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洗叠片式空气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2972发布日期:2018-11-24 12:2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清洗叠片式空气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清洗叠片式空气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传统工业生产过程中,例如煤矿开采、纺织加工以及钢铁行业等,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进入空气中不仅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以及健康造成威胁,同时还污染环境。

现有技术中,空气除尘装置或空气净化器一般都是通过除尘网件来对空气中的杂质粉尘进行除尘,滤网构件的材质通常都为无纺布、玻璃纤维等。这种空气除尘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结构复杂,空气除尘效率低,除尘效果不佳;2、无自动清洗功能;3、如果使用环境比较差,那么滤网构件的更换频率高,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清洗叠片式空气除尘装置,结构简单,多个除尘单元单独并行工作,自清洗不影响其他除尘单元工作,空气经过双重除尘,空气除尘效率高,除尘效果较佳;同时,可定期自动对叠片进行清洗,无需频繁更换叠片,节约成本。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清洗叠片式空气除尘装置,包括中空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一个向所述壳体内喷雾的喷雾装置,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有多个除尘单元,每个所述除尘单元的顶部均对应连通一个三通电磁阀的上端口,每个所述三通电磁阀的进水口与高压清洗管连通,所述高压清洗管上设置有高压泵,每个所述三通电磁阀的进风口通过风管与所述壳体外用于将空气吸入所述除尘单元内的风机连通,所述喷雾装置、所述三通电磁阀、所述高压泵以及所述风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喷雾装置形成的水雾对空气中的大颗粒粉尘进行初步沉降,通过风机抽取每个除尘单元内的空气形成负压,使得初步除尘后的空气和水雾同时被吸入多个除尘单元内进行二次除尘,去除空气中的小颗粒粉尘;当压力传感器监测到除尘单元压力变化,关闭对应除尘单元三通电磁阀上的抽风口同时打开进水口,高压泵将清洗水通过高压清洗管分别送入对应的除尘单元,针对除尘单元进行清洗,并不影响其他除尘单元正常工作。。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依次对空气进行双重除尘,空气除尘效果较佳;同时,可自动对除尘单元进行清洗,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喷雾装置包括超声波雾化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超声波雾化器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不需加热或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同时,在雾化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负离子,其与空气中漂浮的烟雾、粉尘等产生静电式反应,使其沉淀,同时还能有效去除甲醛、一氧化碳、细菌等有害物质,使空气得到净化,减少疾病的发生。

进一步,每个所述除尘单元包括底部开口的外筒,所述外筒内同轴设置有内筒且其顶部延伸出所述外筒外,所述内筒的顶部开口且其与所述三通电磁阀上对应的出口连通,所述内筒内上部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内筒外套装有由多个叠片层叠而成的除尘柱,所述内筒的筒壁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沿轴向伸展的狭缝,所述内筒的底部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在位于最下侧的所述叠片上、底部固定在所述内筒的筒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初步除尘后的空气在风机所形成的负压作用下从外筒的底部进入外筒内,空气和水雾同时从相邻两个叠片之间进入并沿着叠片表面上的除尘纹路流动,水雾湿润叠片,空气中的小颗粒粉尘附着在湿润后的叠片上,除去空气中的小颗粒粉尘;二次除尘后的空气从内筒上的狭缝进入内筒内,并随着风流释放至壳体外的空气中。

进一步,所述内筒上套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侧与位于最下侧的所述叠片抵接且其下侧与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挡板对叠片进行保护,防止叠片与弹簧直接接触而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

进一步,所述叠片包括上下两面均设置有除尘纹路的圆环片,所述圆环片的内环面呈齿轮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初次除尘后的空气和水雾流经叠片表面的除尘纹路,水雾湿润叠片,空气中的小颗粒粉尘附着在湿润后的叠片上,去除空气中的小颗粒粉尘;清洗过程中,高压水冲击齿轮状的内环面,叠片在高压水冲击力的作用下转动,叠片清洗更加彻底,确保清洗质量。

进一步,所述除尘纹路包括不规则分布在所述圆环上下表面的凸起,相邻所述凸起之间构成供空气流通的通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初步除尘后的空气和水雾流经相邻两个凸起之间的除尘通道,水雾湿润叠片,空气中的小颗粒粉尘附着在湿润后的叠片上,去除空气中的小颗粒粉尘。

进一步,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风机工作过程中外筒内压力变化的情况,并将对应压力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并发送关闭风机的命令。

进一步,流经所述狭缝的流体沿所述内筒对应切线的方向流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除尘和清洗工作顺利进行,除尘过程中方便空气进入内筒内,清洗过程中方便清洗水流经叠片表面进行彻底清洗。

进一步,还包括高压风管,所述高压风管一端与高压风机连通,所述高压风管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分支风管,每个分支风管与对应的所述内筒的顶部开口连通,每个分支风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阀,多个所述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高压风机将高压风送入多个内筒内,风流穿过每个内筒侧壁上的狭缝后流经每个叠片的表面以吹去叠片表面的粉尘,清理效果较佳。

进一步,所述高压清洗管的进水口处以及所述高压风管的进风口处各自设有一过滤装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过滤装置去除高压风以及高压水中的杂质,避免影响叠片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除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中除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中叠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排污口,3、三通电磁阀,4、高压清洗管,5、风管,6、风机,7、控制器,8、外筒,9、内筒,10、压力检测装置,11、叠片,12、狭缝,13、弹簧,14、挡板,15、除尘纹路,16、超声波雾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清洗叠片式空气除尘装置,包括中空壳体1,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置有一个向壳体1内喷雾的喷雾装置,喷雾装置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上,此处的壳体1设置有进气口的一侧可敞开以作为进气口,也可将该侧设置成网状以方便空气进入。喷雾装置优先采用超声波雾化器16,超声波雾化器16采用向有技术,具体结构为:包括中空壳体,壳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储水室、雾化室以及给风室,雾化室内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和雾化片,雾化片通过管道与储水室连通,给风室紧贴雾化室设置;超声波雾化器16利用电子高频震荡(振荡频率为1.7mhz或2.4mhz,超过人的听觉范围,该电子振荡对人体及动物绝无伤害),通过雾化片的高频谐振,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不需加热或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与加热雾化方式比较,能源节省了90%;另外在雾化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负离子,其与空气中漂浮的烟雾、粉尘等产生静电式反应,使其沉淀,同时还能有效去除甲醛、一氧化碳、细菌等有害物质,使空气得到净化,减少疾病的发生。除上述结构外,喷雾装置也可采用高压雾化喷头,高压雾化喷头将其内部的水喷成雾状以初步沉降空气中的粉尘。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除尘过程中产生的污垢从排污口2排出;壳体1内并排设置有多个除尘单元,每个除尘单元的顶部均对应连通一个三通电磁阀3(型号jz58)的出口,每个三通电磁阀3的进水口与高压清洗管4连通,高压清洗管4上设置有高压泵,高压清洗管4的具体结构为:高压清洗管4一端与供水槽连通,高压清洗管4的进水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此处过滤装置优先采用过滤板以去除水中的杂质,高压清洗管4上连通有多个平行的分支水管,每一个分支水管一一对应与多个除尘单元顶部三通电磁阀3的进水口连通;每个三通电磁阀3的进风口通过风管5与壳体1外用于将空气送入除尘单元内的风机6连通,风机6使得除尘单元内形成负压以便壳体1内初步除尘后的空气被吸入除尘单元进行二次除尘,此处风管5的具体结构为:风管5的一端与风机6连接,风管5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的分支风管,每一个分支风管一一对应与多个除尘单元顶部三通电磁阀3的抽风口连通,喷雾装置、高压泵以及风机6(型号ynf)均与控制器7(型号为tc-scr)电连接,控制器7控制风机6、喷雾装置以及三通电磁阀3工作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除尘完成后,启动高压泵将清洗水通过高压清洗管4送入多个除尘单元内进行清洗,方便快捷。本发明中,多个除尘单元并行工作,被污染除尘单元自动清洗并不影响其他除尘单元工作,大颗粒粉尘首先被喷雾装置润湿去除、小颗粒被多个除尘单元去除。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每个除尘单元包括底部开口的外筒8,外筒8内同轴设置有内筒9且其顶部延伸出外筒8外,内筒9的顶部开口且其与三通电磁阀3上对应的出口连通,内筒9内上部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10,压力检测装置10优先采用压力传感器(型号tjh-4b),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7电连接,控制器7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内筒9内压力变化的情况,并将对应信号传送给控制器7。内筒9外套装有由多个叠片11层叠而成的除尘柱,叠片11的数量为30~50片,多个叠片11紧密叠加在一起,除尘时相邻两个叠片11之间的间距为50~200μm;叠片11采用吸水性材料制成,除尘时吸附水雾以湿润自身;内筒9的筒壁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沿轴向伸展的狭缝12,流经狭缝12的流体沿内筒9对应切线的方向流动,狭缝12的作用在于:除尘时,外筒8内的空气流经叠片11后从狭缝12进入内筒9内,然后随风流释放出去;清洗时,清洗水从内筒9内经过狭缝12流至叠片11表面进行清洗,冲洗掉叠片11上的污垢。内筒9的底部套装有弹簧13,弹簧13的顶部固定在位于最下侧的叠片11、底部固定在内筒9的筒壁上,多个叠片11在弹簧13弹力的作用下紧密叠加在一起,初步除尘后的空气和水雾从相邻两个叠片11之间的缝隙流过,水雾湿润叠片11,空气中的小颗粒粉尘附着在叠片11的表面,净化空气。空气净化完成后,控制器7接收压力传感器对应的信号,并及时关闭风机6和三通电磁阀3的抽风口,同时开启高压泵,高压泵将清洗水通过高压清洗管4送入内筒9内进行清洗,高压清洗水从狭缝12进入流经叠片11时,会对叠片11产生向下的冲击力,使得叠片11向下压紧弹簧13,相邻两个叠片11之间的间距增大,便于彻底清洗叠片11。

除上述结构外,本发明中的压力传感器还可用定时器(型号kg316t)进行替换,定时器与控制器7电连接,控制器7与定时器之间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

优选的,本发明中,内筒9上套装有挡板14,挡板14的上侧与位于最下侧的叠片11抵接且其下侧与弹簧13的底部固定连接,挡板14可对叠片1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叠片11与弹簧13直接接触,导致叠片11发生破裂。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中,叠片11包括上下两面均设置有除尘纹路15的圆环片,除尘纹路15包括不规则分布在圆环上下表面的凸起,相邻凸起之间构成用于供空气流通的通道,初步除尘后的空气和水雾流经叠片11表面的通道时,水雾湿润叠片11,空气中的小颗粒粉尘附着在叠片11上,去除空气中的小颗粒粉尘。此处圆环片的内环的厚度大于外环的厚度,圆环片的内环面呈齿轮状,清洗水流经叠片11表面时会对圆环片的内环面产生冲击力,使得清洗过程中叠片11发生转动,清洗更加彻底。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除尘时,壳体1外的空气进入其内部时与喷雾装置形成的水雾混合,空气中的大颗粒粉尘与水雾结合沉降至壳体1底部,完成空气的初步除尘;关闭三通电磁阀3的进水口,开启风机6,风机6抽取外筒8内的空气并使外筒8内形成负压,壳体1内初步除尘后的空气和水雾被吸入外筒8内;空气和水雾流经相邻两个叠片11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水雾湿润除尘通道,空气流经除尘通道时其中的小颗粒粉尘附着在叠片11上,完成空气的二次除尘;除尘后的空气随着风流释放至壳体1外的空气中;

清洗时,当压力传感器监测内筒9内的压力超过设定阈值时,关闭风机6和三通电磁阀3的抽风口,开启高压泵,高压泵通过高压清洗管4将清洗水送入内筒9内,内筒9内的清洗水冲洗掉叠片11表面的粉尘;清洗水冲击叠片11的过程中,叠片11在清洗水冲击力的作用下下压弹簧13,使得相邻两个叠片11之间的间距增大,便于清洗水冲洗掉叠片11表面的粉尘。

如图3所示,除上述结构外,本发明中的内筒9的顶部和底部均开口,挡板14上设置有与内筒9匹配的凹槽,凹槽的两侧侧壁内凹形成安装弹簧13的空腔,弹簧13的底部固定在内筒9的侧壁上且其顶部固定在空腔的顶部。清洗时,高压水从内筒9顶部下降至底部并冲击挡板14,挡板14向下移动并压缩弹簧13,从而使得多个叠片11分散开来以便叠片11清洗更加彻底。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还包括高压风管,高压风管一端与高压风机连通,高压风管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此处过滤装置优先采用过滤板;高压风管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分支风管,每个分支风管与对应的内筒9的顶部开口连通,每个分支风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型号为4v210-08),电磁阀与控制器7电连接,控制器7与电磁阀之间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种方式,空气除尘后采用高压风进行清理,具有过程如下:空气除尘完成后,关闭风机6,同时开启每个分支风管上的电磁阀,高压风进入内筒9内且通过狭缝12流至叠片11的表面,高压风吹掉叠片11表面的粉尘。

第二种方式,空气除尘后同时采用高压水和高压风进行清理,清理过程如下:空气除尘完成后,关闭风机6以及三通电磁阀3的抽风口,同时开启每个分支风管上的电磁阀,高压水和高压风同时进入内筒9内并通过狭缝12流至叠片11的表面,高压风和高压水同时作用去除叠片11表面的粉尘,叠片11的清理更加彻底,提高叠片11清理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