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5620发布日期:2018-11-09 20:59阅读:27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小型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的设备,其主要是通过沉降作用除去水中的悬浮物,并将上层悬浮物较少的净水排出。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平流式沉淀池一般是长方体结构,污水从一端进入,推流式向另一端流动。其一般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平流式沉淀池多用混凝土筑造,也可用砖石圬工结构,或用砖石衬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沉降效果较差。

竖流式沉淀池的池体平面为圆形或方形。废水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清水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中排出。这种池占地面积小,但深度大,池底为锥形,施工较困难。

幅流式沉淀池的池体平面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其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直径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于4米,周边水深不小于1.5米。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幅流式沉淀池必须采用机械刮泥方式,对化学泥很容易形成扰动,沉降效果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沉淀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沉降效果好的小型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型沉淀池,其包括

池体,所述池体的下部设置有集泥斗,所述池体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堰;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池体,且所述进水管的管口向上设置;以及

漫反射板;所述漫反射板设置在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的上方;所述漫反射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相对的反射面;

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管喷出后与漫反射板接触后流体向下流动落入池体中。

其中,所述漫反射板的截面形状整体呈倒三角形,所述漫反射板包括两个反射面。

其中,两个所述漫反射板的反射面之间的角度为100~140度。

其中,所述漫反射板为漫反射弧板。

其中,所述漫反射板的顶点与所述进水管的距离为所述进水管管径的1.5~3倍。

其中,所述漫反射板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水管的中心轴线重合。

其中,所述池体中还设置有多个V型整流板,多个V型整流板依次排列。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V型整流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进水管管径的1.5~2倍。

其中,多个所述V型整流板呈两层设置,上层V型整流板的顶点指向下层两个V型整流板的空档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沉淀池的进水口朝上设置,水流从进水口喷出后与设置在进水口上方的漫反射板接触后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使水流呈弧形落入池中;增加了水程,增加了污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沉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沉淀池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小型沉淀池的漫反射板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小型沉淀池的漫反射板的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沉淀池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型沉淀池,其包括池体100、进水管200和漫反射板300。

本实施例中的池体100的截面不限,但是从占地面积考虑,其形状最好为长方形。池体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之类的材料建造,池体的面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池体100的下部设置有集泥斗110,沉降的污泥均沉积在集泥斗中;在所述池体100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堰120,经过沉降处理后的清液通过溢流堰离开沉淀池。

参见图1,所述进水管200伸入所述池体100中且所述进水管200的管口向上设置。也就是说从进水管中喷出的水是向上喷出的。本实施例中的进水管包括水平段和垂直段,水流从水平段进入垂直段后从管口喷出。

与现有的沉淀池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进水管的出口的上方还设置有漫反射板300,所述漫反射板300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相对的反射面。如果没有漫反射板,则从进水管中喷出的水直接向上喷出,其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很短;而设置了漫反射板后从进水管中喷出的水喷出后直接喷射至反射面上被反射面反射后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呈弧形水流进入沉淀池中。这样增加了水流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消耗了喷出的水流的动能,避免其对下层水流产生扰动,从而提高了沉降效果。

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所述漫反射板300的截面形状整体呈倒三角形,所述漫反射板300包括两个反射面即第一反射面310和第二反射面320,最好该倒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也就是说漫反射板整体为三棱柱形,其截面的倒三角形的顶点最好指向进水管,这样能够保证反射面积足够大,且不会产生很大的扰动。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漫反射板的反射面之间的角度a为100~140度。这样设置能够形成最佳流态。

更优的,参见图3,所述漫反射板300为漫反射弧板。也就是说其边缘尤其是对着进水口的边缘都是圆滑的没有棱角的,这样设置更加能够避免扰动。

其中,所述漫反射板300的顶点与所述进水管200的距离为所述进水管管径的1.5~3倍。这样设置也是从流态角度考虑的。

更优的,参见图1,所述漫反射板300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水管200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设置能够保证从进水口喷出的水均喷射至漫反射板上。

较佳的,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在所述池体中还设置有多个V型整流板400,多个V型整流板400依次排列。设置V型整流板是避免对上层清液产生扰动,同时还可以改变水在沉淀池中的流向,延长水在沉淀池中的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沉降效果。

更优的,相邻两个所述V型整流板400之间的距离为所述进水管管径的1.5~2倍。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V型整流板之间是有间隙的,V型整流板之间互不接触。

更佳的,参见图1,多个所述V型整流板400呈两层设置,上层V型整流板的顶点指向下层两个V型整流板的空档位置。也就是说上层V型整流板与下层V型整流板间隔设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