上支撑环31。所述第二弹簧8的下端卡固于所述环形槽311内,且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下面介绍所述喷射阀组件的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时,所述放大臂61在所述压头63、所述支撑部62和所述第二弹簧8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此时,所述第二弹簧8有一定的压缩量,所述支撑部62给所述放大臂61施加向上的支撑力,所述压头63对所述放大臂61施加了向下的压力;当所述压头63在所述压电叠堆致动器的推动下下移时,所述放大臂61逆时针摆动,所述放大臂61的左端向下移动并带动所述喷射撞针5向下移动以完成喷射动作,同时,下压所述第二弹簧8以使所述第二弹簧8进一步被压缩,所述第二弹簧8的压缩量逐渐变大;当所述压头63在所述压电叠堆致动器的带动下上移时,所述放大臂61的左端在所述第二弹簧8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带动所述喷射撞针5同时地向上移动,此时,所述第二弹簧8的压缩量逐渐变小。在上述过程中,所述第二弹簧8产生的弹性力通过所述压力传递部3传递至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2的环形感应部22,如此,所述电薄膜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所述第二弹簧8产生的弹性力。所述控制器4则根据所述电薄膜传感器监测到的所述第二弹簧8产生的弹性力的值计算出所述第二弹簧8的压缩量。由于所述喷射撞针5与所述放大臂61的左端是固定连接的,也就是说,所述放大臂61左端的位移量等同于所述喷射撞针5的位移量,而又由于所述第二弹簧8的上端是抵接在所述放大臂61的左端,因此,所述放大臂61左端的位移量又等同于所述第二弹簧8的压缩量的变化值,又因所述第二弹簧8的压缩量与所述第二弹簧8产生的弹性力存在线性关系,那么,所述第二弹簧8产生的弹性力的值可真实的反映所述喷射撞针5的位移量,所述第二弹簧8产生的弹性力的变化即反应了所述喷射撞针5的位移量的变化(即所述喷射撞针5的实际运动情况)。具体的,所述第二弹簧8产生的弹性力F可以表达为:F=K×Δx=K×(Δx1+D);其中,K为第二弹簧8弹性系数;Δx为第二弹簧8的总的压缩量;Δx1为初始状态时第二弹簧8的压缩量;D为放大臂61上下移动时第二弹簧8产生的压缩量。那么,所述喷射撞针5的位移量即可用D表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实时数据处理中,由于所述第二弹簧8的压力响应与位移变化有一定的时间滞后,当数据用于实时反馈控制时,还需要做一定的处理。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阀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喷射阀组件包括基座1、压电薄膜传感器2、压力传递部3、控制器4、喷射撞针5、驱动部6、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8。所述驱动部6连接固定于所述喷射撞针5的上端,用于带动所述喷射撞针5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弹簧8环绕所述第一弹簧7,且上下两端分别抵接所述驱动部6和所述压力传递部3;所述压力传递部3放置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2。所述第二弹簧8的弹性变量即为所述喷射撞针5的位移量,所述第二弹簧8的弹性变量与其产生的弹性力呈线性关系,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2可实时的检测到所述第二弹簧8的弹性力,所述控制器4可根据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2检测到所述第二弹簧8的弹性力的实时值计算出所述撞针的实时位移量,从而,实现对所述喷射撞针5的实际运动状态的实时监测。2、所述第一通孔11内设有密封活塞12,其对所述喷射撞针5的移动具有导向作用。3、所述上支撑环31的上表面凹设有一环形槽311,所述第二弹簧8的下端卡定于所述环形槽311内,以此保证所述第二弹簧8在反复运动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确保监测数据反映真实情况。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