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叉车电源箱的浸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5290发布日期:2019-02-12 23:1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叉车电源箱的浸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叉车电源箱的浸塑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叉车是以直流电源为动力的装卸及搬运车辆。电动叉车采用电驱动,与内燃叉车相比,具有无污染、易操作、节能高效等优点。

电动叉车以蓄电池作为能源,为保证蓄电池的稳定,蓄电池装在电源箱内,电源箱大多是金属材料制成,为了防止漏电所以需要在表面设置绝缘层,通常绝缘塑料是通过浸塑的方式附着在电源箱表面的。

目前浸塑工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人工完成,效率较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叉车电源箱的浸塑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高效的完成电源箱的浸塑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叉车电源箱的浸塑装置,包括桥式起重机、倒置u形的吊篮组件、左夹具、右夹具,起重机的上侧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卷绕盘设有易于收放且竖直向下延伸的吊绳,吊篮组件挂接在吊绳的下端,吊篮组件包括水平布置且左右延伸的箱体、对称设在箱体左右方向的两侧且竖直向下延伸的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左夹具设在左连接臂的下部,右夹具设在右连接臂的下部,左夹具、右夹具均包括结构相同的夹持组件,两个夹持组件之间呈相正对的位置关系,吊篮组件、左夹具、右夹具处于桥式起重机的框架结构之内。

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动叉车电源箱的浸塑装置均简称为本装置。

本装置的优点:本装置采用左夹具、右夹具夹持叉车电源箱,并通过桥式起重机完成浸塑操作,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浸塑,速度快,效率高人工成本低,适合批量化生产。

为达到本装置更好的使用效果,其优选方案如下:

作为优选的,所述左夹具包括第二电机、第一链轮、链条、第二链轮、第一轴承、第一套管、第一丝杠轴、第一蜗轮、第一蜗杆、第三电机、第一安装台、第二轴承、第一法兰组件、夹持组件;

水平布置的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且靠近左连接臂的第一链轮设在箱体内,第一链轮与第一轴承的轴线相平行且轴线方向均为左右方向;

第一轴承、第一套管、第一丝杠轴、第一蜗轮、第二链轮、第二轴承共轴线且轴线方向均为左右方向;

第一套管的外壁设有轴向延伸的花键,第一涡轮的内孔设有与第一丝杠轴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第一轴承嵌装在左连接臂的下部,第一轴承的内圈的右侧设有与其共轴线、内径相同且圆筒形的第一延伸部,第一轴承的内圈的内壁、第一延伸部的内壁设有与花键相适配的键槽;

第一套管分别与第一轴承和第一延伸部通过键连接,第一丝杠轴、第一套管套接;第一套管的左端超出第一轴承、第一套管的右端超出第一延伸部;第一丝杠轴的左端超出第一套管的左端,第一丝杠轴的右端和第一套管的右端相平齐;

低于第一套管的第一安装台水平地固定在左连接臂的下部且向左延伸,第一套管的轴线与第一安装台相平行,相连接的第一蜗杆、第三电机设在第一安装台的左端,第一蜗杆和第一丝杠轴的轴线相垂直,与第一蜗杆啮合的第一涡轮旋装在第一丝杠轴的左侧;

第二链轮同轴地设在第一延伸部的外壁周向,穿经箱体的链条分别连接第二链轮和第一链轮;

第一丝杠轴与第一套管的右端之间形成与前两者共轴线且用来容纳第二轴承的环形腔室,第二轴承共轴线地安置在环形腔室中,第二轴承的左侧与环形腔室的室底贴靠、右侧与第一丝杠轴与第一套管的右端平齐;

第一套管的右侧、第一丝杠轴的右端、第二轴承之间设有同时与前三者连接的第一法兰组件,以致前三者之间在轴向和周向均得到固定,一夹持组件安装在第一法兰组件的右侧。

作为优选的,所述右夹具包括第三轴承、第二丝杠轴、第二蜗轮、第二蜗杆、第四电机、第二安装台、第四轴承、第二法兰组件、夹持组件;

第三轴承、第二丝杠轴、第二蜗轮、第四轴承共轴线且轴线方向均为左右方向;

第三轴承嵌装在右连接臂的下部,第三轴承的内圈的左侧设有与其共轴线、内径相同且圆筒形的第二延伸部,第三轴承的内圈的内壁、第二延伸部的内壁均设有与第二丝杠轴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第二延伸部的外壁设有轴向延伸的花键,第二涡轮的内孔设有与花键相适配的键槽;

第二涡轮与第二延伸部通过键连接;

第二丝杠轴分别与第二延伸部和第三轴承的内圈旋接,第二丝杠轴的左端超出第二延伸部、右端超出第三轴承;

低于第三轴承的第二安装台水平地固定在右连接臂的下部且向左延伸,第三轴承的轴线与第二安装台相平行,相连接的第二蜗杆、第四电机设在第二安装台的左端,第二蜗杆和第二丝杠轴的轴线相垂直,第二涡轮与第二蜗杆相啮合;

第二丝杠轴的左端装有与其共轴线且平齐于该端的第四轴承;

第二丝杠轴的左侧、第四轴承之间设有同时与前两者连接的第二法兰组件,以致前两者之间在轴向和周向均得到固定,另一夹持组件安装在第二法兰组件的左侧。

通过左夹具、右夹具可以完成对电源箱的夹持和翻转的操作,可以方便将多余的塑粉倒出电源箱箱体。

作为优选的,所述右连接臂的下部水平地设有向右延伸且低于第二丝杠轴的第三安装台,第三安装台的右端水平地设有与第二丝杠轴共轴线且管腔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支撑套管,第二丝杠轴的右侧与支撑套管套接。

支撑套管对第二丝杠轴的右侧起到支撑作用,使第二丝杠轴左右两侧所受的支撑力平衡。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组件包括水平左右布置且两端敞口的第一安装圆筒、水平左右布置的第一螺栓、竖直布置的第一圆挡板,前三者均与第一丝杠轴共轴线;

第一安装圆筒的右端外缘设有周向延伸且环形的第一法兰板,第一安装圆筒的内孔由左右同轴连通且内径递增的第一圆孔、第二圆孔构成,第一圆孔、第二圆孔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一台阶面,第一安装圆筒的外径、第一套管的外径、第一圆孔的内径依次递减;

第一套管的右侧为与第一圆孔相适配的插接段,插接段插入第一圆孔中,第一圆挡板穿入第二圆孔中,第一螺栓穿经第一圆挡板的中心区域旋入第一丝杠轴的右端之中,使得第一圆挡板分别与第一台阶面、插接段的右端、第二轴承的右侧、第一丝杠轴的右端紧密贴靠接触;

一夹持组件安装在第一法兰板的右侧。

通过第一法兰组件使得一夹持组件方便安装于左夹具的右侧,第一法兰组件也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法兰组件包括水平左右布置且两端敞口的第二安装圆筒、水平左右布置的阻挡圆筒、水平左右布置的第二螺栓、竖直布置的第二圆挡板,前四者均与第二丝杠轴共轴线;

第二安装圆筒的左端外缘设有周向延伸且环形的第二法兰板,第二安装圆筒的内孔由左右同轴连通且内径递增的第三圆孔、第四圆孔构成,第三圆孔、第四圆孔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二台阶面;

阻挡圆筒的左端敞口,阻挡圆筒的右端为中心开有圆形第一穿孔的阻挡圆板,阻挡圆板的外径大于阻挡圆筒的外径,阻挡圆筒的外径与第四圆孔的内径、第四轴承的外径相同,阻挡圆板与第二安装圆筒的外径相同;

第二圆挡板的直径与第四轴承的内圈的外径相同;

阻挡圆筒通过圆形第一穿孔套装在第二丝杠轴的左侧且位于第四轴承和第二延伸部之间,第四轴承、阻挡圆筒均插装在第四圆孔中,第四轴承的外圈的左侧与第二台阶面紧密贴靠接触,阻挡圆筒与第四轴承的外圈的右侧紧密贴靠接触,第二安装圆筒的右端与阻挡圆板紧密贴靠接触;第二圆挡板穿入第三圆孔中,第二螺栓穿经第二圆挡板的中心区域旋入第二丝杠轴的左端之中,使得第二圆挡板分别与第四轴承的内圈的左侧、第二丝杠轴的左端紧密贴靠接触;

另一夹持组件安装在第二法兰板的左侧。

通过第二法兰组件使得另一夹持组件方便安装于右夹具的左侧,第二法兰组件也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优点。

作为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竖直布置且圆形的安装法兰板、方形的固定块、两端封口且圆形的支撑管、双向丝杠轴、两个丝母、两个水平布置且规格相同的销杆;

安装法兰板的法线方向、两个销杆的轴线方向均为左右方向;

固定块设在安装法兰板任一侧面的中心区域,固定块上水平地开有用来安装支撑管且轴线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二穿孔;

支撑管的中段区域同轴地穿置并固定在第二穿孔中,以使支撑管与固定块相接,支撑管的长度方向每侧在位置上与安装法兰板相远离处均水平贯通地开有一个长条形的安置槽,两个安置槽的规格相同、槽长走向为前后方向且相对于固定块呈对称状态;

双向丝杠轴的轴线方向为前后方向,双向丝杠轴的长度方向每侧均设有一个螺纹段,两个螺纹段在旋向上呈相反状态,每个螺纹段上各旋装一个对应的丝母;

旋装有两个丝母的双向丝杠轴共轴线地插装并担置在支撑管中,双向丝杠轴的长度方向每端均超出支撑管,双向丝杠轴的两个螺纹段及相应的两个丝母与两个安置槽在位置上分别一一相对应;

每个销杆由与任一安置槽滑动配合的延伸块、位于支撑管外的锥形头共轴线连接而成;

每个丝母与穿经同侧安置槽的相应延伸块连接;

夹持组件通过安装法兰板与第一法兰板或第二法兰板连接。

使用时转动双向丝杠轴,随双向丝杠轴的转动,两个丝母沿双向丝杠轴的轴向同向运动或反向运动,从而调节两个销杆之间的距离以对不同型号的电源箱进行夹持。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为带有减速机的伺服电机;左连接臂和右连接臂的中部均设有振动电机。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均为带有减速机的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四电机为带有减速机的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对速度、位置精度控制非常准确,并能快速反应,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的优点,可以瞬间启动、瞬间停止,精确定位。振动电机可以辅助将电源箱表面残留的塑粉抖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装置中夹持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本装置中夹持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是图5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7,本装置包括桥式起重机1、倒置u形的吊篮组件2、左夹具3、右夹具4。

起重机1的上侧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为带有减速机的伺服电机,第一电机11通过卷绕盘12设有易于收放且竖直向下延伸的吊绳13,吊绳13采用钢丝绳,吊篮组件2挂接在吊绳13的下端,吊篮组件2包括水平布置且左右延伸的箱体21、对称设在箱体21左右方向的两侧且竖直向下延伸的左连接臂22和右连接臂23,左连接臂22和右连接臂23的中部均设有振动电机24,左夹具3设在左连接臂22的下部,右夹具4设在右连接臂23的下部,左夹具3、右夹具4均包括结构相同的夹持组件5,两个夹持组件5之间呈相正对的位置关系,吊篮组件2、左夹具3、右夹具4处于桥式起重机1的框架结构之内。

所述左夹具3包括第二电机、第一链轮311、链条312、第二链轮313、第一轴承32、第一套管33、第一丝杠轴34、第一蜗轮35、第一蜗杆351、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一安装台36、第二轴承38、第一法兰组件39、夹持组件5。

水平布置的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且靠近左连接臂22的第一链轮311设在箱体21内,所述的第二电机为带有减速机的伺服电机,第一链轮311与第一轴承32的轴线相平行且轴线方向均为左右方向。

第一轴承32、第一套管33、第一丝杠轴34、第一蜗轮35、第二链轮313、第二轴承38共轴线且轴线方向均为左右方向。

第一套管33的外壁设有轴向延伸的花键,第一涡轮的内孔设有与第一丝杠轴34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第一轴承32嵌装在左连接臂22的下部,第一轴承32的内圈的右侧设有与其共轴线、内径相同且圆筒形的第一延伸部321,第一轴承32的内圈的内壁、第一延伸部321的内壁设有与花键相适配的键槽。

第一套管33分别与第一轴承32和第一延伸部321通过键连接,第一丝杠轴34、第一套管33套接;第一套管33的左端超出第一轴承32、第一套管33的右端超出第一延伸部321;第一丝杠轴34的左端超出第一套管33的左端,第一丝杠轴34的右端和第一套管33的右端相平齐。

低于第一套管33的第一安装台36水平地固定在左连接臂22的下部且向左延伸,第一套管33的轴线与第一安装台36相平行,第一安装台36的左端指向且靠近于第一丝杠轴34的左端,所述的两个左端均位于左连接臂22的左侧,相连接的第一蜗杆351、第三电机设在第一安装台36的左端,所述的第三电机为带有减速机的伺服电机,第一蜗杆351和第一丝杠轴34的轴线相垂直,与第一蜗杆351啮合的第一涡轮旋装在第一丝杠轴34的左侧。

第二链轮313同轴地设在第一延伸部321的外壁周向,穿经箱体21的链条312分别连接第二链轮313和第一链轮311。

第一丝杠轴34与第一套管33的右端之间形成与前两者共轴线且用来容纳第二轴承38的环形腔室37,第二轴承38共轴线地安置在环形腔室37中,第二轴承38的左侧与环形腔室37的室底贴靠、右侧与第一丝杠轴34与第一套管33的右端平齐。

第一套管33的右侧、第一丝杠轴34的右端、第二轴承38之间设有同时与前三者连接的第一法兰组件39,以致前三者之间在轴向和周向均得到固定,一夹持组件5安装在第一法兰组件39的右侧。

所述第一法兰组件39包括水平左右布置且两端敞口的第一安装圆筒391、水平左右布置的第一螺栓392、竖直布置的第一圆挡板393,前三者均与第一丝杠轴34共轴线。

第一安装圆筒391的右端外缘设有周向延伸且环形的第一法兰板394,第一安装圆筒391的内孔由左右同轴连通且内径递增的第一圆孔3911、第二圆孔3912构成,第一圆孔3911、第二圆孔3912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一台阶面,第一安装圆筒391的外径、第一套管33的外径、第一圆孔3911的内径依次递减。

第一套管33的右侧为与第一圆孔3911相适配的插接段,插接段插入第一圆孔3911中,第一圆挡板393穿入第二圆孔3912中,第一螺栓392穿经第一圆挡板393的中心区域旋入第一丝杠轴34的右端之中,使得第一圆挡板393分别与第一台阶面、插接段的右端、第二轴承38的右侧、第一丝杠轴34的右端紧密贴靠接触。

一夹持组件5安装在第一法兰板394的右侧。

所述右夹具4包括第三轴承41、第二丝杠轴42、第二蜗轮43、第二蜗杆431、第四电机(第四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二安装台44、第四轴承45、第二法兰组件46、夹持组件5。

第三轴承41、第二丝杠轴42、第二蜗轮43、第四轴承45共轴线且轴线方向均为左右方向。

第三轴承41嵌装在右连接臂23的下部,第三轴承41的内圈的左侧设有与其共轴线、内径相同且圆筒形的第二延伸部411,第三轴承41的内圈的内壁、第二延伸部411的内壁均设有与第二丝杠轴42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第二延伸部411的外壁设有轴向延伸的花键,第二涡轮的内孔设有与花键相适配的键槽。

第二涡轮与第二延伸部411通过键连接。

第二丝杠轴42分别与第二延伸部411和第三轴承41的内圈旋接,第二丝杠轴42的左端超出第二延伸部411、右端超出第三轴承41。

低于第三轴承41的第二安装台44水平地固定在右连接臂23的下部且向左延伸,第三轴承41的轴线与第二安装台44相平行,第二安装台44的左端指向且靠近于第二丝杠轴42的左端,所述的两个左端均位于右连接臂23的左侧,相连接的第二蜗杆431、第四电机设在第二安装台44的左端,所述第四电机为带有减速机的伺服电机,第二蜗杆431和第二丝杠轴42的轴线相垂直,第二涡轮与第二蜗杆431相啮合。

所述右连接臂23的下部水平地设有向右延伸且低于第二丝杠轴42的第三安装台47,第三安装台47的右端水平地设有与第二丝杠轴42共轴线且管腔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支撑套管471,第二丝杠轴42的右侧与支撑套管471套接。第二丝杠轴42的轴线与第三安装台47相平行,第三安装台47的右端指向且靠近于第二丝杠轴42的右端,所述的两个右端位于右连接臂23的右侧。

第二丝杠轴42的左端装有与其共轴线且平齐于该端的第四轴承45。

第二丝杠轴42的左侧、第四轴承45之间设有同时与前两者连接的第二法兰组件46,以致前两者之间在轴向和周向均得到固定,另一夹持组件5安装在第二法兰组件46的左侧。

所述第二法兰组件46包括水平左右布置且两端敞口的第二安装圆筒461、水平左右布置的阻挡圆筒462、水平左右布置的第二螺栓463、竖直布置的第二圆挡板464,前四者均与第二丝杠轴42共轴线。

第二安装圆筒461的左端外缘设有周向延伸且环形的第二法兰板465,第二安装圆筒461的内孔由左右同轴连通且内径递增的第三圆孔4611、第四圆孔4612构成,第三圆孔4611、第四圆孔4612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二台阶面。

阻挡圆筒462的左端敞口,阻挡圆筒462的右端为中心开有圆形第一穿孔4622的阻挡圆板4621,阻挡圆板4621的外径大于阻挡圆筒462的外径,阻挡圆筒462的外径与第四圆孔4612的内径、第四轴承45的外径相同,阻挡圆板4621与第二安装圆筒461的外径相同。

第二圆挡板464的直径与第四轴承45的内圈的外径相同。

阻挡圆筒462通过圆形第一穿孔4622套装在第二丝杠轴42的左侧且位于第四轴承45和第二延伸部411之间,第四轴承45、阻挡圆筒462均插装在第四圆孔4612中,第四轴承45的外圈的左侧与第二台阶面紧密贴靠接触,阻挡圆筒462与第四轴承45的外圈的右侧紧密贴靠接触,第二安装圆筒461的右端与阻挡圆板4621紧密贴靠接触;第二圆挡板464穿入第三圆孔4611中,第二螺栓463穿经第二圆挡板464的中心区域旋入第二丝杠轴42的左端之中,使得第二圆挡板464分别与第四轴承45的内圈的左侧、第二丝杠轴42的左端紧密贴靠接触。

另一夹持组件5安装在第二法兰板465的左侧。

所述夹持组件5包括竖直布置且圆形的安装法兰板51、方形的固定块52、两端封口且圆形的支撑管53、双向丝杠轴54、两个丝母55、两个水平布置且规格相同的销杆。

安装法兰板51的法线方向、两个销杆的轴线方向均为左右方向。

固定块52设在安装法兰板51任一侧面的中心区域,固定块52上水平地开有用来安装支撑管53且轴线方向为前后方向的第二穿孔521。

支撑管53的中段区域同轴地穿置并固定在第二穿孔521中,以使支撑管53与固定块52相接,支撑管53的长度方向每侧在位置上与安装法兰板51相远离处均水平贯通地开有一个长条形的安置槽531,两个安置槽531的规格相同、槽长走向为前后方向且相对于固定块52呈对称状态。

双向丝杠轴54的轴线方向为前后方向,双向丝杠轴54的长度方向每侧均设有一个螺纹段,两个螺纹段在旋向上呈相反状态,每个螺纹段上各旋装一个对应的丝母55。

旋装有两个丝母55的双向丝杠轴54共轴线地插装并担置在支撑管53中,双向丝杠轴54的长度方向每端均超出支撑管53,双向丝杠轴54的两个螺纹段及相应的两个丝母55与两个安置槽531在位置上分别一一相对应。

每个销杆由与任一安置槽531滑动配合的延伸块561、位于支撑管53外的锥形头共轴线连接而成,延伸块561的高度与安置槽531的槽宽相同。

每个丝母55与穿经同侧安置槽531的相应延伸块561连接。

夹持组件5通过安装法兰板51与第一法兰板394或第二法兰板465连接。

本装置的工作流程:塑粉箱14设于本装置的下方,塑粉箱14开口向上内部设有塑粉,调节两个夹持组件5的双向丝杠轴54,使得每个夹持组件5上的两个销杆之间的距离与电源箱上预设的销孔的间距匹配,加热后的电源箱开口向上,然后第三电机、第四电机驱动蜗杆使得两个夹持组件5的销杆分别插入电源箱两侧的销孔中,然后通过第一电机11将吊篮组件2下降至塑粉箱14中的塑粉刚好没过电源箱,然后提升吊篮组件2使其离开塑粉箱14,然后通过第二电机使电源箱翻转,将电源箱内的多余塑粉倒回塑粉箱14内,并且启动振动电机24,将附着在电源箱表面的多余塑粉抖落即可。

本装置的优点:本装置采用左夹具3、右夹具4夹持叉车电源箱,并通过桥式起重机1完成浸塑操作,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浸塑,速度快,效率高人工成本低,适合批量化生产。支撑套管471对第二丝杠轴42的右侧起到支撑作用,使第二丝杠轴42左右两侧所受的支撑力平衡。伺服电机对速度、位置精度控制非常准确,并能快速反应,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的优点,可以瞬间启动、瞬间停止,精确定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