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内表面浸塑工艺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8690发布日期:2018-11-24 12:55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工件内表面浸塑工艺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表面涂塑防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工件内表面浸塑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浸塑(涂塑)是一种塑料涂覆工艺。按照浸塑使用的原材料不同可以分为液体浸塑和粉末浸塑。浸塑产品已在国内外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晾衣服的衣架、路灯杆、健身器材、钢制桌椅等。

现有技术中,工件的表面的防腐涂层大多通过流化床、流化井和流化桶实现。其中,流化床、流化井只能实现工件的内外表面整体浸塑,无法实现对工件内表面的单独浸塑;流化桶装配喷枪直接喷塑,可实现整体喷塑,也可实现内外表面单独喷塑,但是喷塑层很薄,对于直径大于100毫米,涂层超过0.6毫米的工件,喷塑效率很低,难以实现批量生产。此外,还有一种内滚塑工艺,其原料是pe粉末,但是,在附着力方面比较差,易造成脱落,而且pe材料的管道不适合用于热水输送。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件内表面喷塑效率低,内滚塑附着力差,无法实现对工件内表面的单独浸塑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内表面浸塑工艺及装置,其能够对工件的内表面单独浸塑,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内表面喷塑效率低,内滚塑附着力差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工件内表面浸塑装置,包括有:

流化桶,所述流化桶的内部装有浸塑物;

浸塑管和用于观测所述浸塑物液面位置的透明管,所述浸塑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流化桶连通,所述浸塑管的第二端高于所述流化桶、并能够与工件的第一开口可拆卸地连通;所述透明管高于所述工件、并能够与所述工件的第二开口可拆卸地连通;

控制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流化桶的内部容量、且能够使所述浸塑物流至所述浸塑管、所述工件和所述透明管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环形气囊和用于调节所述环形气囊的充气量的充气泵,所述环形气囊环绕设置在所述流化桶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活塞和气缸,所述活塞的外壁与所述流化桶的内壁相抵,所述气缸的固定端与所述流化桶连接,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并带动所述活塞位移。

优选地,所述流化桶包括有筒体和用于将所述筒体封闭的盖体,所述浸塑管的第一端贯穿所述盖体。

优选地,所述工件的第二开口高于所述第一开口。

优选地,所述透明管竖直设置、且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地,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流化桶上的高压气泵和喷枪,所述喷枪通过高压软管与所述流化桶贯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工件内表面浸塑工艺,基于如上所述的工件内表面浸塑装置,包括有:

将所述工件的内腔与所述流化桶连通,通过所述控制机构调节所述流化桶的内部容量,以使得所述浸塑物流入所述工件的内腔、并没过所述内腔。

优选地,还包括:

将所述工件加热、并连接在所述浸塑管和所述透明管的连接端;

控制所述控制机构、以减小所述流化桶的内部容量,直至所述浸塑物的液面上升至所述透明管;

控制所述控制机构、以增大所述流化桶的内部容量,直至所述浸塑物的液面低于所述工件;

将带有浸塑物的所述工件二次加热并固化。

优选地,在所述工件内表面浸塑之前,将所述工件的外表面涂塑,包括有:

将所述工件预热;

在所述工件的外表面喷涂以环氧树脂粉末;

将粘有环氧树脂粉末的所述工件加热固化。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控制机构用于调节流化桶的内部容量,当控制机构减小流化桶的内部容量时,浸塑物能够依次流入浸塑管、工件和透明管的内部;当控制机构减小流化桶的内部容量时,浸塑物能够依次由透明管、工件和浸塑管的内部流出、并流回流化桶内。

如此设置,通过控制机构改变流化桶的内部容量,便可实现对工件内表面的单独浸塑,操作简便,易于实现,有效地提高了工件内表面的防腐效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内表面喷塑效率低,内滚塑附着力差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工件内表面浸塑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工件内表面浸塑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1-流化桶,2-浸塑管,3-透明管,4-环形气囊,5-充气泵,6-活塞,7-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工件内表面浸塑工艺及装置,通过改变流化桶的内部容量,以完成对工件内表面单独浸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内表面喷塑效率低,内滚塑附着力差,无法实现对工件内表面的单独浸塑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考图1-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工件内表面浸塑装置,包括有流化桶1、浸塑管2、透明管3和控制机构,在流化桶1内装有浸塑物,该浸塑物用于将工件的内表面浸塑,这里浸塑物优选为环氧粉末。需要说明的是,流化是指固体颗粒在流体作用下表现出类似流体状态的现象,也就是流态化,流化桶1是使内部盛装的浸塑物表现流态化的装置,即浸塑物在流化桶1内呈流化状态。

浸塑管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与流化桶1连通、以保证流化桶1内的浸塑物能够流至浸塑管2内部;浸塑管2的第二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流化桶1,这样,当浸塑物充满流化桶1时,浸塑物不会由浸塑管2漏出,便于控制、以实现对工件的浸塑,而且,浸塑管2的第二端能够与工件的第一开口可拆卸地连通,这样,保证了流化桶1内的浸塑物能够流至浸塑管2的内部。

透明管3用于观测浸塑物的液面位置,进而能够方便把控工件的浸塑工艺,其中,透明管3的水平位置高于工件的水平位置,进而保证浸塑物先充满工件的内部,再流至透明管3的内部;而且,透明管3能够与工件的第二开口可拆卸地连通,这样,工件通过拆装结构与流化桶1的内部连通,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透明管3为具有透明结构的管子,透明管3的整体可以均为透明结构,也可以部分为透明结构,当透明管3部分为透明结构时,透明结构可以沿透明管3的轴向延伸设置,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式。

可以理解的是,工件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不仅仅限于工件为具有两个开口的形式,即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不是对工件开口数量和开口顺序的限制,本方案中,工件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具有一定数量的开口,并构成工件开口的总数量。

控制机构用于调节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当控制机构减小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时,浸塑物能够依次流入浸塑管2、工件和透明管3的内部;当控制机构减小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时,浸塑物能够依次由透明管3、工件和浸塑管2的内部流出、并流回流化桶1内,这样,通过改变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便可实现对工件内表面的单独浸塑,操作简便,易于实现,有效地提高了工件内表面的防腐效果。其中,控制机构可以是位于流化桶1内部的膨缩结构,该膨缩结构可以通过调节而实现自身的膨胀和收缩;控制机构还可以是能够控制流化桶1侧壁收缩和扩张的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如此设置,通过控制机构改变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便可实现对工件内表面的单独浸塑,操作简便,易于实现,有效地提高了工件内表面的防腐效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内表面喷塑效率低,内滚塑附着力差的问题。

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机构包括有环形气囊4和充气泵5,如图1所示,环形气囊4位于流化桶1的内部、且于流化桶1的内壁环绕设置,环形气囊4通过充气管连接至流化桶1外的充气泵5,充气泵5用于控制并调节环形气囊4的充气量,进而改变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这样,该控制机构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节约成本,进而提高产值。

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机构包括有活塞6和气缸7,如图2所示,其中,活塞6的外壁与流化桶1的内壁相抵紧,这里,活塞6可以位于流化桶1的顶部,也可以位于流化桶1的侧部,当活塞6靠近流化桶1的中心移动时,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减小,当活塞6远离流化桶1的中心移动时,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增大;气缸7具有固定端和伸缩端,固定端与流化桶1连接,并将气缸7与流化桶1之间固定,伸缩端与活塞6连接,通过气缸7的伸缩端的伸缩作用、以带动活塞6发生位移,进而改变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如此,该控制机构的结构稳定,操作简便,而且控制量精准。

流化桶1包括有筒体和盖体,该盖体能够将筒体的开口封闭,以形成流化桶1内部的密闭空间,浸塑管2的第一端设置在该盖体位置、并将盖体贯穿,以与流化桶1的内部空间连通,如此,浸塑管2与盖体连接加工时,操作简便,节省加工成本,而且,浸塑管2位于流化桶1顶端的盖体处,既可以防止浸塑物漏出,又便于浸塑物流回流化桶1的内部。

其中,工件的第二开口高于工件的第一开口,这样,既有利于浸塑物回流,又能够提升工件内表面的浸塑效果。

透明管3沿竖直方向设置,即透明管3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而且,沿透明管3的轴向设置有刻度线,通过该刻度线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控工件的浸塑情况,有利于提升浸塑效果,从而增强工件表面的防腐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该工件内表面浸塑装置还包括有高压气泵和喷枪,该喷枪通过高压软管与流化桶1的内部连通;该高压气泵设置在流化桶1上,并能够增大流化桶1内部的压强,进而使内部的浸塑物由喷枪喷出,这样,该装置既可以实现对工件内表面的浸塑,又可以实现对工件的喷塑,提升了实用性和功能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工件内表面浸塑工艺,基于如上所表述的工件内表面浸塑装置,包括有:将工件的内腔与流化桶1连通,通过控制机构调节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以使得浸塑物流入工件的内腔、并没过内腔。

进一步地盖工件内表面浸塑工艺的具体实施步骤还包括有:

将工件加热、并连接在浸塑管2和透明管3的连接端;

控制控制机构、以减小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直至浸塑物的液面上升至透明管3;

控制控制机构、以增大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直至浸塑物的液面低于工件;

将带有浸塑物的工件二次加热并固化。

本工艺可以为:工件经加热固化从烤箱中出来,立刻进行内表面浸塑加工,经内浸塑加工后的工件,再次放入烤箱中进行二次加热固化。这样,由于工件的温度较高,在工件的内表面附着的浸塑物较多,在经过加热固化处理,进而使得浸塑物牢牢地贴在工件的表面,浸塑效果较佳。

一些实施例中,在工件表面浸塑之前,可以先将工件的外表面涂塑,整个工艺流程包括有:

将工件预热;

在工件的外表面喷涂以环氧树脂粉末;

将粘有环氧树脂粉末的工件加热固化;

将工件连接在浸塑管2和透明管3的连接端;

控制控制机构、以减小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直至浸塑物的液面上升至透明管3;

控制控制机构、以增大流化桶1的内部容量,直至浸塑物的液面低于工件;

将带有浸塑物的所述工件二次加热并固化。

如此设置,将工件涂塑时的加热固化与工件浸塑时的加热结合为一个步骤,既减少了工艺的步骤,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省了加热工件所需的耗能,锦衣不节约能源,降低消耗,进而有利于提升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